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怡红细事云儿知:说袭人嫁蒋玉菡

怡红细事云儿知:说袭人嫁蒋玉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研究 访问量:1358 更新时间:2023/12/21 12:04:55

公众号ID:hlmyj001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

邯郸夏

红楼无闲人。很多不起眼的小人物,都对八十回后重大事件的进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云儿,应该也算是其中的一个。而这个人物,历来为读者所忽略,即便是专业的研究领域也几乎从未涉及。

跟很多红楼小人物一样,云儿在前八十回仅出场一次,即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前半回结住黛玉葬花,笔锋一转,茗烟一句“冯大爷请”,场景即转入冯紫英家的宴请。要知道,从第六回进入红楼正文之后,前八十回写到贾府之外的场景,基本上一个指头都能数得过来。而云儿,就出现在这次冯家的宴席上。

对云儿的背景身份,作者可以说惜字如金,只有一句“锦香院的妓女云儿”。古代的妓是指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一定服务技能,从事色情服务的女子。妓的社会地位比娼要高很多,多服务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从文本描写来看,无论从专业技艺还是文化素养抑或应酬世故,云儿在她的行业里都堪称是顶尖儿级的,绝不能把她当成一个普通的妓女。能出入冯府这样的王公贵族之家,与冯紫英、贾宝玉、薛蟠这些豪门公子相交接,这个女子的能量绝对不容忽视。我们姑且称之为“游刃于上流社会的交际花”吧。

关于云儿在书中的作用,说影射湘云命运者有之,大概是因为二人都叫“云儿”;说指向巧姐儿结局的有之,这是因为巧姐儿后来也流落在烟花巷。更有甚者,言之凿凿说巧姐儿后来就是被卖到了锦香院,并且得到云儿的保护。这些说法都是捕风捉影,没有任何依据。红楼也绝不是这样的伏线、影射之法。

那到底云儿在书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且听我慢慢道来。

细读文本,云儿留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蒋玉菡行酒令说出“花气袭人知昼暖”之后,薛蟠说“袭人可不是宝贝是什么”,弄得冯紫英、蒋玉菡一头雾水,云儿便告诉了出来。相信每一位读者看到这里也都跟我一样,很是纳闷:云儿怎么会知道袭人跟宝玉的事?此处有脂批:

云儿知怡红细事,可想玉兄之风情月意也。

脂批这里又说:

由云儿说出,的是章法。

可见袭人的事从云儿口中说出来,作者是有深意的。

关于宝玉之风情月意,书中其实不仅此一处透露,只不过作者写得太隐蔽,很多读者都忽略了。第二十一回,湘云给宝玉梳头,发现少了一颗珠子。宝玉说丢了,湘云也便信了。在旁盥手的黛玉却冷笑道:

“也不知是真丢了,也不知是给了人,镶什么戴去了。”

宝玉不答。脂批这里说:

纯用画家烘染法,有神理,有文章。

第二十六回,通过宝玉跟贾芸没要紧的散话,“又说道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又告诉谁家的丫头标致,谁家的酒席丰盛,又是谁家有奇货,谁家有异物”,可见宝玉对这些都是门儿清。脂批也说:

几个“谁家”,自北静王、公侯驸马诸大家包括尽矣,写尽纨绔口角。

所以,后来宝玉向蒋玉菡打听“琪官儿”也就不意外了。真可谓“扯淡之间皆正章”。

这不禁让我想起三十四回袭人进言。袭人跟王夫人说:

“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总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

很多读者读到这里认为袭人说的是家里的黛玉、晴雯、金钏儿等人,大谬。袭人这里指的其实就是宝玉在外头结交的戏子、妓女之流,也就是琪官儿、云儿这些人。袭人之前已否认自己听说宝玉挨打跟环哥儿有关,一口咬定就是“为二爷霸占着戏子,人家来和老爷要,为这个打的”。所以她后边跟王夫人说的话只能顺着外头这条线儿,绝无可能再说到府内。再提金钏儿等人,无异于是承认自己刚才撒谎了,环哥儿告宝玉“强奸未遂、逼出人命”的事她是知道的。再者,这些人肯亲近宝玉,也不用袭人跟王夫人说。

