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人,北宋开国名将。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素来深厚,后世评书、小说、戏曲中“潘仁美”的原型。
网络图片,侵权联删
潘美年轻时风流倜傥,附属于府中典谒。曾经对家乡人王密说:“汉代(后汉)将要结束了,奸臣恣肆行虐,天下有改朝换代的征兆。大丈夫不在这个时候建立功名,谋取富贵,碌碌无为与万物一并灭亡,直是羞耻啊。”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周世宗柴荣即位,潘美补供奉官。三月,北汉与辽国联合攻打后周,周世宗迎战于泽州,在高平大败北汉刘崇。柴荣派潘美率精卒数千扼江渚岭,敌人果由此路来援,潘美坚壁不与战,敌人无奈只得遁去。不久,潘美出任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监军,改任引进使。柴荣准备用兵于陇、蜀二地时,命潘美统率永兴的屯兵,管理西部战事。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当时,陕州主将袁彦凶悍,信任奸佞小人,喜欢杀人贪财,太祖怕他叛乱,派潘美监视他的军队准备处置他。潘美一人骑马前去宣谕,认为天命既定,应当克守臣职,袁彦遂入朝。赵匡胤高兴地说:“潘美不杀袁彦,能让他来晋见,实现了我的愿望啊。”后来,李重进叛乱,赵匡胤亲自征伐,任命石守信为招讨使,潘美为行营都监。扬州平定后,潘美留任为巡检,以行使镇抚之事,因功授为泰州团练使。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宋朝廷平定湖南叛将汪端后,人心不安,便任命潘美为潭州(今湖南长沙)防御使。南汉后主刘鋹几次侵犯桂阳、江华等地,都为潘美击败。溪峒蛮獠等民族从唐朝开始,时常侵犯内地,成为百姓的一大祸患。潘美追剿到他们的老窝,诛杀俘获了很多人,对其余的人加以慰抚,这些少数民族地区才安定下来。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宋朝下令征伐南汉,任命潘美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今湖南常德)团练使,尹崇珂为他的副手。军队进克富州(今广西昭平县),刘鋹派其将领率军一万多人来增援,潘美大败南汉军,攻克贺州。十月,又攻下昭州(今广西平乐县)、桂州(今广西桂林)、连州,西江各州相继投降。潘美因为战功移任南面都部署,进驻韶州(今广东韶关)。
韶州是广州的北面门户,敌军十余万人聚结在这里。被潘美指挥军队乘机攻下,斩杀俘虏敌军数万人。刘鋹穷愁急迫,派遣大臣王珪到军营来请求和好,又派他的左仆射萧漼、中书舍人卓唯休奉表请降。潘美对他们宣谕赵匡胤的意思,认为能战就与他们战,不能战就让他们守,不能守就让他们降,不能降就让他们死,不能让他死就赶走他们,除这五种结果外其他不得接受,潘美便命殿直冉彦衮押送萧漼等人到朝廷。
刘鋹又派其弟刘保兴率领军队抵抗,潘美率领军队兼程行军赶到栅头,离南汉都城广州仅一百二十里远。南汉军队十五万人凭借山谷坚固阵地等待宋军,潘美构筑壁垒休整部队,与将领们计议说:“敌军用竹木编为栅栏。如果用火攻,敌军一定溃乱,趁机用精锐部队夹击敌人,乃是万全之策。”便分派丁夫几千人,每人拿着两个火把,秘密行军至南汉军的栅栏附近。
晚上,万余火把一齐被扔进栅栏,正好遇大风,火势很强。南汉军受到惊动慌忙应敌,潘美急令军队出击,南汉军大败,被斩首数万人。潘美指挥军队长驱直入攻到广州,擒俘刘鋹押送到京师,向朝廷报捷。五月,任命潘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宋廷计划征伐南唐。九月,派遣潘美与刘遇等将领率领军队先头到达江陵(今湖北荆州)。十月,任命潘美为升州道行营都监,与曹彬一起出发,进驻秦淮。当时船只没有准备好,潘美下令说:“我接受诏令,指挥骁勇善战的军队数万人,期望能够一定获胜,怎能因为一条浅水所限而不敢直接渡过去呢?”便指挥军队渡江,在采石矶浮桥做成时,南唐用二十多艘战船敲响战鼓溯水而上乘机来攻。潘美指挥军队奋勇而战,夺取南唐军的战舰,擒获南唐军将领郑宾等七人,攻破南唐军城南水营栅栏,分派水师驻守。
