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于谦是谁 明朝于谦的后代资料

明代于谦是谁 明朝于谦的后代资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938 更新时间:2024/1/14 20:15:11

明代于谦是谁

《明史》曾评价于谦说:“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那么,明代于谦是谁。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谦是谁这一问题,需要从于谦简介开始说起。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谦的祖籍虽然在河南商丘,但是于谦自幼在浙江杭州一带长大。于谦少年时期非常仰慕文天祥,他认为文天祥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于谦

为了学习文天祥不屈的气节,于谦经常将文天祥的画像挂在座位一旁,每当读书困倦时,于谦都会以文天祥的故事来激励自己。于谦七岁时,有一个和尚在无意中看到了于谦相貌,并且告诉于谦说,小于谦长大后,会是一名拯救朝政的宰相。公元1421年,于谦时年23岁,因为参加考试一举夺得辛丑科进士,进而进入明朝廷为官。不久之后,于谦跟随明宣宗镇压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因为于谦在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中立下显赫功绩,因此明宣宗提拔于谦为巡按江西一职。

随后几年,于谦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在山西、河南一带履行巡抚的职责。公元1446年,于谦因没有贿赂王振而遭到其他同党的诬陷入狱。等到于谦出狱后,于谦更加明白肩上责任的重大。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于谦亲自率领将士抵抗敌军来袭。明英宗被抓之后,于谦以江山社稷为重,积极挽救明朝政权于水火之中。

明朝于谦的后代

通过资料记载得知,明代于谦的后代只有一人,即于谦的儿子于冕。有关明代于谦的后代资料少之又少,从寥寥数十字的史料得知,于冕一直为父亲于谦得以沉冤昭雪而奔走。话说,自从土木堡之变爆发之后,于谦发誓不和敌人共存。后来,于谦经常在值班的地方生活,基本上从来没有回过家。石亨等人为了清除于谦,便诬赖陷害于谦私自敛财,谋反忤逆。随后,于谦被下令处死。

于冕剧照

于谦死后,皇帝为了惩治于谦后人,便将于谦的儿子于冕发配到山西龙门流放,将于冕的妻子张氏发配到山海关一带流放。公元1466年,于谦的儿子于冕得以返家。随后,于冕上书为父亲于谦平反。接到于冕的奏折之后,明宪宗亲自审理了于谦案件。等到明宪宗为于谦沉冤昭雪之后,才将于谦的田产退还给于冕。明朝廷为了表示对于谦的歉意,便让于冕袭封“千户”之职位。

后来,于冕将父亲生前所写的遗作都收集规整起来,而后出版,即为《节庵存稿》。近年来,电影《龙门客栈》和《新龙门客栈》都是以明代于谦的后代于冕为父沉冤的故事为背景所创作的。于谦平反之后,于冕的官职也得以恢复。后来,于冕担任应天府尹一职。于冕去世后,因为膝下无子,于是,于家族人便让允忠为于谦的后人。等到允忠长大之后,便世袭了杭州卫副千户。

明朝于谦故居

明朝于谦自幼在浙江杭州长大,所以明朝于谦故居也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河坊祠堂巷42号。明朝于谦在进入明朝廷之前,一直都在此读书学习。从外观来看,明朝于谦故居是典型园林式结构,砖墙和青瓦呈现了明清建筑特色。公元1466年,明孝宗为于谦平反之后,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便将于谦故居改为了怜忠祠。

于谦故居

如今,明朝于谦故居已经焕然一新,故居里面还保存着与于谦有关的遗物,比如造像碑、旗杆石等等。明朝于谦故居如今已经成为浙江省重要的一处人文景观,距离西湖不到一公里。在当地政府的决定之下,明朝于谦故居已经免费向公众开放。一进入于谦故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口井,这口井一面靠墙,另外三面是由石栏杆团团围住的。话说于谦当年就是在此汲水生活的,如今井圈内壁绳痕迹还清晰可见。

标签: 明代于谦明朝后代资料明代于谦明史曾评价评价

更多文章

  • 西汉刺史制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汉,刺史,制度,怎样,西汉,刺史,制度,是由,汉武帝,行的

    西汉刺史制度西汉刺史制度是由汉武帝实行的一种管理国家的政策,西汉时期的一些皇帝在治理国家的政策方面,大多都是沿用秦国的治国政策。只是在汉朝刚统一的时候,汉高祖刘邦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取消了监御史制度。而在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则是沿用秦国的监御史制度而实施的,并在监御史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并且加以完善。

  • 西汉的刺史制度的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西汉,刺史,制度,内容,介绍,西汉,刺史,制度,内容,时期

