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传佛教真的是文化突变的结果吗

汉传佛教真的是文化突变的结果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594 更新时间:2023/12/15 10:45:08

汉传佛教是化突变的结果吗

汉传佛教,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进行的本地文化相适应的同化,从而形成了的一个佛教新分支,汉传佛教也归属于大乘佛教,在教义上主普渡众生的宗教思想,讲究学佛念讲讲佛,注重佛教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并称为佛教三大地理体系。

汉传佛教图片

汉传佛教是文化突变的结果吗?当然不是,佛教自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就从喜马拉雅山一侧的印度传过来,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播和发展,深根于中国本土的文化信仰,进行了相适应的变革,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长期而缓慢的,从印度传过来的佛教已经变成了汉传佛教,虽然渊源是印度佛教,但是在教义,宗教仪式,佛法研习等方面,已经发生了改变,可以说,汉传佛教不是文化突变的结果,而应该是文化相适应的结果,汉传佛教前期在中国的传播,是经过了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有力推崇才能扩展到民间去的。

根据史书记载,梁武帝是最早信仰汉传佛教的皇帝,他在位时期,在国内修建了大量的寺庙,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就是梁武帝下令修建的,当时的印度高僧翻越喜马拉雅山来中国传教,并带来了大量的佛教,于是梁武帝就专门修建了白马寺供这些人居住,并在梁武帝的授意下,翻译了中国的第一部佛经《四十二章经》,而且梁武帝还下令汉传佛教的僧侣不能吃荤,这个戒律一直流传到现在,在佛教最开始阶段,不管印度还是外传国,僧侣是可以吃肉的,这也能说明,汉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根据本地的文化进行了适当改变,而具有更长远的生命力。

汉传佛教是文化突变的结果吗?这个答案已经不言而明,任一个文化传入本国,要想获得落地生根并长远发展,必须结合本地的文化进行自适应性改变,否则是融入不了本国文化信仰中的,这不仅仅只体现在宗教上,文学,音乐等都是一样的道理。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区别

汉传佛教,是以印度佛教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后进行的本地化同化,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区分出来的,目前主要有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而汉传佛教受北传佛教的影响比较大,是北传佛教里主要的一支流派,并以大乘佛教的教义为主,主张普渡众生,往生极乐的思想。而汉传佛教随着中国势力的扩张,也影响到了周边日本,朝鲜等国家。

汉传佛教图片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一同并称为佛教三大地理体系。虽然也归属于大乘佛教之中,和汉传佛教同出一脉,但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首先两者的流传区域不同,汉传佛教主要在中国汉族内中原地区流行,藏传佛教主要在西藏地区流行,两者在教义的选择上也稍微有所不同,汉传佛教主要修的是显宗,而藏传佛教主要是修的是密宗。虽然都是从大乘佛教分出来的,但是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区别,用通俗的语言说,可以这样理解,汉传佛教讲究佛教理论,主要以念经讲经为主,而藏传佛教注重实修,主张从经书中修炼自身,讲究实修。两者在佛教的教育上也有很大区别,藏传佛教讲究从小学佛,一生学佛,一般藏区的小孩出家入寺庙的时间在五六岁左右,而后要经过几十年的修行才能出师讲经,而且在修行的时间中,并不局限于学佛讲经,和宗教相关的天文地理等都要修习,这和汉传佛教的教育是不一样的。

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

印度佛教自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中原,经过了长期的传播和发展,已经发展为具有本地化倾的汉传佛教,汉传佛教在教义上脱胎于印度佛教,但是在宗教形式,流派分支,修习法则等等方面,和最开始传播来的印度佛教已经有所不同,而且经过在中国几千年传播,汉传佛教更是发展了众多流派分支,这些流派都是从印度佛教的不同佛教典籍中分化来的。

标签: 汉传佛教真的文化变的结果汉传佛教文化变的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刘备真的是伪君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上,刘备,真的,伪君子,刘备,伪君子,三国,时期,蜀汉

    刘备是伪君子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但是有人却说刘备是伪君子。那么刘备是不是伪君子呢?刘备画像首先,之所以会有刘备是伪君子的说法,是因为刘备爱哭的特点已经深入人心了。有一句歇后语便是刘备的江山——哭来的,而民间也有着刘备“一哭占荆州,二哭出仁义,三哭当皇帝,四哭扼诸葛”的说法。其次,刘备是不是

  • 三国刘备惠陵规格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刘备,惠陵,规格,怎么样,刘备,惠陵,就是,指的,驾崩

