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不被正史承认的朝代或政权盘点

中国古代不被正史承认的朝代或政权盘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556 更新时间:2023/12/9 5:11:09

中国历史朝代讲求正朔,正统,因此一些朝代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被官方承认的朝代(多为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嘻嘻网编辑部历史组罗列中国历史上这些不被承认的朝代。

王莽“新”8年至23年

王莽(公元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郸大名县),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即外戚。公元8年12月,王莽篡汉建立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走完了篡位的所有程序,而且政存续也有十左右年,然而不被后世承认。王莽统治末期,天下大乱。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共在位15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人虽然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之辈。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乘机窃取大权。这个政权后来很多历史学家给它正名,和后来的武周非常相似,肯定了新朝的正统地位。然而王莽在位期间提出的很多思想都和现代相似,比如允许土地国有化,禁止私人买卖,把土地平均分,这不是中国的土地改革吗?并且统一发行货币,规定矿山是国有的,私人开采要交税,要办营业执照。在当时王莽新朝的改革太理想化,被人调侃穿越过去的,作弊建立的朝代。

因为新朝的替代者东汉的建立者刘秀是西汉皇族的后裔,把东汉与西汉被视为一个整体,只把“新”只是汉王朝的一段插曲。王莽也是中国秦后的封建帝王里少有的无庙号,无谥号的。

刘玄“汉”

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在淯水之滨拥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史称“玄汉”。同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住常安,成为天下之主。

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

刘盆子(汉建世帝)

刘盆子,泰山郡式县(今宁阳县华丰)人,为西汉远支皇族,汉太祖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之孙城阳景王刘章之后。

刘盆子祖父刘宪元帝时被封为式侯,父刘萌嗣在王莽篡位后被杀。初与兄刘恭、刘茂被掠入赤眉起义军,从事放牧,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赤眉军领袖樊崇等拥立刘盆子为皇帝,建元建世(公元25年―公元27年),史称刘盆子为建世皇帝。

建武三年(27年),赤眉军兵败,刘盆子投降刘秀。汉光武帝刘秀厚赐刘盆子,任命刘盆子为刘秀叔父赵王刘良的郎中。后来刘盆子因病双目失明,刘秀又下令用荥阳的官田租税来奉养刘盆子终身。

袁术“仲氏”197-199年

袁术据始皇帝玉玺(玺上有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建安二年(197年)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又称仲家、仲汉)。袁术称帝的行为,被天下诸侯所不齿,袁术等于成为了众矢之的,不久就接连遭到孙策、吕布、曹操三方的叛盟与打击。。

桓玄“楚”403年-410年

东晋末年由权臣楚王桓玄废晋安帝而建立的短命(僭)伪政权。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2月),桓玄受封为大将军,9月又自称相国、封楚王、加九锡、领十郡。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控制东晋中央政府的楚王桓玄篡夺政权。十一月二十一日(阳历为403年12月20日),晋安帝献上国玺,禅位于桓玄。十二月三日(阳历为404年1月1日),桓玄正式称帝,国号楚(史称“桓楚”),改元永始。

公元404年,以刘裕为首的数名将领,起兵勤王,楚军不敌,桓玄退出建康,并挟持晋安帝西逃至江陵。同年,桓玄败死,桓玄堂兄桓谦将国玺奉还安帝。随后上台的刘裕把控着复辟的东晋政权。历史惊人的相似,16年后,刘裕以相同的方式,夺取了东晋的政权。当然这是后话。

408年,桓谦所领导的桓楚政权被刘道规击破。410年,桓石绥在激战中被杀,桓楚王朝灭亡。桓楚亡后,桓氏宗族仍不断在长江中游一带兴兵与东晋官军对抗,直到数年后才被消灭。

侯景“汉”

北魏末年边镇各胡族群起反抗鲜卑族的统治,侯景开始建立功勋,后来侯景投靠东魏丞相高欢。

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驻守寿阳,公元548年9月,侯景叛乱起兵进攻梁。公元551年他篡位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汉”,称南梁汉帝,史称“侯景之乱”。其后,江州刺史王僧辩、扬州刺史陈霸先先后发难,率领军队进攻侯景,侯景军队一触即溃。侯景死后,尸体被分成好几份,被人抢食。

