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读宋元博弈:襄樊之战蒙军围点打援,6年间3个阶段迫降吕文焕

解读宋元博弈:襄樊之战蒙军围点打援,6年间3个阶段迫降吕文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的百态 访问量:3905 更新时间:2023/12/4 23:08:42

襄樊位于长江中游的汉水流域,北有秦岭、大别山等天险庇护,南有江汉平原作为补给基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处于长江防线的腹心地带,荆襄失则江淮之地必定全线崩盘。南宋将领刘整降元后,提出了“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的战略方针,忽必烈从善如流。一改往昔由川蜀攻宋的战略,采取中路突破的方式,猛攻襄樊。吕文焕统帅全城军民,展开了长达6年,事关南宋国运的襄樊之战。

第一阶段:宋元相持,互有胜负

1267年,蒙古将领阿术自长江北岸新野起兵,南下劫掠荆襄之地。蒙古铁骑纵横肆虐,南宋地方守军难以集结,无力应战,纷纷闭城自守。阿术如入无人之境,毁坏村寨,肆意掳掠,荆襄之地不复繁华。

阿术整整掳掠5万南宋百姓北返,财货、布匹、牛羊不计其数,宋廷大为震动。迅速组织两淮流域5000精骑,1万多步兵追击阿术。阿术兵分两路,留下5000蒙军设伏,宋军毫无防备,一触即溃,损失近万人。

但意气风发的阿术经过安阳滩时,受到京湖安抚司下辖的水师、步兵联合伏击。松软的河滩,潮湿闷热的气候,使蒙古铁骑战力大打折扣。阿术所部四散溃逃,溺水身亡者不计其数,蒙军仓皇北逃。

此时,宋军依靠汉江流域的水网和崎岖的地形,可以在特定地理环境下有效打击蒙军,双方军力持平。宋军无力快速聚集守军,阻止肆虐在江汉平原的蒙军。但蒙军水师孱弱,渡江之时,无力阻挡宋军步兵、水师联合攻击,往往仓皇北渡,损失惨重。

第二阶段:蒙军筑城,组建水师

刘整作为南宋降将,十分熟悉襄樊军事布置,积极劝谏忽必烈组建蒙古水师。除此之外,刘整还进献了一道奇谋——重金贿赂吕文德,在襄樊修建蒙军榷场,以作通商之用。京湖指挥使吕文德见财眼开,草率地同意了刘整请求。蒙军在距襄樊不远的白河口修建榷场后,以防御盗贼为名,开始修建白河口城堡。

之后蒙军有组织地围绕襄樊,修建城塞,先后在鹿门山、白河口对岸、鹿门山对岸修建城塞。襄阳守将吕文焕惊恐万分,传书求援,吕文德不以为然,蒙军工程相当顺利。

至1269年,万山城塞建成,宣告蒙军于陆路彻底封锁襄樊。襄樊再无大批物资补给,汉江水路成了襄樊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并且1268年起,刘整多次依托城塞,掳掠荆襄地区,就近安置,再无后顾之忧。

至此,由于吕文德的掉以轻心,蒙古人简单地通过筑造城塞,完全封锁了襄樊的陆路通道。襄樊物资补给问题难以解决,而且蒙军依托城塞、步步蚕食,襄樊守军如同困兽之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襄樊之地宋元平衡彻底打破,没有了外援的襄阳、樊城岌岌可危、朝不保夕。宋廷众臣如坠冰窟,积极组织救援行动。

第三阶段:救援无果,襄樊告破

客观地讲,陆路完全封锁的襄樊,面对源源不断的蒙军,告破只是时间问题。南宋方面,京湖安抚司吕文德拍板,由水路救援襄樊,做最后地争取。

1269年三月,张世杰率领水师,满载粮草军械,沿汉江逆流而上。此时刘整组建的蒙古水师已经成型,初具规模。双方在汉江之上,激战良久,张世杰难敌刘整,率军撤回。此次救援无疾而终,襄樊守军军资告急、士气下降。

不久后,大雨倾盆,汉江水涨。夏贵自黄州出发,轻舟独进,顺利抵达襄樊城下。尽管此次支援规模不大,且物资有限,但对于襄樊守军是大大地鼓舞。自襄樊围城起,宋军水师首次抵达城下,实现有效救援。襄樊军民喜极而泣,捷报传遍了京湖安抚司,传到了宋廷之上。多日阴云,似乎一扫而空,夏贵临危受命,组织下一次大规模救援行动。

