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匈和亲究竟是说的东汉吗

汉匈和亲究竟是说的东汉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766 更新时间:2024/2/21 19:13:55

汉匈和亲是说东汉吗

汉匈和亲是说东汉吗?不是,汉匈和亲是特指西汉时期,因为西汉政权建立之初,中原地区经受了秦朝末年长时间的大规模战乱,民生凋敝,百业待兴,人口损失很大,急需休养生息,此时初建的西汉政权,面对强大的匈奴,不得已才采取的汉匈和亲政策,希望借此缓解汉朝和匈奴的紧张对峙局面,减少匈奴南下入侵的行为,此时的汉匈和亲本质是汉朝匈奴俯首称臣,进贡纳礼的外交手段。

汉匈和亲昭君出塞画像

等到了西汉强大起来,国力昌盛,人民富足时,汉武帝用武力征服了匈奴,把匈奴赶回了北方故乡,再也没有能力南下入侵了,此后进行的汉匈和亲,就是匈奴向汉朝俯首称臣了,汉朝为了扩展在西域的影响力,答应了匈奴的和亲请求,并且汉匈和亲的政策一直持续到西汉末年。

到了东汉时期,在西汉时期如日中天的匈奴已经非衰弱了,不仅匈奴内部争斗不断,而且被匈奴欺压的西域少数民族也是虎视眈眈,日子并不好过,此时匈奴并没有能力招惹东汉,虽然有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匈奴也曾派遣使者请求和亲,但被东汉光武帝刘秀拒绝了匈奴使者,此后,东汉就一直没有和匈奴有和亲政策。

所以说,历史上的汉匈和亲,是特指西汉时期的,这是由于时代环境造就的,在此后的历史发展中,也没有很多朝代有和亲政策,多时了稳固双方和睦共处的关系,并没有像西汉初期这样卑躬屈膝。

汉匈和亲是什么时候

汉匈和亲,是西汉时期同匈奴等西边少数民族进行的联姻政策,是加强相互关系并结成同盟的重要手段。汉匈和亲政策一直贯穿整个西汉时期,并根据汉匈和亲的时间不同,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汉匈和亲昭君出塞

汉匈和亲是什么时候?其实自汉高祖刘邦同匈奴作战失败就开始了,刘邦率领的33万大军在白登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不得已的情况下,手下谋士进言向匈奴单于进献美女,缓解困境,果然奏效,此时,汉匈和亲就开始作为一种称臣纳礼的屈辱手段,汉朝向匈奴争取生存空间的外交策略一直维持到汉武帝时期。经过西汉初期70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在位时,已经国库充实,人民富,社会安定,欣欣向荣,国家有实力与匈奴展开持久战役。

汉匈和亲到了汉武帝时期便暂时中断了,汉武帝凭借武力,三次派兵深入沙漠进攻匈奴,匈奴三次皆败,被打退到了北方区域,根本没有实力南下入侵了,于是在中断了10年左右的汉匈和亲,式微的匈奴面对周边西域少数民族的报复,汉朝的追击,匈奴内部的争斗,不得已主动向汉朝提议汉匈和亲,于是,汉匈和亲的双方地位和当初完全转换了,汉朝成了匈奴俯首称臣的对象,匈奴成为了被动,委屈求全的一方。

汉匈和亲政策,前期阶段是汉朝作为被动的一方,为西汉国内争取时间休养生息,后期阶段,通过汉匈和亲,汉朝扩展了在西域的影响力,传播了汉朝先进的生产力和化,促进了当时的中西交流。

汉匈和亲的公主

汉匈和亲,是自西汉政权建立一直到西汉末年,汉朝和西边少数民族主要是匈奴进行的一种外交策略,从汉匈和亲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西汉初期的汉匈和亲,是汉朝为了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而不得不向匈奴俯首称臣,纳贡进献,这是一种被动,屈辱的外交策略。到了汉武帝时期,经过武力征讨,汉朝打败了昔日强大的匈奴,此时,匈奴为了生存不得不向汉朝俯首称臣了,于是此时的汉匈和亲,就是汉朝实力的展现,是附属国家为了依附汉朝而进行的外交手段。

标签: 汉匈和亲竟是说的东汉汉匈和亲是说东汉不是

更多文章

  • 义和团首领赵三多纪念馆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义和团,首领,赵三多,纪念馆,在哪,赵三多,纪念馆,威县,唯

    赵三多纪念馆赵三多纪念馆,是威县唯一的一个英雄烈士、爱国主义之教育基地。在古今中外,赵三多领导的义和团运动始终广为流传。赵三多纪念馆2000年10月,威县投资八百多万元始建义和团纪念馆。该纪念馆位于威县东北处,北临县城人民广场,2003年10月建成后开放。作为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威县现保存义和拳议事

  • 汉武帝大臣石庆的评价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武帝,大臣,石庆,评价,怎么样,石庆,评价,西汉,万石,君

