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赐酺制度历史介绍

北宋赐酺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866 更新时间:2024/1/1 5:09:09

汉唐以来,奖赏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奖赏成为政治乃至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代,全国有重大的庆祝活动。发生了皇帝的婚礼、解放后、生日等重大事件。大臣出使,重要大臣病逝。依此类推,它可能会得到奖励。这些赏赐不仅是君主对臣民的赐予和赏赐,也是控制臣民的重要手段。历代帝都深谙此道,宋代帝王也不例外。纵观宋代,历代帝王以衣、丝、粮、宅、金银钱等来赏赐臣民,这种赏赐不仅丰富了臣民的财富,而且对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时间。经济和化。这些奖赏可以团结统治集团的成员,增加封建王朝的凝聚力,巩固宋朝的统治,同时有助于与周边民族和睦相处。

一、宋代赏赐缘起

1、重大事件时的赏赐

皇帝对官员的赏赐都是有目的性的,都是为了得到回报。宋代皇帝对官员的赏赐最终还是为了维护赵宋王朝的统治,换取臣属对他们的效忠。虽然宋朝皇帝对臣属的赏赐频率较高,但具体到每一次赏赐,其原因都会因为实际情况迥异而有所不同。皇室发生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新帝登基、皇帝改元、册立皇后、册立太子等等,这些事情不仅是皇室内部的重大事件,在君主专制的社会同样也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在当时尤其重视。新的皇帝登基意味着新的统治时代的开始,在封建社会是头等的政治大事,历朝历代尤为重视。历任皇帝在登基、改元、册立皇太子等事宜时会进行赏赐,且赏赐的范围也非常广以期普天同乐,让臣属都能够感受到皇帝的厚恩,更加的对皇室效忠。

2、皇帝巡幸、视学时的赏赐

皇帝巡幸是视察所经之地的官吏管理行为,体察当地的民情,以便能更好的制定相应的统治策略。赏赐的原因可以分为节日性的赏赐和祭祀性的赏赐如:皇帝或者太后的生日等;同时在皇室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赏赐也比较丰厚,皇帝登基、改元;在皇帝巡幸各个部门或者是出外视察的时候,也是赏赐的一个重要理由。

二、宋代赏赐对象

1、宗室

宗室,是皇权制度下的产物,西周时期,分封同姓、异姓诸侯以拱卫王室,同时随王室出征,加上宗法制度的确立,更加的确定了皇室一族的稳定地位;到秦朝统一全国,天下实行郡县制,抑制王室人员的权力,汉初特殊的政治环境,封国制和郡县制并行,一时造成了对皇权的威胁,“七国之乱”后,皇权得到进一步的稳固,魏晋南北朝时期,王室经过进一步的洗礼,到隋唐统一全国,由于当时处于世界先进的技术和发达的经济,使得政治上也相较前代开放,女主的出现,颠覆了以往的男权社会,宗室之间的斗争显得更加的突出;唐末节度使权力的造成割据政权的出现,使得唐政权摇摇欲坠,最终五代取代唐朝的辉煌;又一动乱时期的出现,使得宗室活动渐渐的暗淡下来,到太祖“陈桥兵变”历史上形式上统一的北宋王朝登上历史舞台。对皇亲国戚的赏赐动辄赐宅邸,赐钱财,在其逝世后,不是追封就是赐谥,但是宗室在北宋掌握实权的并不多,正如《宋代皇亲与政治》中提及到的:皇子不直接封王,亲王只问安和待膳;公主贵而不娇,驸马极少出任要职;后妃很少插手政治,不私外家心在社稷;外戚不给实权和不预政。特别是太宗过后,基本上形成了北宋的政治模式;高宗南渡后,宗室的政治活动稍微的增多。

2、文武官员

宋代的文武官员的俸禄较前代算是比较高的,相对而言,品阶越高的官员,其俸禄和待遇就越是丰厚,对中下层官吏而言,也可能面对奉给不足以养家糊口的情况。待遇优厚在一方面使仕宦人士不必过多的忧虑家庭的温饱问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国家建设上,但同时也给政府财政造成的一定的影响。俸禄由货币和实物共同组成。除了本身的俸禄供给如:职田、粟禄、料钱和衣赐;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丰厚的福利待遇如:各种贴补,官员的公用钱、茶酒、薪炭、节日性的放假和对官员的照顾等。

3、平民阶层

平民阶层对一个王朝而言,有极大的影响。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土地社会,平民阶层承担着整个王朝的纳税,维系着整个农业生产。纵观古代历史,朝代的兴亡,多是在人民无法忍受沉重的生活压力下,才举竿而起,竭泽而渔是不明智的做法。但是这个阶层的生活状况是最为堪忧,为此各个朝代也多安抚和慰问这一平民阶层。对饥民役夫的赏赐。宋朝的水灾、旱灾、地震是多发性的自然灾害,由此产生的

流民、饥民,处置不当则是一大社会问题。为此,在灾害面前当地官吏多积极的组织救援活动,朝廷发放大量的物质,包括粮衣,派遣人员安慰和参加救援,民间组织也对农民生产者的赏赐。农业社会下的农民生产者,是封建农业社会的支柱,往往皇帝对其赐钱帛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其中,帮助灾区渡过难关。