    西汉的刺史制度的内容在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将皇权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更好的管理地方行政区域,所以沿用并且完善了秦国的监御史制度,并改名为刺史制度。那么,西汉的刺史制度的内容具体有哪些呢?西汉刺史制度示意图首先,汉武帝将三辅,三河之中包括的地区还有弘农这些地区除外之后,将剩余的那些地区,根据地理位置关系

  • 揭秘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揭秘,最早,实行,刺史,制度,最早,实行,刺史,制度,中国

    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谁刺史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产物,这种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谁呢?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汉武帝提到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谁这个问题,其实汉武帝就是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皇帝。汉武帝是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时期不仅实行了刺史制度,而且汉武帝在

  • 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陈维崧徐紫云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末清初,词坛,一人,陈维崧,徐紫,云的,关系,陈维崧,徐紫

    陈维崧徐紫云关于陈维崧徐紫云的故事流传至今。有人说,陈维崧徐紫云的同性恋情早已路人皆知,而陈维崧那首最具文采的词《贺新郎·云郎合卺为赋此词》就是为徐紫云而写的。说起陈维崧徐紫云的故事,不得不提的便是冒辟疆。徐紫云公元1658年,陈维崧前去拜访冒辟疆,冒辟疆让陈维崧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并让徐紫云作

  • 孙峻之死对吴国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峻之,死对,吴国,产生了,大的,影响,孙峻,之死,三国,时

    孙峻之死三国时期涌现出了很多的能人将才,但是吴国孙峻这个名字知道的恐怕不多,作为吴国的皇室宗亲,他曾经官至丞相大将军,那么孙峻之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的死对吴国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游戏中的孙峻图片孙峻之死看似是病死在征讨魏国的过程中的,但是他之所以会向魏国发动进攻,就是因为有皇帝的不断怂恿,而在送

  • 清代陈维崧个人资料 陈维崧的成就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代,陈维崧,个人资料,成就,介绍,清代,陈维崧,生于,公元

    清代陈维崧清代陈维崧生于公元1625年,卒于公元1682年,是江苏宜兴人士。清代陈维崧是一位杰出词人,素有“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之称。陈维崧在文学上有很大的建树,是阳羡词派的领军人物。陈维崧生于公元1625年,准确地来说,陈维崧生于明末年间,生活于清朝初年。陈维崧陈维崧是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的儿子,

  • 三国权臣孙峻有哪些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权臣,孙峻,哪些,典故,孙峻,典故,三国,时吴,一位

    孙峻的典故孙峻是三国时吴国的一位掌权大臣,虽然最终下场并不算好,但却也在历史的长流中留下了一道印记,那么关于孙峻的典故有流传下来的吗?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孙峻关于孙峻的典故有流传下来的,而且还至少有三个,比如:第一,药酒起源,据说在孙峻和吴国君主设计杀害诸葛恪的时候,是用宴会的借口将他带去的,宴席

  • 马士英和阮大铖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马士英,阮大,是什么,关系,马士英,阮大,都是,明末,人士

    马士英阮大铖马士英阮大铖都是明末人士,这两人在明末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士英官位最高到内阁首辅,阮大铖最高的官位做到兵部尚书。马士英阮大铖这样两个手握重权的人,在明朝末年,前者为国出力直至战死,后者却剃发易服,降了满清。阮大铖剧照马士英阮大铖两人同年参加会试,不久之后,二人双双考取功名。不过阮大铖后

  • 具行禅师燃身供佛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具行,禅师,燃身,供佛,故事,具行,禅师,燃身,供佛,俗名

    具行禅师燃身供佛具行禅师俗名叫做日辩,云南省人,具行禅师燃身供佛是在1920年之后,当时虚云重新建造云栖寺,具行在结束了云游之后突然回到了虚云身边,虚云感到惊呀的同时也非常高兴。具行的师傅虚云自从具行回来之后就辛苦的劳作,一天到晚都在念经,虚云观察具行知道他已经得道了,果然没过多久在虚云修盖海会塔的

  • 揭秘阮大铖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揭秘,阮大,怎么,死的,阮大,怎么,死的,明末清初,安徽,人

    阮大铖怎么死的阮大铖,明末清初安徽人氏,其才华在明末是一绝,不仅仅擅长写诗做词,还精通写戏曲。可谓是个全才之人。不过阮大铖却是一个有才无德之人,他的历史评价很差,当时人们提起他几乎各个都是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其千刀万剐。那么阮大铖怎么死的呢?阮大铖剧照阮大铖早年学习十分刻苦,有着同龄人少有的聪慧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