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靖难之役的历史背景 靖难之役结束后建文帝为何下落不明?

靖难之役的历史背景 靖难之役结束后建文帝为何下落不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638 更新时间:2024/1/18 19:19:55

靖难之役又被人们称为靖难之变,这场战役发生在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是属于明朝政治统治阶级内部一场关于争夺地位的战争当时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又因为太子朱标早逝,所以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不久,就实施了一系列的削藩措施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为确保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想方设法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其具体的办法就是分封诸子为王。他把宗室二十五人(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封为藩王,分驻北部边境和全国各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屏藩皇室。朱元璋曾说的:"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从全国来看,这些封藩主要有两类:一是腹里,二是边塞要地。受封诸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地位相当高,公侯大臣进见亲王都得伏而拜谒。

明朝初年,每一个藩王除食粮万石以外,还有军事指挥权。藩王于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辖军三护卫。护卫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1.9万人。九位塞王(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因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所以护卫甲士尤多。北平的皇四子燕王朱棣拥兵10万,大宁的皇十七子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他们在边塞负责筑城屯田、训将练兵、巡视要害、督造军器。晋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战,打败蒙元残余势力的军队,尤被明太祖重视,军中大将皆受其节制。甚至特诏二王军中小事自断,大事才向朝廷报告。尤其是燕王朱棣,由于功绩卓著,朱元璋令其"节制沿边士马",地位独尊。

藩王势力的膨胀,势必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在朱元璋大封诸王的时候,时任平遥县训导的叶伯巨就指出,藩王势力过重,数代之后尾大不掉,到那时再削夺诸藩,恐怕会酿成汉代"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的悲剧。提醒朱元璋"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土"。朱元璋不但听不进劝告,反而将其下狱囚死。

在分封之中,朱元璋曾规定凡受封诸王必须离开京城,到封地就藩。不允许各亲王之间相互往来,即使入朝,也不能同时前来,必须一王离京,另一王才可程。朱元璋此举的目的在于避免诸王相互串联,与中央相对抗。所以,诸王就藩,可以说是"生离死别"。但朱元璋的用心良苦,却未能收到预期的后果。明太祖朱元璋不仅分封诸子为藩王,而且在其成法中有一条是关于"靖难"的。朱元璋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他在《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后来的朱棣即以此为理由,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故而靖难之役中朱棣的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

这其中,"靖难"的意思:"靖"指平息,扫平,清除。"靖难"代表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不过太祖的成法里面还有一条就是皇帝先召唤藩王,藩王才能起兵,且成功铲除奸臣后要五日之内离京。所以这不过是朱棣想要夺取皇位的一个借口而已。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军抵金陵。徐增寿作内应,事败,被朱允炆亲自诛杀于左顺门。守卫金川门(位于南京城西北面)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是为金川门之变。燕军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难之役结束。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或云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又有一说建文帝逃至东南亚,郑和下西洋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标签: 靖难之役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有哪些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发生在1851年至1864年之间的一场农民起义战争,在这场农民起义战争中清政府受到沉重的打击,加速了清政府腐败统治的灭亡,同时帝国主义的势力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也是非常明显的,总结一下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一共有三。太平天国运动的

  • “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之乱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之乱有何区别?为何晋朝的八王之乱会导致国家灭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封邦建国,是古代天子、皇帝将将土地分封给王室子弟、功臣,以保卫天子。商周时期,也有分封上古帝王后裔为诸侯,被分封的地方让他们建立国家,成为一方

  • 五代十国方镇割据局面是怎么形成的?方镇势力有哪些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方镇割据

    五代十国方镇割据局面是怎么形成的?方镇势力有哪些危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五代十国是唐方镇割据局面的继续。朱温、王建、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孟知祥、刘崇都是由节度使而帝;钱缪、杨行密、王审知、刘隐、马殷、高季兴都是由节度使而王(或国王)。在这些人为帝为王之后,他们的统治区内

  • 畲族起源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畲族

    畲族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据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显示,畲族人口大约为七十万人,他们大多分布在我国中部、东南部(闽、浙、赣、粤、黔、皖、湘)山区,其中福建、浙江两省的山区占90%以上,而在浙江的景宁县则是我国首个畲族自治县,有“中国畲乡”之称。说起畲族,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个&

  • 与苗族有关的历史常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苗族

    一直以来,很多学者对于“苗疆”问题的研究存在不同观点,在“苗例”的法律适用的范围上,有的学者认为“苗例”广泛适用于西南地区,而有的学者认为“苗例”仅适用于贵州的苗族聚居区。在关于“苗疆&rdq

  • 渤海国历史介绍 渤海国是怎么灭亡的 渤海国历代君主世袭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渤海国

    渤海国是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以隋末唐初先后迁居今辽宁省朝阳地区的两批粟末靺鞨人和部分“高丽余种”为基础建立的国家。后来,高丽国的“逋残”,以及靺鞨伯咄、安车骨、号室等部的遗民都归顺渤海,也成了渤海国的主要居民。他们在长期共同劳动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凝聚成

  • 柔然民族历史介绍 柔然是怎么消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柔然

    柔然在公元五世纪至六世纪中游牧于蒙古高原。他们辫发左衽,居穹庐毡帐,逐水草畜牧,无文字,以刻木记事。最盛时期,势力北到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达大兴安岭,与地豆于族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达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服属于山南路南北两道诸国。柔然系

  • 西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夏

    西夏中国封建王朝中最神秘古老的古度,西夏是一个游牧民族统治的文明,但西夏皇族潜心学习汉族文明,并习得精髓,由此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明。只可惜因为历史的总总原因,曾经耀眼辉煌的西夏,早已逝去在人们的记忆中。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打开尘封的记忆,穿越千年,一起去探秘西夏王朝。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政权,党项人属于

  • 金朝是现在的哪里?金朝疆域势力范围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金朝

    金朝鼎盛时期统治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国大陆淮河北部、秦岭东北大部分地区和俄罗斯联邦的远东地区,疆域辽阔。金朝疆域可分成三个部分:1.原辽朝统治的东北区域与漠南地区,包括女真各部落的住地,还有契丹、奚、渤海以及五国部、吉里迷、兀的改等各族。金朝建国之初,对此一概搬用生女真旧制。2.辽上京临潢府以南,直到河

  • 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时间:1937年8月中旬结束时间:1946年6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