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瓦雀行书案,杨花入砚池

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瓦雀行书案,杨花入砚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莹子小趣 访问量:1241 更新时间:2023/12/18 0:29:39

周敦颐:瓦雀行书案,杨花入砚池

时值盛夏,广元南河湿地公园中的荷花开得那叫一个盛,放眼望去,朵朵的荷花,在那一眼望不尽的的荷塘中,紧紧依偎在碧绿滚圆的荷叶中,亭亭玉立,在丝丝细雨的沐浴下,清秀雅洁,很是妩媚可爱。

我结识的那一帮舞文弄墨的朋友,几乎个个都写有关于荷花的文字,或摄影,或散文,于是,便忙着去欣赏和点赞,煞是热闹。

但我是没有写过一篇有关荷花的文字,因为不知何时看过这样的一段话,大意是自周敦颐的《爱莲说》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所有描写荷花的文字都是苍白和多余,所以,我是不做这多余之事的。

二人都是我很崇敬之人,很小的时候随着父母学《毛选》时就知道,这朱自清先生被誉为“骨头最硬的人”,他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面粉;而那周敦颐则更是了得,他不但写有《爱莲说》,还是我国理学的一代儒宗。

“出淤泥而不染”,这是描写荷花的经典句子,也是很多人自励的座右铭,但其实往深里想想,离了淤泥,你啥都不是,立马会变为垃圾,还不如这淤泥呢,是吧,

所以,这句话是离不得前一句的,即“濯清涟而不妖”,只有将这两句紧密联系在一起,方显其境界阔大,格调高雅。

也许我有些矫情,其实还真是这么回事,我觉得其实要赞美的应该是荷花的另一种特质,即离开了原来生长的地方,便会一直保持着当时采来的身姿,将心紧紧地包裹,直到色泽渐渐地老去,永远不会再开放。

在我的印象中,历史上理学的一帮人,都是成天板着个面孔,念着“存天理、灭人欲”而不苟言笑的学者,如周敦颐这样的老夫子,如何能用短短百余字,便把荷花写得这般清新可人,我真怀疑这《爱莲说》是不是他写的了。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世人称濂溪先生,北宋道州人,即今湖南道县人;正史对他的出身几无记述,入仕前的事迹都为野史笔记所载。

他的家境应该很是一般,他原名周敦实,这名字起得实在是有些掉渣,就如同深山中没有文化的山民起的一样,老土老土的,这是否同家学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周敦颐还是很不幸的,他父亲死得较早,接着姐姐和弟弟又去世,他是随着母亲投靠了在朝为官的舅舅郑向,深得其喜爱。

舅舅郑向可是北宋朝的高官,最后一直是做到了龙图阁学士的高位,按当时惯例,依据官职,郑向可以推荐一位子弟为低层官吏,他让周敦颐出仕,于是,周敦颐便担任了朝廷将作监主簿一职,时年20岁。

让人有些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如苏东坡和王安石这样的人,靠着科举进入仕途,而是凭着让人有些瞧不起的“祖荫”当官,是所学同科考内容不在一个频道,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不知。

30岁时,他担任了郴州县令,在此期间,他大兴学业,兴教讲学,而当时在朝廷大理寺任职的“二程”之父结识了他后,大为赞叹,遂将两个儿子送其门下。

“二程”,即后来的理学大师程颢程颐,“程朱理学”中的“程”便是他们二位;所以,从影响中国千年的“理学”源头看,这周敦颐实乃其肇始的开源鼻祖。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

停杯厌饮得醪味,举筋常餐淡菜盘。

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

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

这是他在任上时,写给故乡人的一首名为《任所寄乡关故旧》的诗,缘由是他的侄儿来此想在他手下谋个差事,被他拒绝后送其回乡时所作,他是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家乡人们自己的心志,其中饱含着满满的君子之风,慨然有大家之气。

他虽为区区县级官员,然刚正不阿,面对所见之不法之事,敢于担当,抑制豪强,铁腕治县,而他一心为民,正直清廉,一生浩然正气,无欲则刚的精神,赢得当地民众的敬爱;黄庭坚曾赞其言“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后来的他又任合州判官,也就是今天四川的合川,他在此的五年时间中,他结识了比他小四岁的王安石,但此时的王安石还只是个同他一样的小官吏,而在声名上,两人就不在一个层级了,周敦颐在学术的声名已是天下尽知之人了。

