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705年,一代情僧仓央嘉措沉溺酒色,康熙下令:废了他,押解进京

1705年,一代情僧仓央嘉措沉溺酒色,康熙下令:废了他,押解进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745 更新时间:2024/1/16 2:28:47

1705年,一代情僧仓央嘉措被人打小报告,说他沉溺酒色,不务正业,康熙知道后,大怒直接下令:废了他,押解进京!谁料,仓央嘉措竟然死在了路上,长眠于青海湖。仓央嘉措的人生,充满了无可奈

提到仓央嘉措这个名字,很多人或许并不熟悉,但是提到他写的诗歌,想必大部分人都是有所耳闻的。例如:“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些都是他写下的经典诗句,除了有诗人的身份之外,仓央嘉措还是六世达赖,有着十分高贵的身份。

在藏传佛教中,达赖的意思就是一种封号,也是一种尊称,意为藏传佛教中地位最尊崇的人。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达赖喇嘛,只有被认定是转世之人,才能得到这尊贵的身份。而仓央嘉措,就是第六世的转世之人。

虽然有着至高无上的身份,但这从来都不是仓央嘉措自己想拥有的。

出生便被”禁锢“

早在1682年的时候,西藏地区就已经成为清朝的版图了。西藏虽然仍然有地方政权,但是要接受朝廷的管理,当时西藏的班禅和达赖喇嘛,能够代表西藏的政权,而班禅和达赖的册封权,则是归属于请朝廷。虽然清朝不会直接插手藏传佛教的事务,但是掌握着册封权,就代表了清朝的统治地位。

这一年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圆寂离世了,按照流程这件事原本应该上报朝廷,选定六世达赖,但是时任达赖系统的总管桑结嘉措野心很大,阿旺罗桑嘉措圆寂后,除了他身边的亲信知道外,桑结嘉措没有告诉任何人。他把五世达赖圆寂的消息压了下来,对外宣称五世达赖要闭关修炼。

为了不露出马脚,他还在寺中挑选了一位名叫江阳扎巴的喇嘛,因为他和五世达赖的长相相似,需要达赖出场的场合,就由他穿上五世的衣服,打扮成五世的模样来蒙混过关。五世达赖去世,大权彻底掌握在了桑结嘉措手中,他一边秘不发丧,一边也在派人寻找转世的六世达赖,此人不是旁人,正是仓央嘉措。

公元1683年,仓央嘉措出生在西藏南部。2年后,桑杰嘉措找到仓央嘉措。

按照规定,找到转世灵童后,应当立马由他来接任达赖的身份。不愿放权的桑结嘉措找到了仓央嘉措后,并没有公开他的身份,更没有让他成为六世达赖,而是继续独揽大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整整15年,一直到康熙皇帝平定了葛尔丹叛乱,从战俘口中才得知了五世达赖已经圆寂的消息。

康熙听闻大为震怒,桑结嘉措故意隐瞒不报,还对外宣称五世达赖只是在闭关,此番作为显然是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对中央政权的蔑视,这是康熙皇帝绝对不能容忍的。康熙班师回朝后,写下了一封诏书,严厉斥责桑结嘉措的所作所为,并且明确表示,如果西藏是如此所作所为,下场会和葛尔丹一样,遭到朝廷的征讨。

接到诏书的桑结嘉措,担心朝廷发兵,赶忙公布了五世达赖已经圆寂十五年的消息,与此同时年仅14岁的仓央嘉措,成为了六世达赖。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经历,也是让很多人感到羡慕的经历。然而对于少年的仓央嘉措来说,成为达赖简直和监牢生活无异,自己成为了达赖,也走进了一个囚笼。

虽然完成了坐床典礼,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可仓央嘉措只有14岁,被推上政治中心的他,根本没有能力掌权,桑结嘉措在诚惶诚恐地朝廷表明了忠心后,也没有受到任何处罚。所以他只不过是名正言顺地换了一位傀儡,而且这位傀儡还是得到朝廷认证的,桑结嘉措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手中的权力会旁落了。

向往自由而不可得

原本自由自在的仓央嘉措,住进布达拉宫后,政治方面受到了极大的约束,在生活方面,也失去了往日的自由。当时西藏分为两个教派,一个是教规十分严格的黄教,另一个是相对宽松的红教。黄教是不允许结婚生子的,而红教则是没有明确规定,只要教徒们愿意,是可以结婚成家的。

