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代民变的领袖有哪些?

元代民变的领袖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837 更新时间:2024/1/7 6:24:44

元朝农民起义是指1276年至1367年,蒙元统治中国时期所发生的民变。其中最为知名的有红巾军刘福通起义、郭子兴起义及张士诚起义等。

杜可用(?-1280年),又名杜万一,元朝初期江西民变首领,以白莲教起家,都昌(今江西省都昌)人。元朝灭亡南宋不久,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四月,举旗反元,义军达万余人,自号杜圣人,称天王,年号万乘。以谭麟为副天王,都昌西山寺僧为国师。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史弼率军镇压,杜可用与骨干数十人被俘杀

锦州军阀张鲸、张致兄弟。

张鲸,原是锦州的一名土豪,趁金末混乱,于1214年在辽东聚集军队十余万,杀掉金锦州节度使,自称临海郡王,有雄踞辽东的野心。

蒙古兵临东北后,东京、北京、兴中府相继沦陷,蒙古基本上控制了辽东。蒙古军雷厉风行的气势震撼了张鲸,木华黎下辽西后所向披靡,于是张鲸率领10多万士兵向木华黎投诚。

这下子张鲸可找到了一个大靠山,他依仗蒙古的威势,坐稳了临海郡王的宝座,并于1215年自号辽西王,建年号大汉。

不久,成吉思汗下诏命令张鲸总领北京十万提控兵跟随蒙古大军攻略燕南还没归附的那些州县。张鲸心想老子身拥十多万大军归附蒙古,本身就够委屈得了,现在还要把老子像算盘珠子一样随手划拉来划拉去,像鹰犬一样任意驱遣,什么世道?直把人才当奴才!

对成吉思汗的诏令,张鲸满怀不服,言行中颇有抵制的苗头。木华黎觉察到张鲸的不满情绪,就命石抹也先监督他的军队,并催促蒙古、契丹军和张鲸的十万提控汉军南征。当军队行至平州时,张鲸声称生病了,死活不再往前移一步了,并在暗中谋划要率军逃回北京。

石抹也先监军见张鲸耍赖皮,费了不少唾沫来做他的思想工作,可是这家伙是死猪躺到了案板上好说歹说都不肯再往前走。监军觉得这样逗留下去不是个办法,就干脆将张鲸扭送到了成吉思汗的大帐。

大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故意装死是不?死猪不怕开水烫是不?张鲸吓得连连辩解说,大汗天威,蒙古盛国,小人真的是生病了,就是打死小人也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叛逆之心哪!最后,大汗决定叫张鲸把他的弟弟张致送到蒙古草原来作质子。张鲸口头答应,回帐篷后在半夜就开溜了。石抹也先玩了命地狂追,愣是追上了他。实在是气得不行,干脆在半路上就将这家伙弄死了。就这样,这个风光一时的土豪窝窝囊囊地倒在石抹也先刀下了。

张鲸的弟弟张致在锦州听说哥哥被人弄死了,悲愤万分,当即杀掉蒙古监军,割据锦州叛蒙自立,称汉兴皇帝,建年号兴隆(或作兴龙),号称黑军。

张致联络当地地主武装,攻城略地,很快就攻占附近的平州(今河北卢龙)、滦州(今河北滦县)等数十州。但张致深感自己无法同蒙古帝国对抗,遂于1216年再次投降金朝并攻下兴中府(今辽宁朝阳)。

蒙古见小张太嚣张,动静闹腾得忒大。木华黎马上率领数万大军前往讨伐。探知蒙古大军将至,许多州郡杀死张致任命的官吏,争先恐后地投降。大军进逼红罗山,锦州主将杜秀投降,木华黎封杜秀为锦州节度使。

七月,木华黎兵临兴中府。兴中府依险为阻,兵精粮足,着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木华黎认为若从正面强攻恐怕一时难以取胜,于是他设下一计,引蛇出洞,先派吾也而(人名)去攻打溜石山。临行前告诉他:“你急攻溜石山,逆贼一定会急忙派兵支援,此时我出其不意,断掉他们的归路,咱们来个前后夹击,这样就可以一战而擒获反贼了。”然后他又派蒙古不花(人名)驻守在永德县西十里守候。

张致听到溜石被围,果然派遣张鲸的儿子张东平率领骑兵八千、步卒三万赶来救援,蒙古不花马上切断援军的归路。并快马报告木华黎。木华黎连夜率军疾驰,黎明在神水县东面遭遇张东平,蒙古不花同时也赶到,两军前后夹击。木华黎在军中选取数千名弓箭手,命他们给敌军制造一场浪漫的流箭雨。又将军队分一半下马步战,亲自率领另一半骑兵冲击敌阵,敌军大败,张东平战死,斩首一万二千八百余级。

