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通俗西藏史(一百一十九)——赤德祖赞和金城公主

通俗西藏史(一百一十九)——赤德祖赞和金城公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访问量:4011 更新时间:2024/4/15 21:04:11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

咱们之间用了23集的篇幅讲了西域,虽然说讲了这么多集,但说实话对西域这么庞大的题材来说,只能算是浅尝则止。

从今天开始,咱们要转回吐蕃本土,接着之前的段落来讲,赤都松赞之后下一代赞普——赤德祖赞。

可能大家对这位赞普不是非常熟悉,我们可以换个介绍方式,他就是金城公主的老公,藏文史料里的尺带珠丹。

这位赞普的身上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是吐蕃王朝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赞普,足足干了52年。要知道,吐蕃王朝一共也就二百年出头,这位一个人就干了差不多四分之一。咱们以前讲噶尔家族的弄权时代,禄东赞父子加一起也不过49年,还没有尺带珠丹一个人时间长。

按道理说,执政时间如此之长的一位赞普,应该在历史上大写特写、树碑立传才对。可说实话,尺带珠丹在历史上基本就是个隐身人,远没有他儿子赤松德赞热度高。

如果你去搜研究赤松德赞的论文,真是连篇累牍,可搜尺带珠丹的论文,真是寥寥可数。

不光是学者研究得少,就连藏文史料的作者,似乎对他也不怎么感兴趣。我们拿《贤者喜宴》来说,这本祖拉陈瓦写的书,可是教法史料里的顶流,是研究西藏历史的重要工具书。

在这本书里,写赤松德赞的篇幅123页,写松赞干布的篇幅有49页。写尺带珠丹的有多少,你们猜一下!

足足写了4页,其中还有两页半是写金城公主的,真正写尺带珠丹的只有一页半。

您想想,松赞干布执政20年,写了49页,赤松德赞执政42年写了123页,尺带珠丹执政52年,写1页半。

这不跟说他啥也没干,混吃等死差不多了嘛!

另外一本藏史巨著,由五世达赖撰写的《西藏王臣记》情况也差不多,赤松德赞写了10页,松赞干布写了17页,尺带珠丹一共五百来个字,都没凑够一页。

那么是不是尺带珠丹真的这么不重要,坐在赞普宝座上光吃饭了,啥也没干呢?

其实,还不是。

虽然说他所处的时代,正好赶上了吐蕃王朝两个高峰之间的波谷。但别忘了,能把波谷期稳定住,这就是种本事。

至少在他执政期间,吐蕃王朝没崩盘,这就比朗达玛的段位,高了不止一个层次。而且尺带珠丹执政期间,吐蕃还真是跟唐朝不断的掰腕子。

不过他运气不太好,碰上了李隆基这狠人,没讨到多少便宜。

但能在这位面前走上几个回合的,其实也没几个。尺带珠丹不但打了,还能全身而退,这也说明他能力不差。

虽然在河陇地区,被唐朝成功地抢走的优势地位,在西域的尝试也屡屡受挫。但在川西方向,尺带珠丹成功地拉住了南诏国,给唐朝的剑南防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这算是成功扳回了一城。

在内政建设方面,尺带珠丹也可以说是成绩斐然。

在他任内,吐蕃第一次划定了夏季牧场和冬季牧场,提高了牲畜的越冬安全性。

其次是扩大了红册木牍制度的覆盖范围,咱们多次提到的塔波地区,第一次出现了建立红册木牍的记载。

此时推广的红册木牍,相当于是吐蕃的国家档案,有关于户籍、军籍、税收、账目等方方面面的资料,都记载在木简上,作为征调、收税的依据。

推广木牍档案制度,可以看出吐蕃的国家管理系统,在向系统化、精细化迈进。另外,也说明藏文在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后,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再有就是,大量档案书写在木牍上,也说明西藏的纸张制造技术,至少在尺带珠丹执政的早期还没有大面积推广。但不要紧,完成这一科技点的时间,也在尺带珠丹任内。

在敦煌文献《大事记年》里记载,“744年(天宝三年),清点各地方军丁白册,并将赞普诏令从红册木犊移到黄纸册上。”

这是西藏历史上,首次明确记载大规模使用纸张的证据。

这说明造纸技术,在松赞干布时期从唐朝传到吐蕃后,又经过了一百年不断摸索,纸张的造价,终于降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

另外,尺带珠丹在位期间可能还建立一个清算系统。

同样是在《大事记年》里记载,“722年(开元十年),清查统计宫廷费用之盈亏数字。”