王安石对周敦颐十分倾慕,仅仅是一次的萍水相逢,也足以让王安石兴奋不已,遂成知己;二人虽无师生之谊,但明显周敦颐是很欣赏王安石的,所以,在后来王安石开的“熙宁变法”,周敦颐明显是持支持的态度。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随着变法的失败,周敦颐也受到了一定的牵连,同声名渐盛的“二程”也有了隔阂,甚至可以说,他的学术思想在北宋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是重要的原因。

后来的他在类似级别上又换了几个岗位,但都属中低级官员,他担任的最后官职是广南东路提点刑狱,也就是主管广东一带的刑狱案件,相当于朝廷下派的法官兼检察官。

他在这一任上,依然是一贯的作风,严肃刑律,不畏强权,依法办事,为此,有人竟将他比作“酷吏”,但他不为所动,我行我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他四处巡按,走遍了广东的山山水水。

“按部广东经数郡,若言岚瘴更无春;

度山烟锁埋清昼,为国天终护吉人;

万里诏音频降下,一方恩惠尽均匀;

丈夫才略逢时展,仓廪皆无亟富民。”

这首名为《按部至春州》的诗正是这一时期所作,当时的广东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地区,此地烟瘴横行,但他却全无顾忌,一心为朝廷办差,不幸的是,他偏偏在此染上了瘴疠,也就是恶性疟疾,无力为继,只好辞官,隐居庐山,第二年便去世了,时年57岁。

周敦颐并不以诗文显世,在文学上,除了一篇《爱莲说》,其他的极少有人识得,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理学被后世统治者大加推广后,他的地位便日渐提高,亦达到了配享孔庙的的尊荣。

在《周子全书》的序言中有一段话很耐人寻味,也充分体现了后人对他的尊崇,“孔孟而后千有余年,圣人之道不传。道非不传也,以无传道之人耳。”

也就是说,孔孟之后,在周敦颐出现前的这千百年的时间中,传统儒学是个断层,没有一位真正的继承人。

其潜台词实际上就是说,这中间所有的儒学都不是正宗的,整个儒学处于“晦暗”之中,只有到周敦颐,才真正将儒学发扬光大,所以,周敦颐是有着“破暗之功”。

周敦颐哲学思想是体现在他提出的“太极”之说,他认为宇宙是由“无极”到“太极”的过程,即“太极自无极”,太极运动产生阳气,达到一定的速度便呈现出看似静止的状态,这便是“阴”。

如果用生活中的事物比喻的话,大概同车轮的运转相似,转动慢时,可以看见在运转,一旦快了,但看着就如静止不动的状态;这应该有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意味了。

阴阳出,天地生;天地生,五行合,乾成男,坤为女,阴阳交合生万物,这些都是大自然自身的魅力,其表现形式是以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就这个意义来说,是对“君权神授”的一种悖论。

董仲舒“天人感应”说提出后,儒学成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而周敦颐将其剥离开来,以太极学说来解释世界的本形,注重对人的心灵世界进行探索,这为后来的“程朱理学”的形成,有着重大的意义。

他上继孔孟,下启程朱,其宇宙观为理学最核心的构成,周敦颐的出现,结束了两汉以下儒学大坏之局面,以他“天心恒常,吾道不孤”的自信,月岩悟道,莲花自喻,濂溪乐处,绵延千载;阐释宇宙玄机、洞悉人心人性,开启了后世千年盛行的理学大门。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早已离我们远去,他开创的理学也只作为中国学术上的一个派别,隐藏于历史厚重的帷幄深处,但他的这篇《爱莲说》,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其中蕴含的君子立世之道,成为多少文人墨客洁身自好的自律精神,也形成了国人心中审美情趣的内涵及磊落的胸襟。

更多文章

  • 这些荷花,周敦颐看了都拍大腿

    历史解密编辑:民国画事标签:周敦颐,龙泉窑,荷花,青瓷

    这3张精美的图,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能猜到它们都是什么吗?别急,且往下看。第一件,是来自五代吴越国的铜释迦龙座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2001年出土于中国可能无人不晓的雷峰塔,国家一级文物!造像螺发高髻,身穿下垂袈裟,左手抚膝,右手施说法印,结跏趺坐于仰莲台上。仰莲由硕大的双层莲瓣组成,莲台下有盘龙柱

  • 蒋井泉一行到道县开展“全力推动周敦颐理学思想走向世界”课题调研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标签:理学,道县,李斌,学术,周敦颐,蒋井泉,调研工作

    红网时刻新闻3月8日讯(通讯员 齐梦)3月7日上午,市政协副主席蒋井泉一行到道县开展“全力推动周敦颐理学思想走向世界”课题调研工作。刘忠华、蒋金银、何小白、毛长江、李斌等县领导参加座谈会,县政协主席刘忠华主持座谈会。调研组要求,要好好总结挖掘周敦颐理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形态更加立