潘美上奏朝廷,宋太祖赵匡胤派遣使者迁移战船,潘美接到诏令马上迁移部队。夜晚,南唐来攻水营,未能成功。潘美进军至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水军、陆军共十万人在城下摆下阵势,潘美率部突袭,将南唐军打得大败。
南唐后主李煜派徐铉求和,赵匡胤没有答应。李煜连夜派数千人,手持火把来攻宋军。潘美率精锐军队与南唐军短兵相接,大将军曹彬率领军队于黎明时攻城,分多道一齐进攻,南唐遂定。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任命将领征伐太原,潘美任北路都招讨,判太原行府事。潘美部署诸将进讨,平定北汉。接着征伐范阳,任潘美为知幽州行府事。到班师的时候,赵光义任命他兼任三交都部署,留下来驻守保卫北部边境。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三月,潘美自三交口巡抚至代州,辽国十万余众入侵雁门。杨业领麾下数百骑自西陉出,由小陉赶至雁门北口南向与潘美合击之,敌众大败,杀其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获铠甲革马甚众。
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赵光义下诏命潘美及曹彬、崔彦进等北伐,潘美率兵攻下燕云十六州的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
惜逢曹彬部出师不利,赵光义命各路军马撤军,并命潘美等人在撤军的时候,保护朔、朔、云、应四州的百姓迁徙到内地。当时,潘美与杨业引兵护云、朔、寰、应四州民南徙。至朔州狼牙村时, 辽国萧太后和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隐率领军队十多万人,再次攻陷了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兵兵力、士气很旺盛,不能和他们交战。朝廷只是让我们护送这几个州的百姓,只需带领部队从大石路出发,先派人秘密告诉云州、朔州的守将,等到大军离开代州的那天,命令云州的部队先出发。我的部队驻扎在应州,契丹人必然来进攻,那时便下令让朔州百姓出城,直接进入石碣谷。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谷口,命骑兵在中路支援,那么三州的百姓,就能够万无一失了。
王侁则反驳说:“带领好几万精兵却如此畏惧怯懦。只需直奔雁门北川,大张旗鼓的前进。”刘文裕也赞成王侁。杨业说:“不行,这样一定会失败。”王侁说:“将军一直号称‘无敌’,现在看到敌人却犹豫不前,难道有别的心思吗?”杨业说:“我不是怕死,只是时机对我们不利,白白让士卒死伤却立不了功。现在您责怪我为何不死,我应当走在大家前面。”
杨业将要出发时,哭着对潘美说:“这次行动一定对我们不利。我本是太原的降将,按理应当处死。皇上没有杀我,恩宠我让我做了将帅,交给我兵权。不是我放过敌人不去攻击,只是想等时机,准备立点军功来报效国家。现在大家责怪我躲避敌人,我当效死命以杀敌。”并指着陈家谷口说:“各路军马在这里摆开步兵、弓箭,支援左右翼的兵力,等我转战到这里,就用步兵夹击敌人,否则,将会被敌人所杀。”潘美便和王侁率领部下的兵马在谷口布阵。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眺望未见敌人,以为辽军已被打败撤走,便打算争功,立即率兵离开谷口。潘美不能控制,便沿着交河向西南移军二十里。不久闻杨业战死,潘美遂带兵后撤。宋太宗听说杨业殉国后,十分痛心,责潘美削秩三级,授检校太保。
雍熙四年(987年),潘美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赠中书令,赐谥号为武惠。
文章如果还看得过眼,就请赏小可一个赞吧!大恩大德,没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