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努尔哈赤死时,年轻的大妃阿巴亥为何殉葬,背后有怎样的原因?

努尔哈赤死时,年轻的大妃阿巴亥为何殉葬,背后有怎样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看点啥 访问量:2348 更新时间:2024/1/2 7:51:44

1626年农历正月,一直战无不胜的老汗王努尔哈赤,却败在了大明的强将袁崇焕的宁远城下。

这对于天性自负的努尔哈赤而言,绝对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努尔哈赤哀怜地觉察到:属于他的时代怕是真的要过去了。

这时,一代雄主努尔哈赤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七月的时候,仍然能够撑着病体处理公务的老汗王,忽然浑身上下都有了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他接受了二贝勒阿敏的建议,到清河汤泉去泡温泉疗养。

努尔哈赤自己也感觉到了前景不妙,这位六十八岁的垂死老者,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政治风雨。努尔哈赤在生命的最后时段,对于皇室中一些争斗不已的贝勒子孙们,早已深深地厌倦了。

在他的心里,唯一挂念的,只有那个风姿艳丽却又心思单纯的大妃阿巴亥。在疗养期间,他自感不适,传令阿巴亥火速地赶到自己的身边。

努尔哈赤是经验老到的政治家,他早已清晰地意识到了隐藏于阿巴亥身旁的巨大政治涡流,这旋涡可以毫不费力地把阿巴亥吞灭。

同时,他也看穿了一群虎狼之心的贝勒子孙们的真实用意,开始用他有力的政治推手,为阿巴亥的今后的道路扫清障碍。

由努尔哈赤做坚强的后盾,刻意地抬举起阿巴亥与她的三个儿子,众贝勒们虽然感到郁闷,却也无可奈何,一时间谁也不敢讲什么。

阿巴亥飞奔一样地赶到了老汗王的身边,这时,努尔哈赤已经奄奄一息,对眼前的阿巴亥恋恋不舍,可他仍然坚韧地忍住了从心底涌出的巨大的伤感。

他艰难而又迫切地叮嘱阿巴亥,回盛京!他要在众臣面前宣布自己的临终遗命。只是,在走到离沈阳城不远的一个叫瑷鸡堡的小地方时,还是没能挺住,最终,努尔哈赤还是带着满腹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曾经心爱和最爱的人。

努尔哈赤归天的消息刚刚发布,诸贝勒大臣急忙赶来,大家心急火燎地,轮换肩抬着老汗王的棺柩,迎着一路飘着的小雨,疾步往京城的方向赶。在努尔哈赤离世仅几个小时以后,他的遗体已经安稳地躺在了沈阳的皇宫中。

紧接着,缤纷缭乱、瞬息万变的时局,就不是阿巴亥大妃这样一位孤孤单单的弱女子所能够左右的了。

此时,众贝勒大臣最关心的事情是老汗王在弥留之际,与大福晋阿巴亥单独相处时,是否留下过政治遗嘱,也就是说努尔哈赤究竟把汗位传给了谁。

迎着大家虎视眈眈的目光,大福晋阿巴亥紧张地犹豫了好一阵子。最终,她还是银牙一咬,以一种豁出去了的心情,颤抖着讲出了老汗王的临终遗言:由十四子多尔衮继承汗位,由大贝勒代善辅政,待多尔衮成年后,代善归政。

这样的结果或者早已在某些人的预料之中,可是,这显然是不符合当时在场的多数贝勒大臣的心意的。所以,这一群玩惯了刀枪的武夫,在阿巴亥话音刚落,就有人把不屑写在了脸上,而且质疑声不断。

贝勒大臣们抓住了大福晋阿巴亥的一个致命的弱点:汗王薨逝时,只有阿巴亥一人在身旁,没有其他人可以在旁边为证,所以,只凭大福晋的一张口,这样一条政治遗嘱的真实性还有待核查考证。

为此,当时政坛上真正的大佬级人物,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便姗姗登场了。他们召开了一次紧急的碰头会议,这是一次决定后金未来政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

