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临近解放胜利的1948年初,山东老解放区肥城县的乡干部丁华迎来了自己的婚礼,她要嫁的人是一位身背盒子枪名叫李民的指导员。
嫁给一位部队中的指导员,虽说不上能让后半生无忧无虑,但也算得上当时较好的选择了,但丁华却对这位名叫李民的指导员并不满意,因为李民平常的油嘴滑舌给丁华带来了极其不好的印象。
虽然最初时丁华并不愿于李民在一起,但顶不住李民长时间的纠缠,在李民的追求攻势下丁华最终还是同意了跟他于1948年初结婚,婚后两人还生下了一个女儿。
在生下女儿后没多久李民就被派上了前线战场,丁华抱着女儿在送行李民时不曾希望过他能立下什么战功,只希望他能平安归来。
但让丁华万万没想到的是,上了战场的李民还会给她写信,可后来迎来了战争胜利,李民在获得了部队的嘉奖后却音讯全无了,等丁华前去寻找李民时却得知他在外面结了婚,还不承认他这个妻子并将她赶走。
李民这种行为可以称得上是当代“陈世美”了,被丈夫抛弃了的丁华不甘心,她决定前往重庆上书小平同志鸣冤。
1952年春,小平同志在一次开完会坐车回家的时候刚好碰上了上书鸣冤的丁华,得知事由后小平同志极为愤怒,当即要求法院立案审理。
那么丁华和李民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的?小平同志又为何会亲自要求法院进行立案审理?
背后的原因都可以从丁华和李民之间的故事当中了解到。
战中结婚,战后化身“陈世美”
丁华作为山东老解放区肥城县的乡干部,虽然出身比较贫苦但在党的教育下成功学习到了读书认字,由此也成为了村子当中少有的知识分子。
出生于普通家庭当中的丁华之所以能够取得党的培养,是因为其从小就聪明能干,在抗日救亡斗争时期就参加了妇救会,还在当时当上了乡妇女干部,由此也能够看出丁华是一个具有极强个人能力的人。
到了后来丁华又接触到了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斗争,每一次经历就像一次学习一样让丁华学到更多,变得更强,等到了丁华17岁那年她已经成为了村子里最能干的人之一。
组织上为帮助到丁华更好的成长,决定让丁华来县内参加地委办的工作训练班,能来这个训练班中的人无一不是村子当中的能手,党组织培养他们就算为了以后让他们能干担当更高一点的职位。
起初丁华在被选上时还是很开心的,毕竟去训练班当中能学到不少东西,可当丁华在训练班呆了几天后丁华就变得不那么开心了,因为她在训练班中遇到了一位令她不适的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丁华未来的丈夫李民,当时李民是作为寿张县的指导员前来县中进行指导工作的,恰巧丁华正是在李民手下进行学习,同时丁华还发现这个指导员对她的眼神并不友好,平常在上课学习的时候李民的眼睛总是往丁华身上转,光是丁华发现的就有好几次了。
且李民不光是对丁华进行视觉骚扰,有时候还借以谈思想的工作为借口,跟丁华私下有所接触,甚至在谈话中李民跟丁华保证只要她愿意就亲自培养她入党。
入党这件事情对丁华来说自然是充满了诱惑力,以前没能入党是因为自己没能力,现在突然有人告诉她说可以帮她入党,按理来说丁华应该是充满感激才对,但丁华对李民的帮助没有丝毫兴趣,因为丁华知道,只要答应了李民的话,那就很有可能会落到他手里。
所以不管李民以怎样的话语诱惑,丁华就是丝毫不动摇,反而在这个过程中丁华见到了李民装腔作势的一面,更让她感觉到排斥。
但丁华低估了李民的决心,一天不成就两天,两天不成就四天,四天不成就一个月,直到一年时间过后李民终于将丁华弄到手来了,当然光是靠一天天的追求是不够的,李民为得到丁华还动用了一些手段。
李民在追求丁华的这一年时间里不仅仅对丁华进行了主动追求,在背后李民还仗着自己的身份动用了丁华的上级,在丁华父母那里施加了不少压力。
最后丁华终于是撑不住了,选择了屈服于李民,李民也是成功得逞,将自己作为丁华的入党介绍人把丁华娶回了家。
两人的婚礼在1948年初举行,举行过婚礼后没多久丁华还为李民生了个女儿,虽然丁华在婚前对李民有所不满,但在孩子的影响下丁华也一点点的消去了这样的想法,此后丁华一心当好自己的妻子身份,决定跟李民好好的过下去。
但就在孩子出生后没多久济南战役打响,山东地区也掀起了支援前线的热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李民也加入了支援前线的队伍,在出发前丁华抱着女儿目送着李民离开,心中只希望李民能够好好的回来。
李民走后随部队一同在前线战斗,淮海战役结束后身在镇江的李民跟丁华寄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是:“正在总结支援前线的工作,很快就能回家了。”这个时候还能看出李民是心系家中的妻子和孩子的。
又过了半个月后丁华收到了李民从南京寄回来的信,这次李民在信中说:“上级命令我们全部支前干部留下进军大西南,等到我们解放了云贵川后再回家团圆。”
本来丁华在收到上封李民寄回的信后已经在期待着一家人团聚的那天了,可丈夫这次寄回来的信又将团聚的日子往后推了推,但丁华也无法为丈夫做些什么,只能在心底默默为丈夫祈福。
自收到丈夫要上云贵川前线的消息后,身在家中的丁华就一直安不下心来,前线的紧张局势让李民很长一段时间没往家中寄信了,直到1950年的春节时丁华这才收到了丈夫寄回家来的信。
在看到丈夫寄回的信时丁华那颗提着了许久的心终于能放下来了,等丁华阅读完丈夫写的信后心中的喜悦更甚,因为丈夫不仅安然无恙还在前线里立了功,得到了奖赏。
