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极强的家国意识,对于内奸的痛恨,其程度超过世界其他所有民族。
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石敬瑭,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害死岳飞的秦桧,古往今来,都是人人唾弃的对象。
而谈起打开山海关引清兵入主中原的吴三桂,百姓都恨不得啖其肉饮其血;为日寇充当马前卒的汪精卫,也被当做反面案例遗臭万年。
然而,以上的人与下面要说的这位相比,甚至可以说得上是谦谦君子了。
他的“大名”可能没有前面那些人那样“如雷贯耳”,但做出来的事情却一点不输,他不仅叛宋投金,还因为垂涎于亲生女儿的美貌,逼自己的老婆撒谎,硬是把女儿变成了小妾,酿成了千古难得一见的人伦惨案,他就是汉奸孔彦舟。
出身卑贱却机巧过人
孔彦舟,生于公元1106年,也就是北宋崇宁五年。原名孔彦威,字巨济,相州林虑人。
相州也就是现在的安阳,作为八大古都之一,一直以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而著称,历史上有极多广受赞誉的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如盘庚迁殷、武丁中兴、文王拘而演周易以及项羽破釜沉舟等等。
但就是这样的好地方,却出了孔彦舟这样一个民族败类,连累整个相州都因此蒙羞。
抗金名将岳飞也是相州人,虽是同乡,可两人内心的志向却完全不同,岳飞从小便立志要报效国家,更在背后纹上了“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因此努力学习文韬武略,进入军队后建功立业,成为了名垂青史的英雄。
而孔彦舟却走向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变成了令人切齿的大汉奸!
史籍对他的背景着墨不多,只知道他出身便十分不堪,自小不学无术,厮混在乡野之间,但也在过程中养成了一股机灵劲儿,遇事往往能够随机应变,没有原则和道德束缚。
因为没有正经营生,孔彦舟决定走偏门,打架斗殴,强占妇女只是家常便饭,乡里乡亲饱受其害。
显然这样的日子是不可能长久的,一次孔彦舟因为伤人犯了罪被抓进大狱,普通人可能就等待判决了,但孔彦周却没有坐以待毙,他用银子买通看门的狱卒,顺利逃了出来。 «金史»中说他:坐事系狱,说守者解其缚,乘夜逾城遁去。
投身于行伍改变命运
虽然成功逃出,但孔彦舟在家乡已经难以立足,他的胆子也是真的大,居然没有像梁山好汉一样躲在山林之间,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去了都城汴梁。
来到东京后,孔彦舟不仅没有收敛,反而胆子越来越大,不久因为杀人被通缉,只得落草为寇,依靠杀人越货攫取财富。
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朝廷为了应对越来越艰难的局势,饥不择食地选择招兵,无论是良家百姓,还是强盗小偷,只要能够拿起兵器战斗,都既往不咎。
孔彦舟干够了占山为王的日子,随即应征入伍,早年杀人的经历使他的胆子比别人大很多,很快就崭露头角,那个时候宋兵往往对金兵十分恐惧,又没有通过镇压农民起义军升迁的机会,怎么办呢?
孔彦舟想出了一个极为恶毒的计划:杀良冒功! 他不敢和金兵拼命,就通过伪装成盗匪,或沿路抢劫杀人或屠村,然而拿着百姓的人头冒充金国的士兵,上司因为能够从中渔利,所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杀人本就是从军前的“老本行”,他做起来完全没有心理负担,不久他就因为累积的军功和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而升至京东西路的兵马钤辖,开始独立掌控一支军队。
按理说孔彦舟这样的无赖,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成为军官,但北宋朝廷深感金国带来的巨大压力,只得启用一批武将御敌,这其中除了岳飞和韩世忠等名将,还有一些无名之辈,其中就有孔彦舟。
再加上宋朝的“强干弱枝”政策的实施,以及一脉相承的重文轻武,导致地方武将普遍能力不强,只能临时找人凑合,滥竽充数,孔彦舟就这样轻而易举地从一个强盗摇身一变,成为了军官。
巧破农民军起义,残酷暴行惹众怒
靖康之役后,徽钦二宗被俘,北宋灭亡,金国的军队侵入山东,在宋军的后面穷追不舍,大军还未到山东,驻守当地的孔彦周就闻风而逃,没有进行任何抵抗。
孔彦舟为人如泥鳅一般的滑溜,绝不肯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临阵脱逃等同于谋反,此时的孔彦舟已经做好了重新变成盗贼的打算,因此没有任何的顾虑。
在逃往河南的过程中,他不仅没有保护百姓,反而和金军一样,对可怜的百姓大肆烧杀,无恶不作,给他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史载其“劫杀居民,烧庐舍,掠财物”。
可笑的是,这样残暴凶厉、灭绝人性的人,居然在一顿烧杀后,不仅没有被惩处,还被升为沿江招捉使。南宋朝廷对其既往不咎,重新启用,“招捉招捉”,招的是贼人孔彦舟,捉的却是老百姓的命!
