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的选举制度历史介绍及历史影响

汉朝的选举制度历史介绍及历史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972 更新时间:2023/12/16 11:26:56

察举制

说到汉朝有关的选举制度,首先都会想到察举制,接下来我们简要介绍一下。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严格地说是从帝(公元前179-前157年在位)开始,他下诏要求“举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这样既保证了选才标准能彻实行,选出真正的人才,还能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实行了1300年之久,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

汉代察举的科目,是由少到多不断增加的;增加科目尤以特科为多,是根据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这些科目,划一由皇帝确定。按照举期分类,察举的科目可分为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在上述科目中,以岁科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特科中则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汉文帝(公元前179前157年在位)时要求举贤良方正,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时要求举孝廉,这都是察举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如果按照四科标准分类,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但所有的科目,都以德行为先,在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

标签: 选举制度

更多文章

  • 汉朝的农业经济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

    农业社会汉朝的服饰、饮食都让人着迷,那么汉朝的农业社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人口税分为算赋和口赋。算赋是丁税,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女每年每人纳一百二十钱。口赋是儿童税,七至十四岁的儿童每年

  • 汉朝的疆域面积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朝

    西汉地图东汉地图汉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其疆域面积是怎样的呢?汉朝建立初期,各地叛乱不断,高祖连征叛乱而无暇顾及边防。河南地复为匈奴所有。南越,闽越,黔中地区趁机与汉朝脱离,后来文帝派人说服南越王和各国归顺,又恢复了一统的局面。但不久南越就因为荆州两湘地方不肯开关通商而肆起发动进攻。此时恰值汉武大帝

  • 汉朝的学术著作主要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

    司马迁汉朝的服饰、饮食都让人着迷,而在学术方面,汉朝也是涌现出著作无数,令人欣喜。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科技与文化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国家也非常重视教育和学识。东汉桓帝时,仅太学生就号称有3万人。宣帝时期,在太学中立学官的,《易》有三家,《书》有三家,《诗》有三家,《礼》有一家,《春秋》有两家,共十二博士

  • 东汉军队制度历史介绍 东汉有哪些军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东汉

    东汉军队东汉又称为后汉,王莽篡汉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汉室子孙刘秀由此而起,最终夺取政权,刘家天下得以延续。那么东汉时期,国家的军事制度是怎样的?有哪些军职?在军事方面,相当三公的中央高级官员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相当九卿的有前、后、左、右将军,均不常设。以上将军均开府,府属有长史、

  • 什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尊王攘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尊王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

  • 东周春秋时期诸侯国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侯国

    春秋战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名气不用说了,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各诸侯国势力不断壮大,最终周天子名存实亡。那么春秋战国时期到底有多少个诸侯国呢?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齐、晋、秦、陈、吴、楚、越、韩、赵、魏、宋、鲁、卫、郑、曹、钜、邾、杞、杨、蔡、剡、任、滕、费、倪、曾、缯、邳、巢、随、钟吾、刘、六、

  • 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什么是商鞅变法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 三家分晋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由此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霸权政治结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

  • 东周战国时期的军事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周

    战国军事有国家就会有军事,制度的确立中也会包含着军事方面。战国时期,军事制度已经逐渐开始完善,达到了前期没有的水平。军事领导体制中央集权、将相分职,是战园军事领导体制的突出特点。各诸侯国废除贵族私属武装,建立统一的军队,军校掌握在国君手中。鉴于春秋时期卿大夫出将入相,分割权力,导致君权旁落的教训,也

  • 楚国军中官职有哪些 楚国兵种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国

    楚王是当然的全国最高军事统帅。楚王之下,另设官职主管全国军政。至于战场主帅,都是临时指派的,并非常任。春秋早期以前,莫敖为最高长官,既掌政,也主兵。楚武王后期设令尹后,莫敖只管军政,位在令尹之下。到楚成王已设司马一职,取代莫敖而掌管全国军政。楚康王时,军职更为完备,大司马为正职,左、右司马为副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