红楼擅于不写而写,读者一不留神就会被作者瞒过。从云儿口中说出袭人的事与袭人状告宝玉在外流荡优伶、妓女,这两处其实是相互照应的。想来不只是云儿知道袭人将来是宝玉的屋里人,袭人也是知道宝玉在外头结交妓女云儿的。所以那晚袭人看见宝玉扇子上的扇坠儿没了,又见腰里一条血点似的大红汗巾子,便猜了八九分:

点头叹道:“我就知道又干这些事!也不该拿着我的东西给那些混帐人去。”

由此可见,宝玉平日里与这些人交接之深,互赠表记也是寻常。这样一来,云儿知晓怡红细事也就不足为奇了。袭人进言说的肯亲近宝玉的那些人,自然也就是这里的“那些混帐人”无疑。但袭人与云儿的交集还远不止这些。

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袭人抽到花签是桃花,签名《武陵别景》,题诗“桃红又是一年春”。出自宋代谢枋得《庆全庵桃花》,全诗为: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作者借此签暗伏后回袭人躲过贾府被抄的灭顶之灾,另嫁蒋玉菡,有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归宿。桃花,已与袭人的命运紧密关联在一起。

再看二十八回行酒令时云儿的酒底。

唱毕,饮了门杯,便拈起一个桃来,说道:“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出自《诗经·国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意思是说女子在桃花盛开的时节出嫁,她的到来,必然会给夫家带来好运。此诗是对婚姻最美好的祝福,被誉为千古贺嫁第一诗,据说还印在了民国的结婚证上。这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袭人判词的“堪羡优伶有福”。同样是桃花,同样是婚姻,这跟袭人抽的桃花签难道只是巧合吗?绝对不是。借用脂批的话说,“的是章法”!

再看蒋玉菡席上说的四句话。前两句女儿悲、女儿愁就不作引申了,只看后两句: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脂批云:

佳谶也。

还有曲子:

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鸯帩。

说的正是洞房花烛夜。再加上酒底“花气袭人知昼暖”,都指向后回娶袭人无疑。而袭人之根由,偏从云儿口中说出。按红楼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后回是云儿从中牵线搭桥,一手促成了蒋玉菡与袭人的婚姻。

再回头来看袭人抽的桃花签。

注云:杏花陪一盏,坐中间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

真个热闹有趣。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探春的杏花。我原来一直认为可能只因桃杏是近属,所以让杏花陪饮一盏。现在看来此处并非这么简单,袭人出嫁与探春远嫁应该有着某种关联。我们都知道探春远嫁是在清明三月,而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或许袭人也是此时嫁的蒋玉菡。再或许,这两件事本身就联系在一起,探春这盏酒肯定不是白陪的。具体情节我们不好妄加猜测,但探春说过的两句话肯定会关系到袭人的命运--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古人曾说:‘百足之虫,虽死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八十回后,贾府家族内斗定然会加剧。而邢夫人赵姨娘等人要想联手整倒王夫人,也必是先从袭人下手。进言时王夫人曾跟袭人说:

“保全他,就是保全了我。”

邢赵当然也不会看不到这一点。袭人进言,绝不是杞人忧天。后回终因宝玉不听袭人规劝,被人抓住错处,贬得畜牲不如。为了保全王夫人和宝玉,袭人承担起了这一切,顶着骂名,忍辱负屈离开贾府,成了这场家族内斗的牺牲品。王夫人弃车保帅,元气大伤。自己亲手提携起来的袭人再亲手打发出去,这脸往哪里搁?怎么再去拿回给袭人的那二两一吊月钱?又怎么去跟贾母、贾政交待?所以三十六回脂批说:

