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请求大封后宫的时候,为什么还给敌方阵营的齐妃请求追封呢?她真的只是好心, 在皇上面前顺口一提吗?
如果是还没有黑化的甄嬛,这样做或许是出于善良大义,但是已经黑化了的钮祜禄·甄嬛绝对不是好心。
在无利不起早的后宫中,甄嬛这样做的背后大有原因!
看完才知道,在宫中如果没有八百个心眼子,是绝对活不过两集的。
齐妃与甄嬛可不是普通的敌方阵营,两人是有实打实的仇恨的,只要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甄嬛一直没有对齐妃下过死手,是因为一个没露过几次脸的丫鬟。
齐妃的名句“翠果,打烂她的嘴”,让人们对这个丫鬟印象深刻。
甄嬛失宠的时候,宫中所有人都想着要欺辱她,有一次甄嬛在路上不小心撞到了齐妃,本来齐妃只是想阴阳几句就算了。
只不过齐妃为人耿直单纯,一旁的富察贵人一煽风点火,最终让齐决定对甄嬛掌嘴,还罚她跪地思过。
此时对于甄嬛来说,原本就失宠又失去孩子,现在又忍受这样的折辱与伤痛,身心双重折磨的她,此刻一定是屈辱的。
按照甄嬛记仇的性子,齐妃这样折辱她,等她复宠之后是一定要找机会讨回来的,但是为什么她却一直没有动手呢?
在甄嬛被掌嘴的时候又一个小细节:
齐妃让翠果掌嘴的时候,翠果得了命令竟然迟迟没有动手,在甄嬛跪地求情的时候,她的心里正在期待着齐妃改变主意。
不过偏偏富察贵人还在煽风点火,齐妃更是威胁她:“你要是再不打,本宫就送你去慎刑司”,最后翠果没有办法,只能执行齐妃的命令。
而在她掌嘴之前,先是偷偷瞥了一眼身后的齐妃,随后闭起双眼,下定决心后才给了甄嬛一个耳光,打了一次之后又看向齐妃,齐妃催促她继续打,她只能照做。
齐妃二人走后,甄嬛被罚跪1个时辰,还让翠果监督她。
等到四下无人的时候,翠果急忙去扶甄嬛,还说自己“不会说出去”,后来甄嬛在问她话的时候,她对甄嬛的态度也是恭敬有加,丝毫没有看不起的样子。
从甄嬛的表现来看,虽然翠果打了她,但是她并没有记恨翠果,因为她知道翠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翠果最开始的时候是夏冬春的丫鬟,夏冬春被赏一丈红之后,她身边的丫鬟也就被遣散了,人人对她避之不及,齐妃却愿意把她的丫鬟带在身边。
说明齐妃本身也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平时对翠果应该不错,所以翠果对甄嬛的态度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她心地善良,二是她不希望甄嬛记恨齐妃,所以在扶甄嬛的时候,也是在保护齐妃。
后来甄嬛从没想过直接害死齐妃报仇,翠果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那么既然甄嬛没有动手,后来的齐妃是怎么作死的呢?
为什么说甄嬛在为齐妃请封的时候,绝对没安好心的呢?
安陵容怀孕之后,皇上想要将她给晋升为妃位,甄嬛为了羞辱安陵容让她难堪,不仅亲自取了“鹂”这个封号,还说服皇上把后宫中在世的、不在世的一众嫔妃全都晋封了。
沈眉庄和端妃、敬妃等人可以理解,前者是自己最好的姐妹,后者与她同处一个阵营,那么她请求追封齐妃的目的是什么呢?
