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六部之吏部历史介绍 吏部侍郎是现在什么官 吏部尚书权责介绍

中国古代六部之吏部历史介绍 吏部侍郎是现在什么官 吏部尚书权责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940 更新时间:2024/2/13 1:33:41

吏部,是古代的一种官署名称。

简介

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号称“天官”)。“吏”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当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唐朝前期主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将主试权转礼部管辖。唐朝中期,尚书省职权为诸使职侵夺,本部对于官员的任免权力日渐削弱。长官称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一度曾改称司列、天官、文部,旋复旧。后代相沿不改。唯宋代使职盛行,吏部职务为审官院、东西铨所掌,吏部尚书亦不治本部事。

受中国文化影响,朝鲜半岛的高丽朝设有吏部,其首长为吏部尚书。朝鲜王朝时期,改称吏曹,首长改称吏曹判书。越南古代设有吏部的机构。

吏部

历史沿革

汉朝

东汉始于尚书台置吏曹,掌选举祠祀事,后改名选部,专掌官吏的任免考选,三国魏改名吏部,职掌文职官吏任免考选,兼典法制,隶尚书台,设尚书为长官,武官选举归中护军;或说领吏部、考功、定课、比部等郎曹。两晋沿置,所领郎曹或有增减,兼掌武官选举。南朝定制,置为尚书省六曹之一,设尚书,领吏部、删定、三公、比部四郎曹。

魏晋

自魏、晋至南北朝,居尚书列曹之首,其职极重,其官品秩常比他曹为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因不欲威权在下,增尚书为二员以削弱其权任,寻复置一员。北魏前期或称选部,孝文帝改制后定置为尚书省六曹之一,或说领吏部、考功、南北主客四曹。北齐领吏部、考功、主爵三郎曹,掌文武官吏任免考选封爵之政,法制改归都官曹。麹氏高昌国置为八部之首,设长史、司马为正副长官。历朝又每以大臣参掌选事分其权任,重大任命须与众执政大臣参议,由皇帝、宰相裁定。

唐朝

隋、唐、五代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全国文职官员铨选、勋封、考课之政。隋初设尚书为长官,领吏部、司封、司勋、考功等署;炀帝大业三年增设侍郎一员为次官。唐增侍郎为二员,诸司各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员。高宗龙朔二年改名司列,咸亨元年复旧;武则天光宅元年改名天官,中宗神龙元年复旧;玄宗天宝十一载改名文部,肃宗至德二载复旧。唐前期兼管贡举,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始移其事归礼部。

宋朝

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掌管全国文武官吏铨选爵勋考课之政令,置尚书一员、侍郎二员;改审官东、西院为尚书左、右选,由尚书主持,管理较高级的文武官吏;改流内铨、三班院为侍郎左、右选,由侍郎主持,管理较低级的文武官吏,合称吏部四选,各置郎中、员外郎,分掌铨选之政。高级文官须由中书省敕授,高级武官须由枢密院宣授。领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各置郎中、员外郎,分掌爵勋考课之政,吏部司兼佐部务;官告院掌官吏任命文书,置主管官等员。辽朝为南面官署,无实际职掌。

明朝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后,六部直隶皇帝,分掌政务,吏部掌全国文官铨选、考课、爵勋之政,武官归兵部。除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由廷推或奉特旨外,内外百官皆由吏部会同其他高级官员推选或自行推选。设尚书一员,左、右侍郎各一员。初领总部、司勋、考功三属部,洪武十三年增司封部,二十二年改总部为选部,二十九年定置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清吏司及司务厅。建文(13991402)中一度增置左、右侍中居尚书下、侍郎上,去诸司清吏字,成祖即位后复旧。永乐(14031424)中,六部迁北京。

清朝

清朝天聪五年(1631年)始置,以贝勒管理部务,设满、蒙、汉承政、参政、心郎等官。崇德三年(1638)分参政为左、右,增理事官、副理事官、额哲库等官。顺治元年(1644)停贝勒掌部务,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理事官为郎中,副理事官为员外郎,额哲库为主事,八年复以亲王、郡王兼摄部务,九年罢。雍正元年(1723)以大学士领部务,嘉庆四年(1799)改以亲王领,六年复以大学士领,遂为定制。置尚书满、汉各一员,左右侍郎满汉各一员。属官有堂主事,清档房满二员,汉本房满二员,汉军一员,掌文案章奏。所领诸司沿明制,又置当月处、督促所等机构,各置满、汉、蒙古、汉军等郎官,员额不等。

唐朝吏部

唐朝时吏部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吏部主事四人,司封主事二人,司勋主事四人,考功主事三人。唐朝武德五年改选部曰吏部,七年省侍郎。贞观二年复置。龙朔元年改吏部曰司列,主爵曰司封,考功曰。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曰天官。垂拱元年改主爵曰司封。天宝十一载改吏部曰文部,至德二载复旧。有吏部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四人;甲库令史十一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司封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司勋令史三十三人,书令史六十七人,掌固四人;考功令史十五人,书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