宇文化及“许”

公元618年禁卫军宇文化及兵变,弑君隋炀帝,拥其称大丞相,后率军北归,被李密击败,退走魏县,自立为帝,国号“许”,年号“天寿”,立国半年,翌年被窦建德击败擒杀。

王世充“郑”

公元619年废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公元621年,李世民击败王世充,郑亡。同年七月,王世充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武则天“大周”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

武氏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的次女,生于武德七年(624年)的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母亲杨氏,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十四岁入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赐名“武媚”,后世讹传为“武媚娘”。在李世民病重期间与李治相恋,李世民驾崩后,出家为尼,怀孕再度入宫。后被封为昭仪,战胜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册封为后。唐高宗死后,追加尊号为“天皇大帝”,武则天则作为太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武后先后废掉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于天授元年(690年)在则天门宣布自立为皇帝,改国号唐为大周(史称“武周”),定洛阳为都,称“神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武氏把自己的三代追封为帝,也存在了一段时间。武周长安五年,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她病重,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其子李显(唐中宗)复辟,史称“神龙革命”。“大周革命”玩完了,重新上台当皇帝的李显给武曌上尊號曰“则天大圣皇帝”,到了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她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崩,谥曰大圣则天皇后”。也就是说在她死后,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和“则天大圣皇后”,所以,这个“则天”只是“尊号”里的两个代表字,也就是“则天”的由来,后来成了她的代名。更因“则天”二字有“效法于天帝法则”的含义。因此史学家习惯于以尊号作为她的名字,称她为:武则天,这也成为最通行的一个名字。在她的姓之后加了一个尊号就叫武则天了,实际上是很不伦不类的。另外,她还自创名字为”武曌“,读音为:“照”,取“日月悬空,普照大地”之深义,因此也叫武曌。但这一名字没有武则天这个名字那样被普遍使用。

武氏为何要定国号为“周”呢?一是为显姓氏,掌根本。据史书记载:“武氏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首曰武,遂以为氏”。武氏也以周氏后裔自居.唐显庆初年,高宗曾封其父武士为周国公,所以以“周”为国号,显然有尊崇周显示根本之意。二是表示要效法古代盛业,创造新的奇迹,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在唐人看来,惟周、汉而已。而唐太宗治世崇汉法,武则天对此颇不亦为然,她向来坚持应承周的观点,所以以“大周”为号,也是为了表明自己承周律治盛业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

汉因王莽新朝分前后汉唐为何不因武周而分前后唐

后来,史学界一般把“周”看成唐代的一部分,就像把“新”看成汉的一部分一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周”与“新”之间的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它前面被取代的和它后面建立的政权,在家天下的中国人看来是同一个政权,人们将其视为这个王朝的一段插曲。而且大周跟新不一样的是武则天没有传位给自己武家人,而是还政给李家人,而且她去掉自己皇帝,以李家媳妇名义和丈夫唐高宗埋葬于乾陵。而且根据中国历史后朝给前朝修史的传统,东汉刘秀和武则天的儿子恐怕也都不会承认它们的合法性。

安禄山“燕”755年-763年

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他在755年发动反唐叛乱,于756年建立燕政权,又称大燕,年号圣武,建都洛阳(757年-759年在邺城,759年在范阳)。经历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四位皇帝,史称“安史之乱”,直到763年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被平定。

黄巢“大齐”880年-889年

唐乾符二年(875)初,唐末农民战争爆发。五月,黄巢募众数千响应;广明元年(880)十二月十三日,兵进京师长安;广明元年十二月十三日(881年1月16日)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但未安定政权。中和四年(884年),因唐余党聚义,六月十七日,黄巢兵败在泰山下自杀。