四大贝勒中,至少有三大贝勒对于阿巴亥设计的那个政治遗嘱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这未免也太小儿科了。如此,阿巴亥的政治前途,在会议的伊始,就被大家否定了。

如果大福晋阿巴亥想借政治手段为自己和儿子的前途谋划的话,那么,她真把政治这一碗饭想得太天真了。这些人都不是孬瓜,政治的前景,明眼人一瞥之下,所有的幽明曲直都已尽收眼底。

四大贝勒的长谈结束后,这些努尔哈赤的成年子侄们,脸上有了淡定的微笑,他们稳步地走向了大厅中焦急等待着的同僚,把这场立储继位的大戏推向了高潮。

首先,他们断然否定了阿巴亥的那个多尔衮嗣位的临终遗命。随后,四大贝勒向阿巴亥传达了老汗王口授于四大贝勒的另一份遗言:

大福晋阿巴亥丰容靓饰,与老汗王相处的二十余年间,早已情好如一人,因此,老汗王要走了,却把美丽如画的阿巴亥独自留在这尘世间,委实是割舍不下。

所以,老汗王再三叮嘱道:俟吾终,必令殉之!这一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又令当时在场的王公大臣们大吃了一惊!

这剧情反转的连后代的清宫剧都拍不出来。

当时,反应最强烈的就是大福晋阿巴亥,顷刻间,她的脸上惨然漫过了一层死神的灰白。

这个女子最初的意愿,也不过是想为未成年的儿子们挣得一份最大的政治利益,为自己的生活谋个依靠而已,或者,努尔哈赤的生前,真的有过那样一份的临终遗命。可是,她无论如何都没有预想到,四大贝勒一出手反击,就要置自己于死地。

从前的贵族阶层,从汉族到女真的氏族社会,生殉似乎都不算是一件特别稀奇的事情,这是现代考古学屡屡实证过的。

但是,按照当年女真人习俗相沿的习惯,妻子从殉丈夫于地下,至少要符合两个公认的基本条件:一个是死人割舍不下的爱妻;另一个则必须没有未成年的儿子。

因此,后来多选择出身较低微的小妾陪葬。阿巴亥位居大妃之位,多尔衮与多铎的年纪还都很小,离成年尚远,以阿巴亥当时的尊荣,如果她不在政治的山呼海啸关头乱讲话,生殉那样的事,即便是八辈子都不一定会落在她的头上。

可是,政治斗争从来都是残酷的,毫无人情可言的。失去了老汗王庇护的阿巴亥,就像从一座崩塌着的巨大冰山顶峰上迅速坠落的一只小羊,她纵然是口舌如莲地辩解,也无法扭转既定的局势。

距离努尔哈赤的崩逝不到一天,以皇太极为首的诸贝勒传努尔哈赤遗诏,要大妃阿巴亥殉死。

丰姿妍丽的阿巴亥当时三十六岁,正值盛年,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二十二岁已经成年,多尔衮只有十五岁,多铎十三岁。

出于对尘世的留恋和对爱子的牵挂,阿巴亥百般支吾,希望事情能有转机。但诸贝勒步不让,阿巴亥在被逼无奈,山穷水尽的情况下,自缢殉死,到一个清静温暖的世界与老汗王继续相依为伴。

同殉者还有两位庶妃,其中包括德因泽。就这样,年仅十五岁的多尔衮登位的可能被皇太极剥夺了,他后来成为清朝顺治帝的摄政王。

而顺治帝非常讨厌多尔衮,将多尔衮为他立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降为静妃,更将多尔衮之母大妃阿巴亥逐出太庙,并追夺一切尊号。

四大贝勒已去其三,但皇太极还不能说自己已经汗位在握。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对手——多尔衮。

多尔衮生性聪明,颇得努尔哈赤的喜爱;更重要的是一点,多尔衮的母亲,大福晋阿巴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个女人胸怀大志、足智多谋,她所亲生的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和十五子多铎在努尔哈赤的八贝勒中占据着强势,对一心要继承汗位的皇太极来说是不小的麻烦。

最可怕的是,努尔哈赤并没有留下由谁来继承汗位的遗言,而努尔哈赤死前四天里,身边只有阿巴亥奉命服侍。那几天,努尔哈赤针对汗位的问题究竟说了些什么,只有阿巴亥才知道,也正是如此,无论阿巴亥说什么,都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如果皇太极不将阿巴亥铲除,她就可以假托“遗命”,代努尔哈赤任用封、赏、贬、谏等大权。如此一来,哪还有他皇太极什么事?!