同年七月,盛夏之际大雨倾盆,汉水暴涨,河面宽阔无比。夏贵立于桅杆之下,在飒飒地战旗声响中,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他的身后有京湖安抚司大半军力,大小战船三千艘,精锐水师、步兵五万多人,此外还有堆积如山的粮草军械。如果救援成功,短时间内襄樊无忧。倾盆大雨浇湿了夏贵的甲胄,他抬起了头,看向不远处的云雾,那道目光坚定不移,仿佛有穿透一切的力量。

蒙古水师迎面而来,“迎战”!夏贵的声音传遍了汉江,宋军水师士气大振,身负家国使命,展开了长达7日的血战。血染的汉江之上,战船残骸无助地漂泊于一片汪洋之中,宋军、蒙军早已筋疲力尽,支撑他们的是家人的期盼和战士的尊严。

浓雾之中,一支船队驶来的声响传了过来,所有人踮足眺望,他们的眼神中是对生的渴望。直到“元”字映入眼帘,蒙军集体欢呼,宋军一片哀鸣。赶来的是新野元军,而不是襄樊宋军。阿术指挥下,元军席卷而来,筋疲力尽地宋军惨败。龙尾洲一战,宋军损失6000余人,战船、物资焚毁无数。

战报传来,吕文德忧思成疾,不久病逝,京湖地区丧失了长期指挥官,陷入混乱。而多次增援,大多惨败的宋军,也在元军“围点打援”行动中损失惨重,荆襄地区精锐十不存一。襄樊军民陷入死守境地,宋军再无力组织大规模救援。

襄樊军民面对元军多次攻城,拆屋舍取矢石,以命相搏,面临弹尽援绝的绝境。万幸的是,李庭芝面对兵力不足的窘境,召集民兵3000,任命张贵、张顺为将增援襄樊。两人奋力死战,张顺身中三枪六箭,竭力死战,顺利掩护张贵进入襄阳。襄阳再一次获得物资,而且近2000民兵的到来,使城中传来了久违地笑语。

但不久的樊城景象惊呆了所有人,史天泽于樊城下,首次使用了回回炮攻城,彻底击碎了襄樊防线。这种由伊利汗国传来的军械,可以投掷一百五十斤的重石,射程近五百米,击中城墙土石崩散、楼台坍塌。樊城城墙残破不堪,蒙军由四面涌入,全城军民展开巷战,无一幸免。

襄阳守将吕文焕眼见对岸樊城惨状,再加上襄阳物资匮乏,已经弹尽援绝。在取得忽必烈折箭起誓的答复后,开城降元。

持续六年的襄樊之战宣告结束,长江防线全面崩盘,南宋再无力回天。元军和宋军先后围绕襄樊,进行的增援与阻击博弈,元廷胜出。其中,国力因素不可忽视,但元军“围点打援”的战略构想也得以完美实现。此外,贾似道、吕文德等人指挥无力,内斗频繁,对加速南宋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资料:

《宋元襄樊之战》、《新元史.吕文焕传》、《宋史.度宗纪》

标签: 吕文焕蒙军吕文襄樊宋军元军

更多文章

  • 最炫科技风,最亮“沈括星”,这所小学的开学第一课的确名副其实

    历史解密编辑:钱江晚报标签:沈括,开学第一课,科学,科技风,小星星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高瑶琼九月的第一天,沈括小学的操场上已经燃起了如火的热情!“筑梦号”火箭在沈括小星星们的注视下冲向蓝天,“求索号”巡洋舰载着新学期的美好祝福疾速前行,一阵彩旗飞舞,一辆“善思号”装甲车飞驰而过……那是刚刚捧回省级大奖的海模车模航模队队员在进行现场表演呢!点亮沈括小“新星”焕

  • 吴沈括等:《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下的出境合规准备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大成律师事务所标签: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出境,国家秘密,吴沈括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确立了我国数据跨境制度的法律框架。近期,《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规范》《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规定(征求意见稿)》《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数据跨境合规的监管趋势和实践方向,也提出了数据出境整体合规设计的