神水县援军惨败,张致不得不撤离兴中府,蒙古军进围锦州。锦州城下,张致屡战不利,只得闭门守城。锦州被围困近一个月之后,城内粮草奇缺。为了激扬士气、扭转败局,张致疑似脑袋被野毛驴踢了,不知咋就突发奇想想出了一招激发士气的奇招。小张突然决定对上次出战不利的将领治罪,一下子就杀掉了20余名将领。

你还别说,小张的这招奇招还真是立竿见影。当然了,不出所料,起到的是负面作用。高益等漏网败将被威慑到了,城里的粮食与日俱减,士气亦然,指不定哪天张总又要杀败将抖擞士气呢。高益等人越思量越害怕,于是串通了几个将领,在夜晚一起动手将张总及其家属统统绑了起来,连同张致的党羽,全部献给了元军,大开城门投降了。张致伏诛。

阿里不哥(?-1266),元朝蒙古宗王。成吉思汗孙,拖雷幼子,蒙哥(元宪宗)和忽必烈(元世祖)的同母弟。元宪宗八年(1258年),蒙哥率军攻南宋,他留守和林(今蒙古北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右岸厄尔德尼召北),统领在本土的蒙古军队和斡耳朵。蒙哥死于四川后,忽必烈(元世祖)于中统元年(1260年)抢先即位于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阿里不哥在和林西按坦河召开忽里台,得到诸王的拥戴,即大汗位。随后两兄弟为争夺皇权发生战争,经过几年征战,阿里不哥战败,支持他的诸王军将大部分离去,辖区又发生大饥荒,无力再支撑下去。中统五年(1264年)八月,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赦免其罪,后病死。

宋朝漳州人。德祐二年(1276年)五月,张世杰陈宜中拥立赵是为皇帝,张世杰与部将陈吊眼、许夫率领诸畬兵攻打蒲寿庚,不克。宋朝灭亡后,改元昌泰,陈吊眼聚党十万,连五十余寨,扼险自固。攻打元朝汀、漳诸路。

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八月,枢密副使孛罗请命完者都讨陈吊眼,收降黄华。十八年(1281年)闰八月初一癸巳,阿塔海乞率领戍守三海口的军队攻击陈吊眼,大将高兴攻破其十五寨,陈吊眼逃至千壁岭。十九年(1282年)三月,完者都和高兴上至半山,诱陈吊眼说话,擒获,在漳州市斩首,余党都被镇压。

黄华

黄华(?~1284),政和县人,元初福建农民起义军首领。生平事迹现已无从细考,据《元史》和朱维干的《福建史稿》等记载:至元十四年(1277)夏。他在政和发动农民抗元起义,以盐夫为骨干,广泛召集建宁府其余各县和括苍等地的农民起义军,并联络畲族女英雄许夫人的抗元部队,共三万多人,断发纹身,号头陀军,英勇抵抗元军。声势浩大的头陀军,使元廷为之震惊。至元十五年十一月,元廷命高兴在建宁府设立行都元帅进行镇压。至元十七年八月,元廷又命完者都为镇国上将军福建等处征蛮都元帅,领兵五千与高兴会合。完者都以征蛮副元帅重职招降黄华,而且利用黄华熟悉福建山区作战的特点,命黄华为前驱,清剿漳州陈吊眼抗元起义军。黄华当时经不起重职收买,成为元廷剿陈的马前卒,攻破五个陈吊眼起义军寨。至元十九年三月陈吊眼在千壁岭被捕遭难,汀漳抗元起义军被剿灭。本为南北呼应的陈黄抗元起义军被元廷瓦解了,黄华也因之被授为建宁路管军总管。至元二十年(1283),黄华再次起兵反元,打出反元复宋的旗号,称至元二十年为宋祥兴五年,人马发展到近十万,号称二十万。以政和为根据地,攻下浦城、崇安等县,围困建宁府,范围扩展到江西的铅山和浙江的江山等地,威震东南半壁和元廷朝野。当时元朝福建提刑按察使王恽惊呼:“福建一道收附之后,户几百万。黄华一变,十去其四”。

