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诗文不仅能引起文人的注意,也能得到书法家的青睐,例如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曹植,就有一篇《洛神赋》在书法界颇受喜爱。
当时曹植赶回自己的封地鄄城,途径洛水,听闻了“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联想到了自身处境,心中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卷《洛神赋》。
此作全文共有1089个字,主要讲述了曹植在梦中与洛神宓妃相恋的故事,尤其对洛神的神貌姿态描写最多,辞藻颇为华丽。
那句著名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就出自此作,也正是这优美的诗句俘获了书法家的“芳心”,王献之、董其昌等人都曾抄写过。
目前公认最完整、最精妙的一幅,则是赵孟頫在大德四年(1300年)写的行书《洛神赋》,乃赵孟頫47岁时为盛逸民而书,现藏于天津博物馆之中。
此作整体呈现出雍容遒美之感,字体充满珠圆玉润之美,把洛神的窈窕娴静给“写活”,同时赵孟頫的书法还承接了王羲之的“意志”。
多以尖峰入纸,用笔婉转灵活,提按鲜明,笔笔明了,点画精准流畅,尽显圆融之感,写出了晋人的秀逸灵动,相较于王羲之的书法此作更显清润。
是所有学书者不能错过的行书范本,而且我们都知道初学者对于“古人”笔法较难把握,因此从与“古人”相仿的赵孟頫下手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无论是美感,还是笔法,都足够与王羲之的《兰亭序》相提并论,笔笔都有晋人之姿,是一件当之无愧的“书圣级”作品。
一直被所后世效仿,“统领”了元、明、清600多年的书法创作,而且在这600多年中,也没有人能写出比这版更好的《洛神赋》。
但是即便做到如此优秀,也会有外行说此作有“俗气”,赵孟頫的书法因娟秀轻灵,而经常被俗人批判,但是我们看书法不能只看外在。
而是要体会其中的技法与艺术气韵,书坛泰斗邱振中也说过,赵孟頫的字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字里行间的神韵却有着“大学问”。
这种婉转超逸之气,不仅要注意笔锋翻转的准确性,还要把握用笔力度以及行笔的节奏感,从而写出“形神兼具”的书法。
可时常临摹,学习正宗的“二王”笔法,领悟前人的书法精髓,使自我书作更富有自然之趣,写出真正的艺术之作,若能将此作的笔法全部掌握,那么写好王羲之书作肯定不在话下。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赵孟頫的《洛神赋》(大德四年)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这个版本是全新版本,整幅作品极为完整,而且字字高清,这种清晰度目前市面仅此一版,卷中的墨色变化、笔锋转变,甚至一个小墨点都清晰无比。
即便是放大数倍也不会失真,是我们学习此作的最佳版本,全卷与真迹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真迹,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