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对曾国藩有救命之恩,却不曾得到报答

他对曾国藩有救命之恩,却不曾得到报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807 更新时间:2024/1/21 11:35:26

1854年2月,曾国藩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这一年,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初步成军。在朝廷的一再催促下,曾国藩率领大小舰船240艘,水陆大军17000人,挥师东进。

在这之前,曾国藩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可是,他信心十足。一如他在《讨粤匪檄》中所言:“本部堂奉天子命,统师二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救我被掳之船只,找出被胁之民人。不特纾君父宵旰之勤劳,而且慰孔孟人伦之隐痛。不特为百万生灵报枉杀之仇,而且为上下神祇雪被辱之憾。”

可是,太平军给他上了两堂课。

第一堂课是3月的岳州一战,湘军被太平军击败,师出不利;第二堂课是4月的靖港水战,湘军再次落败。

靖港水战之后,曾国藩羞辱交加,投水自尽——如果不是幕僚章寿麟拼命将他救上来,世上就再无曾国藩了。

章寿麟,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史书上对章寿麟记载甚少,只留下“少孤贫”等寥寥数语。这说明,章寿麟小时候家庭环境很不好。

1852年,曾国藩奉旨在湖南组建湘军后,章寿麟加入曾国藩大营,成为一名幕僚。当时,在曾国藩大营里,还有李元度、陈士杰等幕僚,章寿麟与他们关系很好。靖港水战打响之前,曾国藩由于对战役没有把握,悄悄写下了遗书,大有“视死如归”的意味。李元度、陈士杰发现后,委托章寿麟躲在曾国藩的坐船后舱,相机行事。

靖港原名芦江,唐朝时期,名将李靖曾经在此驻军。李靖治军有方,军纪严明,从不骚扰百姓,人们为了纪念李靖,将此地改名为靖港。靖港扼守水路要冲,是湖南重要的军事重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战斗打响后,曾国藩由于情报失误,导致主力水师部队陷入太平军的包围圈。在太平军凌厉的攻势下,湘军落荒而逃。当看到成群结队的湘军往后溃逃时,曾国藩尽失威颜,面如死灰,纵身投入水中。

就在这时候,章寿麟从坐船后舱奔出,跳进水里,将曾国藩救起来。曾国藩已存“以死报国”之心,再次跳水,又被章寿麟救起。

章寿麟不但水性大,力气好,还会随机应变。他编了一个谎言安慰曾国藩,说湘军在湘潭大破敌军,请曾国藩重整旗鼓,不要寻死。

曾国藩回到长沙后,心情仍然很沮丧。此时,左宗棠前来看望他,看了他的狼狈景象,大笑说:“涤公,目前事尚可为,你要振作。”曾国藩号涤生,是以左宗棠如此尊称他。

听了左宗棠的话,曾国藩毫无振作之意,只是将交接清单及账册递过去,要左宗棠给他办理交接工作。为什么要办交接呢?原来曾国藩还是有求死之心,他给自己定了求死的日期为4月4日。在4月4日之前,他买来了棺材,写好了遗折,还要办理所有交接事务。

所幸,在4月3日,湘潭传来了好消息:湘军名将塔齐布与守备杨载福、知县彭玉麟等人,带领陆军战死了太平军,攻克了湘潭。此战不但为湘军扳回一城,还鼓舞了士气,让曾国藩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曾国藩想死也死不了了。

章寿麟的谎言竟然变成了真实。他再次救了曾国藩一命。

由于曾国藩在晚清发挥的巨大作用,因此章寿麟不仅挽救了曾国藩的性命,也挽救了清朝的国运。因此,有人赞为“援一人而援天下”。

在那以后,曾国藩迎来了属于他的时代。

曾国藩凭借战功,得到了朝廷的信任,一路升迁,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掌握地方军政大权。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里,也走出了数十名总督、巡抚级别的高官。按照常理,曾国藩多少应该报答一下对他有救命之恩的章寿麟吧?