公元1127年,南宋初立,急需钱粮,为了筹集粮草,高宗赵构下令对百姓施加重赋,再加上一路南逃,宋军对沿途百姓做出的恶行,终于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天大圣”钟相披着宗教的外衣,抓住了受压迫农民的心理诉求,提出“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
当时洞庭湖附近的人受到南宋官兵的欺压,早就已经忍无可忍,只是缺少带头的人,钟相振臂一呼,百姓纷纷跟随,一时间声势浩大,应者云集。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起义军揭竿而起,在洞庭湖与宋兵展开了殊死血战,正值用人之际,孔彦舟凭借过去的“得力”暴行,被任命为湖北路捉杀使,前往洞庭湖镇压农民起义军。
孔彦舟的狡猾和狠毒在此次作战中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时的义军数量达到了几十万之众,正面作战难以获胜。
他做了两手准备,一边派遣细作进入义军内部,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另一边又抓紧建造竹筏。
为了麻痹钟相,他并不杀死俘虏的士兵,而是在捉来的义军将士的脑后插上一根竹签,上面写着“爷若休时我也休,依旧乘舟向东流”。
“爷”指的是义军,他们互相称对方为“爷儿”,孔彦舟通过这句打油诗来示好,意思是我建造竹筏是为了逃跑,不是为了打你。
钟相被前期的连战连捷冲昏了头脑,上了孔彦舟的当,没有干扰竹筏的建造,孔彦舟在完工之后,趁义军不备,率军乘着竹筏突然偷袭。
在之前派出的细作的里应外合之下,义军大败,钟相被俘虏,旋即被杀,首领殒命,部众一时群龙无首,不由大乱。
得胜之后,孔彦舟打着“劳军”的名义,在湖南疯狂屠戮百姓,掠夺钱粮,他的行径令朝廷震怒,派兵过来讨伐他,一听到消息,他连半分都没有犹豫,立刻决定叛宋投敌,带着麾下的军队前往伪齐。
叛宋投金,奸女享乐,无耻行径终遭报应
在灭掉北宋后,为了避免和南宋直接接触,保存实力,金主决定施行以汉制汉的策略,汉人间打生打死,金人坐收渔翁之利。
金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金太宗完颜晟颁布诏书,在北宋故地建立新的政权,立曾杀死“大刀”关胜,开城投降的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建都大名府,史称“伪齐”。
之所以称为“伪齐”,是因为刘豫并不是依靠自身建立政权,他只是一个傀儡。“伪齐”成为了宋金势力的过渡地带,也成为了金入侵宋地的前哨站。
刘豫得此“良将”,不禁大为欢喜,对其竭力笼络,任命孔彦舟为行军都统,后又改为行营左总管,许其高官厚禄,只要攻宋有功,升官发财不在话下。
后又派遣孔彦舟跟随儿子刘麟频繁攻宋,除攻陷襄阳等地外,收效不大,金国深感“伪齐”鸡肋,随即废掉刘豫,“伪齐”灭亡。
本着有奶就是娘的原则,孔彦舟顺理成章地跟着金国混,在异族面前,他展现了在宋从没显示过的勇武,跟随金兀术连续攻占濠州、郑州和太行等地,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后升为兵部尚书、河南尹,甚至还被封了广平郡王,真正走上了人生巅峰。
大权在握后,孔彦舟的生活变得更加骄奢淫逸,他不断掳掠良家女子供自己享乐,依然觉得不够刺激,居然将魔抓伸向了自己的亲身女儿。
正所谓虎毒不食子,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再坏的父母也不会对子女下手,但孔彦舟偏偏就打破了这条伦理的底线。
他和其中一房的小妾所生的女儿长大后,出落得清丽动人,为了满足兽欲,孔彦舟威胁自己的小妾,要求她承认女儿不是他亲生的,小妾不从,他就将小妾送到军营,让士兵轮番凌辱她,小妾受不了,只能按照他要求的去做。
金史有云:彦舟荒于色,有禽兽行。妾生女姿丽,彦舟苦虐其母,使自陈非己女,遂纳为妾。
善恶到头终有报。他的行为逐渐引起了金主 完颜亮 的反感,他非常清楚,似这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根本毫无底线,今天他能叛宋降金,明天就能背叛金国,这样的人留不得!
在失去利用价值之后,完颜亮赐给他一杯毒酒,孔彦舟就这样草草了结了一生。
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他似乎对自己的民族有刻骨的仇恨,在他被赐死前的最后一道奏折当中,仍在忠心耿耿地力劝完颜亮“伐宋当先取淮南”,汉奸做到这个份儿上,也可以说是其中“翘楚”了。
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上,每当遇到危难的时刻,总会有孔彦舟这样的人,为了苟活,为了富贵,选择背叛生养自己的祖国,他们面对敌人卑躬屈膝,但面对自己的同胞却能毫不犹豫地举起屠刀,更多的百姓不是死于异族手中,而是死在了汉奸之手。
幸运的是,无论有多少这样的人,都会有如岳飞、文天祥和戚继光这样的民族英雄和他们血战到底,这就是中华的脊梁,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还能延续下去,靠的就是永不妥协和不畏生死的精神力量!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