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六位妙玉判词分析

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六位妙玉判词分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026 更新时间:2024/3/10 9:20:00

妙玉判词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都有各自的判词,而通过这些判词便可分析出她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命运最终走向。那么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妙玉判词是什么?正册妙玉判词为:“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判词

从妙玉判词中可以看出,妙玉的个性特征和妙玉最终命运结局。众所周知,妙玉是位高洁孤傲之人,她虽然为佛家子弟,但是妙玉心中仍对红尘情爱充满了向往之情。但是,妙玉对感情的追求非常高,她渴望能寻觅一位志同道合的男子,并且和他能携手共度一生。她为人孤傲清冷,贾府很多公子哥,都会对神秘的妙玉抱有幻想之情,但是妙玉不为所动。贾府的衰败,也意味着妙玉悲惨命运的来临。有说妙玉在瓜洲渡口时,被贼人掳走并侮辱了她,而后妙玉被卖入了烟花之地。这不正好印证了“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沼中”这一判词吗?

《红楼梦曲世难容》中妙玉判词为:“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全判词共有上百字,从中道出了妙玉性格特征,并写到妙玉最终还是走入了红尘之中,并且有着崎岖坎坷的命运。而她向往的爱情,终究成为一滩泡影。

从妙玉判词得知,妙玉身上悲剧色彩太过浓厚,她的下场和结局注定她终将归于风尘之中。

妙玉奉茶

妙玉奉茶出自于《红楼梦》一书,讲述了妙玉为贾母刘姥姥林黛玉等人泡茶的故事,通过妙玉奉茶这一故事可看出,妙玉高超的品茶文化和妙玉为人处世的性格特征。妙玉奉茶具体出自于《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老老醉卧怡红院”。

妙玉奉茶

话说,刘姥姥进入大观园后,贾母盛情招待了刘姥姥。众人吃完饭后,便来到妙玉所在的栊翠庵,前来向妙玉讨一杯茶喝。随后,妙玉拿出了一套海棠花式雕漆填金的茶具,因得知贾母不喝“六安茶”,便为贾母泡制了非常珍贵的“老君眉”。妙玉用去年的雨水为贾母泡好了茶,交由贾母品尝,随后贾母将茶杯递给了刘姥姥,让刘姥姥尝一下其中滋味。随后,妙玉悄悄地将林黛玉和薛宝钗叫入到耳房中,贾宝玉便也跟了上去。原来,妙玉在耳房内重新泡制了一壶茶,专门给林黛玉和薛宝钗品尝。期间,妙玉告诉侍女,让她们将刘姥姥喝过的茶杯放在外面,不用加以理会。妙玉给黛玉、宝钗、宝玉倒茶时,拿出的是珍贵茶具,都为宋代年间的珍贵茶具。并用自己在玄墓蟠香寺采集的雪水为黛玉等人泡茶,妙玉告诉黛玉说,这杯烹茶的雪水已经存放五年有余,味道十分上乘。而刚才给贾母泡茶用的是去年的雨水,从“妙玉奉茶”这一故事便可得知,妙玉是位跟随本性,不刻意讨好他人的人。

妙玉身世之谜

《红楼梦》中最引人深思的一点便是,金陵十二钗身世之谜。比如秦可卿,或者说妙玉等人,曹雪芹在人物开场时,只用了简短数十字交代了该人物的出身背景。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人物隐藏的身世之谜逐渐浮出水面,给读者留下无限深思的空间。那么,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妙玉身世之谜是什么呢?

妙玉剧照

如果要分析妙玉身世之谜,还应该考虑到曹雪芹写书的时代背景。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恰好是康熙末年,九子夺嫡时期。于是,有人推测,妙玉其实是四阿哥胤禛的一位女儿。邢岫烟曾告诉宝玉说,妙玉父母之所以将妙玉寄养在寺庙,是为了救妙玉一命。后来,妙玉来到贾府生活,也是为了躲避权势之人。从中看出,妙玉父母当初送妙玉出家,是为了保全妙玉性命,让她免于权力争斗和政治迫害。而且妙玉在茶文化上有很高的造诣,妙玉虽然是一位道姑,但是她的茶品很高。妙玉的茶具多为稀有之物,比如犀牛角茶具,妙玉所拥有的茶具,贾府都没有,从中可看出妙玉身份上的尊贵。而且,妙玉身旁从来不缺侍女和嬷嬷,足以看出妙玉是位有权之士。妙玉来到贾府后,从不趋炎附势迎合他人。妙玉曾给贾母用去年雨水泡茶,从中可看出妙玉不在乎得罪贾母。按说妙玉在大观园中过着寄人篱下般的生活,她更应该讨好贾母,让自己在贾府有立足之地。但是,妙玉根本没有刻意迎合他人,足以看出妙玉来头不小。

标签: 金陵十二正册六位妙玉判词分析妙玉判词红楼梦

更多文章

  • 苻坚大帝:一代宽仁明君的悲惨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苻坚,大帝,一代,宽仁,明君,悲惨,下场,苻坚,大帝,虽然

