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赵国什么时候灭亡 赵国灭亡的原因

大秦赋赵国什么时候灭亡 赵国灭亡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884 更新时间:2023/12/21 9:00:19

在《大秦赋》的剧情当中,赵国因为有了赵偃这个赵王,可以说赵国灭亡指日可待。赵偃上位之后,也是没有什么治国的头脑,原本只想着杀了嬴政,但是后来却又被嬴政说服,签订了盟约,还异想天开觉得的嬴政是会遵守盟约的,不知不觉就中了圈套,那么距离赵国灭亡就又更进一步了。那剧情中赵国什么时候才会灭亡呢?历史上赵国灭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赵国什么时候灭亡的

赵幽缪王三年,秦将桓齮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葶城西南),对赵都邯郸构成严重威胁。李牧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抗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桓齮认为,过去廉颇以坚垒拒王龁,今天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

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10万余秦军,全部被歼。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率五国联军大破秦国于河外,赵也有参与。其后,燕国派遣当年与乐毅攻齐的剧辛为帅,率军攻赵,赵将李牧、庞暖抵抗,大破燕军,剧辛自杀而死。庞暖击败燕后,组织联军攻秦,举春申君为帅。五国联军与秦军于潼关附近与吕不韦决战,秦将王翦建议先袭最远来的楚军,楚军闻知而逃,四国联军也退。其后一直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战斗,直到前229年。

前229年,秦攻赵国,赵幽缪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将使用反间计使幽缪王杀李牧、司马尚。秦将王翦于是率大军攻赵,突破井陉口。前228年,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

赵国逃亡的大夫们共立赵嘉为王,在代称王六年。曾在前226年之间,与燕军合兵于易水之西,大战秦军。战败后,燕王交出太子丹。前222年秦军向代进军,破灭赵代王嘉,至此,赵国灭亡。

2、赵国为什么灭亡

赵国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毕竟这个国家可以说是秦国统一路上最大的阻碍之一。有人说是因为长平之战的惨败。有人说是前期派李牧守边关,而非参与中原战事。也有人说是最后逼死李牧。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但其实这些事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首先就是长平之战的惨败,不可否认这场战争对赵国形成了一个致命的打击,甚至都已经导致赵国境内的男子形成了一个断层,但其实这根本算不上赵国真正灭亡的原因,毕竟在秦赵最终一战的时候王翦也是对有李牧统兵的赵国毫无办法。所以这次战争虽说对赵国打击不小,但也绝对没有达到一蹶不振的程度。

再有就是前期派李牧去镇守边关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李牧的实力是绝对要高于廉颇的,而当时东胡与匈奴对赵国的威胁其实是要远高于中原地区的,所以赵国把李牧派去镇守边关是一件不得已的事情。而且廉颇也是很杰出的将领,足以应付中原的战事。

再有就是最后逼死李牧。这件事可以说是赵国灭亡的决定性因素,但是这里却有一件事要去深究一下。那就是当时赵国境内因为逼走廉颇就只有李牧一个名将了,为什么要逼死他呢?难道赵王不知道李牧一死赵国就岌岌可危了吗?其实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赵王错信郭开

所以究其根本,赵国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赵武灵王之后这些赵王一代不如一代了。而且在赵武灵王之前的赵王也全都能力欠佳。三家分晋的时候赵国可以说是实力最强的国家,但随后不久便被魏国反超,甚至连国都都差点没守住。之后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算是彻底的逆转了局势。

之后的惠文王虽说赶不上他父亲,单也能算得上是一个明君,在他的带领下赵国也算是蒸蒸日上。但从孝成王开始就是百分之百的败家了,孝成王在上党的问题上犯了一系列的错误,否则也不会有长平之战。而其无才无德的儿子赵悼襄王登基之后更是换掉了廉颇,导致长平打败,赵国国内男子出现了断代。

赵王迁可以说是这些赵王中最不像样子的,除了声色犬马之外脑子里什么都没有。这也就导致了他将朝政交与郭开,最终导致整个赵国的覆灭。而与赵国相对的是秦国,如果说赵国是反面教材的话,那么秦国就是一个正面教材,秦始皇之前连出六代明君,虽说没有灭掉任何一国,但是把这些国家都打残了,否则秦始皇也不会如此轻易的统一。

3、赵国灭亡是必然的

自然环境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融合和思想开放程度都比较高的时期,因为在那个时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但是赵国在这一时期却被他国给灭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肯定是少不了的。通过历史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赵国当时在战国七雄当中面临的自然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南北走向上,因为太行山脉的存在,把赵国分成东西两部分,而赵国的主要政治中心又在东部的河北平原,对于西部少数民族活动期管辖不愧是有心无力。

同时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于传统农耕文明上建立的国家而言,他们是要靠天吃饭的,土地的贫瘠,还有天气的不稳定,以及当时赵国发展的各种农业区和游牧区并不能够满足当时赵国全国的需求,这样的话就加大了赵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性,因为自然因素的存在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甚至是冲突。