阿巴亥再精明,也不会想到丧夫之日就是自己死亡之期。在皇太极等诸贝勒胁迫下,她于努尔哈赤死后次日为汗夫生殉。

此时的女真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生殉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但对生殉有着严格的要求。

被生殉的人,第一点必须是死者的妾室,正室在非自愿的情况下不得生殉;第二点要求生殉者没有未成年的幼子。

就算是除了自己总惹努尔哈赤不高兴这一点不说,多尔衮和多铎尚属幼子,不合生殉的条件,而且自己大妃的地位身份又在后宫中最为尊贵,生殉之事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她的头上。

可事情毕竟发生了,不能生殉的条件恰恰成为了皇太极处死阿巴亥的理由:多尔衮、多铎兄弟二人尚未成人,更遑论战功,却与那些功名显赫的兄长们拥有同样多的属民及权力;

而且,阿巴亥身为大妃,无论继承汗位的人是谁,都存在着受她牵制而且可能会随时被取代的危险。因此,据此推测大妃生殉的最大可能性就是被皇太极等人伪造太祖遗诏,逼迫阿巴亥生殉,除却这一大隐患。

更多文章

  • 多尔衮母亲阿巴亥才37岁,还生了3个儿子,为何也被拉去殉葬了?

    历史解密编辑:言真纪实说标签:豪格,孟古,贝勒,阿巴亥,多尔衮,皇太极,小说家,努尔哈赤,慈禧太后,清太祖大妃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是在后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后金的创始人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出生于明朝末年之前。他的名字在满语中意为“野猪皮”。他的父母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的母亲生前梦见一个身穿野猪皮的男人,对她说:“红猪皮”。脚底长,必坐龙庭。”努尔哈赤出生于1559年,脚底确实有红

  • 天命五年震惊后金政坛的“大妃阿巴亥被举报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阿巴亥,代善,努尔哈赤,皇太极,孟古,多尔衮

    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三月,努尔哈赤的小妾德因泽举报大妃阿巴亥与代善关系暧昧,随后阿巴亥被废黜。而德因泽因举报有功被升为侧妃,这就是震惊后金政坛的“大妃事件”。德因泽出生于叶赫部一个普通家庭,在8岁时作为侍女随孟古哲哲一起嫁入建州女真,随行的还有另一个侍女阿济根。孟古哲哲嫁给努尔哈赤后非常得宠,

  • 大妃阿巴亥为何会被逼自杀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阿巴亥,努尔哈赤,代善,多尔衮,皇太极,多铎

    1626年,努尔哈赤刚去世,还沉浸在悲痛中的突遭噩耗。四大贝勒联合闯进后宫,手持努尔哈赤“遗诏”,要求阿巴亥自杀殉葬。阿巴亥在抗争无果后,只能哀求众贝勒照顾好她两个年幼的孩子多尔衮和多铎;在得到众贝勒保证后,阿巴亥带着无尽的不舍和留恋自缢而亡。阿巴亥1590年出生,出身于海西女真乌拉部,是乌拉首领满

  • 努尔哈赤疼爱小娇妻阿巴亥,死前为她立下遗诏保护她,她却作死

    历史解密编辑:赵林云教授标签:遗诏,代善,贝勒,明朝,阿巴亥,多尔衮,努尔哈赤,清太祖大妃

    1626年的盛京城,大妃阿巴亥信誓旦旦说道:“大汗留下遗诏,由你们十四弟多尔衮继承汗位,大贝勒爷代善辅佐政事!”“你们要是敢违背你们父汗的旨意,就都是大逆不道,乱臣贼子!”阿巴亥似乎是有了底气,脸上也变得得意洋洋。她以为4位贝勒爷多少会听努尔哈赤的话。但她似乎忘记了,自己是一介妇人,毫无实权与背景,

