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的张骞一生中几次出使西域

西汉的张骞一生中几次出使西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319 更新时间:2024/1/15 13:30:04

张骞几次出使西域

张骞,中国古代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旅行家,生年大约在公元前164年,卒于114年,一生中两次出使西域,功绩婓然,而被汉武帝刘彻封为博望候,以示表彰嘉奖。

张骞出使西域像

张骞一生中共出使西域两次,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都是为了消灭西汉的敌人匈奴,而欲联合同时受匈奴威胁的西域诸国共同反击,进行的外交联合。第一次出使西域想要寻找的合作伙伴是大月氏,但是10多年的时间大月氏也无意东返复仇,任务失败,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武帝想要联合乌孙国,却不想张骞到达时,乌孙国内内乱,任务又失败了,但是两次的西域之行,让张骞积累了第一手当时西域诸国的国情资料,并积极扩大西汉在西域的影响力。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从公元前139年至公元前126年结束,历时13年之久,走的路途达到几千公里,到过的西域诸国几十个,跋山涉水,历经艰辛,出发前的100多人的队伍,返回长安时只剩下他和甘父,代价非常惨重。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从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结束,历时4年,第二次的西域之行因为有第一次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在路线上更节约时间,而且西域诸国对东方的汉朝早有耳闻,在能有机会和汉朝平等交往时,都非常欢迎汉朝的使节,而且张骞带了很多汉朝给西域各国准备的财物和特产,第二次的出使西域算是非常友好的宣扬国威,结交友国的旅行。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

张骞,生于公元前164年,卒于114年,早期经历不详,在出使西域前在汉朝当一个小官,默默无名,史书献鲜有记载他出使西域前的事迹。

张骞出使西域画像

西汉建立之初,就早已饱受匈奴不断骚扰西北边境,甚至有威胁汉朝都城长安的危险。在此时代背景下,武帝刘彻决定联合匈奴的世仇,位于匈奴西边的游牧民族大月氏,一起共同抗击匈奴,于是招榜天下,寻找有才干,有学识的人出使西域,就这样,张骞应召为国报效。

于公元前139年,率领100多人的队伍,在降汉的匈奴人甘父向导下,向西域进发。穿越河西走廊,匈奴的大片控制区域,寻找大月氏国。出使途中,波折不断,第一次被匈奴截获,在匈奴被拘押达10年,好不容易逃出去了,找到大月氏国却情况已发生改变,大月氏国不想东返了,更不用说和汉朝一起攻打匈奴,张骞逗留一年有,失望返回汉朝,悲惨的是,想绕过匈奴的控制区域,却还是被匈奴发现,又被扣押了一年,整个出使西域历时13年之久,回到故土长安,张骞受到了长安人民和汉武帝的热烈欢迎。

就这样,第一次出使西域没有完成任务,却带回了丰富的西域诸国的地理人文信息。

张骞随后又在公元前119年进行了第二次西域之行,历时4年于115年返回,这次是东西方的友好交流之行,带回的乌孙使者感叹汉朝的强盛,积极帮助汉朝传播在西域诸国的影响力,而后东西交流越来越广泛深入。贸易,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积极提升。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张骞,西汉时期汉中成固县人,生于公元164年,卒于公元114年,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因为功绩卓著,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以表彰张骞出使西域博闻广识的贡献。

标签: 西汉张骞一生中几次出使西域张骞几次出使西域

更多文章

  • 尼布楚条约为什么割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尼布,条约,为什么,割地,尼布,条约,为什么,割地,清政府

    尼布楚条约为什么割地尼布楚条约是清政府和沙俄1689年在尼布楚签订的条约,为了换取北方边境的和平,获得让沙俄承认清政府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的统治权,竟然将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领土割让给沙俄,尼不楚条约有颇多的争议,有人认为是平等条约,有人认为是不平等条约,下面说一下尼布楚

  • 张勋复辟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勋,复辟,影响,是什么,张勋,复辟,影响,一场,笑料,百出

