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太极逼阿巴亥自杀,他的三个儿子为什么不反抗?

皇太极逼阿巴亥自杀,他的三个儿子为什么不反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阴雨天讲故事 访问量:311 更新时间:2023/12/24 14:13:49

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但面对母亲被皇太极逼着殉葬,这三人却“无动于衷”,未做任何反抗。

是这三人冷血吗?当然不是,这其中缘由,还得从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说起。

阿巴亥12岁时,就嫁给了42岁的努尔哈赤,当时努尔哈赤的大福晋乃是孟古,也就是皇太极的亲生母亲。

按理来说,年纪轻轻的阿巴亥此时嫁给努尔哈赤,顶多也就能当个庶妃而已。

但命运却总是如此奇妙,两年后,孟古病逝,而阿巴亥由于深受努尔哈赤宠爱,因此在孟古病逝不久,便被立为了大福晋。

不止如此,在之后发生的两件事,更彰显了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宠爱之深。

努尔哈赤晚年时期,其有一个小福晋名叫塔因,塔因的一个婢女因为与人私通被告发,努尔哈赤查证后情况属实,因此不仅处死了这个婢女,同时还狠狠责罚了塔因。

这件事让塔因颜面大损,而她在一怒之下,向努尔哈赤揭发了另一件事。

什么事呢?即努尔哈赤的大福晋阿巴亥与人暧昧不清,并且她暧昧不清的对象还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大贝勒代善

塔因的揭发,记录在《满文.老档》之中,当时塔因就指证,说阿巴亥曾多次送饭给大贝勒代善,而代善坦然“食之”,并且,阿巴亥还曾数次在黑夜里出去,前往代善家中。

“大福晋(指阿巴亥)曾两次备饭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且大福晋一日二三次派人至大贝勒家,本人也二三次黑夜出院去。”---《满文.老档》

而揭发之后,努尔哈赤大怒,马上就派手下大臣查证,结果查证回来的结果,是塔因所说句句属实。

不仅如此,大臣还查出来很多细节,均是关于阿巴亥与代善暧昧不清的证据。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虽说当时满族有“收继婚”的习俗,但此刻努尔哈赤还未死,而阿巴亥居然已经和代善弄到一块去了。

因此,阿巴亥这明显就是大罪,但最终,努尔哈赤并没有太过严厉的追究阿巴亥。

他找了一个“偷盗之罪”的借口,说阿巴亥偷了不少值钱的东西送回娘家,以此为罪名简单惩治了阿巴亥。

总之就是,原本该被处死的阿巴亥,因为努尔哈赤的宽容,保住了性命。

并且在此之后,阿巴亥照样跟随努尔哈赤出席各种庆典,服侍其左右,由此可见,努尔哈赤是真心宠爱这个女人。

还有,在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出征蒙古归来后突发病重,自知大限已到的他,派人将阿巴亥接到身边,两人足足相处了数日后,努尔哈赤方才病逝。

临死前不见别人,只见阿巴亥,足以说明努尔哈赤对其的宠爱之情。

但随着努尔哈赤的病逝,阿巴亥的好日子到了头,就在努尔哈赤尸骨未寒之际,皇太极带领其他几大贝勒冲入宫中,强令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

并且,皇太极还拿出来一份所谓的“努尔哈赤遗诏”,言之凿凿的称这是努尔哈赤临终遗命。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

这番话的大致意思就是,阿巴亥年轻貌美,但因为善妒,时常导致努尔哈赤“不悦”,因此为了避免其将来祸乱国事,特留下遗命让其殉葬。

当然,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份所谓的遗诏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阿巴亥历来受努尔哈赤宠爱,前文提到的几个例子便是最好的证明,如果努尔哈赤厌恶阿巴亥,必然不会在其临终前单独对其召见,且一待就是好几天。