  • 无人机好搭档:曼富图硬核邂逅“沈括号”科考船

    历史解密编辑:蜂鸟网标签:无人机,曼富图,科考船,摄影包,航拍,三脚架,沈括号,相机

    作为一名常年在海南生活工作的旅游从业者,接触海洋是我的一大乐趣,加上本人也是海洋旅游方向的研究生导师,所以自然也多了更多深入体验海洋的机会,比如说,我曾经六次前往西沙群岛考察,也曾参与包括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在内的多项海洋赛事项目的管理工作,更是有机会出于工作的原因参加涉海旅游产品的策划开发,这也就给了

  • 海南周刊丨沈括与《梦溪笔谈》 博学善文 无所不通

    历史解密编辑:南海网海南新闻标签:梦溪笔谈,沈括,王安石,容斋随笔,宋史

    文\本刊特约撰稿 金满楼北宋时期有三大笔记,分别为《容斋随笔》《困学纪闻》和《梦溪笔谈》。其中,《梦溪笔谈》被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那么,《梦溪笔谈》缘何获得如此殊荣呢?沈括其人,何以成书《梦溪笔谈》是北宋官员沈括晚年归退后的笔记作品,书名来自作者居所“梦溪园”,因为平时

  • “沈括号”出征,开启南海西沙青少年首航!

    历史解密编辑:科普中国标签:南海,青少年,沈括号,海域,科考船

    提起海洋,你会想起什么?是阳光、沙滩、椰子树,还是海鱼、海浪、珊瑚礁?然而,海洋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源泉与摇篮,我国更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我国海域跨越温带、亚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的海洋意识淡薄、海洋知识匮乏,不了解我国其实是

  • 监能封王?沈括设计害苏轼?你不知道的宋朝八个冷知识

    历史解密编辑:三分钟的温度呀标签:沈括,苏轼,宋朝,封王,皇帝,宋仁宗,赵恒,历史学家,动物学家,可食用植物

    一、神仙打架沈括因创作出《梦溪笔谈》而被后世之人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是中国科学历史上难得的大人物。然而这位大人物却参与了针对文坛大家苏轼的乌台诗案,差点成功让我们的苏轼大佬下狱(沈括乃新党之人)。后来沈大佬又因为永乐城战役牵连被贬,最后结束了自己这一生的政治生涯,不过也样也挺好的,

  • 天上打雷,雷公会掉落一宝贝?科学家沈括:我曾见过!

    历史解密编辑:尔东话史标签:沈括,梦溪笔谈,唐肃宗,天神,斧头

    打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已经被现代科学解释。然而在科学技术相对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人们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来解释这种奇怪的自然现象。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负责打雷的天神叫雷公,负责闪电的神仙名叫电母,由于打雷和闪电都是相继出现的,因此雷公电母通常被联系在一起。天上打雷,雷公会掉落一宝贝?科学家沈括:我

  • 雷鸣中,雷公掉下了一个法宝!科学家沈括:我以前见过

    历史解密编辑:缇娜和玛雅标签:沈括,雷公,雷鸣,斧头,雷击,中国考古学家,天文学家,中国音乐家

    这是文章头部雷声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现代科学已经解释过了。然而,在科技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人们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力来解释这一奇怪的自然现象。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掌管雷电的神被称为雷公,掌管闪电的仙女被称为电母。由于雷电接踵而至,雷公的母亲通常与雷电联系在一起。天空中有雷声,雷声落下了婴儿?科学家沈括

  • 中国5000年绘画史——沈括《图画歌》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沈括,米芾,徐熙,范宽,薛稷,绘画,图画歌,山水画,赵伯驹,数学家,医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考古学家

    《图画歌》为宋代沈括所著,共有五百六十六字,乃是一首七言题画诗;此诗不仅语言精练,而且视角独到,论及画师五十余人,评其画作,如数家珍。《图画歌》画中最妙言山水,摩皓峰峦两面起;李成笔夺造化工,荆浩开图论千里。范宽石澜烟树深,枯木关同极难比;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宋迪长于远与平,王端善作寒江

  • 讲个笑话,我来回三小时跑去找沈括墓…

    历史解密编辑:最懂杭州标签:陈芸,良渚,尚书,沈复,沈括墓,浮生六记,梦溪笔谈

    旅游攻略 #hz,196最近杭州城的氛围,有点不安的。和朋友吃饭,说袁胖私房菜过年去了,昨天轮到了滨江的王道小乐惠,疫情没人,不如主动关门。倒是这两天的天气实在好啊。阳光明晃晃的,像能打败一切的病毒。那天刮到了一耳风,说萧山开元森泊里头有一座古墓,明代吏部尚书的墓…墓已经被盗了,还剩下几座石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