刘豫“大齐”1130年-1137年

公元1130年七月,金朝册立扶持宋朝降臣、原济南知府刘豫为皇帝建立的傀儡政权,国号“大齐”(史称“伪齐”,又称“刘齐”),定都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管辖黄河故道以南的河南、陕西地区,史称“伪齐”。

北宋末年,金军南下侵扰,迅速攻破汴京,靖康之难后,俘虏钦徽二宗,占领北宋北方大片国土,但由于尚处于奴隶社会晚期的金国无法统治已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北宋国土,同时也为避免受到北方宋朝遗民起义的直接打击,金国通过在这些地区扶植了一些傀儡政权加以统治,伪齐政权便是其一。伪齐政权作为金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在其存在期间充当了金国对中原人民进行残暴统治和灭亡南宋的帮凶,执行过反动的内外政策,但也由于此,终致其灭亡。

张邦昌“伪楚”

宋时张邦昌在金人扶持下建立的伪政权,国号楚(史称“伪楚”,又称“张楚”),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七月》:“金人曰:‘黄河以南,知有张楚而已,不知有宋也。

萧铣“梁”

西梁宣帝萧詧曾孙,安平忠烈王萧岩之孙,安平文宪王萧璇之子,西梁靖帝萧琮堂侄,隋末唐初地方割据势力首领。

唐武德元年(618年),在岳阳称帝,国号梁,建元鸣凤,置百官,均循梁朝故制。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北至汉水,拥有精兵40万,雄踞南方。

李自成“大顺”

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张献忠“大西”

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崇祯年间,组织农民军起义,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

吴三桂“大周”1678-1681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六年(1677),洞庭一仗,吴三桂主力瓦解,败退衡州(今衡阳市)。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在衡州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史称“吴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做了五个月的大周皇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世藩继位,年号洪化。不久后,吴世藩败走四川、云南。葬吴三桂于成都,清军追剿至成都掘吴三桂墓,将其尸取出剁为肉泥。

徐寿辉“天完”

天完政权,由元末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徐寿辉所建立,建于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国号天完(“天完”取自卑元两字头上各加一点工具,不得不说天完这个国号真实是不吉利到了顶点。一说“大宋”),定都蕲(qí)水(今湖北浠水),国土面积约在黄州与浠水一带。后来又成功夺取江西与湖南一带,定都汉阳(今湖北武汉汉阳区),年号太平。

天完政权的最高领导人为徐寿辉,其次分别为太师邹普胜、元帅倪文俊、将军赵普胜、傅友德(上述四人有四大金刚之称)。据说天完军人人信奉佛教,军服背后皆刺佛字,以为可以刀枪不入。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大将军陈友谅趁天完军出击采石(当时为朱元璋治下)之时,弑君夺位,改国号为大汉。至此,历时十年的天完政权寿终正寝。明玉珍与陈友谅断绝关系,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立徐寿辉庙于重庆城南,四时致祭,并追尊他为应天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陈友谅“汉”

陈友谅,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1359年,陈友谅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史称陈汉),改元大义(PS:嘻嘻网认为一点都不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

陈汉与明夏、韩宋、朱元璋的西吴,分据南方,与北方的元朝分庭抗礼。陈汉坚持抗元、又与朱元璋作战。大定三年(1363年),与朱元璋的鄱阳湖之战,陈友谅中流矢而死。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称帝,改元德寿。后来根据张定边的故事改编成戏曲《九江口》。次年,朱元璋兵临武昌城,陈理降,陈汉灭亡。

明玉珍“大夏”

明玉珍,原名瑞,字玉珍,湖广随州随县(今湖北省随县)人,元末义军领袖之一。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天完红巾军统军元帅明玉珍领兵西征,由巫峡入蜀,占领重庆,并接着击败川内元朝官军,基本上平定了川蜀。1363年,明玉珍称帝,建都重庆,国号“大夏”(史称“明夏”)。1366年,明玉珍病逝,其子明升年幼继位。1371年,明太祖派兵攻蜀,夏兵不敌,明升投降,夏亡,四川归明朝统治。