仓央嘉措就出生在一个红教的家庭,所以他本人原本也是红教的。因为红教不限制教徒,所以仓央嘉措在年少的时候,身边就已经有了一位青梅竹马,她的名字叫做仁增旺姆。两人的感情一直都很好,直到仓央嘉措被接走。虽然红教允许结婚生子,可当时统治西藏的是势力更大的黄教,一旦成为达赖,就意味着他必须要遵守黄教的规定。

离开了父母和心爱的女子,仓央嘉措整日要面对的,是一帮一天到晚跟在自己身后,要求自己学习枯燥教义的老头。实际上这些人并不关心他是否能学会教义,他们都是桑结嘉措鹰爪,寸步不离地跟着仓央嘉措,只是为了看住这个傀儡,不让他起了异心。备受看管的仓央嘉措,心中一直都在思念父母和仁增旺姆,可惜的是他很难再见到他们了。

桑结嘉措也看出了仓央嘉措的心思,为了让他安安心心在这里当个傀儡,他便编造了一个谎言,告诉他说仁增旺姆早已经和别人完婚了。得知这一消息的仓央嘉措万念俱灰,怀着悲伤的心情写下了那首《十戒诗》,一句“第一最好不想见,如此便可不相恋”说尽了心中的悲情,也说尽了心中的无奈。

但是仓央嘉措的灵魂是自由的,虽然遭到了限制,但他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从来都不曾熄灭过。每当夜色降临的时候,就是他能够暂时获得自由的时候。因为心情悲伤,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会趁着夜色去酒馆。

时间久了,他在酒馆里认识一位姑娘,她也是仓央嘉措喜欢的第二位女子。两人在酒馆里相谈甚欢,互生情愫。

那句“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张成”,就是仓央嘉措形容她的诗句。已经错过了一段爱情的仓央嘉措,这一次决定勇敢做自己,他脱掉了达赖的衣服,找到了自己的恩师班禅,想要把僧服还给班禅然后还俗,带着自己心爱的女子回家成婚,过普普通通的生活。

你给我的袈裟我还给你,你在我身上的教戒也还给你,六世达喇嘛我不当了,让我去过普通人的生活吧!

毕竟,权富贵,戒律清规,都不如他能与意中人紧紧相随重要。

这种要求其实并不过分,可桑结嘉措却不同意。

他口口声声地告诉朝廷,仓央嘉措就是六世达赖,如今六世刚上位不久,就要主动要求还俗,自己又该如何交代?更何况对于桑结嘉措来说,如果朝廷册封一位有独立能力的达赖,自己手中的权力岂不是会被收回?这种情况桑结嘉措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只要仓央嘉措在位一天,手中的权力就永远不会落到别人的手中。

就这样仓央嘉措的请求被拒绝了,为了让他打消这一念头,桑结嘉措把这件事公布给了黄教的教徒。黄教本就不允许教徒有男女之情,更何况对方还是一位酒家的女子,二人竟然还在酒馆约会,这对于众多教徒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于是众人纷纷声讨仓央嘉措的所作所为,无奈之下,他也只能被迫结束了这段缘分。曾经受过一次打击的他,这一次真的陷入了绝望。

后来西藏地区的党派争斗愈发激烈,互相之间都有很大的矛盾。仓央嘉措作为六世达赖,身处政治漩涡的中心,随时都有被政治风暴吞没的风险。黄教能够一家独大掌控西藏,并不是因为他们本身的实力足够强大,而是借助了外力。

明末清初的时候,黄教为了掌权,选择和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联合。有了外部力量的支持,黄教这才得以掌权。

但是和硕特部也不是被人白白利用的,发现黄教的实力还不如他们强大的时候,和硕特部也有了掌权的想法,于是通力合作的双方,变成了敌对关系,发展到后来已经变得水火不容了。五世达赖在世时选择了主动出击的战略,派人暗杀了和硕特部的达赖汗。达赖汗死后,他的儿子拉藏汗上位,拉藏汗深知这件事就是黄教干的,但却一直找不到什么证据。