    石庆的评价石庆,西汉万石君石奋的二儿子,汉武帝时期的丞相,生年已不可考,逝于公元103年,为人忠厚老实,谨小慎微,和父亲万石君石奋一样,深得当朝皇帝和群臣的敬重。元鼎五年秋,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并加封为牧丘侯,逝世时,被朝廷追谥为恬侯。石庆父亲石奋之墓历史对石庆的评价是十分中肯的,总结来说,就是品性

  • 清末四大家之况周颐简介 况周颐词作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末,大家,之况周,简介,况周,词作,特色,况周,简介,生于

    况周颐简介况周颐,生于咸丰九年(1859)九月初一,卒于1926年,晚清词人、官员。他原名为况周仪,因避于宣统帝溥仪讳,故改名况周颐。字夔笙,别号玉梅词隐、玉梅词人。晚号为蕙风词隐,人称其为况古,况古人。更有室名西庐、兰云梦楼等。况周颐是广西临桂(现桂林)人,其原籍为湖南宝庆。以下所述就是况周颐简介

  • 汉代大臣杨敞简介 杨敞做官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代,大臣,杨敞,简介,做官,故事,杨敞,简介,西汉,大臣

    杨敞简介杨敞,西汉大臣,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婿,字子明,号君平,是华阴人,出生年不详,逝于公元前74年9月20日,为人谨言慎行,恭顺宽厚,曾担任过丞相,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杨敞曾协同霍光一同废立昌邑王刘贺,而载入史册。杨敞主笔的《奏废昌邑王》《奏立皇曾孙》等奏折,现在还存于《全汉书》中。杨敞画像杨敞

  • 方维仪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方维仪,哪个,朝代,方维仪,哪个,朝代,纵观,历史,中国,文

    方维仪是哪个朝代的纵观历史,中国的文学大家数不尽,方维仪就是其中之一,不仅如此,她还是一个著名画家。最著名的画有《观音大士图》,在她的笔下,观音大士形神兼备,很多人都争相收藏这幅白描,那么方维仪是哪个朝代的呢?方维仪画像虽然方维仪的绘画师法宋代李公麟,但她并非宋朝人。她和方孟式、方维则被后人称为方氏

  • 西汉名相张苍一生有多少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汉,名相张,生有,多少,成就,张苍,成就,司马迁

    张苍的成就张苍,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中记载的西汉名相,担任丞相十几年,任职时间之长,历史少有,张苍出生于公元前256年,逝世于公元前152年,享年104岁,张苍是一位非常博学的人,精通历法,音律,数学,用现在的眼光来判断张苍的成就,张苍称得上是一个科学家,而且张苍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

  • 汉高祖刘邦大臣申屠嘉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高祖,刘邦,大臣,申屠,评价,申屠,评价,西汉,名相,出年

    申屠嘉的评价申屠嘉,西汉名相,出年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155年,被汉文帝赐谥号节侯,是跟随汉高祖刘邦争战天下的老臣之一,只是军功不大,没有封侯拜相,直到汉文帝时期。申屠嘉惩戒邓通画像申屠嘉的评价,大史学家司马迁曾说到,申屠喜为人刚正坚毅,清廉奉公,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但是做为丞相,相比前辈萧何,曹参

  • 端方有参与保路运动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端方,参与,保路,运动,端方,保路,运动,一个,人物,事件

    端方保路运动端方,保路运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故事。保路运动端方,是清政府里面少数几个开明的满族官员。他支持戊戌变法,又推进预备立宪,在他看来只要这样做,清政府就还有起死回生的希望。历史对于似乎也给予了厚望。一切都在朝着看似民主的方向前进。但是,端方终究

  • 方维仪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方维仪,就有,哪些,方维仪,成就,朝著,名诗,人和,画家,身

    方维仪的成就方维仪是明朝著名诗人和画家,虽身为女人,但是方维仪的成就却不容小觑。她出身高贵,生活环境优越,家庭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她的父亲曾经官至大理寺少卿,又是进士出身,家庭教育比较严格,她的姐姐和弟弟也都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方维仪画像方维仪自幼聪慧,颇具灵性,从小爱好诗歌文学,特别是绘画上无师自

  • 山西巡抚毓贤是谁 毓贤误国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山西,巡抚,毓贤,国是,怎么回事,山西,巡抚,毓贤,生于,1

    山西巡抚毓贤毓贤,生于1842年,卒于1901年。曾有一言“清官若自以为是,危害比贪污严重”,与毓贤最是相符。这位清朝末年的官吏以其残酷与清廉闻名。以下所说的就是山西巡抚毓贤的故事。毓贤画像毓贤监生出身,在其出任山西巡抚之前,曾署曹州知府,任职期间对人民的反抗斗争残酷镇压,曾有3个月杀3000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