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将领曹无伤简介 曹无伤怎么死的

东汉将领曹无伤简介 曹无伤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63 更新时间:2024/1/15 17:42:51

曹无伤简介

曹无伤,曹姓名无伤。东汉末年人,微时便归属于刘邦,官任左司马一职。曹无伤一生,功勋还是有不少的,但为人却是一个爱富欺贫之人,只愿尽享荣华富贵,可谓是心机颇深。

曹无伤剧照

但曹无伤万不曾想因为自认为的小聪明,却葬送了自己的小命。那么他到底是死于何事,这件事重要么?

提起鸿门宴,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是整体的目的,也是亚父要求项羽务必对刘邦下杀手。但这么个大事件是缘何而起,项羽为何会平白无故设下这鸿门宴迎接刘邦,并想取其性命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曹无伤这样的一个人了。曹无伤,刘邦麾下左司马,当初项羽和刘邦联合抗击秦国,将秦国击垮后,曾约定谁能先到关中,谁便为王,败者任由王者分配,听从王者的命令。秦国已亡,刘邦与项羽势必反目为敌,胜者为王,当时刘邦势力弱,项羽实力强。曹无伤为了给自己留下退路,便私下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反骨,他曾经说过想自称为王,并暗自策划如何能快读的到达关中,以便抢在项羽之前。

听到这里,项羽大怒,亚父出主意,便有了这场鸿门宴。但无独有偶,项羽这边的项伯又偷偷给刘邦报信,将曹无伤告密之事尽数告知,刘邦在项羽之前尽显诚意,消除了项羽杀他之心。

刘邦从鸿门宴抽身离去后,下令立即杀死了曹无伤,以儆效尤。

曹无伤怎么死的

曹无伤,刘邦属下的一名小小将领,因错误判断形势,想谋得更好的前程,私下密见楚霸王项羽,后被刘邦当众斩杀,以儆效尤。

曹无伤的死可以分成两方面来看待,一方面从内寻找原因,一方面从外追寻规律。

首先从内因来看,曹无伤之死,可谓是死于作茧自缚,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却为了那虚无缥缈的荣华富贵,选择背叛刘邦,希望能从项羽处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曹无伤军功一般,智谋也极其一般,在刘邦之下,谋臣有萧何,武将有英布,在刘邦麾下,曹无伤的出头之日确实极为漫长,也是极为艰难的。正因为如此,曹无伤看楚霸王项羽比起刘邦更为英武,觉得项羽将会得到天下,希望用今日之功换来日之前程,可以说是因为人性的不满足和贪婪造成了曹无伤的孤注一掷,密谋背主。

但从外在因素来看,却是项羽的愚蠢葬送了曹无伤的命。若项羽稍微明智,若项羽稍加判断,若项羽听从范增谏言,那么曹无伤怎么会死,刘邦怎么能活,汉朝如何能建立呢?可惜世上之事,没有若,没有如果,只有结果,结果就是项羽的一念之差,项羽的妇人之仁,葬送的绝不仅仅是曹无伤的性命,更是所有想要归降之人的心。

楚汉传奇曹无伤

楚汉争霸,楚霸王项羽发展比汉王刘邦早,下属武将能力也比刘邦多,唯一缺憾的是项羽谋臣虽没有刘邦多,但却也是忠心耿耿的,尤其是其亚父范增,更是一条心辅佐于他,盼望他能够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楚汉传奇之鸿门宴

那为何楚汉相争,最终却是楚国灭,汉王兴呢?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结果的逆转,又是怎么导致结果的逆转的呢?

这里我们引入一个人,曹无伤,曹无伤对楚汉局面的逆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若不是曹无伤,刘邦不会懂得谨慎小心,收敛锋芒,养精蓄锐以图大业。而项羽却是错事了千古的机会,放掉了刘邦,给自己的一生都留下了深深无法弥补的遗憾。那你,可能又要问,曹无伤为何能有这么重要的影响,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曹无伤,为了保命,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冒着风险私下搭线向项羽献言,劝说项羽切不可放过刘邦,刘邦有异心,并不像是他表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对你那么恭顺,他其实也是图谋大业的人,只是一直在蛰伏,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去谋得那至高无上的权位,项羽听过后告诉范增,范增将自己的忧虑统统告诉了项羽,觉得刘邦并非是爱好美色的庸碌之臣,反而是治军严明者,显然是有大志者,所以项羽切记不能让刘邦或者回去,一定要将他在设好的宴席上杀死。

更多文章

  • 张九龄的代表作有哪些 张九龄的诗千古传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九龄,代表作有,哪些,千古,传唱,张九龄,旧唐书,九龄,文

    张九龄的诗《旧唐书》说:九龄文学政事,咸有所称,一时之选也。也就是说,张九龄这个人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造诣,在当时都有一席之地。实际上,纵观中国历史,能达到像张九龄这样,文政齐发的人,犹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杰出的地位,在文坛上,也有其不可动摇的影响力。海上生明月张九龄(678年—74