  • 皇太极为什么一定要大妃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夏夜意风标签:努尔哈赤,皇太极,阿巴亥,大妃,多尔衮,孟古,阿济格,清太祖大妃,小说家,明朝

    大家都知道历朝历代都有因为争夺皇位而爆发的骨肉相残事件,这种皇位争夺战的激烈程度甚至牵连到后宫之中的女人,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后,他生前最宠爱的大妃阿巴亥,在清太宗皇太极等人的逼迫之下,为努尔哈赤殉葬。那么,已经继承大统的皇太极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地逼手无缚鸡之力的阿巴亥去死呢?原因其实很简

  • 历史上的阿巴亥:一个12岁的小姑娘,为何能得努尔哈赤如此恩宠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努尔哈赤,阿巴亥,皇太极,布占泰,阿济格,多尔衮

    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满清帝国在最初建国之前,是由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政权演化而来的。努尔哈赤一生南征北战,占领了辽东大部分地区,为其子皇太极建立大清奠定了坚实基础。努尔哈赤晚年病重,身为大福晋的阿巴亥被召见交代后事,大有托孤之意,由此可见清太祖努尔哈赤对大福晋阿巴亥的宠信之盛

  •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明明年纪轻轻,为何要给努尔哈赤殉葬呢?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阿巴亥,努尔哈赤,多尔衮,皇太极,代善,孟古

    阿巴亥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女人,她年仅12岁就嫁给比自己年长31岁的努尔哈赤,并且后来还成为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福晋,生下阿济格、多尔衮以及多铎三兄弟,为清朝后来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可就是这样一位传奇的女人,最终却仅仅活了37岁,在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年纪轻轻的阿巴亥硬是成了殉葬者,很多人都无法理

  • 多尔衮生母阿巴亥,12岁嫁给努尔哈赤,37岁为何要被皇太极生殉!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阿巴亥,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代善,莽古尔泰

    一个美丽的女人,一个拥有智慧的母亲,一个几乎获得了大汗全部宠爱的大妃,她的人生在大汗在世之日绽放得异常绚丽,但随着大汗的逝去,她的生命之花便在无奈中凋零,她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她就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女人———阿巴亥。努尔哈赤是一个铁骨铮铮的英雄,而阿巴亥则是绽放在白山黑水间的一朵娇艳的鲜花。努尔哈

  • 生三子、得努尔哈赤宠爱的大妃阿巴亥, 为何被逼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成晶说体育标签:代善,褚英,殉葬,明朝,阿巴亥,皇太极,多尔衮,得努尔哈赤,清太祖大妃

    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一番梳洗打扮后,手握白绫看着皇太极:“四贝勒,我跟随大汗26年,大汗对我关怀备至,我没什么不满足的了;但我实在是放心不下多尔衮跟多铎,他们还年幼,希望你能看在骨肉亲情的份上,好好照顾他们!”皇太极一心就想要阿巴亥赶紧殉葬,也不说话;皇太极的二哥代善icon实在是忍不住了,赶紧代皇太

  • 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被逼生殉,三个儿子各领一旗,却为何无人救母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悟道标签:努尔哈赤,阿巴亥,皇太极,代善,贝勒,多尔衮

    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大妃阿巴亥,在努尔哈赤死后也生殉了,然而她并不符合殉葬条件。儿子有三个,生前努尔哈赤已将她托付给大贝勒代善,最重要的是她是正妃。清初虽有人殉制度,但生殉的通常是侧妃,正妃殉葬没有先例。既然没有先例,阿巴亥为什么不反抗呢?实际上她激烈地反抗了,但根本无济于事,因为这纯粹是一场政治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