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晏子逐高缭的历史典故 做事赏罚分明

晏子逐高缭的历史典故 做事赏罚分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12 更新时间:2024/1/15 20:15:35

晏子逐高缭

“晏子逐高缭”这则典故是出自于《晏子春秋》的一篇历史故事,这里主要讲述的核心思想为“在其位,谋其政。”其中的故事提到高缭侍奉晏子三年,却在期间没做任的贡献,最后被晏子辞退了。这则故事主要从侧面反映了晏子赏罚分明的作事风格。

晏子画像

高缭曾是晏子手下的一名官员,可是一天,晏子却把他辞退了。他身边的随从表示很不理解,于是规劝他说:“高缭在您手下当官已经三年之久了,您不但没有提拔他,反而还将他辞退了,在道德的角度来看并不允许啊?”晏子则说:“我是一个卑微的人,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够稳定,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可是高缭虽服侍我三年之久了,但从来没有指正过我的不足之处,也没有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大概就是我要辞退他的原因了吧。”

如今,细细回想晏子对高缭说的这些话在我们的工作中,绝大部分领导对那些踏实能干,襟怀坦荡的总是给予信任,并委以重任。就要像晏子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多听不同意见,这样才能辅佐齐景公,使之国家成为强国。古今中外,用人的问题不是一般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晏子逐高缭”这一典延至今日仍具有现实意义,在现时生活中,有些人唯唯诺诺,虽按时到岗,却不出谋划策,毫不称职。而晏子对高缭的“辞职处理”给今人敲响了一记警钟:“为官之道,重在用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

晏子赎越石父

“晏子赎越石父”为出自《新序·节士·晏子赎越石甫》的一篇历史故事,这篇章主要体现了晏子尊贤礼士,闻过则改的品格和越石父自尊自重,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宴婴图

春秋时期,齐国相大夫晏婴出使晋国路途中,看见一个人头一顶破帽子,反穿一件皮袄,坐在路中间休息。晏子很会看人,一眼就看出这个人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于是就派人问他关于他的信息。这个人就回答说:“我来自齐国,名叫越石父,由于饥寒交迫,便卖身为奴,当了三年奴才,看见使者路过,原本打算跟您回国的。”晏子问道可以赎身吗?越石父回答说:“可以。”于是晏子便把马车的一只马解下来用来赎他,并与他一起坐车回国。回到相府后,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回到自己的房间。越石父看到很是生气,要跟晏子绝交,晏子知道后就派人告诉他,从来没和你结交哪里的绝交,你当了奴仆,我把你赎回来,怎么能恩将仇报?越石父说道:“士人不在知己面前,可以受屈辱;在知己面前,可以获得舒展。君子不应该对人家有恩而轻视了他,也不应该人家对自己有恩而屈服。我做了三年的奴仆,没有一人能够理解我。之前与您坐车,没跟我打招呼,我以为是您一时忘记了。现在有没想我打招呼就进自己的房间,就好像还是把我当做奴仆一样。即然这样您还是把我卖到社会上吧。”

晏子听了,走出来与他见面。并诚恳的道歉:“我只看到了客人的外表,却没看到客人的内心,我可以向您道歉,您能不抛弃我吗?我将诚心改正我的错误。”随后就命人把厅堂打扫了,用酒宴款待了他,越石父原谅了他。晏子对人有恩,救人于困境,却要委屈的处在别人之下,这样的行为远远超过了世俗人的品德了。

晏子谏祷雨

《晏子春秋》一书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都表现出晏婴的聪明和机智,如:晏子谏祷雨等就流传在民间。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

更多文章

  • 西汉著名将领雍齿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西汉,著名,将领,雍齿,简介,雍齿,简介,刘邦,同乡,都是

    雍齿简介雍齿和刘邦是同乡,都是秦末的泗水郡沛县人,原本是沛县的世族大家。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刚登基的第一年,就随着刘邦起兵公开反对秦朝。但是雍齿想来看不起刘邦,就在起兵的第二年,投靠了魏国,所以刘邦对雍齿是极为痛恨的。雍齿画像公元前209年,刘邦率军攻下了“丰”,并在萧何等人帮助下拿下了沛县

  • 尧舜时期后稷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尧舜,时期,是个,什么样,是个,什么样,后稷,相传,黄帝,五

    后稷是个什么样的人后稷,相传是黄帝的第五代子孙,是尧舜时期专管农业的农官,教人们如何耕种和收获庄稼,原名叫姬弃,被认为是稷和麦的最开始种植者。后稷雕塑首先后稷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面对人们经常吃了上顿没了下顿,他想要改变;面对人们长途跋涉的辛苦找食物,他想要改变。其次,后稷是一个踏实干活的人。他并不是