虽然史料记载的仅仅计算宫廷内部的盈亏数字,但我各人认为,这地方的宫廷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赞普关起来门来,自己在家算小账。

古代君王“国就是家,家就是国”。

既然可以计算宫廷的盈亏,那推广到算整个国家收支平衡,不过是就是多花人力的问题。

再有就是尺带珠丹时期,曾经对国内绝嗣的户数进行了清查。这说明当时的吐蕃王朝,已经有了一套比较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同时,尺带珠丹还非常重视农业发展。他在在位期间曾下昭命,调整农牧区的制度,并“严告各级官员减免平民欠交的赋税。”

以上这些制度的综合,可以看出尺带珠丹在有意识地加强,户籍的管理、赋税的征收、兵员的征调,这些举措合在在一起,就是在加强中央权利对地方的控制。

别忘了,咱们之前反复说过,吐蕃是一个中央集权,兼有部落联盟残余的混合型体系。赞普在加强中央的权利,就意味着削弱了地方贵族的话语权。所以这件大事,只能徐徐图之,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就是我们在文献里看到的,尺带珠丹清查红册木牍,从开元元年(713年)就开始了,到了天宝六年(公元747年)还在调整农牧区的制度。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多年,几乎贯穿了他执政的始终。

如果把这些制度调整,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来考量,就能看出尺带珠丹一生的所作所为,都是避免再次出现权臣当道的局面,毕竟噶尔家族弄权的杀伤力太大了。

所以,尺带珠丹必须要在危险的权利游戏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这个找平衡的过程,表现在政坛上,就是只要有权臣世家冒头,王室马上就会联合其他势力,给于沉重实施打击。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树大根深的韦氏家族,在干掉噶尔家族之后,隐隐有了第二个权臣世家的样子。王室马上就联合外戚,干掉了大相韦·达扎禄恭,一刀斩断了韦氏的升级之路。

与之相似的是,在尺带珠丹执政期间,有多位大臣,在不同的时间段,被贬官、被放逐。这些大臣涉及吐蕃多个贵族家庭,可见在他任命官员的范围很广泛,并不局限于几个顶级豪门,同时这些官员只有存在异动,马上就会被王室拔刺。

可能是为了更好地稳定政治结构,尺带丹珠还有意识地从周边地区引入政治力量。

他自己娶了纳西人的妹子,也就是藏史记载里的“姜域妃”,还把一个公主嫁给了吐谷浑王,并且把吐谷浑小王带入了吐蕃政坛,让他主持盟会,名列大相之前。随后又任命吐谷浑小王等三人为大论,形成了一个外戚、韦氏、吐谷浑贵族为核心的权力三角形。

纵观尺带珠丹的执政岁月,他不断更换人员配置,先后换过七任大相,只要有人冒头,就毫不犹豫地掐尖。然后又通过外戚与吐谷浑势力的平衡,彻底瓦解了吐蕃贵族(论)的威胁。

公允地说,吐蕃能在赤松德赞时期(也就是尺带珠丹的儿子)如日中天的快速扩张,除了安史之乱严重削弱唐朝之外,跟尺带珠丹时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密不可分。

这就有一个问题了,尺带珠丹执政时间如此的长,业绩如此的显著,为什么后世的教法史料,会视而不见呢?!这就要说到教法史料的写作逻辑了。

各位书写教法史料的高僧,当然都是学富五车的大学者。但他们毕竟不是专业史官,所写的史料是以宗教的角度来描述历史事件。因此对有过弘佛业绩的君主,显得异常偏爱。

在吐蕃历代赞普中,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祖德赞因为曾经大力弘佛,被总结成了“吐蕃三法王”。

所以,这三位赞普都被不吝笔墨得大写特写。

其中,赤松德赞执政时期,吐蕃佛教势力斗败了本教,将本教势力逐出了西藏本土。同时,他还迎请了莲花生入藏、修建了桑耶寺、出现了首批本土僧人、制定了对僧人和寺院的供养制度。

就这一套操作下来,后世的佛教徒对他异常青睐,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高僧们写的,本来就是佛教发展史,赤松德赞时期佛教发展的事情多,而且重要,自然花费的笔墨也多。

至于松赞干布写得多,倒不是因为他做过多少弘佛的事情,而是佛教往他身上贴。

说真的,松赞大神作为吐蕃王朝的缔造者,江湖地位是盖棺定论的。他不需要往任何人身上贴,都是别人贴他。

后世佛教势力巴他打扮成了观音化身,而藏传佛教恰恰是以观音信仰为主,很多宗教领袖都自诩为观音化身。所以松赞干布肯定是被后世追溯的,借用这位大神的地位,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其实,尺带珠丹也有过弘佛的举动。

