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沈尹默:与兄长沈士远、弟沈兼士合称“北大三沈”

沈尹默:与兄长沈士远、弟沈兼士合称“北大三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109 更新时间:2023/12/14 6:37:43

人物简介

原名君默(因其在北大担任教授时少言,被同事调侃说“要口干嘛”所以建议其君为尹,随后便改名沈尹默。),字中、秋明,号君墨,别号鬼谷子,祖籍浙江湖州,1883年生在陕西汉阴。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

早年二度游学日本的沈老,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陈独秀曾批评沈尹默“字则其俗在骨”,因此两人关系不佳。1925年,在“女师大风潮”中,沈老与鲁迅、钱玄同等人联名发表宣言,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后由蔡元培、李石曾推荐,出任河北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1932年,因不满政府遏制学生运动、开除学生,毅然辞职,南下上海,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抗战开始,应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之邀,去重庆任监察院委员,曾弹劾孔祥熙未遂,不满政府之腐败,胜利后即辞职,卜居上海,以鬻字为生,自甘清贫,足见沈先生高风亮节。1971年6月1日,备受"文革"迫害的一代书法大师沈尹默,病逝于上海,享年88岁。

曾任职务

沈尹默先生是陈毅先生进城后第一位拜访的民主人士,是第一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是周恩来总理任命的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历届上海市人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949年后,他先后参加了市政协、市博物馆、市文管会、中国画院、市文联、市文史馆的工作,亲自创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书法组织——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为祖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尤其对中国书法艺术和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毛主席曾接见过他,对他的工作和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南海收藏书画集》的第一页乃是沈老写给主席的书法。总理家中和办公室都曾挂过沈老的字。着有《二王法书管窥》、《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等。出版主要书法集、字帖有《沈尹默法书集》、《沈尹默手书词稿四种》、《沈尹默入蜀词墨迹》等,约二十种。诗词著作有《秋明室杂诗》、《秋明室长短句》等。

北大岁月及影响

1917年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后,成立了北京大学书法研究会,会长是书艺书论双臻、蜚声书坛、深孚众望的沈尹默教授,其影响在北大代代相传。沈尹默除了在书法创作实践致力于弘扬帖学以外,还花大心血以北大、上海为中心培养了大量的书法精英人才,渐行渐远而影响了整个中国。沈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中第一位“书法研究会”的领导人。沈先生书法有三大功绩:一是沈尹默成为了现代书坛的领袖人物,具有新文化名人、学者、诗人等多重身份,而又全身心地在书法被边缘划时代坚持书法大业,努力实现书法的伟大复兴,为身体力行推进书法文化发展的第一人。第二,重视书法研究会的研究功能,进而推进国际化书法的发展,促成了多次中日书法展,功不可没。第三,把书法从晚清文人的馆阁体中解放出来,变成了20世纪中国书法的一次较大规模的群众书法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大燕园书画会(北京大学书画协会前身)应运而生。会长李志敏上承沈尹默遗绪,思有所发扬光大:下燕园之新秀、务求其根深叶茂。取精用弘,任重道远。他德、艺、论俱佳,冠绝燕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深刻洞悉书法发展趋向,在汲取前辈书家碑帖结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率先明确提出“引碑入草”的命题,并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和探索,不愧为沈尹默以后的后继者。在沈尹默的影响下,李志敏作为引碑入草的开创者所进行的探索,为当代书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值得书法理论界认真研究和借鉴。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张辛教授评点:“北大历史上的名书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罗复堪、沈尹默等寥寥几人而已,李志敏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第一人。”

标签: 沈尹默书法家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盘点东吴三大酒鬼,个个嗜酒如命不饮不欢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刘备,曹操,野史秘闻

    通过《三国志》中的记载能够发现,“酒”这一元素充斥着整个三国历史。无论是魏、蜀、吴哪一个方阵当中,都有那么几个嗜酒如命不饮不欢的人。与之相比之下,酒在东吴的历史上显得非常特别,据悉,历史上关于“药酒”的记载,最早就是出现在东吴。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从东吴的诸多名人当中挑选出了最有代表性三