    张勋复辟的影响张勋复辟是一场笑料百出的闹剧,就因为他心中始终怀念清王朝的生活,于是就想要所有国人都恢复到那种封建压迫当中去,为了自己的私欲而置国家置百姓为不顾,这样自私自利又非常愚蠢的行为注定要失败的,但是其实说起来张勋复辟的影响还是存在的,毕竟对于当时的社会形势来说,张勋复辟也是历史行为,那么张勋

  • 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丝绸之路,一条,怎样,丝绸之路,一条,怎样,如今,已经,不再

    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如今丝绸之路已经不再具有其重要的交通要道的责任,但在古代中国数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而且在今日,我们依然能熟记其重要的历史意义,那么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呢?张骞画像丝绸之路,顾名思义,在这条路上的主要贸易物品为丝绸。丝绸是古代中国的“特产”,当时欧洲诸国

  • 张勋复辟20年后谁复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勋,复辟,年后,张勋,复辟,年后,可以说,在历史上,就是

    张勋复辟20年后谁复辟张勋复辟可以说在历史上就是一出闹剧,不合时宜而且还引起了国人的反对,很快张勋复辟行为就失败了。其实历史上复辟行为很多,张勋复辟是在1917年的时候,那么张勋复辟20年后谁复辟了呢?溥仪图片张勋复辟20年后谁复辟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1937年发生了什么重要事情大家都是知道

  • 典故三顾茅庐包涵了怎样的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典故,三顾茅庐,包涵,怎样,意思,三顾茅庐,意思,顾名思义

    三顾茅庐的意思三顾茅庐顾名思义就是三次前去拜访茅草屋。茅庐就是茅草屋的意思,顾就是前去拜访的意思。这个故事来源于汉末的三国时候。三顾茅庐图片这个故事发生在刘备与诸葛亮之间。刘备经过徐庶的指点知道了诸葛亮这个人才,于是他迫不及待的去见诸葛亮,然而第一次,第二次没有见到诸葛孔明,这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经

  • 结尊仁达瓦与宗喀巴大师之间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结尊,仁达,宗喀,大师,之间,发生了,什么,结尊,仁达,宗喀

    结尊仁达瓦宗喀巴大师宗喀巴大师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藏传佛教人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佛法,经过多年的钻研,最终成为一代受人敬仰的佛法大师,人们在听到他的讲道之后都对他敬佩不已。在他的人生中曾经向许多大师请教过佛法,而在所有的上师中对宗喀巴大师影响最深的一个人物就是结尊仁达瓦,所以说结尊仁达瓦宗喀巴大

  • 周公吐哺典故出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公吐哺,典故,出自,哪里,周公吐哺,周公,名曰,姬旦,周文

    周公吐哺周公,名曰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是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武王伐纣做出贡献。因其封地在周,封号为上公,因而又称他为周公。周公吐哺图大部分人对“周公吐哺”熟知是从曹操的《短歌行》中了解的,其最后一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最后两句成为这首诗的画

  • 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包括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宗喀,宗教,改革,包括,哪些,方面,宗喀,宗教,改革,十分

    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宗喀巴十分著名的原因除了他对佛法的钻研以及德行出众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当时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西藏地区的佛教受到了政治的影响,很多佛教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处于崩溃的边缘,佛教的各个流派一片混乱。面对这种情况宗喀巴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且创立了纯粹的

  • 宗喀巴与双修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宗喀,双修,什么,关系,宗喀,双修,密宗,佛教,中的,含义

    宗喀巴与双修双修在密宗佛教中的含义简单的说起来就是要与女子一同进行修炼,这也是许多教派中允许的和盛行的,因为在许多佛教中男女双修是十分有利于修行的,能更加快速的提高他们的修炼,尤其是无上瑜伽必须要通过男女之间的双修才能够完成。但是宗喀巴却并不是很赞同这样,而宗喀巴与双修之间也存在矛盾的的关系,那么宗

  •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轼,算子,缺月,挂疏,赏析,苏轼,缺月,挂疏,算子,漏断人

    苏轼缺月挂疏桐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画像《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是苏轼被贬黄州在住所定慧院所作,是其明志的一首词。苏轼当时被贬,可见心境很是郁闷,缺月、疏桐、幽人、孤鸿道尽心中凄凉。后四句“惊起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