洪武五年(1372年),明升全家被流放朝鲜半岛,被朝鲜国王李成桂封为华蜀君,享受“忠勋世禄”,定居开城兴国寺。彭皇后去世后,安葬在松都万寿山的肃陵,并建有祠宇。

明升在朝鲜育有四子,皆为朝鲜高官,后世为朝鲜望族。现今有4万多明氏后裔在韩国,两万多在朝鲜,而在中国境内的后人多改为甘姓。

韩林儿“大宋”(1355年1366年)

元末农民起义的政权。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元末韩山童自称宋徽宗八世孙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邪教)。因打红旗,头扎红巾,又称作“红巾”或“红军”,又因焚香聚众,又被称作“香军”。五月被颍州官吏发觉,韩山童被杀,其子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其后刘福通召集部众,仍旧发动起义。至正十五年春(1351年)二月,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有恢复宋朝之意,称日月重开大宋天,史称“后宋”、“韩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发动三路北伐。龙凤四年(1358年)占领汴梁,并迁都之,但旋即遭到元军察罕帖木儿等人的反攻。龙凤五年(1359年)开封城破,韩林儿逃至安丰(今安徽寿县)。

龙凤九年(1363年),张士诚派部将吕珍围攻安丰,刘福通战死,韩林儿被朱元璋救出。此后,韩林儿被朱元璋安置在滁州,仍然被奉为皇帝。龙凤十二年(1366年),朱元璋派廖永忠迎接韩林儿至应天(今南京),途中在瓜步渡长江时,韩林儿所乘船只沉没,韩林儿遇难。韩宋灭亡,次年朱元璋改称吴元年。

张士诚“大周”

张士诚(1321年8月23日-1367年10月9日),原名张九四,泰州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与弟士德、士信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次年,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大周,建元天祐,率军渡江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十六年,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次年,降元。后继续扩占土地,割据范围南到浙江绍兴,北到山东济宁,西到安徽北部,东到海。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攻安丰,杀红巾军领袖刘福通,自称吴王。后屡为朱元璋所败,疆土日蹙。二十七年秋,平江城破,被俘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自缢死。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张)士诚最富”之说。

郑氏“东宁”

明郑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郑成功将台湾改称东都,赤崁地方更名为东都明京,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位后,改东都为“东宁”,并以其为国号。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对内虽仍奉已死的明永历帝之正朔,与中国内陆清朝之顺治、康熙各朝互不统属,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国外称之为东宁王国,清朝史料称之为东宁省。

洪秀全“太平天国”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这应该是农民起义的巅峰极致,是xie教。