  • 翁同龢喜欢练习书法 翁同龢日记记录生活点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翁同,喜欢,练习,书法,日记,记录,生活,点滴,翁同,书法

    翁同龢书法翁同龢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他的一生伴随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并且还参与其中。不仅如此,这位清朝重臣还赢得了许多美誉。年轻时就考了状元,晚年在维新运动中,积极支持变法,被尊称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此外他还喜欢画画和写诗、书法,其中他的书法很是著名。翁同龢书法作品或许是他从小受

  • 岭南第一相张九龄 张九龄墓位于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岭南,第一,相张,九龄,张九龄,位于,何处,张九龄,唐代名

    张九龄墓唐代名相张九龄的墓地位于广东韶关市北郊罗源洞山麓,是广东省最具代表性质的,硕果仅存的唐代大型墓葬群。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宰相,少有才名,为官清正。曾预言安禄山必反。张九龄墓在和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被罢相。四年后,在回乡扫墓时病逝于自己家中。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思念张九龄,曾派人来到他的

  • 三国演义蔡瑁怎么死的 曹操杀蔡瑁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演义,蔡瑁,怎么,死的,曹操,杀蔡,怎么回事,蔡瑁,怎么

    蔡瑁怎么死的我们大多人对于三国的概念,包括人物、事件等等都是从《三国演义》中知道的,但是演义只是演义,在一些人物的描述上,总会出现一些作者的个人感情色彩,所以都不是特别准确。虽然蔡瑁是三国中的一个小人物,但是就是因为是个小人物,所以,蔡瑁的生平也是和正史有差别的。蔡瑁剧照首先,在《三国演义》中,蔡瑁

  • 张九龄贡献杰出 张九龄族谱曝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九龄,贡献,杰出,族谱,曝光,张九龄,族谱,史书,记载,祖

    张九龄族谱据史书记载,张九龄的祖上是西汉鼎鼎大名的谋士、留侯张良和西晋武郡公张华,而张九龄本人,也名载青史,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相。张九龄家族族谱先来说一说张九龄的三十世祖上张良。张氏一门原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张良的父亲张平,爷爷张开地,都是韩国的宰相。随着秦国的壮大和六国的衰落,韩国也不能幸免

  • 开元三贤相之张九龄 唐朝张九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开元,贤相,之张,九龄,唐朝,张九龄,简介,张九龄,简介,6

    张九龄简介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张九龄像张九龄少有才名,弱冠中进士。13岁时,他的文章就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入仕后,张九龄曾提醒当时有名的宰相宋璟,让他举人唯贤。得到了宋璟的肯定。还上书皇帝,

  • 范文程究竟是属于哪一派系的 是谋臣还是志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范文,程究,竟是,属于,哪一,派系,谋臣,还是,志士,范文

    范文程是哪一派系的范文程(1597——1666),清初重臣,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曾事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代帝王。是清朝的开国大臣,也被视为文臣之首,被列为“中国十大谋士”之一。范文程画像范文程投降清朝后,深得努尔哈赤的倚重,范文程的确也是有才之人,先后辅佐了清朝四代皇帝,无论是军国大事

  • 张九龄遭贬荆州 张九龄感遇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九龄,遭贬,荆州,感遇,赏析,张九龄,感遇,诗作,共有,十

    张九龄感遇诗作《感遇》共有十二首,是唐代的宰相、大诗人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时,被奸臣李林甫陷害后遭贬荆州时所作,在同一时期,作者还写有另一篇佳作《望月怀远》。感遇和望月怀远一样,成了后人争相传唱的佳作。感遇是唐代五言古诗的典范,也是作者五言诗的代表作。十二首诗表达了基本上同一个主题:借物寓意,

  • 翁同龢是个怎样的人 该如何来评价翁同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翁同,是个,怎样,该如,何来,评价,翁同,评价,晚清,政坛

    翁同龢评价翁同龢是晚清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在甲午战争中,他坚持抵抗日本,反对投降,戊戌变法,他力求变法,对中国和名族做过巨大的贡献。他出生世家,从小就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饱读诗书,最擅长书法。翁同龢蜡像翁同龢长期在朝廷担任要职,所处的时代也是晚清政治动荡的时代。他爱国,苦心焦虑,力图变法,拒降主战

  • 多铎凌辱范文程的妻子 范文程无奈忍气吞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多铎,凌辱,范文,妻子,程无奈,无奈,忍气吞声,多铎,范文

    多铎与范文程的妻子崇德八年,皇太极突然去世,顺治帝福临继位。新帝即位,对于范文程来说福祸难料。他虽对清朝开国有功,也深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重用。但是他前朝旧臣的身份依然存在,而且新帝年幼,多尔衮摄政,范文程的处境难免尴尬。《美人无泪》多铎剧照八岁的福临被推上王位,使得八旗贵族内部的战争稍稍得到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