    刘备惠陵刘备陵就是指的是刘备驾崩后的坟墓,至今为止,可以知道刘备陵共有三处,分别是成都武侯祠内的惠陵,四川彭山的莲花坝以及重庆奉节,但现如今最为著名的还是刘备惠陵。刘备惠陵刘备惠陵,位于成都南郊地带武侯祠内,想必很多人就都有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墓葬文化现象,君王墓为何在臣祠内?其实武侯祠又叫昭

  • 浅析发明钻燧取火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浅析,发明,钻燧,取火,钻燧,取火,从火,遂声,注释,一是

    钻燧取火的人是谁“燧”从火,遂声。注释其一是“上古时代取火用的器具。”在远古时代,最初人们还不知道怎么利用火,每每就餐都食生肉。偶尔,电闪雷鸣,某被雷劈到的树着了火,在森林里引发了一场小火灾。人们无意间吃到被火烤熟的肉,发现很是美味,那种烤肉的焦香味道一旦被味蕾捕捉就再也忘不了。燧人氏图片于是人们千

  • 西域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的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域,护府,安西,比较,西域,护府,安西,实是,两个,不同

    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西域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但是很多人都会把两者混淆。那么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在建造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唐朝归安西都护府管辖之内西域都护府是在西汉时期建立的,准确时间是公元前一世纪,相当于当时郡级的长官,也就是说这并不是地名,而是一个机构的名称,在这里最高

  •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代,思想家,龚自珍,简介,龚自珍,简介,记载,他是,清朝

    龚自珍简介龚自珍简介记载他是清朝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1792年8月22日出生,龚自珍自幼好学,从小研读《经史》和《大学》。他喜欢写作,13岁的时候就写了《知觉辨》,15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集。27考中举人,龚自珍考了6次终于在38岁时当上进士。曾经在内阁、宗人府、礼部任过职。48岁辞职回乡,一生写

  • 南宋将领余玠简介 余玠防蜀之战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宋,将领,余玠,简介,余玠防,之战,介绍,余玠,简介,南宋

    余玠简介余玠是南宋的抗蒙名将。早年家庭贫困,生活艰难。但是父母依旧要紧牙关将余玠送进了学堂。余玠读书期间与茶馆老人发生口角,不慎推死了他。之后亡命天涯。余玠投入到赵葵的名下,后者盛赞他雄心壮志,对他予以重用。不久后,余玠立下功劳,官升一级。余玠图片1236年,蒙古军入侵南宋。余玠受到征召,配合朝廷军

  • 揭秘武则天在哪里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揭秘,武则天,在哪里,武则天,在哪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

    武则天在哪里称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那么武则天在哪里称帝的呢?是否和历代皇帝那样在早朝的地方举行登基大典的呢?范冰冰版武则天剧照武则天并不是在开设早朝的宫殿中登基为帝的。公元690年9月,已经六十七岁的武则天身穿帝王的兖冕服饰,登上了则天楼,即皇帝之位。她自称为“圣神皇帝”,改国

  • 西汉丞相石庆简介 石庆数马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西汉,丞相,石庆,简介,石庆数,故事,石庆,简介,汉武帝,时

    石庆简介石庆,汉武帝时期著名万石君石奋的二儿子,生年不详,逝于公元前103年,在汉武帝元鼎五年,被任命为丞相,册封为牧丘侯,石庆为人和父亲一样,谨小慎微,恭顺忠厚,秉承父亲的良好品德,在汉武帝元狩元年时,从沛郡太守调任为太子太傅,后升任御史大夫。石庆为父浣衣画像石庆因为父亲在汉高祖时期累积的家世声望

  • 南宋名将曲端简介 曲端和吴玠有什么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宋,名将,曲端,简介,吴玠,什么,曲端,简介,生于,官宦

    曲端简介曲端生于官宦之家,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公元1126年,西夏入侵。曲端被派遣第一。夏军突袭南宋军队,危急时刻,曲端苦战,击败敌军。西夏再次席卷而来,宁夏的一部分领土沦陷。镇戎是敌军的必经之地,席贡嫉妒曲端立下的功劳,奏请曲端驻守镇戎。曲端图片公元1127年,金国进攻山西,关陇地区震恐。各地抗金

  • 十常侍之乱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十常,之乱,过程,怎样,十常,之乱,过程,实际,何进,为了

    十常侍之乱过程十常侍之乱实际是何进为了推进将太监们赶尽杀绝的一个借口,当然这也与这些太监不好好伺候人,整天想着干涉朝政,蛊惑当朝者有关,历史上历朝历代就有着太监专权的现象。十常侍之乱过程的不断推进,也有着促进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十常侍之乱配图十常侍实际包括十二个人,他们作为太监们的头头,利用亲近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