三、赏赐的影射作用

1、赏赐是君臣之间团结的纽带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宋代,赏赐是君臣之间团结的纽带,通过赏赐更加的有利于君臣的沟通,皇帝的命令能更好的传达和执行。真宗欲天书封禅,为得到执宰王旦的同意,召王旦于禁中饮酒,君臣相谈甚欢,后真宗赐予王旦一樽酒,实际上为以樽珠子,以示作为臣子,对于皇帝将行之事,最好保持一定的沉默,同时赏赐更能促进戚里之间的团结友爱,吴益作为元舅,受高宗的特别喜爱,每次入宫,都用家人的礼仪相待,夜游泉为其画像。统治者实施的赏赐行为,从受赐方来讲,宋朝官员不仅有可观的俸禄收入,还有数额较多的赏赐收入,在满足了官员的财富心里的同时也拉近了君臣之间的关系,适

当减少了君臣之间的隔阂和摩擦,有利于君臣之间的有效沟通,增加统治集团内部的凝聚力。从平民阶层的角度探寻,宋代的赏赐范围不仅囊括了高级官员、下层胥吏、也对高年、隐士、役卒、烈女、饥民、流民加以封赏,团结了各个阶层的人民;对周边民族和外国使者的赏赐,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边界的和平,便于双方交边贸易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安定,自来“厚彼薄此”的观念下,宋王朝主要宣扬的是天朝国威,友好的与周边国家交流与发展,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

2、赏赐加重了宋王朝的财政压力

养兵、宗室的俸禄、冗官和郊赐是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冗官和郊赐的费用,其中郊赐的费用支出,《两宋财政史》中有详尽的分析。宋朝另一财政负担是军功赏赐,宋孝宗意欲恢复北方故土,终因财政问题而作罢。赏赐给民众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同时造成了社会很多不安定的因素。赏赐的费用,归根结底是来至于广大百姓,给人民大众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赏赐的对象主要皇亲国戚和文武官员,所赐之物动则成千上万计,使得受赐之人越来越富有阔绰,而贫者越贫,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结语

赏赐是要有充实的国库作为支撑,在无边界摩擦和境内无天灾人祸的时候,能勉强应付各种理由的赏赐行为,但在各方面不如意的情况下,赏赐就显得拮据,但是作为赏赐行为的施予者往往窥视到的是能突显其无上的皇帝威严和爱民如子。

标签: 北宋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弭兵会盟”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弭兵会盟

    在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是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为了争夺中原霸主的宝座,晋楚争霸主要有三次大战:前632年城濮之战晋胜,前597年邲之战楚胜,前575年鄢陵之战晋胜。鄢陵之战时俘获了楚王子公子茷,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前557年晋国在湛阪之战再次击败楚国。前546年弭兵之会后,晋楚大体平分霸权,晋国总

  • 如何评价神龙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神龙政变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集仙殿,逼迫武则天退位。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廷终

  • 神龙政变的具体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神龙政变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集仙殿,逼迫武则天退位。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廷终

  • 唐朝“神龙政变”爆发的历史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神龙政变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集仙殿,逼迫武则天退位。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廷终

  • 在政治与文史方面魏徵有哪些作为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徵

    魏徵,字玄成,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

  • 明朝的宗教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

    大多数人认为,明朝宗教不具有太多的价值,但实际上,明代宗教的起伏发展,是中国宗教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明太祖建立明朝之后,最高统治者既提倡保护宗教,但是又颁发整顿和限制的宗教政策,并且以整顿、限制为主。这主要是由于皇权不断加强,宗教作为统治工具的作用逐渐减弱。与官方宗教的情况不同的是,明代的民间宗

  • 明朝粮长制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粮长制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起因结果始末1.实行粮长制公元1371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宣布全国实行粮长制,朱元璋首先从江浙地区实行粮长制。朱元璋设立粮长制的初衷,就是希望国家的田赋收入得到充足保证,其制度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国家挑选出来了富农作为粮长,也是这个制度得负责人,由这名

  •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东封西祀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真宗

    东封西祀是指在北宋时期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在全国掀起了一场长达十余年轰轰烈烈的“天书”封祀运动。宋真宗在庞大仪卫扈从下东封泰山,四年,又以隆重仪式抵山西汾阴(今山西万荣县)祭祀后土地抵。大赦天下,一时轰动。据《史记》等先秦至两汉典籍就曾记载,上古先秦有七十二王赴

  • 唐朝贵族的“三大享受”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

    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唐朝也有过奴隶买卖,尤其对于一些贵族子弟来说,奴隶可以彰显他们的家族实力,他们手下的奴隶越强大,就代表着他们家族越厉害。为了满足这些贵族子弟的要求,一些商贩会专门贩卖奴隶,其中就包括了肤色黝黑、体型矮小、其貌不扬的昆仑奴。要知道我们身处的亚洲地区,大部分都是黄种人,这种黑皮肤的奴隶

  • 汉武帝是如何使古滇国归顺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即位之初的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唐蒙出使南越归来以后,就上书通南夷夜郎(今贵州黔西南一带)。随后由他出使南夷,设置犍为郡,开启了武帝经略西南的步伐。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蜀人司马相如认为西夷邛、莋也可置郡,并于同年受命出使西夷,设都蔚领十余县,隶属蜀地,又发巴、蜀兵通西夷之路。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