1705年。桑结嘉措终于决定先下手为强,他秘密派人在和硕特首领拉藏汗的饭菜中下毒,却被发现,拉藏汗大怒。和硕特部就以仓央嘉措整日不认真学习教义,只知道饮酒享乐为由,对黄教发动了进攻,不仅一举击溃了藏军,还击杀了桑结嘉措。

当时朝廷刚刚平定了葛尔丹的叛乱,后续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根本无暇顾及西藏这边的事务。

为了稳住局势,朝廷选择了拉藏汗,康熙皇帝于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废桑结所立六世达赖,诏送京师。”

仓央嘉措无心权力,对于康熙帝来说,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他是桑结嘉措逆行的产物,所以,无论仓央嘉措本人是否有错,但他所属阵营是必须打击的对象。

被废除押解途中圆寂

一直以来都是傀儡的仓央嘉措,在桑结嘉措死后本可以趁机掌权,和拉藏王对抗,再借机向朝廷解释。当时押送途中,仓央嘉措被武装僧人营救到寺庙里,当双方交战三天三夜后,生性善良的仓央嘉措,实在不愿看到更多的人因为他而丢掉性命,所以,他便接受了拉藏王提出的条件,放弃抵抗,跟随对方去京城领罪去了。

仓央嘉措自己也知道,一旦离开了这里,自己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故乡了,心中不免感到悲伤。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绝笔诗:“洁白的仙鹤,请把双翅借我。不会远走高飞,到理塘转转就回。”

行至青海,道死,依其俗,行事悖乱者抛弃尸骸。卒,年二十五。时康熙四十六年也。”——《清史稿》

也许是因为年纪轻轻便郁郁寡欢,也许是上天怜悯他的遭遇,在前往京城的途中,还没来得及离开青海,仓央嘉措却意外死亡,年仅23岁,死后被埋葬在了故乡。

不过,关于他的死因也引起了众多人的讨论,普遍对于他的最后结局,有4个观点:

传说一,因病离世。仓央嘉措在押解进京途中,病逝于青海湖;

传说二,被人毒杀。仓央嘉措在路上,被拉藏汗秘密杀害,以绝后患;

传说三,囚禁至死。仓央嘉措被清帝囚禁于五台山,抑郁而终;

传说四,趁机逃脱。好心的解差将仓央嘉措私自释放,他最后成为青海湖边的一个普通牧人,隐居在外,过着潇洒自在的生活。

虽然对于仓央嘉措的一生,不好去断言定论。仓央嘉措深受百姓爱戴,在西藏民间,流传着种种不死传闻。

可纵观仓央嘉措的一生,他绝对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对西藏地区学做出的贡献,是不能被忽视的。奈何他从出生开始,便注定成为一个“傀儡”,成为政治斗争中那个毫无实权,又无自由的“工具人”,权利夹缝中生存的他,充满了可惜、可叹和可怜。

他曾说:“假如真的有来世,我愿生生世世为人,只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哪怕一生贫困清苦,浪迹天涯,只要能爱恨歌哭,只要能心随所愿。”

他是写诗的情圣,他是个傀儡,他是个活佛,但他也只是一个渴望自由的平凡年轻人。佛家有轮回转世,希望他能得偿所愿。

标签: 仓央嘉措康熙世达赖黄教

更多文章

  • 第五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征文大赛 ||章文强(105)的参赛作品《秘林的呼唤》外二首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网络新闻网标签:章文强,诗歌奖,散文诗,仓央嘉措,征文大赛,秘林的呼唤

    第五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征文大赛正式启动!仓/央/嘉/措/诗/社仓央体诗歌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复兴大

  • 一代“转世高僧”仓央嘉措,成为破戒僧后,23岁惨死在青海湖畔

    历史解密编辑:李珂健身正能量标签:仓央嘉措,僧人,布达拉宫,康熙,达赖,转世灵童

    仓央嘉措出生在西藏南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3岁时被认定为转世灵童,14岁时入住布达拉宫,18岁成为活佛,明明是西藏最大的王,23岁却惨死于青海湖旁。说起仓央嘉措悲惨的一生,就要从他出生时说起。康熙22年,就是1683年,这一年布达拉宫发生了一件大事,五世达赖突然病逝,他的弟子桑结嘉措为了把持权力,选