其次,按照当时后金的制度,确有殉葬一说,但阿巴亥却不符合被殉葬的标准。

第一,《满文.老档》中就提到,禁止“不睦”的妻妾殉葬,意思就是生前与丈夫不和睦的是不可以殉葬的,以免死后“惊搅”。

第二,有子嗣者同样也不能殉葬。

而这两点,阿巴亥均不符合,她与努尔哈赤感情这一块自不必说,而她当时已经有了阿济格、多尔衮以及多铎三个儿子。

所以,按规制来讲,阿巴亥是不应该被殉葬的,换而言之,这份所谓的“遗诏”,明显是出自皇太极等人之手。

至于皇太极为何非要阿巴亥殉葬,最大的可能就在于努尔哈赤临终时,在与阿巴亥相处的几天里,必然交代了对于身后事的安排,比如谁来继承他的汗位。

只不过,这个结果想必对皇太极十分不利,因此皇太极为了登上汗位,那就必须“杀人灭口”,即让阿巴亥“消失”。

这也是为何努尔哈赤前脚刚死,阿巴亥后脚就被殉葬的原因,期间速度之快(仅相距不到一天),足以说明皇太极在行“掩人耳目”之事。

那么,为何阿巴亥会甘愿就范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当时皇太极带着四大贝勒的其他三位(即代善、阿敏以及莽古尔泰)在第一时间闯入宫中,这就无形中告诉了阿巴亥几件事实。

第一,四大贝勒已经站在同一阵营,包括曾和她暧昧不清的代善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阿巴亥根本就没有可借助的力量。

第二,事起仓促,努尔哈赤刚死,皇太极就带人来了,根本容不得阿巴亥再做布置。

并且,皇太极手持先帝遗诏,而阿巴亥纵然满腹冤屈,但在这种局势下也只能就范,不然皇太极就会给她扣上一个“不尊遗诏”的罪名,到时候阿巴亥死的更惨。

况且,皇太极的架势,已然是非阿巴亥就范不可,因此就算阿巴亥想求生,皇太极也会用其他方式让其“殉葬”,事后找个借口搪塞过去就行了。

总之当时的情况对于阿巴亥来说,是一个必死之局。

而在这种情况下,之所以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在面对母亲被逼死的情况下不反抗,原因也正是在这里。

首先,皇太极行动迅速,在第一时间“结束”了阿巴亥的性命,等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知道消息后,已经为时晚矣。

另外,当时的局势明显是皇太极站在主动,况且木已成舟,如果多尔衮兄弟三人有什么反抗行为的话,那么依照皇太极的手段,他不介意再来一个“斩草除根”。

最重要的是,多尔衮兄弟三人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

第一,反抗就意味着不遵遗命。

前文讲过,皇太极逼迫阿巴亥就范,打出的理由是努尔哈赤临终前留下的遗诏,而这个遗诏,是关键中的关键。

如果多尔衮等人反抗,皇太极马上就可以以“违命”为由杀了其三人,相信以当时的局势来讲,皇太极十分乐意这么做。

而正所谓“师出有名”,多尔衮等人却没有反抗的名义。

尽管他们心里清楚,母亲被殉葬必然有隐情,但那又如何呢?最起码在明面上,皇太极是遵遗诏行事的。

因此,多尔衮等人没有反对和反抗的理由,只能听之任之。

其次,拿什么反抗?

阿巴亥的长子阿济格,在当时确实手握镶白旗部分兵力,且爵位也已经被封为贝勒不假,但是他这点实力对于皇太极来说,明显不够看的。

皇太极原本只是努尔哈赤的庶子,但自打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因谋反事发而被处死后,皇太极就已经逐渐得到了努尔哈赤的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代善又闹了一出与阿巴亥暧昧不清之事,虽说没有遭到努尔哈赤的严厉惩治,但自此代善也不再得到努尔哈赤的重用。

因此,皇太极受重视的程度愈加之深,到了努尔哈赤病逝前夕,皇太极的权力已然颇大。

并且,皇太极军功显赫,且在八旗中也拥有很强的号召力,比四大贝勒的其他三位要强得多,而这也是为何他最终能胜出,继承汗位的主要原因。

这样的皇太极,阿济格拿什么和他斗?