其他更多割据政权列表

国名

首都

年代

开国者

末任君主

灭亡者

前仇池王国

后仇池王国

仇池

陇右

296~371

385~443

杨茂搜

杨定

杨纂

杨保炽

前秦帝国

北魏帝国

丘汉帝国

江夏

303~304

丘沈

丘沈

晋帝国

成汉帝国

成都

304~347

武帝李雄

李势

晋帝国

汉赵帝国

离石-黎亭-蒲子-平阳-长安-上邽

304~329

光文帝刘渊

摄政太子刘熙

后赵帝国

前燕帝国

昌黎-棘城-龙城-蓟城-邺城

308~370

武宣帝慕容嵬

幽帝慕容暐

前秦帝国

芒荡汉帝国

马兰山

309~309

刘芒荡

刘芒荡

晋帝国

略阳公国

略阳

310~319

蒲洪

蒲洪

晋帝国

胡楚公国

竟陵

312~319

胡亢

杜曾

晋帝国

虚除秦王国

陇右

316~320

虚除权渠

虚除权渠

汉赵帝国

辽西公国

令支

318~338

段末秠

段辽

前燕帝国

后赵帝国

襄国-邺城

319~351

明帝石勒

石祇

冉魏帝国

前凉王国

姑臧

320~376

成王张茂

张天锡

前秦帝国

句渠秦王国

阴密

320~320

句渠知

句渠知

汉赵帝国

陈凉王国

上邽

322~323

陈安

陈安

汉赵帝国

后辽东公国

平郭

333~336

慕容仁

慕容仁

前燕帝国

侯子光帝国

杜南山

337~337

侯子光

侯子光

后赵帝国

范贲帝国

成都

347~349

范贲

范贲

晋帝国

黄韬帝国

豫章

348~348

黄韬

黄韬

晋帝国

冉魏帝国

邺城

350~352

平帝冉闵

惠帝冉智

前燕帝国

段齐王国

广固

350~356

段龛

段龛

前燕帝国

前秦帝国

枋头-长安-晋阳-南安-湟中

350~394

惠武帝苻洪

末主苻崇

西秦王国

刘显帝国

襄国

351~352

刘显

刘显

冉魏帝国

张秦王国

宜秋

352~352

张琚

张琚

前秦帝国

段勤帝国

绎幕

352~352

段勤

段勤

前燕帝国

安国王国

鲁口

352~354

王午

吕护

前燕帝国

苏林帝国

无极

352~352

苏林

苏林

前燕帝国

刘晋王国

平阳

353~353

刘康

刘康

前秦帝国

北成都王国

南郑

365~366

司马勋

司马勋

晋帝国

弘汉王国

广汉

370~370

李弘

李弘

晋帝国

张蜀王国

绵竹

374~374

张育

张育

晋帝国

后燕帝国

中山

384~409

成武帝慕容垂

昭武帝慕容盛

北燕帝国

北燕帝国

龙城

409-431

文成帝冯跋

昭成帝冯宏

北魏帝国

西燕帝国

华阴-阿房-长安-闻喜-长子

384~394

慕容泓

慕容永

后燕帝国

后秦帝国

北地-长安

384~417

武昭帝姚苌

末主姚泓

晋帝国

鲜于赵王国

行唐

385~385

鲜于乞

翟成

后燕帝国

西秦王国

勇士堡-金城-西城-苑川

385~400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后秦帝国

度支山-枹罕-南安

409~431

武元王乞伏乾归

后主乞伏暮末

胡夏帝国

后凉帝国

姑臧

386~403

懿武帝吕光

吕隆

后秦帝国

后匈奴王国

西平

387~?

康宁

翟魏帝国

黎阳-滑台

388~392

翟辽

翟钊

后燕帝国

刘黎帝国

皇丘

389~389

刘黎

刘黎

晋帝国

魏揭飞王国

杏城郊

389~389

冲天王魏揭飞

冲天王魏揭飞

后秦帝国

法长帝国

白狼城

390~390

法长

法长

后燕帝国

窦秦王国

野人堡

393~393

窦冲

窦冲

后秦帝国

南凉王国

廉川-金城-乐都-西平-姑臧

397~414

武王秃发乌孤

景王秃发褥襢

西秦王国

北凉王国

张掖-姑臧

397~439

段业

沮渠牧犍

北魏帝国

南燕帝国

滑台-广固

398~410

献武帝慕容德

慕容超

晋帝国

南乌桓王国

南皮

398~399

张超

张超

北魏帝国

广秦王国

乞活堡

399~399

苻广

苻广

南燕帝国

西凉王国

酒泉-敦煌

400~421

武宣王李暠

李恂

北凉王国

张翘王国

行唐

402~402

张翘

张翘

北魏帝国

王始帝国

泰山

403~403

王始

王始

南燕帝国

桓楚帝国

建康-江陵-涢县

403~405

武悼帝桓玄

桓振

晋帝国

谯蜀王国

成都

405~413

谯纵

谯纵

晋帝国

胡夏帝国

统万-上邽-平凉

407~431

烈武帝赫连勃勃

赫连定

吐谷浑汗国

曹龙汗国

蒲子

413~413

曹龙

曹龙

北魏帝国

北晋王国

河西

414~414

司马顺宰

司马顺宰

北魏帝国

率善王国

上党-河内

415~416

白亚栗斯

刘虎

北魏帝国

曹弘汗国

平阳

416~416

曹弘

曹弘

后秦帝国

洮阳公国

洮阳

417~419

彭利和

彭利和

北凉王国

标签: 中国古代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指什么时代? 五代十国政权起止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FiveDynastiesandTenKingdoms,907年-979年),一般又简称五代。五代并不是一个指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五十三年。实际上十国当中有六个在960年之后灭亡,北汉在最后,被灭时已是979年。