据藏文史料《巴协》记载,尺带珠丹曾派二个大臣去天竺迎请大师,结果大师没来,使者带着五部经典返回。为供奉这五部经典,尺带珠丹建了五座神殿。

另外,于阗国发生动乱以后,不少僧人来到吐蕃避难。在金城公主的请求下,尺带丹珠修建寺院安置供奉了这些僧人。

但是这些弘佛的举动,可能在后世佛家势力看来,显得零散而不系统,远没有赤松德赞时期轰轰烈烈。但尺带珠丹时期的佛教萌动,恰恰是之后赤松德赞时期的基础。

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们以后会仔细地讲一下。

从上面说的这些看,尺带珠丹无疑是个能力不错的君主,对吐蕃王朝也算是功绩斐然。教法史料对他的忽视很显然是有偏见的,所幸敦煌藏文献的评价相对公允,在写卷P.T.1287 里记载:“尺带珠丹之时,此王温顺,内政和穆,全体人众均能安居乐业。”

说完了尺带珠丹,咱们来说说他的唐朝媳妇——金城公主。

如果我要是问你们,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哪一个地位高,影响力大。

估计是人人都得说是文成公主,但如果从唐史记载的层面上看,金城公主的地位和影响力,能甩文成公主好几条街。

在唐史里,文成公主基本上就没什么记载。

我们不知道她的身世,那个所谓江夏王李道宗之女,都是猜测,根本没有确实的记载。她出嫁的景象也没有任何描述,只有李道宗送亲到河源的记载。到了吐蕃之后,文成公主基本就在史料里隐身了。只有王玄策出使天竺的时候,简单提过去拉萨拜见公主。

金城公主可不一样,她是谁的女儿,跟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是什么关系写得清清楚楚,她出嫁时盛大场面也写的极其详细,嫁到吐蕃以后,金城公主不断给李隆基写信,呼吁唐蕃保持和平。这些保存在史料的痕迹,都说明金城公主的政治影响力远超文成。

但如果你看藏史里面的记载,就会发现文成公主甩了金城公主好几条街。

藏史对文成公主大写特写,都写出花儿来了,可金城公主呢,一共就写了五件事。

第一件是出嫁的路上,还没见过面的夫婿死了,换了一个人嫁。

第二件是去大昭寺把佛像换了。

第三件是生了个儿子被人抢走了。

第四件是请求老公保护了于阗僧人。

第五件是死于天花。

那么为什么藏史这么喜欢文成公主呢?

主要是因为她是松赞干布的夫人,在藏史的叙事结构里,她和松赞大神是一体的,沾了松赞干布的光。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松赞干布在西藏的任何时代,都是一位绕不过去,必须顶礼膜拜的大神。

以前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一个人死了,画像挂在墙上,也就是个普通人。要是死了五十年,还挂在墙上,那就是个伟人。要是死了三百年,依旧挂在墙上,那一定是位圣人。”

松赞干布死了一千多年了,还在墙上挂着呢,这就是真神呐!

我看见很多人戴佛牌,说能保佑平安。

要我挂,我就挂松赞干布,保证好使!

好啦,这期从整体上概述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的节目,就到这儿了!

说起来,这夫妇二人,也真是挺逗的。

尺带珠丹业绩卓著,结果被人忽视;

金城公主地位重要,一样被人忽视。

这夫妇二人,真是一对妙人!

参考书目:

《吐蕃史稿》_才让;

《西藏通史_吐蕃卷(上)》_张云、林冠群主编;

《吐蕃政教关系史》_石硕;

《敦煌古藏文文献探索集》_王,陈践主编;

更多文章

  • 通俗西藏史(一百二十)——金城公主出嫁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标签:金城,通俗西藏史,李显,武则天,唐玄宗,松赞干布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上期咱们从宏观尺度上,讲了尺带丹珠的功绩。按道理说,接下来应该讲这些功绩的细节了。但老布觉得这么讲有点干燥,我想换一个角度,从金城公主这个侧面,来讲讲当时的

  • 通俗西藏史(一百二十一)——金城公主身上的几个谜团(上)

    历史解密编辑: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标签:金城,通俗西藏史,松赞干布,吐谷浑,唐玄宗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这期咱来八卦一下金城公主身上的几件秘闻,不得不说的故事!来老布这儿上货的西藏导游们,都注意啦,这两期的节目是能直接拿过来,跟游客白呼的内容,都拿小本本赶紧记

