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历史介绍 为什么如此坚持嫡长子继承

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历史介绍 为什么如此坚持嫡长子继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753 更新时间:2024/1/19 22:42:33

中国自古以来,实行一夫多妻制,子女众多,为了解决死后爵位财产继承问题,建立行之有效的继承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到了西周时期,定下了一项制度,叫做: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由此几乎奠定了此后中原王朝3000年的继承制度。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句话前后两句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一种优先级降低的顺序关系,意思是:如果有嫡子(就是妻子生的儿子),那么就在嫡子中选年纪最大的,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如果没有嫡子,就在剩余的儿子中选一个母亲地位最高的继承。

这一制度的核心就在于:子以母贵。

古代社会婚姻关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讲究门当户对,婚姻是建立在两个家庭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基础之上,妻子意味着庞大的家族关系和社会关系网络,对于家庭兴衰意义重大,所以地位最高,同理:妻子所生的儿子,由于血缘关系,继承了两家的家族关系和社会关系,社会资源最为丰富,而长子由于出生最早,接触这些社会关系时间最久,影响也最大,由他来继承是各方都乐于接受的结果。而小妾,由于社会关系相对低下,影响力低,所以儿子的地位也相应降低,只有在正妻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获得继承权。

这就是立嫡的含义,既不是年龄问题,也不是才能问题,而是一个“关系”问题。

例如: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结婚前就与老家的曹寡妇私通,生了儿子刘肥,但由于是曹寡妇并非明媒正娶的妻子,所以皇位只能由吕雉所生的嫡长子刘盈来继承。而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虽然儿子众多,但是皇位只能在原配窦皇后生的三个儿子中挑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

朱元璋朱允炆影视形象

嫡长子继承制还能解释一些其他问题,例如正妻有多个儿子,嫡长子先于父亲死了,那么继承权也应该由嫡长子的后人来继承。这种方式虽然有些迂腐,但是可以有效避免争斗,更好的维护秩序。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本打算传位给太子朱标,但是朱标早死,朱元璋就把位子传给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

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成功并成熟的继承制度。这个继承制保证了政权的平稳过渡,使人心稳定,政权稳固。它是符合封建社会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继承制。不仅中国如此,在日本以及其他地方的封建时代,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欧洲封建社会的长子继承制,包括了长子继承财产,封建贵族的爵位和土地传给长子,其余的儿子因缺乏财产为谋生而沦为骑士。

但是这一制度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果大儿子是个傻瓜,或者能力弱,而其他儿子有能力,有功劳,有人脉该怎么办?

如前文所说:李渊想把位子传给嫡长子李建成,但是次子李世民在建立大唐过程中立有大功,人气极高,兄弟二人互不相让,最后玄武门兵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以及拥护李建成的三弟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自己做了皇帝,纵然如此,后世史家还是狠狠的给了李世民一笔。同样的道理,朱元璋死后,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动叛乱,得了天下,但朱棣吸取李世民的教训,挖空心思修改历史,不惜把生身母亲历史抹去,伪造自己是马皇后亲生儿子的身份,还大张旗鼓的在南京建大报恩寺(不知道报什么恩)以彰显自己篡位的合法性。

最搞笑的是西晋,晋惠帝生来就是个傻瓜,但是就因为是嫡子(司马炎与皇后杨艳次子,长子司马轨两岁夭折),做了皇帝,当大臣告诉他百姓没有饭吃的时候,他却反问他们为什么不喝肉粥。

这些奇葩案例不胜枚举,不能不说是对这一制度的讽刺。

还有一些皇帝,本身就是这一制度的破坏者,例如汉高祖刘邦,晚年宠幸戚姬,耐不住枕边风,打算废掉太子刘盈,立戚姬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为此吕后不惜拉拢群臣为儿子保驾护航,刘盈刚即位,吕后就反攻倒算,毒死如意,然后又把戚姬砍成人彘,而汉武帝在废除太子刘据以后,为传位给年幼的儿子刘弗陵,不惜杀掉宠爱的钩弋夫人

最有意思的是清朝,由于起源于关外满人,虽然入关后接受了中原文化,但是在继承人问题上依然保留了自身特色,采取了秘密立储的方式,但是这一方式依然没有跳出“子以母贵”的传统。

皇族如此,贵族自然有样学样,虽然没有皇位继承,但是有爵位和财产,为了保证家族万世永昌,爵位有人继承,财产不被无限分摊,由嫡长子来继承是最合适的方法。而到了民间,虽然有条件纳妾的少之又少,但是古代社会没有计划生育,一家多个儿子的情况并不稀罕,为了防止出现继承权争端,也都采用了长子继承制。

整体来看:嫡长子继承制度在封建社会看来是一种成熟的继承制度,它对稳定社会有着重要作用。但在今天看来,他是一种非智能的制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它必将被人抛弃,由进步的制度所代替。