  • 周敦颐与司马光个性化邮品7月8日10时10分开售

    历史解密编辑:邮票暗记标签:邮品,集邮,周敦颐,司马光

    因为中国集邮总公司推出的张载等人的个性化邮品,通过市场运作取得不错的“表现”,直接导致对此类邮品的关注度直线提升:中国集邮在2022年推出两款“古人”的丝绸个性化邮票,其在揭晓时候已经销售一次,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又开始一轮销售: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围观围观;没有兴趣的就直接忽视。毕竟上次说中国集邮

  • 周敦颐为啥喜爱莲花呢?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苏轼,莲花,周敦颐,爱莲说,宋仁宗

    作者:赵心放我唯独喜爱莲花,它虽然从淤泥中长出来却没被其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后不妖艳。它笔直高洁,茎直且里面是空的,没有那些招人纷烦的枝蔓条,离得远远的都能嗅着它的清香。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这是笔者是用散文手法译的一段古文。爱读书的

  • 王晚霞:韩国儒学的图说学与周敦颐《太极图》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周敦颐,太极图,朱熹,太极图说,朱子学

    王晚霞,文学博士,天津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摘要:在东亚儒学史上,韩国儒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拥有数量众多的图像与图说,这是深究韩国儒学不可回避的领域。周敦颐《太极图》作为一种抽象图画,因其够简洁而概括力极强,成为韩国儒学史上海量非艺术图像的元图像,启发产生了系列相关可分级的图像,其中周敦颐《太极图

  • 1987年,溧阳有人在泥墙中发现木盒子,盒内的东西竟和周敦颐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周敦颐,爱莲说,朱熹,古书,家谱

    在江苏省溧阳市,有个叫张家园的地方,这里名不见经传,即便是当地人也很少会知道这里。然而,自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张家园就变得妇孺皆知了,要究其原因的话,都是因为有人在一间老房子中发现了宝贝……一时间让考古专家们惊奇不已。究竟发现了什么宝贝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

  • 赵梅阳:周敦颐【7842】——濂溪先生(2022年5月31日)

    历史解密编辑:大师之道标签:周敦颐,赵梅阳,理学,濂溪

    《赵梅阳:周敦颐【7842】——濂溪先生》此文收录于赵梅阳《路遥知马力——开启感悟之门》总文集-第九十九子文集《登高壮观天地间》中。时间:2022年5月31日……以此送给我那遥遥无期的奋斗征程……濂溪先生宋明理学开山祖,象数义理太极图。以诚为本爱莲说,月岩悟道一鸿儒。周敦颐(1017—1073),字

  • 邵雍梅花易数,精彩占断分享之造屋占

    历史解密编辑:静静的空间标签:邵雍,互卦,本卦,变爻,寅卯,上卦,占断

    邵雍梅花易数,精彩占断分享之造屋占占造屋起卦加数法寅年十二月初一日午时,有数家建造房屋,都在邻近集市的地方。有三家同时以这个时间,求教吉凶,但只能得一卦, 这样三家的吉凶就会很难分辨了。于是,邵康节以时间之数,加各家姓氏笔画数,分别为他们起卦测断,结果都应验了。田姓求占:上卦: 3+12+1+6=2

  • 邵雍梅花易数,精彩占断分享之动静占

    历史解密编辑:一杯黑咖啡标签:邵雍,平声,不醉,上卦,邵康节,梅花易数

    邵雍梅花易数,精彩占断分享之动静占今日动静如何占有客人问道:“今天有什么事情吗?”邵康节先生便将客人所问的“今日动静如何?”这六个字进行占卦。“今日动”三个字作上卦,“今”字平声,为一数;“日”字入声为四数;“动”去声为三数,共八数,对应坤卦,作上卦。“静如何”三个字作下卦,“静”字去声,为三数;“

  • 邵雍梅花易数,精彩占断分享之牡丹占

    历史解密编辑:爱新觉罗黑子标签:邵雍,梅花,盛开,牡丹花,邵康节

    邵雍梅花易数,精彩占断分享之一牡丹占牡丹占巳年三月十六日卯时,邵康节先生与客人前往司马公家中观赏牡丹。当时正值牡丹花盛开之际,有客人问:“花这样好,也有定数吗?”邵先生说:“什么东西都有数,而且只要有问就可以占卦了。”于是为牡丹而占:6+3+16=25÷8……1(乾)25+4=29÷8……5(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