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被辽军困于两狼山陈家谷狼牙寨,正如同“羊”入“狼”口,最终苦等七郎不来,更不愿被辽军俘虏,一头撞死在了李陵碑。
老令公杨继业,原名杨业,手中一口金刀有无敌之名。自归宋之后,老令公一门妻子官封五侯,赐金水河畔清风无佞府,府门头造一座八宝重檐滴水天波楼,楼上供奉着当年太祖爷的玉带和御批金书铁券,铁券记杨门救驾有功,可免杨门子弟九死之罪;又在府前设石碑玉坊,着令满朝文武百官至此必须下马通过。
当时也是杨家将最盛之时,有着七郎八虎,一杆金刀八杆枪威震辽国。只是因杨七郎打擂力劈潘豹,引出了潘杨两家之仇恨,致使七郎八虎血战金沙滩,七郎惨被乱箭射杀,老令公杨业也是撞死在了李陵碑。
老令公杨业之死
宋太宗时期,辽国聚集大军征伐宋朝,来势汹汹。
宋太宗赵光义连忙召集群臣,要选出良将带兵去抵御辽军。只是众将相互看看,一时谦虚,竟然没有人站出。宋太宗大怒,斥责众将不能为国效力。就在这时潘仁美站出来了,他并没安好心,想要借机独揽兵权,联合辽军推翻宋朝,自己当皇帝。宋太宗并不知道他不安好心,反而很是高兴,还是自己老丈人靠得住,当即就要封他为元帅。
关键时刻,八贤王赵德芳拦下了。赵德芳询问潘仁美这么大岁数能征战吗,任谁为先锋。潘仁美也不客气,直接推举了自己的三儿子潘豹为先锋。说完,还让潘豹上殿练了一趟拳脚。不得不说潘豹有两下子,但还是太嫩了,上战场就是送死的。八王爷一看众将不屑的眼光,请旨要潘豹在天齐庙立擂一个月,能打败天下好汉就可以成为先锋。宋太宗合计合计,就同意了。潘仁美心说不好,他知道潘豹的本事,绝对不是将门之后的对手,就请旨不让朝中大臣的儿子上擂台,以免内斗。宋太宗也是偏向老丈人,当即下旨朝中大臣不能打擂,违者全家抄斩。
就这样,潘豹打擂连胜了二十九天。在最后一天,杨七郎跑了出来,听说潘豹打擂仗着自己是国舅打死很多人,当即上台三两下劈了他。这可惹下了大祸,潘仁美当即就把杨家给告了一状。好在有八王以及呼家、高家、郑家、曹家几家老王爷出面力保,宋太宗也不敢一意斩杀杨家父子。潘仁美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杨家父子杀不得了,也为杨家求上了情,但话锋一转,就让宋太宗把杨家父子都贬出了京城。
潘豹死了,杨家将也出了京城,但仗还是得打。潘仁美是元帅,心眼也坏,拉上了几家老王爷一起去前线。八王爷一看这形势,也拉上了宋太宗一起去前线。别看皇帝御驾亲征,又有众家王爷保驾,第一战还没打,就中了辽国的计谋,被他们引入幽州困在了其中。想要突围,出战的四个老王爷当场被打死三个。
无奈之下,只能去请杨家将了。杨家父子听闻皇帝被困,自是义不容辞,尤其是杨七郎,当即就单骑飞奔幽州救驾。不过,潘仁美深恨七郎杀了他儿子,也不给他开城门,让他力杀四门,想要活活累死他。就这样,七郎杀了一场又一场,气力不足,差点战死于沙场,幸亏关键时刻老令公带着几个赶来,闯幽州大破辽军。
对于潘仁美的陷害,七郎深恨,当场就要摔死他。不过,老令公拦下了七郎,想要让皇帝作主。皇帝也不满潘仁美的所作所为,当即就要斩了他。又是老令公拦下了,他知道皇帝不舍得杀他的老丈人,杀了他潘贵妃也不会善罢甘休,再者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如化解这段恩怨。不过,潘仁美可不这么认为。
就在杨家将到来没多久,辽国派出使者请宋太宗去金沙滩赴双龙会,辽国愿意认罪服输。但凡是个正常人也能看出这是个诡计,老令公更是力劝。潘仁美却说不去惹人耻笑,莫非你们杨家怕了,你们留在幽州就行了,我去保驾就行。话说到此,老令公只得同意,带着七郎八虎去幽州保驾。宋太宗也是被迷昏了头,听了潘仁美的一番话就同意了。
宴无好宴,双龙会分明是一场鸿门宴。宋太宗去了就吓蒙了,是杨大郎假扮他去送了死,老令公趁乱带着他冲出了重围。其后,二郎、三郎惨死于战场,四郎、八郎被辽军俘虏,五郎失踪不见踪迹,只有六郎、七郎杀出了重围。至此,杨家将大殇。
经过这一战,宋太宗也害怕了,与八贤王一同跑回了京城。老令公也担心潘仁美公报私仇,皇帝临走前任命了呼延赞为监军,让他监督两家。不过,等皇帝一走,潘仁美就出了坏主意,先用计把呼延赞调去催粮草,又把六郎和七郎调到了卢沟桥驻守。几人一走,潘仁美提前升帐以误卯打了老令公三十大板,又给他派了五百老弱残兵让他出城去战辽军元帅韩昌。
老令公受了重伤,又怎么能是韩昌的对手。就在性命难保之时,不放心父亲的六郎和七郎赶来,以双枪战退了韩昌。韩昌不是对手,就诈败要把他们引入两狼山。兄弟两人想要拿韩昌为父亲将功折罪,也是跟了上去。老令公看见后知道不好,两人要中计,他已经死了六个儿子,六郎和七郎再也不能有失,就急忙带人追了过去。