宝玉罪有万重矣。

袭人判词处脂批“骂死宝玉,却是自悔”,也正是此意。

袭人出去后,可以说是身败名裂。至于怎么嫁了蒋玉菡,我相信这绝不是因缘凑巧,只能是一个人从中竭力撮合,成就此事,而这个最合适的人选,定是云儿无疑。她跟宝玉、蒋玉菡都相熟,又知道袭人离府之内情,由她出面成全二人婚姻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原来我一直不解袭人出嫁后说“好歹留着麝月”这条脂批,又说“宝玉便依此话”云云,难道袭人是从贾府嫁出去的?这显然可能性不大。如果袭人从花家出嫁,这话又是如何传给宝玉的?袭人既然已经出去,定然也没脸再回来留话给宝玉。有了云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袭人出嫁后,云儿极有可能再促成宝玉与袭人、蒋玉菡三人会面,这样袭人嘱咐宝玉“好歹留着麝月”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二十八回回前脂批说:

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始终者,非泛泛之文也。

不经意间,作者这里已经为后回这两起重大事件伏下线索。

原来云儿这个人物,全是为促成袭人嫁蒋玉菡而设。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红楼刘姥姥

扫描下方小程序码

进入公众号认证微店

更多好货等你来!!!

纵横谈

传统文化的当代应用

从前这些事

古今多少事,都做当下谈

红楼梦研究

公众号:HLMYJ001

投稿:hlmyj001@163.com

更多文章

  • 红楼梦:导致贾家与皇帝决裂的两个人,蒋玉菡与义忠亲王成催命符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皇帝,贾家,亲王,贾政,蒋玉菡,太上皇,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红楼梦演义120:戏子叛逃上门刁难,王爷震怒撕破脸皮上一回讲到贾宝玉听闻金钏儿投井而死,魂不守舍,在外头一头撞进贾政怀里。贾政正因他刚才与贾雨村的答对失常而不满,一见他此时状态,更是怒从心头起。不想他这边正想教训儿子,外面又有人报忠顺王府长史求见。贾政一听就皱了眉头。皆因贾家与那忠顺王自来并无交往,

  • 北静王为何把茜香国女国王的腰带送给蒋玉菡?有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爱写作的老于标签:贾政,蒋玉菡,北静王,贾宝玉,秦可卿,中国古文献,茜香国女国王

    [文/小涵读书]此文约1300字,阅读约需5分钟1. 茜香国的国王把自己的腰带送给北静王北静王不仅是一个大人物,更是一个广结四方来客的人物。秦可卿出殡的路上,他与贾宝玉相见过后,主动请他到家里做客。为了表明自己的好客,他跟贾政、宝玉是这样说的:“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

  • 花袭人是怎么离开贾府嫁给蒋玉菡的 ?

    历史解密编辑:乐言悦读标签:宝钗,贾府,大喜,蒋玉菡,贾宝玉,花袭人,中国古文献

    根据脂批推断,袭人走的时候,袭人和麝月都在贾宝玉宝钗身边,说明贾家败落,但丫鬟们都在。袭人被卖的是死契,所以她如果离开宝玉,只能是贾家人卖或者放。贾母已死,王夫人很喜欢袭人。袭人一直也是贾宝玉的身边人,旁人插不上手,所以只能是宝玉、宝钗能决定她的去留。此时四大家族都败落了,宝玉宝钗养不起再多的人口了

  • 袭人嫁了蒋玉菡就要自杀,看到丈夫的一块汗巾后为何放弃了?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袭人,晴雯,蒋玉菡,贾宝玉,史湘云,中国古文献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袭人是宝玉房中四大丫鬟之首,在金陵十二钗中位于又副册的第二位。袭人从小因为家里贫困,被父母卖入贾府成为婢女。小的时候,先是服侍了贾母,后又服侍了史湘云几年,后来就一直服侍贾宝玉。因为她处事沉稳,性格稳重,所以也被贾母看重,在众人的心中,她