同年十月,元廷命卜磷古带、史弼等领兵二万二千,调江淮行省参政伯颜,征东行省左丞刘国杰,江西道宣抚使高兴,福建行省左丞忽剌出共四行省军队围剿黄华头陀军。在强大的元军合力围剿面前,头陀军在辽阔的战区里拼死抵抗。黄华率军在铅山与高兴作战损兵八千,又率军急攻建宁,为高兴与福建行省元军合力作仗所败,折将两员。黄华退守江山洞,后退守赤岩寨。寨破,黄华自焚身亡,头陀军大部壮烈牺牲,无辜平民近万人遭元军杀戮。部分头陀军化整为零,转入偏僻山区,直到至元二十六年(1289)黄华的弟弟黄福和陆广、马胜再次发动起义未果,头陀军才被完全镇压下去。后人为了纪念黄华和头陀军的抗元斗争功绩,把头陀军驻扎过的许多山头命名为“黄华山”。见载于地方志的就有政和县城南的黄华山,建瓯县城北的大、小黄华山,浦城县城北的黄华山等等。

罗平国

林桂芳(?-1283)元朝人,曾组织发动抗元复宋的起义,失败。

他的父亲林获字元辅,号光山,曾任宋朝的琼州太守,致仕居乡。帝昺驻跸崖山时,林获与护驾的赵宋宗室赵必次相好,结为至交。赵必次原名逊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登进士,被封为上柱国。元师攻陷临安,随杨妃护二王南逃,由闽到粤最后至崖山,均与陆秀夫、张世杰等参预朝政。及崖山兵败,托嗣长子赵良钤、次子赵良縂于林获,乃赵海殉国。林获担负抚养赵嗣之责,将他们匿藏在睦洲东乡,改赵良钤名为林大奴、

至元二十年(1283年)三月,林桂芳与赵良钤、赵良縂聚众万余,在皂幕山之西的罗旁坚旗举义,抗元复宋。并号称罗平国,改元“延康”。后被元军万户王守信镇压,林桂芳赵良钤壮烈牺牲。

赵良钤

赵良钤,广东新会人,宋朝宗室后裔。至元二十年(1283年)三月,原南宋琼州知州林获次子林桂芳与赵良钤兄弟在泷水县罗旁起义,抗元复宋。号称罗平国,改元延康。不久被元军镇压,林桂芳等人被杀,起义失败。

兴国

杨振龙(?-1289年),又名杨镇龙,元朝初期浙江民变首领,以白莲教起家,宁海(今浙江省宁海)人。元朝灭亡南宋不久,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二月,举旗反元,攻克宁海,义军达十二万余人,自号大兴国皇帝,年号安定。其所部称大兴国军,分兵进攻东阳、义乌、嵊县、新昌、天台、永康等地,冬季攻克东阳(今永康市东北)。未几,战败被俘牺牲,余部至次年失败。

陈空崖(?-1297年10月28日),宋朝末年元朝初年温州人。大德元年(1297年),陈空崖自称恢复宋朝,改元正治,十月十二辛丑,元朝以妖言将他诛杀。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74元朝民变政权及领袖简介-hubao.an-hubao.an的博客

蔡五九元代,蔡五九领导的反元起义。元延佑二年(1315),元统治者以丈量田亩为名,掠夺民田,拆毁民房,夷平坟墓,江西民众受害尤甚。是年六月,赣州(今江西赣州)人蔡五九聚集民众起事,包围宁都(今江西宁都),焚四关,分兵进攻附近郡县。七月,元军镇压,解宁都之围。但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加人义军,攻下宁化县,蔡五九被拥为王。元统治者一面加派江浙行省平章章律增兵镇压,一面宣布停止“抚田”,分化义军,五九势力渐衰。九月,蔡五九战败被俘牺牲,余众败散,起义失败。

朱金国

朱光卿(?-1337)元代广东农民起义军首领。增城(今广东省增城市)人。

朱光卿生平经历

1337年(元世祖至元三年)正月,与、钟大明等率众起义,占增城,建大金国,改元赤符。惠州归善(今广东惠州市及其附近地区)人聂秀卿、谭景山等制造军器,并拜戴甲为“定光佛”,亦起兵应之。元命指挥狗札里、江西行省左丞沙的前往镇压。七月,光卿被俘杀。

胡闰儿(?-1338)元代河南农民起义军首领。河南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位周口市东北)人。

胡闰儿生平经历

他善使棒,故又名棒胡。有徒众百余人。1337年(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年)2月,以烧香为名聚众起义于信阳(今河南省信阳市),人称李老君太子,置弥勒佛、小旗、紫金印、量天尺等,攻破鹿邑(今河南省鹿邑县,位柘城县东南),焚陈州,屯营于杏冈。胡山花、辘轴李、棒张等起兵而应之。元命河南右丞相庆童前往镇压。1338年(至元四年)4月,他被俘杀