韩昌确实有计谋,他在两狼山陈家谷布下了伏兵。老令公、六郎、七郎进入谷中就被困入了其中,要不是萧太后下令要捉活的,父子三人早被韩昌放火烧死了。不过,老令公一行人退守到狼牙寨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能让七郎闯出去找潘仁美搬救兵。
在七郎离去之时,老令公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小心。只是七郎走了三天,都毫无消息,老令公后悔万分,悔恨不该让七郎回去,他杀了潘豹,潘仁美费尽心机的报仇,又怎么会帮他。
当天晚上,老令公梦见七郎浑身是血地回来了,只是冲他笑不说话。老令公知道七郎怕是回不来了,叫来六郎,告诉他自己有三件放心不下的事,一是辽国侵占疆土,二是七郎下落不明,三是潘仁美居心叵测,他如果能活命要进京状告潘仁美,又嘱咐他不要忘记君恩,要领兵北征,退辽寇、雪国耻民恨。同时,老令公又嘱咐六郎回家要多尽孝道,好好关照成了寡妇的嫂嫂和弟妹。最后,老令公又把当年父亲火山王传的龙泉宝剑传给了六郎,要他多立战功,不负祖先。
正在这时,辽军又攻了上来。老令公带人做了最后的冲杀,弓弦断了,又拨马前冲。刀伤八员辽将后,老令公也被砍了两刀,战马也累死了,才算打退了辽军的一波进攻。这就是一场绝望之战,老令公让六郎守好,自己去看看有没有别的出路。
走出不远,老令公看到了一座苏武庙。想起当年苏武坚贞不屈的事迹,老令公赞叹不已,看到庙前的李陵碑,他又是皱眉不已,这等投降之人还会有人立碑。此时,番军又开始了进攻,高喊降者免死,高官厚禄。老令公望望苏武庙,瞧瞧李陵碑,仰天大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要学苏武,莫仿李陵。” 说完之后,他紧跑几步,一头碰死在李陵碑前。
老令公杨业就这样惨烈而死,到死也没能等到最疼爱的七郎。其实,七郎确实死了,他去搬救兵时被潘仁美暗算,吊在旗杆之上,射了一百单三箭,七十二根穿胸而过,死得凄惨无比。
这是演义中的杨业之死,也是较为人熟知的。
历史上的杨业之死
杨业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北汉之时就有无敌之名。更难的是,杨业为人极其忠义,宋太宗灭北汉之后,他仍据城苦守。后经投降的北汉末帝刘继元劝降,杨业面北而拜,解甲投降。宋太宗十分高兴,任杨业为代州知州,赏赐十分封侯。
980年,辽景宗发兵十万大举进犯雁门关。杨业率军从小路迂回至雁门北口,大破辽军。自此,辽军深深忌惮于杨业,看见他的旗帜就望风而逃。也是因此,边将很是嫉妒杨业,常常上书诽谤于他。不过,宋太宗极其信任杨业,奏章阅完后就封好交给他,以示对他的信任。
986年,宋朝兵分三路北伐,意欲收复燕云十六州。西路军主将为潘美,杨业为副将,王侁为监军,刘文裕为护军,率军一路前进。三路大军前期攻势很是顺利,攻下了云州、应州、寰州、朔州。不过,随着东路曹彬的惨败,朝廷下诏大军回撤,并让潘美的大军把百姓迁徙到内地。
当时辽军已重新占据寰州,兵锋正锐。杨业建议潘美分兵应州,诱辽军向东,自己带人一千强弩手埋伏在石竭谷口阻击辽军,让老百姓安全南撤。
这个建议是很正确的,监军王侁不同意。王侁仗着有几万精兵,就是要大张旗鼓地前进,还嘲笑杨业“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杨业本就是降将又被如此讥讽,明知必死仍请令带兵去前方迎敌。在此过程中,主帅潘美没有表态,但他是个名将应该能出谁对谁错。临走之时,杨业又让潘美带大军在陈家谷口布阵,他会转战到这里。
辽朝早已视杨业为心腹大患,听说他出兵就要生擒于他。辽军的主将是耶律斜轸,他让萧挞凛设下埋伏,与杨业交战之时,假装败退引诱他至伏兵圈。陈家谷口观望的王侁看见辽军败退,立即下令前去想要争功,潘美制止也没能拦下。只是王侁前进没多久又听说了杨业战败,又带军一窝蜂地跑了。
杨业奋力死战,终于杀到陈家谷口。只是陈家谷口已经空无一人,悲愤莫名的杨业只得率残部继续死战。连杀数百人后,杨业马重伤不能前进,藏于树林之中,却被耶律奚低射了一箭,落马被生擒。其时,杨业的儿子杨延玉也战死,手下也全部战死。杨业感念宋太宗的恩情,又慨叹被奸臣所胁迫,导致军队被打败,有什么脸面活着呢!最终,杨业绝食三天而死。正是因杨业的气节,才有了杨家将的故事。
关于杨业的死,潘美确实是有责任的,身为主帅而不能制止军队。不过,要负最大责任的是监军王侁,不懂又瞎指挥,致使杨业战死。最终,潘美被削秩三级,王侁被流放于金州,刘文裕被流放于登州。不过,潘美毕竟功劳赫赫,他去世后被屡屡追赠,后世对他评价也颇高。但是,在民间潘美却成了人尽皆知的奸臣,成了陷害杨家将的元凶,也是背了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