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人员”,这是社会给他们的定义,他们不被家人信任、不被朋友接纳,不被社会认同,他们常常游走于黑暗中,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
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持“生命影响生命”的信念,他们践行“助人自助”的理念,他们走街串巷、面谈家访、链接资源、专业帮扶,运用同理、共情等专业手法,只为与“吸毒人员”建立专业关系,帮助他们修复心理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他们就是禁毒社工。在社工眼里“吸毒人员”是“受害者”,是需要帮助、需要温暖的一群人,社工愿意拉着他们的手,一起告别过去,走向光明。
△张 俊
江津区白沙镇禁毒社工张俊就是这样的一位禁毒社工,她像一位播撒阳光的使者,用爱用情用心感化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员。
今年29岁的张俊,曾是一名小学老师。2016年7月,她经考试录取成为白沙镇一名专职禁毒社工,投身家乡的禁毒工作。作为一名专职禁毒社工,张俊认真学习禁毒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时落实上级精神文件,积极主动参加各类禁毒活动,不断坚定基层禁毒工作的信心,积极履行禁毒职能。
她把对学生的关爱和耐心带到了吸毒人员的身边,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慰问、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切实了解吸毒人员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状况,为他们送去温暖,带去关爱,鼓励他们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为使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能真正回归社会,她想尽办法,尝试各种方式,即使失败也绝不放弃,耐心对待每一位吸毒人员,赢得大家的广泛赞誉。
不抛弃不放弃
做社戒人员的“心灵摆渡人”
社区戒毒人员胡某,是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中的未成年代表型,缺少社会经验,结交坏朋友,误入歧途。社区戒毒期间对于报到、尿检总是谎称忘记了或者一拖再拖。胡某属于缺少关爱,家人对她的无视导致她自己也放任自己,在复吸的边缘徘徊不定。面对这种情况,张俊没有放弃她,真心待她,坚持不懈,一心要把她从危险的边缘拉回来。
初次去胡某家家访时,家里人对张俊的到来显得有些反感,对于胡某的事情他们不愿意提起,也觉得张俊的到来让邻居看见对他们家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以至于张俊吃了闭门羹。
后来张俊叫上村里的工作人员,以民政救助的名义再次去到胡某家中,胡某的母亲一听是因为胡某是事情来的,便泣不成声。胡某的爸爸经常打他们母女,而妈妈却恐于离婚后没有经济来源,一直不敢离婚,爸爸是这个家问题的根源。随后张俊联系了胡某的爸爸,着手于做他的工作。
经过多次的走访劝解,有一天,胡某的妈妈亲自带着胡某来我们社区禁毒办公室报到,并一起陪同到派出所做了尿检。张俊还加了胡某的微信,胡某微信告诉张俊说她找到工作了,张俊替她感到开心,同时又担心她认识新朋友而被带坏,所以时常通过微信提醒她切记不要再碰毒品。
“姐姐,我知道了,现在爸爸妈妈都很关心我,我不能再让他们伤心了”。在张俊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帮助下,胡某终于被感化,痛改前非,积极地面对生活。
行走在禁毒工作路上的
“扎实宣传员”
除此之外,张俊还结合国家禁毒办互联网教育宁夏中心平台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宣传禁毒法律法规及相关法律知识,为每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布置学习任务,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达到规定的学分,并对完成任务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给予小礼品奖励,让他们学以致用,严格的要求自己,严防复吸的现象发生。在她的督促下,白沙镇所有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均能在规定的时间能完成任务。
作为重庆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优秀校外辅导员,她将自身的教师专业素养与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相结合,把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作为重点。她联合辖区聚奎中学、三口中学以及双槐树小学等学校开展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多次在国家级媒体中国禁毒在线、市级媒体重庆禁毒在线、区级媒体江津网等媒体刊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除传统的面对面宣传以外,她积极拓宽宣传方式,利用“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作为禁毒宣传的重要阵地,以学校端口,辐射于辖区所有老师、家长以及青少年,使禁毒宣传向信息化、多元化、社会化发展。除此之外,她还结合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青骄第二课堂”开展宣传,利用平台上的禁毒课堂、学习天地、知识竞赛以及公益短视频等板块内容,让同学们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使得乏味的禁毒知识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深入人心。
从最初对禁毒工作的惶恐,到现在能与吸毒人员交心、谈心、做朋友,能站上讲台为同学们讲一堂禁毒知识讲座,张俊这几年以来的进步大家都看在眼里。从事禁毒工作6年时间里,她的努力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及嘉奖,并获得了2018年度重庆市级优秀禁毒社工、2019年度重庆市级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优秀校外辅导员等荣誉;所编写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教案分别荣获2018年、2019年江津区优秀教案;联合学校录制的“百年禁毒砥砺行”主题诵读视频在2021年江津区禁毒宣传月中荣获二等奖。
禁毒工作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张俊深知这样的自己远远不够,她始终把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能力、强化理论水平放在首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党员的身份与禁毒社工相结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竭尽所能帮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张俊告诉记者,她会利用专业的知识,学以致用,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理出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力求在禁毒工作中取得新发展、新突破。
全媒体记者:胡耀方
编辑:李婉龄 编审: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贺宝胜
总编辑:罗玉江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猛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