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个人就贪污了朝廷三分之二的收入,康熙帝还没杀他,纳兰明珠的走位有多风骚?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位奸臣跌宕起伏的一生!
跟和珅一样,明珠也是侍卫出身,虽然说顶了个满洲贵族的身份,却只能给皇上家看家护院,明珠这个惆怅啊,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他做了个重要的决定——改个名字,把自己的姓从叶赫那拉改成了纳兰,还别说,这改名还真能改运,就和现在的明星一样,名字一改马上就大红大紫,不得不说,明珠真是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康熙皇帝一上位,纳兰明珠就开始了他的Level UP,康熙三年当了内务府总管,没过两年,又成了弘文殿学士,顺利完成了从大管家到一方大佬的华丽转变,这升职速度真是杠杠的。康熙七年,明珠才真正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淮河和黄河交汇处发生了水患,明珠临危受命,不仅摸清了水患的原因,还顺便给出了治理建议,手上工作完成的漂漂亮亮,康熙老板自然也不会亏待他,刑部尚书立马给他安排上。
康熙十二年的时候,明珠又在康熙面前好好了露了一次脸,事情是这样的,明珠知道康熙帝要到南苑晾鹰台检阅兵,就提前把手下的八旗兵好好训练了一番,等皇上检阅的时候,那叫一个军容整齐,这可正对了康熙帝的胃口。于是他这官儿升的就跟坐火箭似的,一直做到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那是真正的权倾朝野。说这么多呢,就是想告诉大家,要做奸臣,那也是必须有两把刷子的!
明珠得势之后,那可是被称为“明相”,听这名字,您就知道他有多厉害了吧?这明珠也是个实在人,深刻的贯彻了人生苦短,必须性感的做人哲学,手握巨大的权力,那必须得贪污腐败,以搞钱为第一要务。
据说明珠曾经让人放出话去,不管是京城的官儿,还是外地的官儿,要想求自己办事儿,先得交一百两的入场费,否则免谈。办的事儿难度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一个个明码标价,颇有点童叟无欺的意思。
为了更好的搞钱,他又开发了卖官儿的业务,这可是暴利行业。当时清朝实行的是候补制度,候补官员只要有空缺就能上位,作为吏部尚书的明珠岂会放过这么好的捞钱机会?例如说,一个督学的空缺,就是两万两银子起步,你不送,想送的人多了去了。而且在收钱方面,明珠还挺讲究,那些给他钱的人先得把银子换成汇票,再暗中寄给明珠,要是搞得太明显,他还不收,我直呼好家伙啊。
一个人贪的太多,明珠也怕人嫉妒,那干脆就拉其他人也下水,明珠势大的时候,许多官员都以学生故吏的身份投入他麾下,形成了一股贪污大军。可明珠还嫌自己这些党羽组织太松散,就办了些棋艺、古董俱乐部,聚在一块统一政议,相互串通,在朝中排除异己,形成了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都嚣张到这种地步了,康熙还留了他一命。
就说康熙这一辈子做的几件大事,是件件都有明珠。裁撤三藩的时候,朝中的许多大臣害怕吴三桂真的造反,就反对撤藩,明珠一点儿都不怂,就对康熙说,反正撤不撤,这老家伙都会造反,还不如先下手为强,这和康熙真是想到一块儿去了,找到知音的康熙着实激动了一把。
到了收复台湾的时候,康熙帝派福建巡抚和总督共同出兵,但明珠对康熙说:“老板,这事儿不能这么办啊,应该一个人说了算,不然扯起皮来就麻烦喽”,康熙听了他的,还真把台湾给平了。平了台湾之后,许多大臣建议弃守台湾,明珠又叫上施琅一起给康熙上眼药,于是康熙下令设了台湾府,海外孤岛终于纳入了中央管辖。
后来,老毛子又来给康熙找不痛快,明珠又是挺身而出给老板排忧,来了个先武后文,他先是和黑龙江将军两次围攻雅克萨,把沙俄给打服了,不得不签订和平条约。签合约的时候明珠又化身谈判大使,把沙俄唬的一愣一愣,签下了著名的《尼布楚条约》,好好给康熙长了一次脸。
抛开功劳不说,这明珠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就是纯粹为了搞钱,对皇上也挺忠心,所以康熙才没杀他。明珠倒台之后,抄家抄出了两千万两白银,清朝当时一年的收入才三千万两,康熙竟还了几百万两给明珠养老,真是对他仁至义尽了吧。对了,这位大奸臣还做了件好事儿,那就是生了纳兰性德这个大词人,是不是觉得他也没那么坏了?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