  • 还原真实的六世达赖, 仓央嘉措的情人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杨菲谈生活标签:仓央嘉措,翻译,达赖喇嘛,活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绵延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诞生了无数至今都还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文化。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新时代里,在学习新鲜事物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汲取着传统文化中好的部分,比如说我们的语文课文里出现的古代诗人的诗词,以及文学大家们创作的值得研读的文章。当然,中华文化之深妙,不是几本书就能概括的

  • 一代情僧仓央嘉措:被押往北京的路上身亡,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贵圈生活菌标签:康熙,北京市,仓央嘉措,达赖喇嘛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仓央嘉措仓央嘉措是雪域最大的王,在人们心中也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他的多情,他的才华,令人过目难忘,许多人第一次读他的诗就深深的爱上了他。“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

  • 探访“情僧”仓央嘉措的两处故居,大部分被破坏,一处被列为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郅建伟标签:仓央嘉措,布达拉宫,佛教,旧居,活佛,行宫

    雪夏巴珠故居错那县城海拔4380米,在高山牧场的边缘上。县城也叫“雪夏”,非常有名,因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在情歌里深情地歌唱的那位“雪夏姑娘”,就曾住在这个雪夏村。2014年5月,我同《中国科学探险》杂志主编周卫军、美术总监邱衍庆、特邀摄像师龙天翼一行,在错那县地方志办公室张慧茹主任的陪同下,对仓央嘉

  • 第五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征文大赛 ||狂人(123)的参赛作品《昨夜又东风》

    历史解密编辑:仓央嘉措诗社标签:诗歌奖,散文诗,仓央嘉措,征文大赛,诗歌精神,昨夜又东风

    第五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征文大赛正式启动!仓/央/嘉/措/诗/社仓央体诗歌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复兴大

  • 仓央嘉措的双面人生:白天是端庄的傀儡,晚上是风流的情郎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史名人录标签:仓央嘉措,喇嘛,布达拉宫,世达赖,结嘉措

    23岁英年早逝的仓央嘉措的一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道出了多少数不尽的心酸。他是雪域高原上的王,更是人间最美的情郎。他是佛子,也是浪子,他是留恋人间的寻欢客,亦是雪域之上的无情佛,他就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第一最好不相见1862年,五世达赖圆寂,他最亲信的弟子桑结嘉措,为了维持自己在

  • 仓央嘉措是风流浪子?还是真情高僧?4类记载1件物证疑点重重

    历史解密编辑:说历史的女人标签:仓央嘉措,高僧,情诗,诗歌,佛教,班禅

    仓央嘉措,一个传奇的名字,一个传奇的人物。有人说他是情僧,有人说他是诗僧,有人说他是风流浪荡子,有人说他是真性情高僧······在他身上,有太多标签,但是流传最广的标签,除了诗歌,莫过于对他私生活的猜想,广为流传的一种观点是:仓央嘉措是一个风流浪荡子,是一个情感生活、私生活十分放荡,甚至混乱的僧人,

  • 康熙年间,仓央嘉措被押解进京,途中死在青海湖边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求知所标签:仓央嘉措,康熙,青海湖,布达拉宫,西藏,情诗

    1706年,一个年轻的活佛从囚车里走出来,他提出在青海湖边坐一坐,可这一坐,就再也没起来。这个人就是仓央嘉措,想必大家都读过他写的很多情诗,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可是他的命运却非常的坎坷,结局不能被人们所接受。仓央嘉措出生于西藏门隅名门,按理说以他的家世,他应该有自由无忧的生活,可是命运却给他开了

  • 还原真实的仓央嘉措,夹在康熙噶尔丹间的悲情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康熙帝,小说家,仓央嘉措,达赖喇嘛,化学武器,康熙噶尔丹,金庸笔下角色

    文:杨光耀(读史专栏作者)每一段历史,都不会像书上记载的那么简单。自从电影《非诚勿扰2》里的那首《见与不见》大火以来,它“传说中”的作者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一下子就成了诸多“文艺青年”追捧的对象。随后,署有他法名的各类“情歌”也纷纷问世,在网络上疯狂传播。再到后来,这位在藏传佛教中无比神圣的“观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