  • 关于春秋战国外交家晏子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关于,春秋战国,外交家,晏子,故事,晏子,故事,宴婴,不死

    晏子的故事宴婴不死君难、弃个人小义而逐国家百姓之大“利”。齐景公三年,在宴婴的劝谏和辅助下,景公逐渐知道了治国之道,逐渐掌握了大权,并且任命宴婴为相大夫。关于晏子的故事很多,下面就例举几个代表事例。晏子使出画像其一、景公派遣晏子治理阿县。三年后,晏子听到很多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很是不高兴。晏子说:“

  • 三国刘表的儿子有何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刘表,儿子,有何,作为,刘表,儿子,刘表为,表为,荆州

    刘表的儿子?刘表为荆州刺史,白手起家,空有汉室宗亲之名,凭借自己的能力掌控荆州,将荆州治理的井井有条。但为人生性怀疑,不能任用有才之人,流失了很多能人,官渡之战中立场中立,为保全自己坐观天下之变,目光短浅,被毛泽东评价为“虚有其表”。刘表画像刘表晚年时未能妥善处理后代问题,致使子嗣之争,刘表的一生有

  • 后稷读音怎么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读音,怎么,怎么,后稷,hou,都是,四声,是个,人名,相传

    后稷怎么读后稷,读houji,都是四声。后稷是个人名,相传是黄帝的第五代子孙,是尧舜时期专管农业的农官,教人们如何耕种和收获庄稼,原名叫姬弃,被认为是稷和麦的最开始种植者,也是周人的始祖,原名叫姬弃。后稷雕塑后稷两个字之所以很多人不太认识是因为后面的一个稷字不太好认,不过如果这个字放到另一个成语里面

  • 军事家伍子胥人物生平列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军事家,人物,生平,列传,列传,伍子胥列传,史记,中的,一部

    伍子胥列传《伍子胥列传》是《史记》中的一部人物大传,出自《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作者当然是司马迁了,这是毋庸置疑的。《伍子胥列传》原文这是一部人物大传,何为大传。大传就是除了些主要的人物,还包含了对于周边人物的描写以及对于他所在国家的描述,甚至还会涉及到对天下大势的解读。《伍子胥列传》中不仅是

  • 刘表杀孙坚最后成功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表杀,孙坚,最后,成功,刘表杀,孙坚,刘表初,荆州,时逢

    刘表杀孙坚?刘表初入荆州,时逢荆州各郡守大乱,局势纷乱,刘表单马入宜城得蒯氏兄弟和蔡瑁等谋士相助,得以控制住荆州。后在各郡守之主联手讨伐董卓之时并未加入联军,但却为了保卫地位暂时示好袁术。刘表画像且说孙坚所占据的领地荆州乃是割据的重要地势,遂有袁术等人欲夺之,但是刘表广纳贤士,得以充实部队,扩展了军

  • 后稷故里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故里,什么地方,故里,稷本,叫姬,黄帝,后人,他的,母亲,姜

    后稷故里后稷本叫姬弃,是黄帝的后人,他的母亲姜嫄是帝喾的嫡长女。但对于后稷的故里至今还存在着两种说法,一说认为后稷出生在山西的稷山县,被后世尊称为“稷王”。另一说则认为后稷出生在山西的武功县,据传后稷教人们稼穑便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后稷故里图不过这两个地方相距不远,都有可能是后稷的故里,因为后稷的出

  • 三国刘表手下?有多少名士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刘表,手下,多少,名士,大将,刘表,手下,统治,荆州

    刘表手下?刘表统治荆州之时,与当时以剥削百姓、残忍治世的乱世枭雄不同,他十分推崇儒家的基本思想理念,故其治理之道以仁爱和中用为主,遂刘表的手下有一群贤能之士,对待贤士刘表是毫不吝啬,据记载当时投奔刘表的学士超过千人。刘表的游戏形象傅巽,是为博学多才之人,且十分擅长分析形势,在刘表占据荆州之时依附之,

  • 农神后稷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农神,生平,简介,农神,之所以,称之为,是因为,他在,农业

    农神后稷后稷之所以被称之为“农神”,是因为他在农业上作出的巨大贡献,使得当时的社会向前进了一大步,更使得人们的生活从生存的根本上得到了保障。后稷铜像后稷从小便喜欢研究农业种植方面的知识,做了很多实验,研究出了很多比较好的方法。他也没有藏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给了其他人,在他的帮助下,农民的收成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