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的告老还乡制度历史介绍 哪些情况可以提前退休

古代的告老还乡制度历史介绍 哪些情况可以提前退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805 更新时间:2024/1/22 23:55:33

如今有明确的退休制度,到了合适的年龄就可以退休养老,而古代为官之人也有退休之说,如果他们要提前退休的话就“告老还乡”,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上“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交换权利于君王。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朝时期,发展于唐朝时期,完善于宋、元、明、清时期。但“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籍,唐代散文家韩愈《复志赋序》中说到“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韩贽传》中有“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词句。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官吏退休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条件,《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后来的汉、唐、宋、元等朝代基本实行七十而致仕的规定,但到了明清两朝则规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但到达退休年龄之前也可以提前退休,如唐朝规定“老病不堪厘务者,与致仕”,意即若身染疾病或者受伤者,虽未到退休年龄也可以退休请俸;明朝亦有规定,老疾不能任事者,或软弱无效能的官吏,可随时勒令退休。可见,在我国古代,官吏“告老”、“告病”辞去官职,提前退休也是允许的。

“告老还乡”就是“老病不堪厘务者”和“老疾不能任事者”主动请辞,提前申请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提前退休的情形。古代官吏提前退休比较简单,只要官吏提出申请,皇帝一般都会准许。明弘治四年(1491年),皇上就专门下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大清宰相刘罗锅岁至垂年即上奏皇上,请求告老还乡,获得“恩准”后,便雇用小毛驴,直奔山东老家的情形深入人心。事实上,在我国古代主动要求“告老还乡”提前退休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告老还乡”回避权力斗争。此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记载的春秋战国时越国的大夫范蠡。范蠡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后,范蠡殚精竭虑辅佐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经过二十余年卧薪尝胆之后,勾践击败吴王夫差,兴邦复国。作为大功臣的范蠡被勾践封为上将军,此时范蠡达到了为人臣者的最高境界。但此时的范蠡深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于是告老辞官,携西施遁入“五湖”,可谓极具聪明之举。

二、无心于官场,“告老还乡”。此时官员已无心于官场,向往能够回到家乡,于是“告老还乡”。此种情形下的任何小事都有可能引起“告老还乡”提前退休的想法,如人们熟知的晋朝彭泽县令陶渊明就是向往田园生活,主动请辞“告老还乡”。

其实,根据《世说新语.识鉴》记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晋朝大司马张翰,字季鹰,更是由于一日,秋风乍起,触景生情思念起家乡吴地(浙江)的特产菰菜、莼羹、鲈鱼脍来了,突然领悟: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图个快快乐乐,又何必要为了个官名而别乡数千里,还要备受羁绊呢?于是“告老还乡”。

三、客观条件,体弱多病,难当重任,申请“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一般都会得到皇上的恩准。如在唐太宗时,官吏退休年龄是七十岁,对朝廷有大贡献者还可延缓退休年龄。但开国元勋李靖,因自感伤病碍身,遂在六十四岁时“告病还乡”,被恩准。但也有皇上不恩准的情况。如《论语章句》一书的整理者汉代著名经学家张禹,曾多次上书请求告病还乡,但无法得到皇上的恩准,相反“帝遣人问疾送药,强留”。

从某种角度讲,古代的“告老还乡”对于“从人才资源流出到人才资源流入”的良性循环,带动农村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标签: 告老还乡

更多文章

  • 为何益州本土士人都希望有个外来势力能取代刘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益州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松、法正等益州士人为什么要主动抛弃刘璋,投奔刘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璋虽然是控制益州的军阀,但他的家族并不是益州本地人,而是他父亲刘焉

  • 在汉末三国成为士族门阀的家族必须具备哪三个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士族

    汉末三国是士族门阀崛起并主导社会的时代,但曹魏、蜀汉、东吴的皇族却都不属于士族。其中刘备早年织席贩履、孙坚孙权父子不过是江南地区的小土财主和县级官吏,他两个家族不属于士族倒不奇怪。可曹操的祖父曹腾被封为费亭侯,父亲曹嵩则出任过东汉三公之一的太尉。曹操年轻时是洛阳的“高干子弟”

  •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美女

    【19001909年】美丽标准:会说洋文的大脚女人。世纪之初,洋货、传教士、大众传播媒介把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一本以倡导女权运动的书《女界钟》应运而生,该书不仅措辞激烈,极力攻击缠足,而且主张妇女“剪发、读书、参政”。这是一个新陈代谢期,至少在青年人的心中,崇洋与爱国之间是

  • 中国古代的离婚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古代

    在我国古代婚姻结构还不严密时,离婚相当自由,所谓“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去”。自周朝开始,夫权制婚姻家庭制度建立起来。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夫权制家庭的基础并不稳固,如《周易》记载妻子离家出走。秦始皇巡游时发现男子招赘、寄宿女家和死了丈夫的妻子抛弃孩子改嫁的现象,于是才刻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分别得到和失去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

    众所周知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他分别得到和失去了什么?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就像是曹操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所采取的策略一样,虽然在前期的时候帮助自己笼络了兵马大权统一了北方,同样也带来了强烈的反抗等不可逆的结果,甚至在若干年之后影响到了自己的子孙,断送了基业。一、从大汉

  • 隋末唐初岭南地区政治势力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岭南

    想知道隋末唐初岭南政治局面是怎么样的?分为几种势力吗?当时朝廷对岭南地区的统治采取了许多政策,也导致其政治势力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最初为了遏制其势力设定八府,随后合并为三府和平统治,最后为方便施政又变为五府一、隋末唐初的乱象1.乱象伊始与杨广继位杨坚作为大隋朝的第一位皇帝,让国家出现了一个少见的繁荣局

  • 鲁肃提出的“三分天下”具体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鲁肃

    《隆中对》是节选自《三国志》的一篇文章,但是在这篇文章背后,是当时的一种天下局势。刘备两次前往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到人,第三次终于得见,而这一次见面,简直可以算是改变三国历史的重要会面。为什么要说是改变历史呢?这就与第一个提出“三分天下”的人有关了,这个人就是江东鲁肃。鲁肃,字

  • 晋朝皇后贾南风是怎么搞出八王之乱的 贾南风出于什么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贾南风

    西晋的“八王之乱”,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五胡乱华”,华夏大地上就此近四百年战火纷火,华夏民族几欲灭族。这是中土历史上最大的种族灾难,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然是一个丑陋无比的女人。这个女人就是西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我们还可能认为说贾南风是

  • 魏晋时期的开国皇帝是如何对待前朝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帝

    中国历史上,但逢王朝更迭之际,亡国皇帝和皇族,除非有比较特别的政治因素(如隋朝待南陈,北宋待后周)外,大多下场凄惨。唯独有一个历史时期,气氛相当和谐,即曹魏代汉至三分归晋这一历史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前后有四个国家灭亡,而这四国的亡国皇帝全部获得了优待,也全部得以善终,具体事例如下:东汉建安二十五年(

  •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中央禁军为什么会被宦官控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从盛世的巅峰滑落。唐朝中后期面临的最大政治问题有三:一是藩镇割据;二是党争剧烈;三是宦官专权。唐朝宦官甚至可以废立皇帝,是中国古代权势最大的宦官集团。唐朝宦官之所以能够废立皇帝,主要原因就是唐朝宦官是中国古代唯一控制中央禁军的宦官集团,自然权势大到连皇帝也很难遏制。那么安史之乱后的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