古人重视嫡长子,这一制度源远流长。西周时中国确立了宗法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所谓嫡长子继承制,指的是贵族,不论是天子、诸侯还是大夫、士,主要的家业都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吃肉,其余的儿子只能喝汤。

比如,天子的嫡长子可以继续做天子,其余儿子或做诸侯,或任大夫;诸侯的嫡长子是诸侯,其余儿子为大夫;大夫的嫡长子继承大夫之位,其余的儿子降为士;士的嫡长子还是士,其余的儿子可能就是庶民了。

西周为什么要确立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为何如此重要,以至于延续了几千年?甚至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时,盟约中还专门写了一条:“无易树子”,也就是说不要更换太子。

所以诸侯在嫁出女儿时,往往会让自己的侄女作为陪嫁,称为“媵”。这是一道保险,万一自己的女儿没生出儿子,还可以让自己侄女的儿子继承君位,保证下一代国君依然是自己的亲戚。

诸侯嫁女儿时,总怀着这样的期待。因此要用嫡长子继承制来保证诸侯正妻娘家的权利,否则会引起娘家的不满。

比如周幽王宠爱褒姒,想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结果把正妻申后以及原来的太子宜臼废了,这一举动引起了申后父亲申侯的不满。太子宜臼跑到申国找自己的外公申侯撑腰,申侯勾结犬戎,杀死了周幽王,攻入镐京。这才有了平王东迁,西周灭亡,春秋时代开始了。

标签: 嫡长子继承制

更多文章

  • 晋文公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崛起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历史上,晋文公属春秋五霸之一,和齐桓公并称“齐恒晋文”,那晋文公究竟是如何做到这番成就的呢?晋文公从小就谦虚好学,更善于社交,总能发现有才之人。晋文公上位后,重用狐偃、先轸等能臣,实行新政,使得晋国国力日益增强,此后还平定周室

  • 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历史介绍 告老还乡难不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退休

    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春秋公羊传》上&l

  • 永乐盛世简介 怎么来评价永乐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永乐盛世

    永乐盛世简介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以至称赞该时期“远迈汉唐”。政治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由于废除

  • 永明之治背景过程简介 永明之治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永明之治

    永明之治简介:永明之治的背景是什么?永明之治的过程是怎样的?永明之治的结果如何?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永明之治简介永明之治是指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齐在齐武帝萧赜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时期(482年493年)。由于齐武帝年号永明,所以称为永明之治。永明之治的背景当时南朝齐取代南朝宋四年后齐高帝去世,太子萧赜

  • 中山舰事件简介 中山舰事件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山舰事件

    中山舰事件简介:中山舰事件的过程是怎样的?中山舰事件的真相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中山舰事件简介中山舰事件也叫“三二〇事件”。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调动军队宣布戒严,断绝广州内外交通;逮捕李之龙,扣留中山舰及其他舰只;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其卫队枪械;包围广州东山的

  • 1927年南京惨案过程简介 南京惨案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京惨案

    1927年南京惨案简介:南京惨案的过程是怎样的?南京惨案有什么影响?本文这就为你介绍:1927年南京惨案简介“南京惨案”又叫“三·二四”惨案,也称作“炮轰南京事件”,指的是1927年3月24日,英美军舰炮轰南京。这

  • 瓦岗军英雄排名简介 瓦岗军为什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瓦岗军

    瓦岗军简介:瓦岗军发展历史是怎样的?瓦岗军为什么失败?瓦岗军英雄排名是怎样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瓦岗军简介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队伍。早在大业七年(611年),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人翟让因畏罪逃亡到瓦岗寨(今滑县南),继而聚众起事。不久后,同郡的王伯当、单雄信、徐世绩纷纷加入,势

  • 清朝为何没有太监专政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

    太监是古代历史是个特殊存在,他们是皇宫内的奴才,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太监干政的现象,清朝统治的200多年间,的确没有出现过权监,甚至后宫干政也很少。这表面主要得益于清朝的祖制,吸取前朝的教训,规定了“太监不得干政。”但实际在于清朝后来制度的发展避免了太监当朝的发生。实际上清朝初期

  • 国家863计划项目名单简介 863计划有哪些成果?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国家863计划项目

    国家863计划简介:863计划项目名单是怎样的?863计划有哪些成果?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国家863计划简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高技术发展计划。这个计划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一些有限的领域为研究目标的一个基础研究的国家性计划。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

  • 刘裕为什么要杀司马家?司马家为何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裕

    晋朝之后,就是一个混乱的南北朝,不过实际上晋朝也安定不到哪去。而晋朝的覆灭,是毁在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的手里的。而刘裕面对之前的司马家族,采取的政策就是杀,不单单是司马懿的后代,甚至天下所有姓司马的人,都被刘裕盯上了,都不肯放过他们,以至于他们无辜躺枪,不得不出逃。那为什么刘裕对于司马家有这样大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