  • 忠顺亲王索讨蒋玉菡,为什么不去找北静王,却来刁难贾宝玉?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宝玉,蒋玉菡,北静王,曹雪芹,贾家

    忠顺亲王既是亲王,肯定是皇帝的兄弟或者叔伯至亲。他来贾家讨要戏子蒋玉菡,目的就是针对贾家。贾宝玉在冯紫英的宴会上邂逅蒋玉菡。蒋玉菡刚从北静王府出来,还系着北静王送他的茜香罗汉巾,二者亲密关系不言而喻。可过不几天,忠顺亲王却派人来贾家找贾宝玉讨要蒋玉菡,表明很在意这个戏子。言辞中不尽威胁之意。这段情节

  • 红楼梦中,袭人与宝玉偷试多次,为何蒋玉菡还愿娶她?

    历史解密编辑:晨涛爱搞笑标签:袭人,蒋玉菡,贾宝玉,曹雪芹,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红楼梦中,袭人与宝玉偷试多次,为何蒋玉菡还愿娶她?模样儿自不用说,只是她那行事儿的大方,见人说话儿的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倒实在难得的。——红楼梦第三十六回。《红楼梦》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之一,主要以贵公子贾宝玉为第一人,讲述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发展史,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部言情小说,因为作者曹雪芹从各

  • 《红楼梦》中人物名字多半采用谐音,隐藏最深的谐音是蒋玉菡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蒋玉菡,贾宝玉,红楼梦,袭人,林黛玉,曹雪芹

    作家对于自己的文章作品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词一句都需经过仔细审慎。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更是如此,作者曹雪芹在这本书中写尽了封建大家族的悲欢离合。此外,书中的每一位纸片人都是具有灵魂的。而曹雪芹在给人物取名的时候也是细细斟酌过的,他想利用姓名谐音将书中人物的一生道尽。于是在阅读之时会发现书中

  • 为何蒋玉菡不介意袭人是破璧之身?

    历史解密编辑:葡萄侃故事标签:袭人,优伶,贾府,蒋玉菡,贾宝玉,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男尊女卑是社会的常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女子的社会地位不高,甚至为了能够活下去,必须要依靠他人才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封建社会对女子的要求也一般都要高上许多,不仅需要她们能够照顾好家庭,还需要保证她们自己的忠贞。倘若一个女子在出嫁之前就没有了贞洁,那她基本是嫁不出去的。然

  • 红楼梦:北静王与贾家几代“深交”,为何借蒋玉菡算计暗害贾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家,蒋玉菡,北静王,贾宝玉,史湘云,秦可卿,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贾宝玉在冯紫英的宴会上,结识了倾慕已久的名伶琪官蒋玉菡。要说这蒋玉菡可不简单。他先是在忠顺亲王跟前伺候,又得到北静王的宠信。如今与贾宝玉结识,看似偶然实则并不简单。不久后贾宝玉就因为他,被忠顺亲王上门刁难,而打了个半死。按说蒋玉菡这么个人物,只安排他接手花袭人无疑大材小用了。何况他的出场时间也很巧合

  • 忠顺王急寻蒋玉菡的秘密,他是代贾宝玉受过,嗓子毒哑差点没命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宝玉,蒋玉菡,袭人,曹雪芹,宝玉

    忠顺亲王派王府长史来贾府找贾宝玉讨要蒋玉菡。贾宝玉开始嘴硬不说,后来逼不过交代出蒋玉菡的下落,回来被父亲贾政打个半死。(第三十三回)宝玉听了这话,不觉轰去魂魄,目瞪口呆,心下自思:“这话他如何得知!他既连这样机密事都知道了,大约别的瞒他不过,不如打发他去了,免的再说出别的事来。”因说道:“大人既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