“我们已经到目的地贵州绥阳县了,然后再告诉你一个喜讯,上级已经宣布任命我为县长兼任法院院长,等到社会安定下来后就接你母女来过幸福生活。”
此后很久一段时间里丁华没事时就会翻出来这封信,来回阅读这几句话,就好像幸福的日子就在信中一样,丁华每阅读一次就距离幸福更近一点。
可令丁华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封信是她收到丈夫寄来的最后一封信,自此之后丁华再也没收到丈夫寄过来的信了,起初丁华还以为是丈夫太忙没时间寄信,但等过了好久丁华还是没收到丈夫写的信。
这可把丁华急坏了,最后她做了个决定要带着女儿去丈夫信中所说的贵州绥阳县去找丈夫,这一路千里迢迢对丁华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更别说她还带着个女儿了。
好在丁华心中有信念支撑,想着等到了绥阳县就好了,就能找到丈夫过好日子了,如果不是这个信念丁华能不能到贵州绥阳县还有待商榷。
于是丁华经历了一番荆棘载途之后终于到了贵州绥阳县,可等丁华到了贵州绥阳县之后一打听傻眼了,县里的人是知道丈夫李民,丈夫也确实是当地的县长不假。
但当丁华提到自己的身份是县长夫人时没一个人相信,因为县长在前不久才结了婚,对象是一位年轻姑娘,可不是丁华这样的形象,丁华此时才意识到丈夫出轨了,在巨大的悲痛和长距离赶路的劳苦之下,丁华当场晕倒在了贵州绥阳县的大街上。
向小平同志鸣冤,法院审判“陈世美”
等丁华清醒过来之后自是不愿相信这个事实,于是就带上了女儿前去找自己的丈夫,李民也听说了自己妻子来找自己的事情,但他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心里知道,因此李民也没胆量去面对自己的妻子,更不可能承认丁华是自己的妻子。
所以面对丁华找上门来的情况李民对外拒不承认母女两人的身份,并将丁华称之为神经病人还让法院的法警将丁华母女押出了县城进行迫害。
丁华怎么也想不到曾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怎么现如今说变就变了呢,在刚到贵州绥阳县时他在信中还不是这样的,李民对丁华的态度也正是在贵州绥阳县任职县长一段时间后才发生的转变。
李民初入贵州绥阳县时是1949年的冬天,刚任职贵州绥阳县县长的时候李民还没有什么变化,不仅在工作上尽职尽责,还抽空给远在山东的妻子写个信。
可就在李民当了一段时间的县长后他开始变了,开始享受起县长的权力并为自己牟利,还准备为自己找个新妻子,因为李民当时看上了一位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年仅19岁的年轻姑娘,自见到这位姑娘后李民说什么也要将她拿下,为此不惜铤而走险。
为拿下这位姑娘李民分别从两步开始进行,第一步是从这位姑娘身上下手,李民自知人家是不会看上自己的,于是就借着职位的便利,将她调入了县政府办公室里当秘书,以便日后寻找机会。
第二步是处理自己和妻子丁华那的婚姻问题,李民知晓妻子是当地的干部,一旦自己说要跟她离婚丁华一定不会放过他的,于是李民就绕过了妻子那,利用了自己的法院院长身份伪造了绥阳县法院的证明和公函,骗取山东肥城县开具了一份李民和丁华的离婚证明。
李民想着由此就解决了自己跟丁华的婚姻问题,然后安心对那位年轻姑娘展开了追求,利用自己的身份成功将这位姑娘拿下,正当李民以为一切都在顺利进行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远在山东的妻子丁华会赶到贵州来。
在这样的情况李民自然不敢承认,只得将妻子赶走,丁华也意识到了丈夫李民的绝情,为防止丈夫下一步对她们母女二人下狠手,在一天深夜丁华悄悄带着女儿逃离了贵州绥阳县,直奔重庆向小平同志上书鸣冤。
等丁华来到重庆后写了长达七页的诉状,并前往重庆的机关接待室处请求面见小平同志,这天丁华在机关接待室面前的哭诉吸引了不少人围观,恰巧当时小平同志刚开完会,乘坐回家的车路径此地,于是就让秘书下车去了解一下情况。
等秘书回来后小平同志了解到是一位外地妇女上书控告丈夫遗弃母女,犯重婚罪的情况,在了解完情况后小平同志收下了丁华的诉讼状,并交代秘书将丁华母女送到西南妇联。
安排完后小平同志才开始细细看起了这则诉状,看完之后小平同志震怒,恰巧当时社会上正遇到了“婚姻改组”的情况,小平同志认为绥阳县县长正是其中的典型,当场要求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立案审理。
1953年1月2日,李民重婚罪一案在重庆铁路局大礼堂举行,现场来了党政机关代表近2000人,公审现场气氛庄严,最终经过法院审判,判处李民有期徒刑5年。
这场审判也就此成为了机关人员的反面例子,将当时“婚姻改组”的邪风当场刹住,以后再也少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了。
事情发生后丁华特意写信给小平同志,感谢小平同志为她伸张正义,小平同志怒惩“陈世美”一事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道德情操的高度重视,其实不仅仅是干部们要严格律己,我们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行违法之事,如此方能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