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科举为什么要考八股文

明朝科举为什么要考八股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949 更新时间:2024/1/17 17:03:58

八股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都来自四书五经中的原,与如今阅读题的格式差不多。我国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到清朝末年结束,共延续了一千多年时间。其中,明清两朝在科举考试中,采用了一种叫“八股文”的文体。

所谓八股文简单的说就是要将文章分为八个部分,文章的题目必须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文章的格式、语气、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由于八股文要求考生必须模仿古人语气“代圣人立言”,考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这是八股文最主要的弊端。

八股文在历史上并非一无是处首先,士人从研习八股文中受到了儒家伦理道德的熏陶。其次,八股文的写作理论技巧可为后人借鉴。再次,八股文为后世提供了文精意赅的典范。复次,八股文对后世某些文学体式,比如楹联的成熟和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八股文确实有很大的弊端,当时的统治阶层其实也是十分清楚的。从康熙乾隆,关于八股文的存废之争从未间断过。可是最终,清朝的统治阶层还是决定坚持采用八股文进行科举考试,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啊,八股文虽然很死板,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却是选拔人才的良策。

1、八股文考试的内容均出自于四书五经,这些书籍在当时已经很普及了,而且价格也让大众都能接受。这样无论是京城的学子,还是远在万里之外的边疆学子,都有统一的教材。大家就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角逐,让寒门学子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机会。否则,如果考试的内容五花八门,那在当时书籍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势必就会产生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2、八股文有固定的格式,这样对阅卷的考官来说,也能相对公平、公正的给试卷打分。只要考生的八股文在各方面都符合了规范,考官就不能因个人喜好而将其淘汰。这样也相对减少了考察舞弊的情况。

3、八股文虽然讲的内容都很空泛,但对提高写作能力很有帮助。能写好八股文的人,在写其他文章的时候往往就是信手拈来。

有人说八股文学的内容都空泛无用。但事实上,考八股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天下学子中,挑选出最肯努力的人。至于具体工作方面的能力,等考上以后再慢慢培养也来得及。只要是愿意付出努力、能吃得苦中苦的学子,完全不用担心他们无法学会具体工作业务。在这一点上,八股文考试其实和我们今天的高考也很类似。虽然今天我们读书学习的知识很多,但绝大多数是永远用不到的知识。之所以要高考,就是从中选拔出最努力的学子,而非最聪明的学子。

标签: 科举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政治礼仪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古代

    1.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

  • 中国古代生活礼仪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古代

    ①诞生礼。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

  • 为什么中国历史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也称公历纪年,以耶稣的生年为时间原点,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在此以后的时间称公元后。这种纪年体系开始在欧洲各国采用。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公元纪年

  • 宋朝为什么没有像汉唐那样四处征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

    宋朝这个历史朝代,有很多人厌恶,也有很多人喜欢,厌恶可能是觉得国家整体的军事力量根本不强大,喜欢可能是在宋朝普通人都可以很幸福。而宋朝在军事,或者说征战方面,的确很不如其他的朝代,例如汉唐那样对外征战夺取地盘以扩大自己的土地。那么宋朝为什么没有这样做?为何宋朝并不热衷于对外扩张?很多人评价宋朝是&l

  • 诸葛亮和刘备治国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很多人都会把诸葛亮看作是蜀国的救星,实际上诸葛亮在蜀国地位的确很高,但才能和重要性有限,蜀汉最大的转折点并不是诸葛亮过劳而亡,而是在夷陵之战后失去了刘备。刘备才是整个蜀汉的灵魂人物还有战略建设者,关键是诸葛亮有一技能永远都不如刘备。其实刘备在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后,已经将蜀汉的版图又进一步的扩大了许多

  • 二次革命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后的一次重大事件,让我们来看看此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1912年2月,隆裕太后诏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政府,同盟会在南北和谈之际,早于隆裕太后的诏书成立临时政府。南方独立各省最终选举袁世凯为临时总统。1913年2月,中国首次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国会选举。由同盟会为骨干组成的

  • AD1856-AD1864大成国起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成国起义

    鸦片战争后广东、广西地区越来越多的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无业游民等加入天地会组织,走上反清斗争的道路。在太平天国节节胜利的鼓舞下,从1854年6月开始,何六、陈开、李文茂等领导广州地区的天地会众相继起义。起义风暴迅速席卷广东全省,数月之内攻克府州县城数十座,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起义军以反清复明为政治口

  • 如何评价大成国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成国起义

    大成国起义大成国起义是十九世纪中期继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在南方爆发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在我国农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绚丽而悲壮的篇章。大成国起义主力军为什么受挫大成国起义军主力受重挫这件事还要从1861年开始说起,当时两广地区的总督劳崇光等高级将领聚集在一起商议作战的策略,并且还决定将数

  • 大成国起义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成国起义

    大成国起义大成国起义战争,是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一场著名起义。接下来看看此次起义的时代背景是什么。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对外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对内加紧压榨,鱼肉人民,社会危机更趋严重。广东在鸦片战争中首当其冲,受害最深,战后分担的战争赔款又最重,因而对人民的剥削压迫更为残酷。随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 蒙古帝国的骑兵为何能横扫欧亚两洲?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骑兵

    纵观人类文明数千年发展的历史轨迹,战争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在这数千年的人类战争史中,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曾有过征伐扩张的军事行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据记载,当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在一举征服了花剌子模之后,没过多久又命令速不台统领着10万大军再度启程西征。就这样速不态的大军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