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岳飞岳家军12支大军详细介绍

岳飞岳家军12支大军详细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803 更新时间:2024/1/15 18:04:42

岳家军的十多万大军又由12支大军组成:

1、背嵬军:背嵬军是岳家军主力中的主力。在南宋初年的各路驻屯大军中,唯有岳家军和韩家军有背嵬军的编制。“背嵬军”这个名称最先被韩家军使用。韩世忠在绍兴二年(1132)设立背嵬军作为自己的亲军。岳家军背嵬军的编制是仿照韩家军编制而来。

“背嵬”一词是党项西夏语的音译,也有的史籍上写成“背峞”。“峞”有酒瓶之意,大将的酒瓶必然是由亲信士卒背负,因此,背嵬军便引申为大将的亲军之意。背嵬士卒的选拔是极其严格的:军中进行军士技能比武的时候,将胜出的士卒登记在册。一旦旗头和押队一类的低级军官阵亡,则迅速以这些优秀士兵补充进去。这些被登记了的勇卒之间也会经过多次选拔并决出优胜者来,一旦各级将官有伤亡需要补缺,则再从这些优胜者中进行选拔。这些人都有可能进入背嵬军。但凡进入背嵬军编制的士卒便享受到与岳家军各级统制相同的尊重,犒赏也异常丰厚。

因此,这支背嵬军颇具有战斗力,每每战事胶着之时,岳家军必定投入背嵬军打开局面,每仗必胜。所以在战事最激烈的时候,背嵬军往往被用作为突击队或敢死队使用。

背嵬军战斗力强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背嵬军中编有8000人的一支精锐骑兵部队。我们都知道南宋初年战马紧张,南宋各支驻屯大军并不能组建有效的骑兵部队与北方敌人做野战拼杀。前文我们交待过岳飞大军在剿灭曹成时得到过广西经略安抚司战马的支持,但是战马紧缺仍旧是阻扰岳飞组建骑兵集团的最主要问题。

岳飞利用与金齐联军交战的机会,获得大量战马并组建了南宋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马军。岳飞也成为南宋历史上第一个能够大规模以骑兵发起集团野战的将领。背嵬军八千骑兵的意义便在于此。

当然,八千骑兵之外,背嵬军还有步兵。因此,步兵骑兵相加,背嵬军大约有兵员一万五六千,甚至更多。

背嵬军作为岳飞亲军通常由岳飞直接指挥。但是,在不同时期,背嵬军也有专门的统制官,限于史料的局限,我们无法得知各个时期背嵬军的统制分别是何人。岳飞冤杀前后,背嵬军统制是傅选。

2、前军:前军统制张宪是岳家军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他追随岳飞多年。在绍兴五年镇压杨幺结束以后,他成为岳飞的左右手。他也是岳飞冤案中最先遇害的两名将领之一。另一位是岳飞长子岳云

前军副统制王俊。按照秦桧意图诬告岳飞的第一人,便是王俊。王俊在军中颇无人缘,从并入岳家军之后便没多少战功,因而无法因功升迁,但是王俊很会打小报告。岳家军中,王俊是难得一大恶人。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前军统制的张宪对王俊很是不满,两者关系不好。王俊在诬告岳飞之时,也将张宪顺手捎带上了。

3、右军:右军是岳家军组建比较早的部队。右军的前身是岳飞在江淮宣抚司任统制之时,他的战友扈成所统辖的旧部。岳飞、刘经南下广德军后,扈成与他们分道扬镳而最终被戚方杀害。扈成手下统领庞荣在岳家军驻屯宜兴时期归入了岳家军的战斗序列。庞荣担任右军统制。

4、中军:中军统制王贵,副统制郝晸。王贵与张宪一样,加入岳家军时间较早。钱彩在《说岳全传》中介绍王贵是岳飞儿时的伙伴,也是岳飞恩人王员外的孩子。这都是与历史不太符合的。王贵与张宪一样,成为岳飞的左膀右臂。他的级别较高于张宪。岳飞遇难时,王贵被秦桧抓住把柄,只有参与到秦桧集团中来。郝晸与王俊同一时期并入岳家军,都是岳家军中最不坚定者。郝晸为人嗜杀,颇好财。岳飞遇难之后,朝廷调换了包括王贵在内的大多数统制,唯有王俊、郝晸、傅选等人没有变动。这也说明了郝晸为人如何。

5、左军:左军统制牛皋。牛皋颇好饮酒,或有酗酒之嫌。牛皋也是战功卓著的将领,这在前文也做过介绍。他本人身有污点,因为短暂投靠过伪齐。

6、后军:后军统制王经

7、踏白军:“踏白”在宋语中表示侦察之意。大军以“踏白”命名只是取其名称,而并不取其本意。踏白军统制董先。董先与牛皋一样,都是绍兴三年北伐的推动者,兵败后并入岳家军。