而阿济格都没有反抗的资本,就更不用提多尔衮和多铎了,当时二人一个十五,一个十三,要根基没根基,要势力没势力,除了认命别无他法。

还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没人会帮助他们反抗皇太极。

四大贝勒中,原本代善是有一定希望继承汗位的,但因为阿巴亥之事,导致他在八旗诸王中威信大降,并且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也声明废除了代善的继承资格。

而阿敏则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加上他的父亲舒尔哈齐曾组织过叛逃活动,所以他当时能保住自己性命和地位就是天大的幸事了。

至于莽古尔泰,此人是个典型的粗人,没啥头脑,除了一身勇武别无长处。

反观皇太极,战功显赫不说,也颇具能力和才干,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他才会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最终登上汗位。

而对于皇太极必然会登上汗位这一点,代善、阿敏以及莽古尔泰十分清楚,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在局势如此明朗的情况下,但凡是脑袋不傻,必然会主动去抱皇太极的大腿。

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以后谋富贵。

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和皇太极一起冲进宫内逼死阿巴亥,而既然都参与这件事了,他们也肯定不可能反过来再帮助多尔衮兄弟说话。

如果那样的话,明显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而其他八旗诸王也是如此,纵然有人知道阿巴亥之死有隐情,但也没人愿意或者敢替多尔衮兄弟出头,毕竟皇太极可是要马上登上汗位的人。

没人肯帮,又让多尔衮兄弟如何反抗呢?

相比之下,忍气吞声尚且还能保住性命,如果一旦他们有反抗之心,那么皇太极是不会介意送他们兄弟上路的。

而这便是阿巴亥三个儿子不敢也不会反抗的原因,究其根本,第一是他们没有反抗的理由,第二是他们没有反抗的实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势单力薄,而皇太极则如日中天,因此不会有人替其出头,而他们为了保住自己性命,也只能就这么着了。

更多文章

  • 皇太极的权谋, 处死阿巴亥, 却栽培她儿子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黄土芬香标签:代善,多铎,阿巴亥,皇太极,多尔衮,阿济格,小说家,努尔哈赤,慈禧太后,清太祖大妃

    努尔哈赤尸骨未寒,皇太极处死36岁的后母阿巴亥,对多尔衮说:“十四弟,你没了母亲,我会好好照顾你”。多尔衮很伤心,却丝毫不敢反抗,对皇太极言听计从,忠心耿耿。那么,皇太极为何处死阿巴亥呢?努尔哈赤偏爱多尔衮“三兄弟”,对新任大汗的权力构成挑战,阿巴亥被杀,是努尔哈赤种下的恶果。尚未脱离原始氏族状态的

  • 努尔哈赤去世时,皇太极逼迫阿巴亥殉葬,多尔衮为何不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努尔哈赤,阿巴亥,皇太极,多尔衮,代善,殉葬,贝勒,清太祖大妃,国防政策

    努尔哈赤去世时,皇太极逼迫阿巴亥殉葬,多尔衮为何不反抗?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阿巴亥,乌拉那拉氏,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是多尔衮的生母,史书记载,阿巴亥丰姿貌美,富有机变,颇得努尔哈赤的欢心。但是后金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年轻的阿巴亥在努尔哈赤死后不久,便为其殉葬

  • 努尔哈赤病逝18小时,他最爱的阿巴亥竟收到殉葬旨意,太诡异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努尔哈赤,阿巴亥,皇太极,代善,多尔衮,多铎

    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18小时后,他最爱的大福晋阿巴亥就收到殉葬的旨意。阿巴亥冷笑,“先帝去世时,只有我一人在身边,我怎么不知道有这旨意?”1593年,阿巴亥的父亲满泰和叔叔布占泰,加入以叶赫为首的九部联军,一起征战女真努尔哈赤部。可惜,说是九部联军,但还是各自的私心为主,行动一团散沙。所以他们

  • 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才37岁,还生下3个皇子,为何仍被强制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丫丫女神穿搭标签:孟古,殉葬,阿巴亥,多尔衮,皇太极,小说家,努尔哈赤,慈禧太后,清太祖大妃

    公元1626年,后金发生朝政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动荡,其第一位大汗,清朝的奠基者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没有留下遗嘱,更没有立下一位储君的情况下病逝。由于女真族向来就没有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于是清朝还未建立起来,皇子夺位之争就已经开始了。大家都熟悉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所引发的“九子夺嫡”,但却鲜少提及这段更加

