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南北朝之北魏历史介绍 北魏历代皇帝列表

中国古代南北朝之北魏历史介绍 北魏历代皇帝列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830 更新时间:2024/1/16 10:04:28

北魏(386年-534年)是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

概述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魏历史宣告结束,共历20帝,国祚148年。之后,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拓跋氏建立的魏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

北魏立国

在公元四世纪初,拓跋鲜卑在今山西北部和今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376年被前秦所吞并。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386年,拓跋珪即代王位,重建代国。398年(天兴元年)议定国号为“魏”,建都平城,次年称帝。即为魏道武帝。

兼并华北

公元396年道武帝改元皇兴,率40万大军征讨后燕,一举攻下中山、信度、邺城,平定中原。经过明元帝时代的承平岁月,到北魏太武帝时,于公元427年攻破夏国首都统万城,428年占领安定,逐走赫连夏后主赫连定。436年攻破和龙,灭亡北燕冯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在先后吞并北凉赫连氏。公元442年西凉残余势力李宝投降北魏。公元443年仇池杨保炽投降北魏。

占领青齐

在统一华北以前,北魏就有多次与南朝政权在黄淮下游交手的经验。显祖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北魏上党公、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攻下南朝宋所属的青州治所东阳城,至此以后,现今山东半岛,又属黄淮下游古称青齐的地区(《尚书‧禹贡》称“海岱之地”)就归北魏所管,并被割划为青州、齐州、济州、光州等区。

改革

早在冯太后掌政时代,冯太后已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国家规模,如在太和九年(485年)推行均田制,把之前因为战乱而遗下的无主荒地按制度分给存活的农民,一部分可永久拥有,一部分则身死后交还公家。又施行租调制,农民按制度上数字,定期向朝廷纳税。

孝文帝亲政后更在文化上开始修整,在风雨飘摇之中的背景下为了维持和巩固政权,进行了许多大刀阔斧的改革,即后世之所谓孝文汉化,其举措大略如下:

一、迁洛阳:孝文帝以旧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为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邑为历史名都,物富民丰,交通便利,便于经略海内,控制中原,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以南伐为名,进驻河洛,定为京师。迁都洛阳后,戎装以外,官民皆著汉服。

二、改汉姓:《魏书‧官氏志》记载了一百一十八个胡人改姓的例子,如皇族拓跋氏改元姓、步六孤改陆姓、贺赖氏改贺姓、独孤改姓刘。

三、断胡语:凡三十岁以下官员一律使用汉语,如果仍用鲜卑语,即降爵黜官。

四、通婚姻:鼓励与汉族世家通婚,并从己身开始迎娶汉族士族女子。

五、重教育:祀孔子,尊儒教,寻古书,设立太学、小学。

自此胡汉界线开始逐渐消弭,对当时和后世发展意义非凡。

北魏分裂

第八任皇帝宣武帝元恪立他的儿子元诩当太子时,没有按旧制处死太子的母亲胡贵嫔。元诩即位后,胡贵嫔为皇太后,后六镇之乱爆发。胡党毒死元诩,立元钊,大将尔朱荣趁势讨伐,立元子攸,在河阴之变之后掌控朝政。

孝庄帝元子攸不能容忍,铲除了尔朱荣,但不久后就被尔朱家族所杀害。

高欢讨伐尔朱家族,并取得胜利。高欢在532年立元修为帝。但元修不能容忍高欢掌握政权,在534年投奔长安的宇文泰,而宇文泰杀元修,另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史称“西魏”。

高欢立元善见为帝,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史称“东魏”。北魏就此分裂。

政治制度

子贵母死制度

北魏的宫廷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实施残酷的子贵母死制度,即后宫女性只要生下皇子就得被赐死,以避免母以子贵的情况发生。但幼子还是需要人照顾,因此就有所谓的保太后,即以太子的保母在太子继位后成为皇太后。北魏有三种皇太后,一种是皇帝的生母,另一种是皇帝的保姆,还有一种是未曾替前任皇帝生皇子因而存活的皇后。如北魏献文帝乃由汉人女子李贵人所生,然李贵人在生下献文帝以后即被赐死,由身为太后的冯氏所养大。献文帝曾求当时当权的冯太后废除旧法,但被拒绝。