  • 一个清朝官员最多可以领取多少退休金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风云人物

    保障退休官员的待遇,在数千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开始推行了。清朝入关后,为招揽人才,鼓励年老官员主动退休,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顺治初期,清朝为退休官员发放土地。按照级别高低,划分不同土地大小。时间一长,朝廷发现成本太高,又影响社会稳定,便改为退休官员发放俸禄。不过,时局不同,发放俸禄的标准,也有变化。顺

  • 在唐昭宗继位以后,他为什么会册立何氏为积善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昭宗,何氏,文史百科

    古者,有皇帝则有皇后,然而在唐朝,有那么一百多年都没有设立皇后。后来唐昭宗继位,册立何氏为皇后,即积善皇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何氏出生于四川三台县,家族并不显赫。当昭宗还是寿王的时候,何氏便进入王府,她“婉丽多智”,深得寿王喜爱,生下了两个儿子。唐僖宗死后,他的弟弟寿王李

  • 日本俄罗斯相争,最后反而帮中国保住了一块地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日本俄罗斯,战史风云

    吊诡,意思是奇异,怪异的意思;清朝末年,发生了一场日俄两国,发生了一场争夺中国东北的战争,最后日本战胜了俄罗斯,取得了东北的控制权,此后日军建立了关东军,关东军的建立,为九一八埋下了伏笔,也为后来的日本大规模侵华建立了前进基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战胜俄罗斯对中国是一个灾难,但是历史的发展,又给了我

  • 她是明朝最可怜的公主,最后因丈夫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按道理说,明朝的公主应该是最为幸运的公主,但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公主,她却是,明朝最可怜的公主,虽不用远嫁和亲,可是丈夫却因这是去世。很多人都知道,历史上的朱元璋是一个独特的皇帝,比如说他是乞丐出生,所以他对贪官污吏十分的憎恶,宁可错杀千人,不可放过一人,所以他手下的官员都是十分的清贫的,和以前富得

  • 她是刘邦未娶的女人,生的儿子被吕雉带大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汉朝,野史秘闻

    大家都知道刘邦的妻子是吕雉,而在刘邦娶了吕雉之后的那些女人在刘邦死后有的也挺惨的,而那些女人生的孩子有很多也是下场比较惨,但是有一个人她在吕雉嫁给刘邦之前就和刘邦在一起,并且还给刘邦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之后还被吕雉带在身边,并且她的儿子吕雉对他还挺好的,这个女人是谁呢?她生的儿子又是谁?今天小编就

  • 李自成当初宣传不纳粮 李自成建国后如果纳粮又是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李自成,风云人物

    对明代李自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宣传不纳粮,李自成建国之后如果纳粮,百姓最后会觉得受骗了吗?很多人可能对李自成的宣传口号产生很大的疑问。李自成在宣传中编出了一个儿歌,核心意思就是,李自成只要打来了,大家都不用纳粮了。因此就有人说,李自成的这个宣传口号是有问题的。国

  • 明朝为何会在崇祯手上灭亡?只因性格多疑且刚愎自用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崇祯,文史百科

    崇祯帝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崇祯帝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帝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

  • 和通泊之战战况如何?大清一万余精锐士兵全军覆没,14位高级将领阵亡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和通泊之战,清朝,战史风云

    大清的时候满洲八旗都是带兵打仗样样通的人,他们带领的军队可以称得上是东亚的第一雄狮,并且曾经他们的军队还被称为“满万不可战”的军队。不过马有失蹄人有失足,就是这样一直精锐的部队,在雍正9年的时候却遭遇了一场非常的的失败的战争。当时一万多的清朝士兵被打得屁滚尿流。当时和清军作战的正是蒙古军,蒙古军便是

  • 女儿出嫁,王安石写下一首最伤感的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安石,北宋,历史解密

    俗话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是父亲贴心的小棉袄”。女儿出嫁后,无疑是父亲人生中最伤感的时候。而由于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背景,文人写给女儿的诗歌作品屈指可数。但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却是父女情深,他在女儿嫁给吴安持成为吴氏后,前后写有《寄吴氏女子一首》、《寄吴氏女子》等多首诗作,以表达心中的思念。小编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