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屡试不第的蒲松龄,果真遭遇山东学政故意为难、误判?

屡试不第的蒲松龄,果真遭遇山东学政故意为难、误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齐鲁壹点 访问量:708 更新时间:2024/1/30 19:18:09

文|韦钦国

蒲松龄11岁入学,19岁考取生员(秀才)。

《蒲松龄年谱》载:“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年),十九岁,应童科之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

清朝童生考中生员平均年龄24岁,录取率约2.5%(后期略高)。

蒲松龄在县试、府试、院试中均取得第一,19岁时以“小三元”的身份获得生员功名,在科考路上起步还是比较早的。

感恩施闰章的嘉许

蒲松龄考取生员那年任山东学政的是江南宣城(今安徽)人施闰章。

施闰章(1618-1683年),字尚白,号愚山,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月出任山东学政,顺治十七年(1660年)秋离任。

顺治十五年(1658年)院试,施闰章出的题目为《蚤起》《一勺之多》。

施闰章对蒲松龄的两篇文章均给予高度评价,称赞“首艺空中闻异香,下笔如有神,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直足以维风移俗。次,观书如月,运笔如风,有掉臂游行之乐。”

一时间,蒲松龄“文名籍籍诸生间”。

为了在科考路上走得更远,蒲松龄自此日夜苦读,但随后16次参加乡试均未能中举,长子蒲箬在《柳泉公行述》中记其“惨淡经营,冀博一第,而终困于场屋”。

清朝,各省每次录取举人数量基本固定,“乡试中额,依文风之高下,人口之多寡,丁赋之轻重而定”。

山东作为人口大省和考生大省,举人名额仅为69人。

在蒲松龄生活的年代,每次参加乡试生员约10000人,清朝中后期约15000人,中举率已低于1%,从理论上讲,即使连考10次,乡试不举仍是大概率事件。

晚年的蒲松龄对施闰章当年的嘉许心生感慨,这也是他一生值得自豪之处。

他自认“愚山先生吾师也”,赞其“窃见其奖进士子,拳拳如恐不尽,小有冤抑,必委曲呵护之。曾不肯作威学校,以媚权要,真宣圣之护法,不止一代宗匠,衡文无屈已也;而爱才如命,尤非后世学使虚应故事者所及”。

蒲松龄将施闰章写入《胭脂》一文并收入《聊斋志异》,在这篇故事中施闰章以贤良端正的身份出现,“学使施公愚山贤能称最,又有怜才恤士之德。”

感恩之情跃然纸上。

自认与黄叔琳有“私淑之情”

第二位与蒲松龄多有交集的山东学政是黄叔琳。

黄叔琳(1672-1756年),字崑圃,号金墩,顺天大兴人,20岁殿试时位列探花之位。

黄叔琳在山东为官多年,先后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颇有政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月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任山东学政,此时蒲松龄已年届七旬。

黄叔琳知道蒲松龄要比蒲松龄认识黄叔琳更早,这和曾任刑部尚书的山东籍高官王士祯有关。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王士祯撰成《池北偶谈》一书,末卷数篇即依《聊斋志异》部分故事改写而成,其中《小猎犬》一文后有“事见蒲秀才松龄《聊斋志异》”的注解。

黄叔琳视王士祯为师,两人交往密切,在与王士祯的交往和《池北偶谈》一书中知道了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一书。

蒲松龄与黄叔琳相见则是20年以后了。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蒲松龄与儿子蒲箬、蒲笏、蒲筠一同来省城济南参加考试(非乡试),小儿子蒲篪、长孙蒲立德随淄川县诸生来济南参加童生试(未中)。

应考期间黄叔琳会见了蒲松龄并主动索阅《聊斋志异》一览。

蒲松龄来省城应考不可能随身携带《聊斋志异》,回家以后整理了一套《聊斋志异》选抄本,修书《上崑圃黄大宗师》一封,将《聊斋志异》与信札一同呈送黄叔琳。

在信中,蒲松龄对黄叔琳不吝赞美之词。

黄叔琳收到《聊斋志异》和信札后以书信作复,蒲松龄又写了《又呈崑圃黄大宗师》回札。

黄叔琳的谦和礼贤让蒲松龄感到欣慰。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黄叔琳在青州主持贡生选拔考试,蒲松龄参加了本次选拔。

蒲箬在《柳泉公行述》中记录了蒲松龄去青州考取岁贡的过程:“岁贡,冬十月,一仆一骑,别无伴侣,奔驰青州道中,六日归来,不至惫病。”

即便如此,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十月的天气里行走在华北苍茫的大地上,不知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蒲松龄自认与黄叔琳有“私淑之情”,隐讳地向黄叔琳表示希望自己本次考试能够顺利,还表示自己年龄已高不再有意科考,但希望儿孙们在科举上能够得到提携。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蒲松龄的两个愿望都实现了——

蒲松龄顺利考取岁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获得候补儒学训导头衔,每年可获得朝廷发的四两银子。

次年,蒲松龄的长孙蒲立德考中生员。

可惜的是,蒲立德此后的科考之路与其祖父一样波折,终老都是一名秀才。

蒲立德这样评价祖父蒲松龄:“虽名宿宗工,乐交倾赏。然数奇,终身不遇,潦倒于荒山僻隘之乡。”

对他本人,又何尝不然?

