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 ”,这句话我之前常听,也懂是什么意思,但是就是没有深刻的领悟到其中的深意。我小时候看了几遍《水浒传》,向往于好汉们的快意恩仇,大口喝酒,大碗吃肉好不快活。对于里面的诸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贾夫人等女子我是恨得咬牙切齿。 经常想,他们怎么能做这种事呢?这些好汉都被这些女人拖了后腿了,他们死有余辜,当潘巧玉翠屏山被杨秀杀害,怒上梁山,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杨雄真爷们,石秀真义气。
时光荏苒,转眼已过而立之年,意气风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转而变成了一个油腻大叔。再读《水浒传》,读到潘巧玉与杨雄这段时,不禁又是感慨万千,但是此时我却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好像杨雄与潘巧玉都成了时代的悲剧,最终两人的人生也是一个悲剧。
潘巧云改嫁杨雄,本以为迎来的是幸福
潘巧云本是一屠夫家的女儿,后嫁给王押司为妻,后来王押司病故,潘巧云改嫁给了杨雄。话说又帅又能打的杨雄高大魁梧,又是县里的公干人员,潘巧云觉得自己要迎来自己的幸福了。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潘巧云与杨雄成婚之后,杨雄就忙于公务,深夜回家亦或者是几夜不回家,长期独守空房的潘巧玉越来越郁郁寡欢,话说有哪个女子不渴望丈夫的呵护?
潘巧玉一颗孤独的内心无处停靠,和尚裴如海走入了她的生活,让她最终跨过了内心的底线,移情于裴如海。潘巧云可能也知道这样不对,可是裴如海却填补了潘巧云内心的空虚,自此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开始频频与裴如海约会。
好兄弟石秀为大哥杨雄出头
潘巧云与杨雄的悲剧,离不开好兄弟石秀。杨雄与石秀是好兄弟,杨雄忙外面的公干,石秀爱好拳脚功夫,在杨府充当一个保安队长的角色。潘巧玉与斐如海屡次约会,被石秀撞见,这让本身武夫出身的石秀看不下去,于是向杨雄告发潘巧云。
杨雄与石秀设计抓捕斐如海也没有成功,被戴了帽子的杨雄非常低落,买醉之后回家开始指着潘巧云大骂一场,但凡是出墙的女子,就没见哪个一下子就承认出墙事实的。不然就不会有那句“ 不见棺材不掉泪 ”的话了。不但如此还污蔑石秀血口喷人,杨雄与石秀的关系出现了裂痕,石秀离开了杨府。
石秀晚上在客栈投宿,五更时候石秀出门捉住了胡道人,问明情况后杀了胡道人,假扮胡道人的样子,暗中杀了裴如海,然后假造了俩人互都杀死的样子。
本来这件事可以完美地结束,宁拆一座庙,不破一门亲。由于潘巧云污蔑石秀,石秀于是拉潘巧玉与杨雄对峙,杨雄在知道真相之后,怒杀潘巧云,二人奔向梁山。
潘巧云真的该死?裴如海一长处让杨雄自愧不如
潘巧云出墙是不对的,不管放在古代还是现代,都要经受道德的指责,但是潘巧云真的该死吗?潘巧云改嫁杨雄,本来期望能一改往日的阴霾,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但是杨雄长期的在外公干,让新婚燕尔的潘巧玉一点点地失去了耐心。
裴如海,一个和尚,与杨雄对比可以说不管是家境还是社会地位都比不过杨雄,但是就这一个长处就让杨雄自叹不如 ,也让杨雄无地自容。他对于潘巧玉的关心与爱护远远比不上裴如海,裴如海虽然是一个和尚,但是是一个善解风情的和尚,在潘巧云将死之时还在说,她与裴如海这段时间的日子胜过与杨雄的几年。 最终激怒了杨雄杀害了潘巧云,但是潘巧云说的是一句实话,只不过杨雄拉不下这个面子罢了。
潘巧云渴望追求幸福,但是她却选择了一个最不可取却又最直接的方式,石秀如果不拉着潘巧云对证,承受这一份冤屈让人两口子继续生活,不直接避免了最终的悲剧吗?石秀怒杀潘巧云,有啥脸面可以怒呢,你不关心人家,你娶人家干嘛呢?既然不爱了,可以和平分手,一封休书就罢了,还非得杀害了人家。枉费了一名官府的公干人员,法令意识这么淡薄,可见当时宋朝的统治也是相当的黑暗。
时针说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夫妻双方都是互相关怀,互相付出的。男人守在家里,赚不来钱,你说老公窝囊。男人走南闯北,零花钱供着你说缺少关爱。
男人好难,但是如果现实生活中发生了这种事,不要和杨雄一样,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不爱了分开便是,给彼此留一条路,鱼死网破真的是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