8、选锋军:统制李道,副统制胡清。选锋军也是采用了比较好听的名字“选锋”。下面的胜捷军和破敌军也是同一用法。

9、胜捷军:统制赵秉渊。赵秉渊是前辽将,后与岳飞在洪州饮酒斗殴,差点被岳飞打死。尽管赵秉渊要求调出岳家军。可岳飞最终以自己的大度包容了赵秉渊,赵秉渊成为岳家军统制之一,也曾为岳飞第四次北伐镇守淮宁府的干将。

10、破敌军:统制李山。

11、游奕军:统制姚政。绍兴十一年犹武纠继任。

12、水军:水军是岳飞在平定杨幺以后而建立的新军种。岳家军水军被命名为“横江军”,建立之后,横江军便一直是南宋沿江驻屯大军水军之冠。岳家军水军规模庞大,其以鄂州沿江对面的汉阳为水军驻屯之地,汉阳军军成的三分之一都被水寨占据。我们也可以想见岳家军水军规模的庞大。横江军有一小部分后被岳飞以礼物送给韩世忠和张俊以结好两位大将,因此人数有所减少。

随着大军的扩充,岳家军大军原先只有十将的编制已经完全不敷使用。因此,朝廷将岳家军军官将级官员编制扩充到了三十将。将是宋时期武官名称,“各支大军都有军、将、部、队等编制单位。军一级的统兵官有统制、同统制、副统制等名目。此外,还有统领、同统领、副统领等,他们或者当统制的助手,或者在统制之下分统军马。将一级的统兵官有正将、副将、准备将等名目,总称“将官”。将官之下,有训练官、部将、队将、队官等”。因此,岳家军拥有八十四将。可谓规模庞大。随着兵员的增减,每将从刚开始统军3300人开始,逐渐下降到了每将统军1200人(绍兴九年)。

标签: 岳家军

更多文章

  • 郡县制起源于什么时候?郡县制有哪些特点和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郡县制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郡县制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郡县制是中国历史上运行时间最久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国两千余年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模式的基础。这是一种以郡统县的两级管理体制,对加强基层管理,加强中央集权,维持全国的网状政治结构,完成国家大一统的格局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般

  • 唐朝在碛西专门设立了安西都护府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安西都护府

    还不知道:安西都护府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时期,期间疆域十分广阔,最大管辖范围曾经一度完全包括了天山南北,并至葱岭,西方可达到波斯。为了能够维护边疆地区的安稳,唐朝政府便在碛西专门设了了“安西都护府”来统辖

  • 辽朝疆域面积介绍 辽朝行政区域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辽朝

    辽朝(916~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宋朝时期,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辽朝原名契丹,后改称“辽”。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8年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36年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后改国号

  • 辽朝为何频繁把国号改成契丹及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辽朝

    国号即国名,它是一个国家的标识,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必须保持稳定性。在中国历史上,-般只有改朝换代的时候才能改变国号,以表明一个新的朝代取代了另一个朝代。国号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特点,因而采用什么国号,必须深思熟虑,慎重对待。辽朝曾多次改复国号辽朝在它存在的209年中(196~1125年),曾多次改复

  • 明朝锦衣卫的本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锦衣卫

    锦衣卫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皇帝的侍卫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为了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太祖先后任用亲信文武官员充当“检校”,“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明洪武二年(1369)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

  • 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内阁

    明朝内阁制度是在明朝永乐时期建立的。内阁制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了大明宣德朝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虽有大明正统朝末年的反复,但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大明正德朝浪漫好战,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主撑内阁未成大乱,经过大明嘉靖、隆庆

  •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明律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发展,为中国近现代的法制建设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借鉴。《大明律》共

  • 秦国崛起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

    秦人是汉族西迁的一支。秦孝公时期下令求贤,向全天下颁布《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人商鞅从魏国跑到秦都栎阳,帮助秦孝公实行变法革新,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在孝公宠臣景监的举荐下,商鞅献上了一套“循名责实,信赏必罚&rdq

  • 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

    秦朝统一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

  • 秦朝暴政有多严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朝

    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没有认清历史形势的转变而及时改变统治政策,相反,他继续执行其统一战争时的法家思想,对人民严刑峻法,实行残暴的统治。长期分裂局面造成的影响,使秦始皇非常关心六国旧地的动静,担心六国旧贵族图谋复辟。为了防止割据的再现,秦始皇把六国富豪和强宗十二万户迁到咸阳,另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