  • 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 临终前却让帝位去帝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公元705),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上皇帝宝座,号称武周皇帝,

  • 孙权为何晚曹丕称帝8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权

    曹丕220年称帝,刘备221年,孙权228年。有人会说孙权之所以迟了八年才称帝其实是因为实力不够,然而对三国非常了解的人都知道,孙权占据着非常富饶的江东作为根据地,又有父兄两代的经营,不仅仅是给他留下了大量的财富,而且还留下了大批的人才供他驱使。无论是军力,或是财力,虽然比曹操稍弱,但绝对比仅有益州

  • 吴三桂最终为何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三桂

    在三藩之乱的时候,清朝的兵力大约有15万到40万,最多可调集使用的兵力在40多万。而当时吴三桂的兵力拥有20多万,耿藩有20万,尚藩有10万,另外陕西地区的王辅臣也有数万兵力,明郑集团也有着数万兵力。可以说这个兵力绝对是占了上风的。那么最终为何还是失败了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吴三桂兵力最

  • 海兰泡惨案简介 海兰泡惨案是怎么回事? 海兰泡惨案造成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海兰泡惨案

    海兰泡惨案简介海兰泡惨案又称海兰泡事件、海兰泡大屠杀,是1900年7月16日至21日沙皇俄国对居住于海兰泡的中国居民进行屠杀的事件,该事件共造成五千多名中国人死亡。海兰泡惨案与1900年7月17日发生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并称为“庚子俄难”。海兰泡惨案是怎么回事?海兰泡位于黑龙江

  • 藏族简介 藏族文化 藏族风俗 藏族禁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藏族

    藏族简介藏族(藏文:)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拉萨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地。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约750万左右,中国境内约700万(2016年),藏裔

  • 捕鱼儿海在什么地方 结束北元的捕鱼儿海战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捕鱼儿海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原本是放牛娃的朱元璋是一路浴血奋战,逐鹿群雄,终于是在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失去了大都的元顺帝北逃。虽说元朝的残余势力已经是失去了中原,但是势力依然是非常强大的,牢牢的控制着北方草原地区,以及四川、山西、陕西等部分地区。北元势力时刻威胁新生的明朝,如一块大石般压在朱元

  • 如何评价唐朝晚期的“大中之政”?大中之政的措施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中之政

    在唐王朝的中后期,唐朝皇帝的宝座对于李氏皇子来说不再是一个令人垂涎的位置了,因为当上皇帝之后等待他们的极有可能是傀儡般的命运。在唐朝的中后期,皇帝几乎是由臣官所拥立的,并且诸多皇帝都因此丧命于臣官之手。所以说在这个时候当皇帝可以说是天下最苦的差事了。不过在这种危机关头也常常会出现一些明君英主之辈,而

  • 唐朝时尚骑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

    在唐朝的诗坛之上,李白与杜甫的名气应该算的上是最为响亮的了,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不过在他们生前,境遇确却不太一样。杜甫那时候并不为人所重视,终其一生诗名并不算显达。而当时的李白则是全面偶像,就像是我们现在的明星。倾倒大唐众生,甚至包括了唐玄宗。李隆基亲自迎接李白,并封他为翰林待诏的时光,是李白人生的

  • 武则天在军事上的成就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

    说起武则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不论是在书籍当中还是影视作品当中。武则天一直都是一位伟大的任务。虽说她的性格,生活作风很辣成都让人忌惮,然而往往这些缺点却很容易就被她的功绩所掩盖起来。看上一两遍倒也没什么,但是看多了,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武则天真的就如史书和电视剧里面说的那么好吗?这里小编就得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