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开封人,字道夫,号称北宋“六贼”之一。此人虽为宦官,但是长得仪表堂堂,颇具阳刚之气,大家都知道太监是不长胡子的,但是此人却有,虽然稀稀拉拉数十根,但是在宦官对立绝对是鹤立鸡群、与众不同的!
大家对童贯的了解大部分人都是看的水浒传,童贯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水泊梁山,然后中了埋伏,丢盔弃甲,一人逃回东京,其实不然,但是另一伙起义军方腊就是人家给剿灭的!
童贯善于察言观色,极具阿谀奉承之能,性情乖巧,心细如发,对皇帝的心理具有极强的洞察力,每每能够事先预知皇帝的意趣意图,于是说话做事很少荒腔野板,从而大得皇帝欢心。而且出手慷慨大方,当然人家的大方也是分对象的,只要是针对那些后宫嫔妃、宦官、宫女,以及能够接近皇室的道士、天子身边的近臣。这样皇帝耳边经常可以听到关于他的好话。
童贯这个人可以说是中年得志,早年间入宫之前曾读过四年私塾,后来跟的老太监有是当时的监军,在军队摸爬滚打好几年,回到东京后,颇有文武双全的感觉,而且此人深入西北数十次,对那里的地域风情很是了解,这也使得童贯与别的太监的眼界和对北宋的认知有所不同!
虽然如此,但是在宋徽宗继位之前童贯并不得志!直到童贯四十八岁之时,宋徽宗以内廷供奉官的名义,派他到杭州设明金局收罗文玩字画,第一次为他打开了上升的通道。
就在这次事件中,童贯认识了宋朝六贼之首——蔡京,于是你来我往,相互勾结,从此官运亨通,时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媪相!
公元1111年,即政和元年童贯进太尉,领枢密院。从此,童贯位列三公,宣和七年,童贯因收复全燕之境,封广阳郡王,统率大军重镇边疆,驻扎太原。
在金灭辽之后,大举兴兵南下,当时留守太原的童贯大势已去,由大原遁归汴梁,且不听钦宗令他留守汴京的命令,而随徽宗南巡。于是,大学士陈东等上书劾蔡京、童贯等六人为误国六贼。童贯的主要罪名是“结怨辽金,创开边隙”。
徽宗禅位,钦宗登基,之后童贯失恃,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被一连三贬。监察御史张澄沿他所走路线,到途中斩掉他,在南雄斩童贯。童贯被杀,他的头被带回京城悬首示众。
童贯是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太监;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中国历史上获得爵位最高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使外国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太监。
童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史书并不见得可信,因他是宦官,做史者本来就有自然的偏见,再加以语言的渲染,可抹杀一个人本来可能有的才干,也可以隐瞒一个人的劣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