明朝吏部

明朝首任尚书是滕毅,樊鲁璞与汪河分任左右侍郎。

洪武六年,吏部分为总部、司勋部、考功部;洪武十三年,增设司封部;洪武二十六年,改总部为选部。洪武二十九年八月,吏部下设定为四清吏司,即文选司、验封司、考功司、稽勋司

别称

吏部别称铨部、天官(武则天当政时改)、文部(唐明皇天宝12年改),吏部尚书别称典铨。

标签: 吏部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六部之礼部历史介绍 礼部侍郎是现在什么官 礼部尚书权责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礼部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简介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为礼部尚书,其后历代相沿不改。礼部在隋至宋属尚书省,元属中书省,明、清为独立机构,直接听命于皇帝。隋置尚书一人。礼部下辖礼部司、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初由侍郎掌管,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侍郎

  • 中国古代六部之兵部历史介绍 兵部侍郎是现在什么官 兵部尚书权责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兵部

    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简介兵部的长官为兵部尚书。曹魏时置五兵,即中兵、外兵、骑兵、都兵、别兵,设五兵尚书;晋设驾部、车部、库部等;唐玄宗时曾一度改为武部。宋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枢纽,与中书省共同执政,兵部成为虚设。明朝定制之初,以五军都督府掌军令,以兵部掌军政;清朝军权全由皇帝掌握,兵部只

  • 南北朝时期西梁历史介绍 西梁历代皇帝列表 AD555-AD587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梁

    西梁(后梁,公元555-587年),是中国在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个国家。简介西梁共传中宗宣帝萧詧、世宗明帝萧岿、惠宗靖帝萧琮三世。公元587年,隋文帝废除西梁。西梁因此灭亡,存在共32年。西梁历史“侯景之乱”中梁武帝饿死,侯景立梁武帝三子萧纲为帝,是为梁简文帝。不久侯景又杀简文

  • 南北朝时期陈朝历史介绍 陈朝历代皇帝列表 AD557-AD589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陈朝

    陈朝(南陈、南朝陈,557年589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是陈武帝陈霸先于永定元年(557年)代南梁所建立,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历任五帝,共三十二年。简介由于侯景之乱对南朝的破坏,故而陈朝建立时已经出现南朝转弱,北朝转强的局面。陈霸先面临北齐的入侵,率军成功抵御,形势逐渐好转。陈

  • 南北朝时期北周历史介绍 北周历代皇帝列表 AD557-AD581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周

    北周(又称后周、宇文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经历五帝,共二十四年。简介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正式即位称天王、周公。次年初,宇文氏废西魏恭帝建国,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北周。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

  • 关中本位政策内容 关中本位政策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关中

    关中本位政策,是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提出来的,用来阐释西魏、北周、隋、唐四代政权的特点。关中本位政策提出人陈寅恪最早宇文泰采用苏绰建议,制定关中本位政策,消除胡汉隔阂,并以均田制的名义控制农民。最后结合成“关陇集团”,当时的豪族亦大部分都加入这集团。隋炀帝喜巡幸,严重破坏了关中本

  • 北魏分裂原因 北魏分裂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魏

    北魏分裂,是指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的事件。北魏孝庄帝杀死权臣尔朱荣之后,北魏大乱,尔朱兆、尔朱世隆杀害孝庄帝,先后拥立元晔、元恭、元修做皇帝。混战的胜出者是高欢。534年,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关系决裂,逃到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于是在邺城拥立元善见为皇帝,是为东魏。元修在年底被宇文泰所杀,宇文泰在

  • 北魏孝武帝西迁时间 北魏孝武帝西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北魏孝武帝

    北魏孝武帝西迁是指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迫于权臣高欢方面的压力,亲总京师宗室股肱播迁长安的事件。孝武帝西迁关中之后不仅没有达到亲揽朝政的目的,反而陷入宇文泰关陇集团的控制之中。高欢立北魏皇族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孝武帝元修不久被宇文泰毒杀。北魏孝武帝西迁标志着东西两魏的形成。动议西迁北

  • 中国南北朝之东魏历史介绍 东魏历代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魏

    东魏(534年―550年)北朝朝代之一,是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朝代介绍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的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利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公元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暂时拥立元亶主持

  • 中国南北朝之西魏历史介绍 西魏历代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西魏

    西魏(535年―556年),是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简介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与诸臣支持元宝炬为帝,改元大统。551年,元宝炬死,皇太子元钦嗣位。554年元钦被害驾崩。元宝炬四子元廓被宇文泰扶上皇位,实为傀儡。在宇文泰胡化运动下复姓拓跋。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