韩法师(1286--1337),真名韩蕤,合州大足县人,元末起义领袖。韩法师天性聪颖,悟性高,长于医技、占卜,正适合接近群众。40岁左右,流落到河南郑州一带,与刘福通(1320~1366)共创白莲教法坛,为师兄弟,堪称元末白莲教的祖师爷。后据重庆于至元二年八月中秋起义,次年四月称“南朝赵王”,定都重庆。同年被元朝消灭。

周子旺(?-1338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元朝军事人物。

至元四年,周子旺跟随其师彭莹玉以白莲教名义在袁州率众五千余人起事,号称周王,尊彭莹玉,手下兵士背心皆书“佛”字,以为有“佛”字便刀枪不入。起兵不久,周子旺部旋即遭到袁州路元兵镇压,周子旺被俘遇害,全家遭株连,两个儿子天生、地生也都被杀害,史称袁州起义。

蔣丙

元代,蒋丙领导的反元武装斗争。元至正元年(1341)四月,道州(今湖南道县)蒋丙聚众反元,攻破江华县(治今湖南江华西北),在明远县(今湖南明远)一带活动。十二月,何仁甫等起而响应,攻击附近郡县。次年八月,元湖广行省平章衮巴布勒率河南、江浙、湖广诸省军会剿义军,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至正三年(1343),蒋丙被拥为顺天王,率义军余部连续攻克连(治今广东连县)、桂(治今广西桂林)二州,活动于靖州(今湖南靖县)、浔州(今广西桂平)一带,继续与元军斗争。至正六年(1346)十月,起义军在武冈被元军击败。

标签: 元代

更多文章

  • 元代民变是怎么发生的?元代民变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代

    元惠宗在位之初,1335年燕帖木儿的儿子唐其势阴谋推翻,另立元文宗义子答剌海。幸右丞相伯颜粉碎叛乱,但属于保守派的他掌握朝政,权力盛大。他禁止汉人参政并取消科举,这些都与元惠宗发生冲突。1340年元惠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帮助下,终于废黜伯颜。脱脱为相与元惠宗亲政前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颁行《至正条格

  • 汉武帝酎金夺爵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

  • 酎金夺爵的背景与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

  • 南宋端平入洛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宋

    端平入洛,是指南宋在联合蒙古灭金朝之后,出兵收复位于河南的原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和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三京的军事行动,由于粮草不济以及没有骑兵等原因,最终被蒙古军大败而退回原来的防线。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南宋在联合蒙古灭金国后收复位于河南的原北宋领土,最

  • 端平入洛有什么影响?历史上对端平入洛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端平入洛

    端平入洛是南宋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军事行动,发生在宋蒙合作灭金之后,端平入洛的影响到底是什么呢?首先从端平入洛的起源说起,当时宋蒙联合消灭了金国,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灭金宋军其实才是主力,而金国一灭,原先的地盘自然就空下来了,宋蒙双方又没有事先商量好河南一带的归属,于是南宋当局就对于河南一带有了想法

  • “汉承秦制”到底承袭了什么?汉究竟承袭了哪些秦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承秦制

    西汉建立后,承袭秦制,虽略有所改,但在汉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体制,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那么汉究竟承袭了哪些秦制呢,且听小编给您道来。一、集权制度的承袭。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凡军国大事,全凭皇帝一人独裁,汉朝建立后,承袭秦制,未有所改。此外,西汉承袭

  • 怎么评价庆元党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庆元党禁

    庆元党禁,也称伪学逆党之禁,指中国宋代宋宁宗庆元年间韩侂胄打击政敌的政治事件。宁宗赵扩即位后,宗室赵汝愚以参与拥立赵扩有功升为右相,外戚韩侂胄迁枢密都承旨,两人嫌隙日深。公元1195年(庆元元年)二月,韩侂胄使谏官奏赵汝愚以宗室居相位不利于社稷,赵扩就贬赵汝愚至永州(今属湖南),后死于贬所。赵汝愚被

  • 西汉开国功臣为何大部分都是起自布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功臣

    西汉开国诸臣,绝大多数起自布衣。“布衣”,原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后来成为一般平民的代称,其中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及没有官爵的地主。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总结汉初政治结构,称之为“布衣将相之局”。“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

  • 古代朝廷如何消除地方诸侯对中央的压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

    成语,这绝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亮点,相当一部分流传至今仍在频繁使用。不过也有很多成语,被误用了。或者说,使用者在没有完全理解其本意的情况下,就在使用。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个如今在网络上使用率比较高的成语的本意,它就是雨露均沾。不过今天的重点并不是雨露均沾,而是它所要消亡的一个制度。这话啊,还得从秦始皇

  • 郡国制和郡县制有什么区别?郡国制和郡县制两者分别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郡国制,郡县制

    汉代郡国制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