黄叔琳以兴贤育才为己任,清慎廉正、兴学励士,纠正文风,拔擢人才,有“皦然不滓之节,挺然不挠之气。”

他重师儒,尊贤良,建书院,尚经术,令士子们称道,他离任后士子们为其立碑,将其列入与范仲淹等齐名的“青州十三贤”。

值得一提的是,60多年后的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黄叔琳的儿子黄登贤“奉命提督河南学政,特调山东”。

父子先后任山东学政,这在山东学政史上仅此一例。

讥讽朱雯学识浅薄、贪婪无度

清代由生员参加的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从顺治十五年(1658年)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53年间共举行过19次乡试(含康熙三十九年特科),蒲松龄参加了16次。

没有参加的3次中,前两次分别是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二十年(1681年),系其父亲、母亲去世,因丁忧不能参加,另一次则未通过岁试。

在19次岁试考试中,蒲松龄通过了16次并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这说明其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唯一一次没有通过发生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蒲松龄54岁。

蒲松龄对本次考试结果及公允性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本次失利系学政朱雯贪腐所致。

朱雯,字矞三,清朝浙江石门(今桐乡)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十二月至康熙三十三年正月间任山东学政。

蒲松龄本次科试不彰,并无证据表明系朱雯故意为难或误判所致。

有清一朝120多人出任过山东学政,每位学政均系进士出身并由皇帝选派,不可能胸无点墨。

任山东学政者多为在殿试中位列三甲的才俊,甚至还有像于敏中这样的状元。

朱雯与蒲松龄本不相识,依常理堂堂学政实无必要故意为难一位年过五旬的老生员。

但蒲松龄不这么认为,他对朱雯多有讥讽,认为其学识浅薄、贪婪无度。

《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为《蚰蜒》的文章,蒲松龄在文中指名道姓地说:“学使朱矞三家门限下有蚰蜒,长数尺,每遇风雨即出,盘旋地上如白练。然按蚰蜒形类蜈蚣,昼不能见,夜则出,闻腥辄集。或云:蜈蚣无目而多贪也。”

不仅如此,蒲松龄还编造了《何仙》一文,“辛未,朱文宗案临济南。试后,诸友情决等第。”

这里的辛未岁指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朱文宗即朱雯,文宗即文章宗匠之意,多用来指代学政或提学使。

这个故事说的是王瑞亭请来的乩神何仙,准确预测了李生的岁试成绩,暗示朱雯贪贿昏庸,其主持的岁试是提前安排好录取名次的,不能公正衡文取士。

蒲松龄将个人科举不顺融入多篇文章中,《聊斋志异》中这类文章除了《蚰蜒》《何仙》外,还有《叶生》《贾奉雉》《于去恶》《司文郎》《王子安》《胡四娘》等。

蒲松龄从11岁入学到去世的65年间,先后经历了从钟性朴到王传21位学政,这些学政大都名声昭彰。

像被蒲松龄视为取庸汰优、贪赃枉义的朱雯,其官声并不差,并有“尽心所事,劳勣百端”之誉,被认为是一个慧眼识才的学政,《山东通志》有载。

客观来讲生员中举与否和学政本人关系并不大。这是因为,乡试正副主考官由皇帝选派,主考官出题,聘请同知等阅卷,学政出于避嫌需要并不参与这些关键环节。

标签: 蒲松龄康熙顺治王士祯

更多文章

  • 民间故事:蒲松龄劝县令表哥勤政爱民,反被表哥点化失了仕途之志

    历史解密编辑:纪良民间故事标签:县令,科举,仕途,清朝,蒲松龄,小说家,科学家,聊斋先生,民间故事,官宦世家,中国古文献

    聊斋先生柳泉居士蒲松龄,年轻时候就才高八斗,怎奈命运不济,屡次科举不中,空怀报国之志,却难入仕途,心灰意冷想外出游历一番。蒲松龄有个姑家表哥在沂州做官,蒲松龄投奔表哥而来。表哥李云飞任沂州府兰山县令,李县令任兰山县令多年,在民间名声不是很好,此人为人比较圆滑,老于世故,蒲松龄在兰山住了一段时间,知道

