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诸侯国:许国历史介绍

春秋时期诸侯国:许国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78 更新时间:2023/12/17 9:56:17

分封是统治术的一种,是古代统治者一个屡试不爽的妙招。

分封一可以奖赏为自己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有功之臣,笼络人心;二能够赏赐自己的直系亲属,肥水不流外人田,让他们更加团结在自己周围。

分封最大好处,就是形成一个利益集团,替统治者镇守四方,对周围敌对势力形成威慑,不仅可以有效巩固自己的统治,更能抵御外来入侵。

既然分封有这么大好处,所以每次改朝换代之后,统治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地分赃,分封有功之臣和自己的直系亲属。

分封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

话说西周时期,周天子对有功之臣、直系亲属和名人后裔进行大肆封爵。

不过在分封的时候,也不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而是论功行赏,对有功的人是按照贡献大小进行分封。

而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那些亲属,也是按照远近亲疏进行分封的。

说白了就是功劳越大、跟周天子血缘关系越近,爵位也越大。不但分封的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分封的地盘也越大;反之,爵位就越小,分封的地盘越小,地理位置也偏僻。

举例来说,周天子赐予诸侯的爵位也就是各路诸侯王的爵位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五等。

其中公爵地位最为高贵,是周天子之下最尊贵的王,地位崇高。

正因为如此,这个公爵爵位可不是轻易能得到的,只有那些有名望和资历的圣二代即先圣后人,和跟周天子同姓有近亲关系的人,才会有幸得到公爵的称号。

比如说,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的国君就是公爵身份,其中虢国的第一代君主姓姬,跟周文王是直系亲属,为周文王亲弟弟,六国的公主则是圣二代、圣三代先圣后裔。

其中杞国国君是夏禹的后代,宋国国君的商汤的后裔。

黄帝后裔被分封到了蓟国,炎帝的后裔分封到了焦国;而、舜的后人则被分封到了祝国、陈国。

我们今天在这里说的许国国君,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因为他的爵位是第五等,是最低的。

根据史学家考证,考古界所能完全确定的是为男爵的周代诸侯国,就是许国。

许国为什么爵位最低,他有什么样的身份,出身怎么样,一直是个谜团。

许国的第一个君主名叫许文叔,姓姜,跟姜子牙一个姓,因此有人说他是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人。也有人说这个国君跟姜子牙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同姓而已。因为神农氏就在一个叫姜水的地方住过,所以就以姜为姓。

后来姜姓人丁兴旺,生息繁衍,蓬勃发展,在姜姓下又衍生出四个分支,人称"四岳"。而其中一支被称为"吕氏",这人马混得不错,在夏朝的时候,该部落首领得到奖赏被封"吕候",建立了吕国。

周文王当周国国君的时候,吕氏后裔许文叔担任了周文王内阁的司法部长,专管刑罚、制定律法。武王伐纣的时候,此人跟着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因此在周王分封诸侯的时候,许文叔被封爵为许男,建立许国。

虽然许文叔分封的爵位不高,面积也不大,但是许国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地处中原的中心,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它管辖的范围,只有30平方公里,具体位置包括河南许昌县及和临颍县北部、鄢陵县西南部的部分地区。

由于许国底子薄,国君也没有进取精神,没有积极开疆扩土而是小富即安,安于现状,没有危机感,所以始终是个小不点。

当历史进入东周时,周天子的权威越来越小,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大,越不把天子放在眼里,许国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实力小的可怜的许国,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艰难地周旋,不停地祷告上苍,生怕有一天会被吃掉。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由于许国战略地位重要,想安宁也不行,除了当墙上草,变色龙,到处赔笑脸,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郑国国君郑庄公是个有野心的政治家,他借周平王东迁之机,灭掉了虢国和郐国,许国危在旦夕。

公元前712年7月,在郑庄公的牵头下,郑国跟齐国、鲁国组成联军灭了许国。

公元前697年,郑国发生内乱,局势不稳,许叔乘机夺回都城,赶走了郑国侵略者,重新复国,史称许穆公。

公元前504年,郑国大将游速率军伐许,这时候的许国国君并没有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无法抵挡其凌厉攻势,十七世国君许斯成为战俘,许国再遭灭国厄运。

许国后裔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再次建国,苟延残喘了100余年,终于在公元前375年,被南方强大的楚国灭国,弱小得不能再弱的许国成为历史。

