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宋江提议向朝廷招安时,绝大部分梁山好汉都是持赞同意见的,只有少数几位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至于反对招安的好汉,也就只有武松、鲁智深以及当初晁盖手下的寥寥数人,因为他们人数比较少,所以也注定无法阻挡梁山向朝廷招安的趋势。
在那些赞同向朝廷招安的梁山好汉中,最主要的几位就是那几个朝廷降将,例如双枪将董平、大刀关胜等人。他们原本就出身于朝廷,虽然迫不得已加入了梁山,可是一直对贼寇的身份耿耿于怀。所以当宋江提议向梁山招安后,这一部分人对招安一事是鼎力支持的,这是他们回归朝廷的大好机会。
只不过,事情的结局有时候并不会像人想象的那么美好。宋江招安之前,曾经给梁山好汉许下了“封妻荫子”的美好前程,那些朝廷降将也都认为重回朝廷建功立业,说不定也能搏一个出将入相。急于向朝廷投降的宋江,怎么也没有想到,迎接他们的会是这样一个残酷的命运。
梁山投降朝廷之后,被朝廷派去南征北战,前期一直是横扫对手,最后在征讨方腊时遭遇重大挫折。虽然梁山好汉最后打赢了方腊,可是却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超过一半的梁山好汉陨落,其中就有那些当初大力支持招安的好汉。在梁山好汉中结局最惨的几位,吴用和董平是自作自受,扈三娘最可惜。
从梁山好汉的结局上来说,很多人可能认为宋江是结局最惨的一个,他力排众议坚持向朝廷招安,最后帮朝廷打了个大胜仗,却反而被朝廷的奸臣所害。宋江这样的结局,却是有一些凄惨,可是却不见得是最惨的。从宋江的角度来说,他最后的死是求仁得仁,虽死无憾,这样的结局也是他自己愿意见到的。而且,宋江如果不死,又如何向那些战死的梁山好汉交代?所以说,宋江无论如何都是非死不可。
宋江的死是求仁得仁,他在征讨方腊回来之后,恐怕就早已萌生死意,不然何以面对其他梁山好汉?所以当宋江饮下毒酒之后,才会骗李逵也一同饮下毒酒,生怕他在自己死后又叛出朝廷,枉费了自己的一片心意。
李逵的死确实比较可惜,枉他那么信任宋江,结果却被自己最信任的人害死。不过,李逵毕竟做了不少伤天害理之事,他落得这样一个结局也并不意外。除了李逵之外,吴用和董平的结局也是自作自受。
当初宋江提议招安时,吴用其实应该站出来劝阻一下的,可是他却并没有这样做。就像先前晁盖要攻打曾头市,以吴用的智商,明知道晁盖此去是有去无回,可是他却选择了保持沉默,任由晁盖去送命。在招安这个问题上,吴用又选择了沉默,模棱两可的态度,间接地促成了招安的发生。
梁山好汉的悲惨结局,可以说和招安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吴用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当吴用得知宋江被朝廷奸臣害死之后,就知道宋江愧对众多梁山好汉的信任,而吴用作为梁山的头号军师,任由这件事情发生,肯定也是要负有责任的。他最后只能选择在宋江墓前吊死,不然实在无法向其他梁山好汉交代,这是他自己选择的道路,可以说是自作自受。
董平是梁山降将阵营的代表,当初宋江提议向朝廷招安,这些朝廷降将也是大力支持的。后来在征讨方腊时,董平先是不慎被火炮所伤,后来更是被张韬一刀两断,结局却是有点惨。可是这也是他自己选的路,既然向朝廷招安了,就该有战死沙场的觉悟。只能说,董平如此结局,也算自作自受。
梁山好汉的结局,大多数都比较凄惨,施耐庵之所以要这样安排,主要还是因为这些梁山好汉确实当不起好汉二字,他们大多数都干过不少恶事。比如王英、李逵这些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有好结局呢?梁山好汉中,只有扈三娘的结局最可惜,她被李逵害得家破人亡,最后还被迫上梁山落草为寇,又被逼着嫁给了矮脚虎王英,最后更是为救王英而死。一代佳人落得如此结局,实在可惜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