后来直到笃信佛教的北魏宣武帝,才终于取消子贵母死。

经济制度

赋役制度

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的税收由部落贡纳、牧民的畜牧税为以及一般农民的租调为主,其中农民的租调为最大收入。北魏规定租调税收为“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不过这是个一般办法,政府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征收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租调是按户收取的,户的大小没有限制,孝文帝改革之前,三五十家组成一户的情形很普遍。除了这种一般性税收外,政府经常因为战争而加开新税,官吏因为没有官俸,也常常以各种借口征税,给百姓带来很大的负担。

徭役方面,兵役方面由鲜卑人担任,因而兵役较轻。而力役的情况因为缺少史料,无法得知。只知道,为政府工作的工、杂役非常多。他们被编为隶户、军户、营户、府户、绫罗户、乐户等等。

孝文帝改革后,为了给官僚机构提供俸禄,以减少官吏欺压百姓。提高了税率,魏孝文帝定每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充百官俸禄。又在太和九年(485年)实行均田制,办法大致有四项:

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和妇人均可授田,男丁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授田视轮休需要加倍或再加倍。如果有牛一头则授田三十亩,最多四头牛,多出的不授田。老少病残或者缺乏男丁的家庭十一岁以上和有病者均授予半夫之田。奴婢一样按照男丁和妇人的标准授田。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但七十以上授田者不必归还。

男丁授桑田20亩。桑田不必还给国家,可传给子孙,也可以可卖出多于20亩的部分,也可买桑田补足20亩。产麻地男子授麻田10亩,妇人50亩,年老及身死后还田。

多余土地可以借给农民耕种,政府严格控制农民迁徙,只允许迁往空荒地区。

规定驻地长官在所在地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八顷,县令郡丞六顷,不许买卖。

政府在均田制的基础上重新规定了税收制度,一夫一妻应缴纳的租调为:“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民年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奴任耕、婢任织者八口当未娶者四;耕牛二十头当奴婢八。其麻布之乡,一夫一妇布一匹,下至牛,以此为降。”

军事

北魏兵民分开,兵用于打仗,民从事耕桑。而兵主要由鲜卑及其他少数民族组成,农业主要由汉人从事。兵民之分也就是胡汉之分,也是胡汉分治的体现。

而士兵里面也分两种,一种是鲜卑兵,另外一种是非鲜卑兵。

鲜卑兵由代北部落的鲜卑人组成,主要担任北魏的禁旅和边防六镇的士兵。这种兵带贵族性质,地位颇高,但在魏文帝汉化之后有所改变。

非鲜卑兵中,以高车兵最为重要,禁军和六镇边兵都有高车人。此外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和汉人军队。

化、艺术和宗教

北魏时期的弥勒佛像,铸于443年。

北魏经历了游牧部落联盟而迅速转移到国家的历史,拓跋鲜卑人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北魏时期的主要宗教是佛教、道教和琐罗亚斯德教,其中最重要的是佛教,僧尼的人数曾发展到二百多万。北魏道教,主要是经过寇谦之改良的天师道。当时佛道两家的斗争十分激烈,太武帝拓跋焘曾经大举灭佛。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称为祆教或拜火教,主神被称为“胡天”,主要在入华的粟特人当中传播。孝文帝在平城(大同)开凿了云岗石窟。

北魏大部分时期,由于国家及私人赞助,佛教艺术十分兴盛。云岗佛教石窟约兴建于西元四六〇年,由上千位工匠历时约三十五年后完工,洞窟内有雕塑及与绘画。之后,北魏孝文帝亦于龙门兴建石窟。云岗石窟的佛像属较静态的罽宾风格,龙门的造像形式则较流线飘逸,开始展现中国风格的影响。北魏的陪葬陶器亦受到佛教影响,强调“正面性”(frontality)及对称。

