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游何将军山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京师书苑
访问量:2534
更新时间:2024/2/29 21:10:09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赵孟頫行书杜甫诗《游何将军山林》,收于《赵文敏公书白雪斋诗》,落款为大德二年书(1298年),时年赵氏45岁。该帖用笔圆活遒媚,结体疏展灵秀,气韵飘逸舒展。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赵孟頫,书法,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章草
赵孟頫被誉为元代书坛盟主,书法成就直追“二王”。赵孟頫传世墨迹书帖中,哪一幅作品,被誉为赵孟頫第一帖呢?三国时期的魏国人嵇康,曾官至魏中散大夫,世人也称其为“嵇中散”,因性格耿直,后遭人构陷,被司马昭处死。山涛,字巨源,为司马昭的重臣。嵇康与山涛是好友,两人均名列“竹林七贤”。山涛后来职位得到升迁,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圣教序,书法,草书,行书,颜平原
赵孟頫书法承袭二王,圆润秀媚,浑厚潇洒,神采熠熠。风格也多变,或舒展放松,或端庄肃穆,抑或雄茫苍健。今天给大家分享赵孟頫临摹《圣教序》,不仅有圣教序的劲势与韵致,也不失本人的圆润遒劲,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临帖参考。值得分享。咱们一边欣赏临摹作品,一边和大家讲讲赵孟頫的生活经历。其实,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胆巴碑,楷书,行书,书法,杨岘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胆巴碑》又称《帝师胆巴碑》,为赵孟頫奉元仁宗之命记述帝师胆巴生平事迹而写的碑文,书法点画顾盼有致,用笔遒美峻拔,被称为“古劲绝伦,品属第一”。《胆巴碑》又称《帝师胆巴碑》,为中国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碑书墨迹。赵孟頫(1254~1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赵孟頫,真草千字文,书法,楷书,行书,草书,真书,书法作品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赵孟頫为頫宗室后裔,入元后,亦身居高位。赵孟頫在“复古”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北宋的蔡、苏、黄、米都以行书著名,沿及南宋,成为时尚,都不太注重楷书。宋亡时他已二十多岁,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元代。在这样的环境里,眼看晋唐以来的书法传统日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行书,书画,钟繇,赵孟頫,书法作品
写完这幅书法,赵孟頫传奇的书法生涯才算完美谢幕。《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去世前的书法名帖,为送当时隆教寺的高僧主持祖瑛和尚。赵氏特书此疏。兹审石室书记瑛公住持昌国州隆教禅寺,凡我与交,因词劝□此卷书于至治元年12月,赵氏时年68岁。写完这幅作品后的6月,一代书画大家,在经历了内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书法作品,楷书,书法家,行书,赵孟頫
赵孟頫《昔寻李愿诗卷》赵孟頫《昔寻李愿诗卷》,纸本,行书,纵30cm,横99.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末款属“子昂”。钤“趙子昂氏”、“松雪齋”印二方。有清乾隆、嘉庆诸玺,又孙煜峰藏印。清安岐《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此作是赵孟頫书写的唐韩愈《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古子诗两章歌以和之》诗,此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书法,行书,屈原,赵孟頫,续千字文
赵孟頫书法《续千字文》 赵孟頫优美的行书《千字文》大家可能都见过,而《续千字文》恐怕见过的不多。 赵孟頫书法《续千字文》 《续千字文》是宋人侍其玮模仿《千字文》行文方式撰写的一篇四言韵文,全文采用了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而这1000个字,又未曾被《千字文》使用过,其创作难度之高,犹在《千字文》之上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楷书,行书,赵孟頫,胆巴碑,书法作品
碑帖简介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胆巴碑》又称《帝师胆巴碑》,为赵孟頫奉元仁宗之命记述帝师胆巴生平事迹而写的碑文,书法点画顾盼有致,用笔遒美峻拔,被称为“古劲绝伦,品属第一”。《胆巴碑》又称《帝师胆巴碑》,为中国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碑书墨迹。赵孟頫(12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米芾,苏轼,行书,赵孟頫,苏东坡,王安石,弦乐器,民族乐器,书法作品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李邕存世书作中,尤其以《叶有道碑》为历代论书者所推崇。李邕的书法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集字,诗词,行书,旅愁,赵孟頫,李叔同,古典乐,儿童音乐,华语音乐,书法作品,送别(歌曲)
▲赵孟頫行书集字所有的诗词都源自于充沛的感情。李叔同从天津来到上海时,正是风华正茂,年少才盛,很快加入了以切磋诗词文章为目地的文艺团体“城南文社”。许幻园和李叔同、张小楼、蔡小香、袁希濂意气相投,并称为"天涯五好友"。而城南文社的活动地点在就在许幻园的豪舍城南草堂。许幻园家中富有、为人也慷慨,他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