  • 远嫁吐蕃的金城公主,回不去的是故乡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金城,吐蕃,文成公主,中宗,唐中宗,玄宗

    中考结束的那天,我变了心,回家念高中的想法充斥着脑海,拨通电话,告知父母,父母说你回来,我们车站接你。颇是不舍,实为无奈。舅舅多添一子,我若还在,外婆家的负担越会加重。撂了考具,脱了校服,换上自己喜欢的那件短袖,镇政府家属院门口小卖部里,买了最爱吃的夏威夷冰激凌,坐上发小单车的后座,让他载我转遍了这

  • 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为何不回唐朝?大唐不许?叶蕃不放?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唐朝,太后,大唐,叶蕃,南唐

    文成公主有没有请示大唐,要求回归;大唐是否拒绝了文成公主的回归请求;是不是吐蕃阻拦,不允许文成公主回归……这些问题,我都没在史料中找到相关记载。但是我相信,以文成公主的政治智慧,即使可以,她也不会回唐朝去的。在吐蕃,文成公主只是前王后之一(松赞干布有好几位配偶,文成公主并不是地位最尊崇的),也不是什

  • 松赞干布34岁英年早逝,文成公主一人在西藏生活,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哎哎哟呀标签: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唐蕃会盟碑,步辇图

    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一年后,远在吐蕃的松赞干布也早逝,公成公主25岁,没留下一儿半女,她在吐蕃安静地生活了30多年后才去世。《步辇图》,此画记录了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见唐太宗求婚的场景,图中左二站立者为禄东赞,坐者为唐太宗李世民。松赞干布是第33代赞普,也就是藏王,他在位期间统一了吐蕃地

  • 文成公主真是妾吗?她和同为松赞干布妻子的尺尊公主,谁地位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李世民,尺尊

    在历史上,封建王朝曾经实行过和亲政策,虽然对于这一政策现代人有很多的观点,但是,如果仅仅从唐朝的历史来看,好像唐朝和亲的公主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至少在当时获得了两族人民的高度认可。而在唐朝和亲的公主之中,毫无疑问文成公主是最为著名的,因为哪怕是一个普通人,都听过松赞干布求亲的故事。但是话又说回来,文

  • 松赞干布死后,无子的文成公主,在西藏的30年岁月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小昭情感世界标签: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李世民,李治

    在唐太宗的“和亲”政策下,文成公主在公元641年入藏,在西藏生活了将近40年。其中跟松赞干布生活了大约9年,在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又独自在西藏生活了30年,那么无子的文成公主,在西藏的30年岁月是怎么度过的?松赞干布的身份是赞普,即吐蕃王。在吐蕃语中,赞是雄强的意思,普是汉子的意思,干布是深沉的

  • 松赞干布死后,无子的文成公主,在西藏的岁月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李世民,吐谷浑,突厥,李道宗

    自古以来,中原汉族和关外的异族的关系就十分的微妙,每当中原遭遇了战乱时,关外的异族都会趁虚而入,在中原烧杀抢掠,甚至能够短时间的抢占中原的政权,让汉族人民头痛不已。但是关外的异族族也十分有眼色,中原一片太平兵强马壮之时,他们是从来不会不自量力的,像恰相反,他们还会羡慕中原的富裕先进,想方设法的想要抱

  • 松赞干布去世后,和亲的文成公主,为何孀居30多年都没回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寄寄流年标签: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唐朝,李世民,李道宗,李治

    我相信大多数人对古代吐蕃都不是很了解,除了《天龙八部》的鸠摩智以外,还能想到名字的应该就是松赞干布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爱情故事,被写在了教科书中,成为每个中国人在读书时代就知道的名人。以前有一部电视剧就全面讲述了两个人的爱情故事,讲松赞干布为求亲做了种种努力,求亲成功后,两个人相见之后也是两情相

  • 文成公主为何入藏?是自愿的吗?唐太宗嫁松赞干布的是亲女儿吗?

    历史解密编辑:阿千千万万标签:李世民,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

    题记唐太宗灭了东突厥后,又派战神李靖击败西南的吐谷浑(我国古代民族,在今青海省),打通了西域的通道。西域各国纷纷和大唐交往,在各国的江湖中,谁能和大唐交往,证明他们国力不一般,证明其领导有方,是炫耀的资本。这不,远在西南的吐蕃(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的政权)也派使者来了。那么,文成公主是唐太宗的亲女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