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东吴有无统一全国的实力?

三国时期东吴有无统一全国的实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072 更新时间:2024/2/1 7:32:34

其实东吴在三国中一直排在第二名的位置,原本蜀国鼎盛时期是有能力挑战吴国的,但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惨败而归,最后再也无力和吴国相抗争。其实东吴的确是块宝地,人杰地灵,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少有的治国人才。其实吴国在人才方面的储备一直在蜀汉之上,如果让吴国拿下蜀国以此扩大国力,那有没有可能击败曹魏一统中原呢?如果孙权能多活几年,吴国没有遭遇立嗣之争的话,或许还真有可能。

不少喜爱看三国故事的读者在渐渐熟悉各种人物关系之后,可能便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曹魏集团虽然一统北方,但因为中原地带常年遭受战乱之苦,不得不令百姓修养生息,来恢复国力;而蜀汉集团虽然人才辈出,但在后期却接连遭受重创,也无力再图天下;反观孙吴集团,割据江东六郡,而且还安逸发展了几十年,在这样的情况下,却始终没能统一中原,甚至走向了自取灭亡的境地。

那么,东吴集团到底有没有实力一统中原呢?笔者认为,东吴集团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有这个可能性的。纵观江东局势,其实力的确不容小觑。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孙吴集团割据江东六郡八十一县,在人口、粮草、军械上面,都是相当充足。而且孙吴占据长江这条天堑,便在地理位置上面,处在了不败之地。

不仅如此,孙氏政权三代领导者,也都算是当世枭雄。孙坚出身寒微,却能在乱世之中,凭借其个人能力,笼络到一批忠心耿耿的班底;到了其长子孙策之时,这位江东小霸王更是在短短三年之内,便轻易荡平江东,从而奠定了江东基业。后来孙权少年继位,不仅很快安稳了江东内部,还先后击败了曹操、刘备这两位当世枭雄。可见孙权手段,也是极其了得,甚至还让曹操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除此之外,江东的人才也是源源不绝的涌现。在武将方面,孙吴集团便有着江东十二位虎臣,其中有一猛将甘宁,他不仅曾率百骑劫取曹营,令曹军闻风丧胆;而且就连关羽,也是对其十分忌惮。且看文臣方面,张昭颇有才干,虞翻直言善谏,都是难得一见的良臣。另外,请注意江东的历届大都督,如周瑜、吕蒙、鲁肃、陆逊等人,也都是当世一流的统帅之才。由此可见,江东集团也确实是人才辈出。

可即便如此,割据江东的孙吴集团,却始终没能走出江东一步,最好的情况,也只是占据了一半荆州而已。而且在多年发育之下,东吴最后竟然走上了坐等灭亡的境遇。那么这其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隐情呢?综合当世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有以下这三点原因:

首先,孙权的长处并不在于进取。孙权的聪明,在他年幼之时便曾多次显露出来。但是作为一个聪明人,孙权更擅长的却是自保。对此,孙策对自己的这位亲弟,也曾有过类似评价。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记载:“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事实证明,孙权在防守江东这件事上,确实做的很到位。曹操、刘备先后引军来犯,都被其阻击在了江东之外。

但是孙权这个聪明人,为了保住江东基业,却有些过于隐忍了。面对曹氏集团的数次攻伐,只要没危及到江东基业,孙权便会以求和为主。在曹丕篡汉自立之后,孙权也是在第一时间内上表称臣。而刘备亲率大军伐吴之时,孙权首先想到的,也是妥协。如此看来,孙权和其父兄相比,确实是少了一些血性和进取心。

其次,东吴军队并非善于陆地作战。虽说孙权善于自保,但他也并非没有丝毫野心。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吴趁着曹操进取汉中之时,向江淮一带的重镇合肥发起了进攻。孙权此次出兵是出奇不意,并且他还带了十万大军,远胜合肥的七千人,怎么来看都是稳操胜券。出人意料的是,张辽带了800敢死队,便在逍遥津一带大败了孙权十万大军。究其原因来看,恐怕还是江东军队不擅长陆地作战。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毕竟江东靠近长江一带,其水师能力自然不必多说。但是孙权如果想要培养一批骑兵军队恐怕是很难的。一方面,江东地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本就气候湿润。既然如此,马匹所食用的干草,便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即便孙权能凑齐一支骑兵队伍,但是江东多为水乡,又哪里有专门的平原地带,来让骑兵队伍专门接受训练呢?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吴必定很难训练出大量骑兵。即便东吴军队能顺利进入中原地带,在没有骑兵支持之下,恐怕也很难取胜。

最后,孙吴政权偏安一隅,后期已失雄心。尽管长江天堑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江东的安全,但是它也成为了江东出门的一个障碍。殊不知,连一个江夏太守黄祖,就能将孙氏锁死在江淮一带,令其18年未曾上岸。不仅如此,江东的军民在经历几十年的安逸生活之后,也逐渐失去了当年打天下的雄心壮志。正因如此,江东便有不少文官,在赤壁之战前夕,便生出了投降的念头。