  • 努尔哈赤休妻杀子:阿巴亥不但生育能力太强,而且和儿子私通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努尔哈赤,阿巴亥,代善,多尔衮,阿济格,贝勒

    大家都知道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一代英豪,也就是这么一位英雄,在很多后人的眼里是一个暴虐残忍的恶魔,俗话说虎毒还不食子呢,努尔哈赤却是休妻杀子,随意杀戮,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努尔哈赤休妻杀子:阿巴亥不但生育能力太强,而且和儿子私通撰文:历小编编辑:史记答影视图阿巴亥:清太祖大妃

  • 阿巴亥为何非死不可?因为只要她在,皇太极就无法顺利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阿巴亥,皇太极,努尔哈赤,代善,多尔衮,贝勒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晚,沈阳盛京宫中哭声一片,其中最为悲切的是一位容貌秀美、丰仪端庄的满洲贵妇,这位努尔哈赤的最后一位大妃不仅在这一天失去了她的丈夫,而且刚刚从皇太极宣读的遗命中得知她将被殉葬。这将意味着这这场劫难中,不但她是牺牲品,连她的深受努尔哈赤喜爱的儿子也将无缘汗位。一这位大

  • 独步天下:两位丫鬟告密,成为努尔哈赤妃子,却与阿巴亥一起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眠于流年标签:代善,贝勒,明朝,阿巴亥,皇太极,大福晋,古装片,努尔哈赤,慈禧太后,清太祖大妃,独步天下(电视剧)

    导读:在近期热播的《独步天下》中,随着努尔哈赤的年老,大贝勒代善与四贝勒皇太极之间的储位之争也愈加白热化,而大福晋阿巴亥也一直心系代善,不断地与代善取得联系,似乎是在为自己的未来进行筹划,殊不知一切都不随人意……其实这一段在历史上也是有记载的,因为它是努尔哈赤晚年宫廷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

  • 阿巴亥:12岁嫁43岁努尔哈赤生下3子,丈夫死后第2天就被逼迫生殉

    历史解密编辑:钰姐来了标签:代善,明朝,阿巴亥,皇太极,多尔衮,努尔哈赤,清太祖大妃

    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终年67岁。第2天,努尔哈赤年轻貌美的大妃阿巴亥就被皇太极等人逼迫殉葬。年仅37岁正处丰姿之年的阿巴亥万般不愿,但为了3个儿子,只得含泪自尽而亡。阿巴亥是父亲努尔哈赤宠爱的大妃,相当于皇后,那皇太极为何在父亲刚死尸骨未寒时就着急逼死自己小妈呢?因为阿巴亥在一天,他就绝无登基

  • 孝仪纯皇后:家仆出身,被乾隆亲自追封的皇后,死后尸身百年不腐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乾隆,皇后,贵妃,令妃,长春宫

    1928年,乾隆地宫被炸,在一堆腐烂的尸骨里,人们惊讶地发现,其中一具身穿黄色龙袍、面带微笑的女尸,不但没腐烂,甚至连嘴角下的皱纹都看得一清二楚。而此时,距离她去世已经有了153年。一个嫔妃,按理说,她遗体的保存方法不会比乾隆更好,可为什么,当乾隆的遗体成为一堆烂骨头时,她的还能完好无损呢?这个幸运

  • 孝仪纯皇后就是令妃:死后尸体不腐 为乾隆生育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捡美酒与花瓣标签:令妃,皇帝,清朝,诗人,皇贵妃,乾隆帝,小说家,雍正王朝,孝仪纯皇后

    从宫女摇身到令妃魏佳氏,本为魏氏,是内管领清泰的女儿,原属汉军正黄旗,后因魏氏为妃的关系而被乾隆抬入满洲镶黄旗,史称“抬旗”,是一种提高身份地位之举。魏佳氏生于雍正五年九月初九,因其隶属内务府包衣旗,所以是以宫女的身份被选入宫中的,但后来脱颖而出,被封为了贵人,成为了皇帝的嫔妃。史料中用了个“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