不过这个许国已经够顽强了,在强敌环伺下生存了700年,经过了24国君。

标签: 许国

更多文章

  • 十常侍之乱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十常侍之乱

    十常侍之乱是对一段历史的描述,包括这些太监狐假虎威,祸乱朝纲的整个过程。他们安插亲朋好友在全国各地为官,也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势力与地位,但是他们本身缺陷,缺乏治理国家的实力与能力。这些人为非作歹,祸害百姓,激起民愤,这是就人民而言的十常侍之乱背景。在朝廷之中,太监们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工作优势,在皇上与皇

  • 晋朝中央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晋朝

    尚书省晋朝官制源自三国官制和东汉官制,但尚书省的组织比东汉更为严密。有以太傅“录尚书事”大权独揽,称为“录公”。另设“尚书令”,为尚书省的首官,秩千石。《晋书·职官志》云:“始贾充为尚书令,以目疾表置省

  • 中国古代開元之治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開元之治

    開元之治是唐玄宗開元(713一741年)年間政局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力富強的局面的艷稱。這是唐朝極盛的時期。唐朝自武則天退位到玄宗即位以前的中宗、睿宗統治期間(705712年)政局極不穩定。武氏諸王、中宗的韋皇后及其女兒安樂公主、武後女兒太平公主都參預政權,朝廷大臣也分為幾派,相互排擠,因此

  • 中国古代藩鎮割據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藩鎮割據

    藩鎮割據是唐朝中葉以後,一部分地方軍政長官據地自雄、不服從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面。藩是保衛,鎮指軍鎮。封建朝廷設置軍鎮,本為保衛自身安全,但發展結果往往形成對抗中央的割據勢力,這是封建統治者爭權奪利的本性所造成的矛盾。唐玄宗在位(712756年)時期,為了防止周邊各族的進犯,大力擴充防戍軍鎮,設立節度使

  •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最开始有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安禄山

    可以说内乱让叛军的战斗力不断下降,最后败给了大唐,但即便最终史朝义兵败自杀,这场叛乱也没有真正落下帷幕,而仅仅是不再起兵反唐了。但却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下来。当时投降的将领全部被大唐许以原职,这既是仆固怀恩为大唐挖的陷阱,也是大唐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安史之乱的破坏实在是太大了,大唐帝国的盛世繁华轰然倒塌

  • 汉朝时期南越国的外交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越国

    南越国的对外交往是什么样的呢?汉朝在南越国的历史中,它与汉朝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时期:一、南越首次对汉臣服:汉高祖十一年到汉高后五年。汉高祖十一年,陆贾使越,赵佗受封,建立了对汉的臣属关系。汉高后五年,吕后禁南越关市、别异蛮夷,于是赵佗反汉,汉越关系中断。二、南越称帝、抗衡汉廷时期:汉高后五年到

  • 南越国的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越国

    南越国中有复杂的民族构成,是多民族聚居的一个政权,那么南越国的风俗习惯是什么样的呢?生活习俗迷信鸡卜“鸡卜”是南越国越族流行的一种迷信活动,即用鸡骨占卜吉凶。此外,南越国也存在龟甲占卜。剪发文身南越国越族民众的发式有断发,及剪断头发,还有椎髻与披发两种发式。越族还喜欢在身上刻

  • 汉朝时期南越国境内有哪些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越国

    南越国是由百越建立的一个政权,百越并不是指一个民族,而是南方部族的统称,那么南越国的民族构成具体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民族政策呢?秦末,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亡之际,封关绝道,兼并岭南的桂林郡、象郡。汉高祖三年正式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汉高祖十一年,南越国成为汉朝的藩属国。元鼎四年,南越丞相吕嘉发动叛乱,杀

  • 南越国的文化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南越国

    南越国引入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使岭南地区迅速从百越征战、刀耕火种的氏族社会平稳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同时又将异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进岭南以至中原地区,开启岭南文明千年辉煌。语言文字岭南越族居民,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与中原地区汉族的语言有很大的差异,以至汉、越民族因语言歧异难以沟通交流,须&

  • 南越国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南越国

    南越又名南粤,原为古民族名,是古代越人的一支,分布在五岭以南地区。因其人口众多,同时赵佗立国的核心地带也在南越族居住的地区,因此国名定为“南越国”。领土范围南越国最强盛时,北部边界一直到南岭,包括今广西北部的三江、龙胜、兴安、恭城、贺州,广东北部的连山、阳山、乐昌、南雄、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