社会环境有弊端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崇尚的并不是智慧治国,而是武力治国。更多的统治者都希望自己手下多几个强兵悍将,这样的话可以征战四方,抢夺地盘,扩大疆域,赵国自然也不例外。它通过国家政策去鼓励民间的人去学习武术,因此当时赵国国内有很多慷慨悲歌的豪杰侠士。统治者没有想到的是这不仅仅增多了国家的力量,还让很多人更倾向用私人手段去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社会当中经常有打架斗殴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治安稳定问题,这为赵国的灭亡埋下了另一隐患。

另外一方面我们的赵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并没有核心的文化凝聚力,只是在赵武灵王进行胡服改革的时候,多民族的社会风尚开始逐渐融合,但因为时间太短,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融合,甚至各民族在风俗上海引发冲突和矛盾,这对当时风雨飘摇的赵国社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这也就注定了,赵国在当时是要灭亡的,在秦国和赵国的战争当中,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政治危机严重

廉颇和蔺相如的佳话至今还在传递,他们文武二官在当时可谓是赵国的支柱,因为廉颇和蔺相如的存在无论秦国变得多么的强大,都拿赵国没有办法,哪怕是在扫灭了其他五个国家之后。但当初的赵国政治矛盾也是比较冲突的,赵王根本就不愿意相信廉颇这个老将,特别是在蔺相如死了之后,赵王更是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在战争对抗当中撤换掉廉颇,诛杀了李牧,把当时赵国国内最有实力的武将毁掉,让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上战场,最终秦国灭掉赵国,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

标签: 赵国

更多文章

  • 北宋保甲法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保甲法

    宋朝时候实行的保甲制度是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保甲法是王安石变法内容之一,保甲法推行后,保甲制度替代了乡里组织。王安石(1021~1086),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一心想让大宋变强,刚刚登基就迫不及待的重用王安石,他们有着同样富国强兵理想,他们想为

  • 宋仁宗赵祯实行庆历新政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庆历新政

    古代任何一项改革,都因王朝内部出现问题,或者自身改革图强。比如商鞅变法,是秦国变强的一个重要改革。在宋朝时也有过两次重要改革,那就是“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两个改革的背景与原因不同,今天咱们就来探寻一下“庆历新政”改革的背景

  • 十六国时期北燕历史介绍 北燕是怎么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燕

    冯弘是北燕末代皇帝,后来北燕兵败北魏,冯弘逃往高句丽被高句丽国王杀死。冯弘的上位之路异常血腥,因为他并非通过继承,而是在冯跋死后,靠逼死太子冯翼自立为帝,而且还手段残忍的将冯跋后代全部杀死。冯弘心狠手辣,杀侄自立最后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1、北燕的建立为了叙述清楚,有必要先扼要介绍一下五胡十六国那

  • 金朝军事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金朝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一语中的的道出了女真士兵的骁勇善战,他们曾经两度在中原建立过自己的国家,都盛极一时。而金国和后金,之所以能够长驱直入也少不了他们武德充沛的功劳。因为是渔猎民族而且长期经受严寒酷暑,因而练就了一身强健的体魄。所以,才能够以卵击石般的打败宗主国大

  • 西汉算缗和告缗经济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告缗

    大凡皇帝老爷“劫富”敛财,广开财源,原因无非两个:一是视财如命,聚敛成瘾;如东汉灵帝以开店售卖为乐,在宫内开设贸易市场,据说他最赚钱的买卖是卖官,大官小官全都明码标价,没钱可以赊账,到任后再分期付款。二是财政紧张,国用不足;如明末崇祯年间,朝廷发兵征剿李自成、张献忠,抵御北方

  • 唐朝府兵制是怎么瓦解消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府兵制

    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唐军扫灭群雄,包举宇内,先后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辅公袥、梁师都,平定东突厥和西域诸国,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天可汗”政治联盟。在李世民的治下,唐朝达到了之前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李世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唐军之所以如此强大,其实得感

  • 唐朝与明朝的宦官专权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

    大唐后期,太监专权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这些太监权力过大,有些人甚至到了可以废立皇帝的地步,令人咂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显然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曾采取过措施,但显然他的后代并没有听他的。不过纵观大明一朝,虽然偶有太监专权,并没有到大唐那种地步,不管权势熏天多么厉害,在皇帝面前,仍然可以随时打

  • 西晋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西晋

    西晋作为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再到建兴四年(316年)长安失守灭亡,前后不过短短三十六年。那么,西晋为何如此短命呢?其中虽然有朝政混乱、奢靡成风的原因在,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国家架构出了问题,再加上继承人选择错误,从而使西晋的根基本就不稳,而“八王之

  • 秦国先祖是怎么来的 秦国祖先真的是养马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国

    在最近热播的《大秦赋》剧情中,周天子出兵不利,骂了秦国说他们是养马的家奴,现如今却狼子野心,这句话其实指的就是秦国的先祖,秦国的来历说起来和其他诸侯国并不一样,因为其他的诸侯国都是王室旁支,或者有大功而被分封,但秦国祖先秦非子是因为养马养得好,才被封国,因此也一直都被人看不起。那秦国又是如何发迹的呢

  • 赵国大将李牧是怎么击败匈奴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牧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赵国大将李牧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赵国的大将李牧大败匈奴,这个事情其实还是非常值得称赞和炫耀的,但是大家也知道匈奴人非常的难打,那么这个李牧又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又有了什么样的计谋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在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向来是中原地区政权的一大头疼问题。这些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