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在皇上面前彰显自己的大格局,且皇上还不会怀疑她是装模作样。
甄嬛的场面话说的非常漂亮:“后宫和睦,对皇上的前朝也是有所助益的”,她除了请封自己战队的人,就连华妃都一起请封了。
对甄嬛来说,齐妃也好华妃也好,都是已经死去的手下败将,就算给她们一点哀荣对她也没有什么影响。
更重要的是,甄嬛从来就没把齐妃看在眼里,所以齐妃活着的时候甄嬛没有报复她,除了翠果的原因外,这也是原因之一。
另外皇上原本就疑心非常重,如果甄嬛请封的全是自己人,皇上肯定也会怀疑她为人自私、目光短浅。
但是如果跟甄嬛对立的人都一起请封了的话,直接就打开了格局,这样的嬛嬛才是皇上喜欢的那个温柔又深明大义的女子。
不过这些对甄嬛来说都是附赠的好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在后面,其实这压根就是甄嬛想出的一个“阴谋”。
第二个原因:离间弘时跟皇后的关系。
这件事还要从齐妃之死说起,自从叶澜依进宫得宠后,皇后战队简直要愁死了,这天皇后叫了几个妃子来开会,祺嫔说了一句“要是她不会生就好了”。
皇后未曾说话,一旁的齐妃却找到了机会,她依靠皇后、讨好皇后,原本也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能有个好前途,所以这一次她决定抢先动手,为皇后“分忧”。
齐妃偷偷给叶澜依端去了一碗汤药,导致叶澜依终身不能生育,东窗事发后,齐妃跑到皇后那里求她救自己。
谁知道皇后却直接舍弃了她,还用弘时来威胁她,最终齐妃思来想去,为了儿子,她揽下了所有的罪责。
其实皇后不是没有保她的办法,而是为了抢夺弘时,故意顺水推舟、去母留子,齐妃死后,弘时就被认到了皇后的名下,并且成了争储的第一人。
弘时并不知道皇后私下做的恶事,他只知道皇后是对自己好的,可是尽管皇后对自己好,自己生母之死她却只字不提。
弘时认“额娘”的时候,皇后倒是说了一顿感慨的话,什么本宫与她情同姐妹,希望她在地下得以安宁,好听的话说了一大堆,却没做任何实际事。
这件事在弘时的心中落下了一个疙瘩。
可是对比甄嬛是怎么做的呢?
甄嬛为齐妃请封,到底打的什么算盘?为什么说跟立储之事有重大关联呢?
在封妃大典结束以后,甄嬛去敬妃的宫中看胧月,两人提起了四阿哥读书用功的事,最近朝堂上立储之争激烈,弘时、和弘曕分别有众多支持者。
弘时如今在皇后的名下,也算作是嫡子了,有皇后的支持,他是最有希望被立储的人选。
不过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甄嬛受宠、势头最大,弘曕才是最有可能的人选,更重要的是,弘时实在是天资平平,难当重任。
就连甄嬛自己也说,以弘时的资质,就算当个守成之主都勉强,根本不可能成为明君,所以在甄嬛的心中,不管是于公于私,她都不想让弘时成为储君。
不过甄嬛想要扶持的人并不是自己的亲儿子,而是四阿哥弘历,为了能给弘历铺路,她就首先要离间弘时与皇后的关系。
原本弘时就对自己生母之死介怀,为生母请封这件事本应是皇后做的,谁料最后确是与母亲关系不好的甄嬛提了出来。
在弘时的心中一下就分出了高低,只要是能给皇后添堵的事,甄嬛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给齐妃请封之后,弘时在朝中的热度就会再次升高,这样就能转移朝臣们的视线,让一些犹豫不决的人多去关注弘时。
只有大家把视线从弘曕的身上转移开,弘历才有更大的胜算。
只有甄嬛自己知道,皇上曾多次夸赞过弘历,其实心中早就有了属意人选,是不会因为大臣们几句话就将资质平平的弘时立为储君的。
说来说去,甄嬛所做的这些一是为打压皇后,二是在给弘历铺路,为齐妃请封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事。
虽然在甄嬛的内心深处,她也不想让齐妃死后还享有哀荣,但是人都已经不在了,想起比甄嬛能得到的利益,让她能享点哀荣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