那时候,章寿麟就在曾国藩手下担任知县。如果曾国藩要报答他,完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甚至,以曾国藩的身份和地位,根本就不需要亲自出马,只需要稍微向朝廷暗示一下,章寿麟立即官运亨通,青云直上。

然而,曾国藩好像完全忘了章寿麟的存在。一直到曾国藩病逝,章寿麟都只是一名区区知县。曾国藩甚至没有对章寿麟说过一过“谢”字。世间刻骨寡恩之事,莫过于此吧。

曾国藩病逝后,章寿麟感觉自己的仕途彻底没指望了,便告老还乡,彻底退出官场。在途经靖港时,他还画了一幅画《铜官感旧图》,还写了序。章寿麟很谦虚,说:曾国藩天生就是要平定这场大乱的,这是天命。就算自己不救他,他也不会死,总会有人救他。

章寿麟的姿态很高。李元度却不这么想。李元度说章寿麟“不言禄,禄亦弗及”。意思是,他不想报答,这报答真的就没来。李元度这是讽刺曾国藩的寡情。

标签: 曾国藩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近乎完美,那他有什么缺点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三国,野史秘闻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称呼有很多,比如卧龙、伏龙、神人、妖人、天下奇才等等一系列极高评价的称呼。可见诸葛亮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本领,让无数风流人物为之惊叹。所谓“人无完人”,尽管小说中的诸葛亮,其形象已经趋近于完美;可在历史上,诸葛亮却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作为诸葛亮老对手的司马懿,便曾一针见

  • 高季辅有哪些成就?又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风云人物

    高季辅,本名高冯(ping),字季辅,,唐朝初年宰相,北魏光禄大夫高祐四世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季辅出身渤海高氏。勤学好武,事母至孝,隋末跟随李密起义。武德元年,归顺唐朝,授陟州户曹参军。唐太宗即位,拜监察御史,弹劾大臣;迁中书舍人,指陈时政;检校吏部侍郎,铨选人才,颇

  • 在古代格外重视亲缘关系,古人为什么会选择分家?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在古代,格外重视亲缘关系,也很注重孝道,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分家呢?什么时候会选择分家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古人分家的起源分家制度起源于大秦,秦孝公3年,也就是公元前359年的时候,商鞅起草《分户令》,大秦强制分家,大家族分划成小户家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什么

  • 君子馆之战:宋辽重要战役之一,宋朝军事力量的分水岭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

    君子馆之战发生于986年(辽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冬,在宋辽战争中辽军攻宋瀛州(治今河北河间),于君子馆(今河北河间西北)大败宋军的一次作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军在天冻无法使用弓箭的情况下被辽军击败,刘廷让的部队“全军皆没,死者数万人”,宋军河北防线遭到重创。雍熙三年,

  • 历史上“诛九族”刑罚太常见,为什么家人都不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我国的历史在世界史上都算是非常悠久的,不过由于古代大部分时间都是封建王朝的统治,所以古代的很多法律法规都是非常残酷的,在那个年代,朝代的更迭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所以百姓们造反也变成了很简单的事情,为了稳定民心,约束百姓,自然就会有很多酷刑,其中有一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就是在古装剧上我们经常能

  • 张衡在路边摊吃块饼,武则天为何让他不许入三品?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衡,唐朝,野史秘闻

    武则天在位时期,有个叫张衡的官员,此张衡并非汉朝发明地动仪的科学家张衡。武周朝张衡当时任职内史,是个四品官,由于工作积极肯干,业绩比腰间盘还突出,吏部官员对他的评价很高,被列为三品官的候选人之一。张衡仕途春风得意,就等着女皇签字批准,加入三品官的行列中。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他犯了一个学龄前级别的错误。

  • 关羽被杀之后 刘备第一件事情为什么是称帝而不是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对关羽和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被杀后,为何刘备做的第一件事是称帝,而不是为关羽报仇?其实对于刘备来说,为关羽报仇只是一个幌子,他想要去攻打东吴是为了夺取荆州。荆州的重要性,对于刘备集团来说不言而喻,失去了荆州刘备的蜀汉帝国,只是一个割据政权,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有

  • 为何说汉元帝是位出色的艺术家,而不是位合格的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汉元帝刘奭是汉宣帝的儿子,汉朝第十一位皇帝,不仅熟读经史,还能弹琴鼓瑟、吹箫度曲、辨音协律,在音乐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此外,汉元帝还很喜欢读书,特别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少而好儒”。汉元帝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然而却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早在汉元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和父亲汉宣帝发生过一场争论。下面小编就为大

  • 靖难之役郑村坝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史风云

    靖难之役郑村坝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十九日,燕军在会州(今河北省平泉县)整编,分立五军(中、前、左、右、后)。十月二十一日,燕军入松亭关(今河北宽城县西南)。十一月初五日,燕军渡白河(时已结

  • 康熙皇帝的记忆力到底有多强 白晋和南怀仁就有过多次体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康熙,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具有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最卓越的帝王之一。他文才武略,学识渊博,尤其是记忆力惊人。对此,侍奉过康熙帝的传教士白晋印象深刻,他回忆说:康熙皇帝记忆力极强,他只要稍微认真听一听别人谈的事,哪怕是细小的国事,或是只见过一面的人的名字,就永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