    苻坚大帝虽然一个淝水之战,使他落得不太好的下场和不太好的名声,可是坦白来说,他是一个不错的君王。他也曾经励精图治,只是后来遭遇了滑铁卢而已。如果不是他的优异,后人也不会称呼他为“苻坚大帝”。苻坚铜像苻坚大帝是个人才,而且他还注意重用人才。那个最出名的人叫做王翰,后人常常把他类比管仲。当然前者显然不如

  • 三国大将张绣生平征战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大将,张绣,生平,征战,故事,张绣,故事,汉献,时期

    张绣的故事张绣是汉献帝时期骠骑大将军张济的侄子,在吕布将董卓杀死之后,张济和李榷等人决定给董卓报仇,张绣也跟着张济向长安发动进攻,在这场战役中他被升为建忠将军,后来张济因为军队的粮食供应不上了,只好率领部下的士兵去攻荆州。张绣动漫形象但是当时的荆州是刘表在驻守,于是双方发生了一场激战,张济在这场大战

  • 满清时期东方华学中国第一人辜鸿铭个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满清,时期,东方华学,中国,一人,辜鸿铭,个人简介,辜鸿铭

    辜鸿铭简介对于辜鸿铭的简介,最具有总结性的一句话就是,是外国人眼中的明星,是中国人中的天才,更是当时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图片虽然他的姓为辜,但是他的一生却一直都在为祖国正名,从未辜负祖国。他名为鸿铭,字为汤生,是清末年间的人物。其实,辜先生的一生是极其具有传奇色彩的,无论从出生经历,还是能力方面

  • 前秦苻坚在位时有何作为 苻坚为何会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前秦,苻坚,在位,有何,作为,为何,亡国,前秦,苻坚,一个

    前秦苻坚苻坚是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十六国时期,天下四分五裂,其中之一便有前秦。而苻坚,就是这个国家的君主。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一招不慎,并没有好的结局。苻坚雕像他是出生于贵族世家的孩子,就是现在人们说的“官n代”。但是苻坚是个好孩子,从小不败家。他是氐族,这个民族马背取得天下,因此对于读书一

  • 世界文化名人杜甫草堂地址和环境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世界,文化名人,杜甫,草堂,地址,环境,简介,杜甫,草堂,现

    杜甫草堂?杜甫草堂现如今有两个,一个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另一个也在四川省,不过是在绵阳市。而今作为四川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更为广泛接受的是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的三台杜甫草堂。被称之为是四川省第二大杜甫纪念堂,当然排在第一的是成都杜甫草堂,但是知名度却远及成都杜甫草堂。下面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绵阳三台杜甫草

  • 徐晃的儿子是谁 徐晃儿子后来有何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徐晃,儿子,后来,有何,成就,徐晃,儿子,三国,时期,曹魏

    徐晃的儿子徐晃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原为杨奉部将,时值汉献帝被李榷、郭汜劫持,保驾立功。后归附曹操,由于他作战勇敢,兼有谋略,深得曹操喜爱。俗话说“虎父无犬子”,那么徐晃的儿子是谁,又有哪些成就呢?徐晃形象图据史料记载,魏名将徐晃的儿子是徐盖。“盖”字为上下结构,有多重含义。例如: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 唐代杰出诗人李白的个人资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代,杰出,诗人,李白的,白的,个人资料,李白的,白的,资料

    李白的资料李白是唐朝时期有名的诗人,即使唐朝的诗人多如夜空中的繁星,但不可否认的是李白就是其中最亮的那颗星星。李白年轻时游历了大江南北,写下了无数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李白为人乐观旷达,心中有着远大的抱负。仗剑远游的李白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是西域地区碎叶城人。李白的家族在当地应该是一个名门望族

  • 汉武盛世时期全国人口数量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武,盛世,时期,全国,人口,数量,多少,汉武,盛世,全国

    汉武盛世全国人口汉武盛世指的是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家文化、军事、政治以及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迅速而卓越的增长,因此而出现了盛世的景象,汉武帝统治的时间达到了五十多年,在这五十多年的时间中西汉的国家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国家领土也开始不断地扩大,那么汉武盛世全国人口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汉武盛世之汉武帝

  • 解密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反对戊戌变法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解密,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戊戌变法,原因,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戊戌变法历史上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而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当时的实权人物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捕杀维新派,囚禁光绪帝,废除新法。那么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戊戌变法呢?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的原因有二。慈禧太后画像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并不是一开始就反对戊

  • 徐晃字什么 徐晃的字有什么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徐晃字,什么,徐晃,含义,徐晃字,什么,徐晃,汉人,生肖,不

    徐晃字什么徐晃,汉人,生肖年不详,逝于公元227年。他功勋卓越,一生的主要成就为献计平关中,大败梁兴沔水破关羽,解樊城之围。那么,也许有人会好奇徐晃字什么呢?徐晃剧照徐晃,字公明。公明的拼音是gongming,公读一声,明读二声。“公”为上下结构,本意是正直无私,为大家的利益,而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