除此之外,孙权在后期之时,也开始变得昏庸起来。他不仅自毁长城,逼死了一代名将陆逊;还因个人喜好,几度废立太子,致使东吴朝堂政局不稳,一直处在动荡不安之中。可以看到,东吴内部因为内耗,便平白损失了不少国力。而后来继位的几位昏君,也导致了东吴政权,最终走向了坐等灭亡的惨剧。

以上,便是笔者对于东吴政权错失天下的一些个人看法。当然,也不排除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在这里便不一一说明了。毕竟历史,只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标签: 东吴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为何没有少数民族势力趁机入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

    在我国的历史上,每逢乱世年代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会趁机南下,这样的事情似乎像是早已经是定律了。八王之乱时期,五胡南下;南宋乱世,蒙古南下;明末乱世,满清入关等等。但是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们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三国乱世时期,从未有过异族南下。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三国时期即便是再乱,曹、刘、吴

  • 明朝文官集团有没有威胁到皇权?明朝权臣为何不如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官

    在汉朝时期,对皇权威胁最大的是外戚和权臣,宦官基本上难以对朝政产生影响。但到了明朝,宦官当政的严重性,甚至威胁到了明朝存亡的根基。虽然文官集团也有很强大的势力,但制度的不同导致权臣很难掌控实权,宦官则容易的多。所以文官基本上对皇权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胁,哪怕是身为首辅也有诸多限制。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明朝的

  • 隋朝的军事制度历史介绍 隋朝军事制度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朝

    隋朝是中国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重要朝代,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分裂割据历史,重开国家统一局面。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581年北周静帝禅让给杨坚,定国号为“隋”,北周覆亡。隋文帝即位后,为了巩固统治,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

  • 清朝异姓封王封爵列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

    我国古代早已建立公、侯、伯、子、男的封建等级爵位制度,但到清代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满洲入关前,清异姓封王封爵已开始萌芽,国初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以泛海来归,封孔有德为定南王,耿仲明为靖南王,尚可喜为平南王,吴三桂以请兵功封平西王,扬古利以世臣故,追赠武勋王,孙可望来归封义王,黄芳度以殉节赠忠勇王,

  • 谁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蜀汉

    我们看到,在东汉末年诸侯并起之际,知识分子或曰士大夫,或曰儒者,或曰文人比以往江山一统的年代更能拥有发挥自己才华和政治抱负的机会,因为他们有较多的主公可以投奔,可以像春秋战国时代的士那样,此地不合则另走一家。因此,东汉末年事实上是一个人才大流动的时期,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奔走于诸侯之间,以求谋得终生的富

  • 《北齐律》简述:《北齐律》的内容是什么?《北齐律》的历史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齐

    北齐律简述:北齐律的内容是什么?北齐律的历史地位如何?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北齐律简述《北齐律》是北齐的主要法律。北齐的高氏兄弟在东魏职掌国政时,主持了《麟趾格》的修撰。550年,高洋称帝,以《麟趾格》为“未精”,始命群臣议造齐律,直到武成帝河清三年(564年)完成,史称《北齐律

  • 什么是八旗制度?八旗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八旗制度

    什么是八旗制度?八旗制度即是一种军事制度,它创建时期是女真族统一过程中,完成于满清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正式建立之后。关于八旗制度实际是在清朝封建统治下的一种社会的组织方式。八旗制度是在女真人的生活基础上衍生而成的。在女真人的生活习惯中,骑射是主要的生活方式,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等。女真人的生活聚居

  • 夏朝的灭亡时间及原因 孔甲乱政造成夏朝的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夏朝

    孔甲乱政,夏王朝的统治日益衰落。直至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桀虽然有智有勇,但很残暴凶残,杀人成性,加上酗酒好色,劳民伤财,残害百姓。东边的商国便趁机骑兵伐桀,灭掉了夏朝。夏自禹至桀,历十四世十七王,存在了将近五百多年时间。夏王不降死后,孔甲继位,夏朝开始衰落。孔甲加强了对于天神的

  • 董卓迁都长安谁赞成谁反对?迁都长安有什么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长安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引起天下诸侯共怒,此后袁绍率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但这些诸侯也都心怀鬼胎,不想展露真正的实力,只有孙坚一人将董卓击退。此后董卓提出迁都长安的计划,但杨彪和黄琬反对因此被免职。实际上董卓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迁都毕竟不是一件小事,董卓还想把持朝政就必须将汉献帝控制起来。只是董卓没想到

  • 赵高上位有哪些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高

    赵高是秦朝权臣,其野心已经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赵高在职期间,擅自伪造秦始皇诏书,逼死扶苏立秦二世为帝。此后赵高便开始独揽大权,结党私营,根本不把秦二世放在眼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是朝廷重臣还是皇室宗亲一律不放过,哪怕是秦二世都不是赵高的对手。为什么赵高一人能做到如此为所欲为的地步呢?这其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