标签: 北魏

更多文章

  • 乾隆帝退位后三年太上皇期间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帝

    乾隆五十六年,79岁的愉妃被翻了牌子。太监一脸惊愕,以为乾隆老眼昏花,小心的提醒道:“皇上,愉妃娘娘已经79岁了,要不咱换个年轻的?”乾隆怒拍桌子:“79岁怎么了,今晚就要她侍寝。”太监吓得半死,赶紧把愉妃梳洗打扮,送去了养心殿。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多

  • 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纵横家

    纵横家,是谋圣鬼谷子创立的学术流派。在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

  • 北府军将领都有谁 北府军战斗力怎么样?北府军创建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北府军

    北府军,也可以称为北府兵,是东晋孝武帝谢玄组建训练的军队,主要是由北方流民组成的。简介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统北部中国,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重臣谢安遂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其时广

  • 五胡十六国之后燕历史介绍 后燕历代皇帝列表 AD384-AD407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后燕

    后燕(384407),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的诸燕之一,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慕容垂建立。简介后燕建国之初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后迁往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全盛时统治范围“南至琅琊,东讫辽海,西届河汾,北暨燕代”(《读史方舆纪要》),即今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的

  • 五胡十六国之西燕历史介绍 西燕历代皇帝列表 AD384-AD394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西燕

    西燕(384394),慕容氏诸燕之一,十六国时期慕容泓继前燕亡国以后建立的政权。历史西燕立国燕兴元年(384年)初,前秦的冠军将军慕容垂乘前秦南征东晋失败后起兵反前秦,攻打邺城,时任前秦北地长史、前燕皇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得知慕容垂攻打邺城后偷偷渡河入河东(依史学家张正田考据),召集当地数千鲜卑人在华

  • 五胡十六国之西秦历史介绍 西秦历代皇帝列表 AD385-AD400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西秦

    西秦(385年-400年,409年-431年),十六国之一,陇西鲜卑族(一说属赀虏)酋长乞伏国仁所建,都城为苑川(今甘肃兰州西固)。简介385年,鲜卑酋长乞伏国仁在陇西称大单于,又被前秦封为苑川王,都勇士川(今甘肃榆中)。388年,其弟乞伏乾归立,称大单于,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西)。西秦40

  • 五胡十六国之前凉历史介绍 前凉历代皇帝列表 AD318-AD376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前凉

    前凉(318年~376年),东晋十六国时期政权之一,都城姑臧,割据西北的地方政权。公元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课农桑、立学校,多所建树,又铸五铢钱,全境通行。前凉对之后南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政治、军事、宗教、建筑、艺术都有深远影响。同时前凉也是“士族

  • 五胡十六国之后赵历史介绍 后赵历代皇帝列表 AD319-AD352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后赵

    后赵(319352)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后期改国号为“卫”。历经七主,共享国三十二年。简介公元319年,石勒在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自称赵王,史称后赵。公元329年石勒灭前赵,次年称大赵天王,不久登基称帝。建平四年(333年)石勒驾崩,次年其侄子石虎篡位

  • 东晋“王敦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敦

    王敦之乱,又称王敦之叛,是东晋初年发生的一场动乱,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爆发,明帝太宁二年(324年)结束。简介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所发动,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廷军队。王敦后自任丞相,诛杀周顗等人,并在武昌遥控朝廷。晋元帝死后,明帝继位,王敦意图夺位,但明帝已准备反击王敦。同时王敦

  • 中国古代之东晋南朝土断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土断

    土断: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故称土断,即以土著为断。实施土断是为了使得社会矛盾得到暂时的缓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矛盾还会再次恶化。故而,东晋、南朝实行了许多次大规模的土断。其旨意、方法因时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