  • 蒲松龄最后一天:照常洗漱吃饭,拉屎百步之外,独坐窗前悄然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蒲松龄,康熙,顺治,聊斋志异,纪晓岚,陶渊明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二十二日凌晨,初阳薄晓,76岁的蒲松龄照常起来,虽然由于前几天偶感风寒有点气喘,肋下有点疼,但是毫无大碍。他独自洗漱完毕,吃了早饭,拄着拐杖去百步之外拉屎,儿孙怕他出意外,想让他就近方便,但他坚持舍近求远,儿孙们没办法,只好在身边搀着他,蒲松龄很生气,你们一个个都太讨厌

  • 周雁翔:蒲松龄文博馆开放的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时讯时播标签:蒲松龄,文博馆,周雁翔,聊斋志异,醒世姻缘传

    周雁翔与聊斋系列文献:本文作者周雁翔近照七月流火促动着蒲松龄文博馆开放的进程 周雁翔题记: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我们所听到的传闻,不一定是真的,往往在它们的背后都有颠覆和刷新人们认知的真相与秘密。蒲松龄生平与著作的研究,多年来陷入了一个瓶颈,老生常谈的在许多传统的问题上兜圈子,既无新意

  • 民间故事:蒲松龄赴宴戏权贵

    历史解密编辑:白色的格调PLUS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府台,权贵

    自从蒲松龄写出《聊斋志异》以后,他的名气走来越越大,普通平民百姓都很喜欢他,一些豪绅恶霸却很怵他,甚至恼恨他,就是官府的人也会时不时的让他三分。一天,当地县官听说府台大人要来本县巡查,心里想:我得趁这个机会表现一下。就给蒲松龄送了一帖请柬,邀蒲松龄明天到县衙赴宴。一来想显摆一下自己管辖的地盘上出了个

  • 蒲松龄书法墨迹,世为罕见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蒲松龄,书法,小楷,聊斋诗存,墨迹,传世

    清 蒲松龄 聊斋诗存(局部)蒲松龄精于书法,其书苍劲古朴,挥洒自如。青年时期学书即远追钟、王,小楷体式似钟繇横张,笔法如羲献之精熟,顺畅舒展;而能质朴厚重,气息高古。行书用之信札,信手拈来,虽略显颓唐之态,犹能自然洒落。蒲松龄有聊斋手稿、文稿以及词稿等真迹传世,但都是小字。传世墨迹犹有《聊斋诗存》、

  • 长庆油田采油十二厂举行2022年应急器材技能竞赛

    历史解密编辑:千语千讯标签:油田,器材

    开幕式现场佩戴空呼管线泄漏演练技能竞赛合影6月20日,长庆油田采油十二厂2022年应急器材技能竞赛在固城采油作业区庄205-6井场举行,5个参赛单位、30名选手参加比赛。选手们现场切磋技艺、比拼技能、展示风采。通过比拼,15名选手获得了个人单项奖,3家单位分别摘得团体一、二、三等奖。通过竞赛,全面提

  • 宜宾市南溪区长庆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专题讲座

    历史解密编辑:四川民生资讯标签:讲座,南溪区,宜宾市,长庆学校,法治进校园

    为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接受法治教育,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小学生。2023年2月24日,宜宾市南溪区长庆学校邀请了南溪区交通管理大队大观中队任孝强、陈星百和漆柯欣警官到学校开展了“法治进校园”专题讲座。南溪区长庆学校法治副校长任孝强警官围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题,从违法犯罪刑事

  • 长庆油田采油九厂: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历史解密编辑:西北信息报标签:油田,钻井,原油,油藏,效益,油气田,天然气产量

    “新的一年生产形势不错,16口侧钻井坐标已全部落实,节后生产快速启动。”走进位于陕西省吴起县的采油九厂生产井站内,看到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铆足干劲抓生产、赶进度。自长庆油田公司2023年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该厂通过中心组集中学、主题研讨、党支部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切实将公司“134”发展方略转化为苦干

  • 长庆油田采油七厂“标本兼治”安全环保促上产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报阳光网标签:长庆油田采油七厂,危险源

    阳光讯(张明子 任星 记者 郑玮)进入6月,长庆油田采油七厂以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为契机,紧紧围绕劳动竞赛内容,强化安全管理,操刀治理安全“肠梗阻”,积极开展各项措施,逐步提升岗位员工安全责任心,有利促进原油生产稳步提升。加大岗位职责落实力度。立足安全生产需要,该厂督促岗位员工及时通过看、听、

  • 多举措织密“防汛网”,长庆油田跑出保产自救“加速度”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经济新闻标签:油田,长庆,防汛,自救,抗洪

    7月以来,陕西延安、甘肃庆阳等地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姬塬、定边、靖边等主力油气生产区多处站点、道路、生活场所遭受水毁。据悉,暴雨造成长庆油田油区不同程度塌方、地陷、主干道路损毁累计超过1000处。抗洪保产路上的长庆人面对洪涝带来的灾害,长庆油田各单位迅速反应,进行协同抢险。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