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湾改编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湾改编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424 更新时间:2023/12/31 2:51:04

三湾改编被认为是党领导新型军队的开端,党的军队建设在此前跨进了一大步,足见其对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的深远影响。我们知道,三湾改编最大的影响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但显然这一事件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这样。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三湾改编,则是我党领导新型军队的开端。它同南昌起义一样,在我党建军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一页。

1927年9月29日,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在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和巨大的损失后转移到了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当时,部队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党不能切实掌握军队;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于是,在前委会议上,毛泽东做出了改编的决定。

第一,在思想上对部队进行无产阶级教育,解决队伍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当时主要是克服部分领导人和士兵头脑中的单纯军事思想。其主要做法是对部队进行形势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通过召开干部会、士兵代表会、军民联席会和部队大会等形式,向官兵反复宣传在罗霄山脉中段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使全体官兵受到了一次极为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确立党对军队的思想领导。

第二,在组织和制度上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三湾改编前,我们党虽然整合和影响了一些国民党军队,并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但党组织都是设在团一级,甚至团一级即使设了党的组织有时也难以掌握部队。连一级没有党的组织,难以直接掌握士兵。三湾改编时,毛泽东总结经验教训,在部队各级都设立了党的组织,班设小组,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各级设党代表。从而奠定了我们党政治建军的基础,也有效地实现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毛泽东后来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对调整军队和党组织结构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作了肯定,他说:“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建立新型的官兵关系。民主问题,历来是敏感性很强的问题。部队当中有无正的民主生活,影响到部队能否长期生存,也影响到党对军队的领导能否持续下去。三湾改编前,秋收起义部队中的军官大多数都是从旧军队过来的,残存的旧军阀主义习气较为严重,随意打骂士兵的现象经常发生。秋收起义前军官每顿饭都是四菜一汤,士兵则是粗茶淡饭,官兵待遇极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在士兵中形成了逆反心理,使官兵之间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阵营,直接影响了官兵之间的团结和部队的战斗力。因此,要不要对部队进行改编和整训,能不能彻底改变过去官兵不平等的现象,不但决定了部队将走向种性质,也决定了部队能不能适应越来越频繁而残酷的斗争环境。只有让士兵成为部队的主人,部队才有凝聚力,才能迸发出超强的战斗力。这对于人数不多但却要面对武器装备和人数都要强于自己几十上百倍的弱小的工农革军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士兵委员会就是实现民主的一个组织形式。在红军中,连以上都建立士兵委员会,让士兵群众参加军队的民主管理,以确立新型的官兵关系,这是建军原则的一个重要创造。关于士兵委员会的组织和任务,陈毅在1929年9月1日所写的《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作了详细而具体的叙述:“在军、团、营、连均设士兵委员会,官长同时为士兵委员会。全连士兵大会选举5至7人或9人为连士委执委,推主席一人。以全营人数按每5人举一代表组成全营士兵委员会,推举11人至13人组织营士执委,推举1人为主席。按全团人数每10人举代表一人组织全团代表会,推举17人至19人组织团士执委,推举1人任主席。全军按30人至50人举一代表组织全军代表会,选举19人至21人或23人组织军士执委,选一人为主席,军士执委选5人至7人为常委。连无常委机关,军团常委均设机关于政治部内日常办公,营常委不设机关。”“此外士委会与军事机关的关系,士委只能对于某个问题建议或质问,而不能直接去干涉和处理,士委开会必须由党代表参加,等于一个政治顾问的性质。在非常时期党代表可以解放士委,或不准其开会,另诉诸士委代表会。”这又有效地防止了极端民主化在部队中的蔓延。从此,部队中出现了一种官兵一致、上下平等的新型官兵关系。

综上所述,三湾改编在思想上对部队进行了无产阶级教育,解决队伍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在组织和制度上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建立新型的官兵关系。是党领导新型军队的开端,并为工农武装割据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标签: 三湾改编

更多文章

  • 通道会议什么时候召开 通道会议的背景和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通道会议

    红军长征开过不少的会议,除了流传后世的遵义会议,其他会议都鲜为人知,通道会议更是由于资料甚少,以至于一度被国人遗忘。通道会议于1934年12月12日召开,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其背景和过程。背景1933年5月,国民党纠集50万兵力向红军中央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由于

  • 《望厦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望厦条约签订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望厦条约

    望厦条约签订背景1844年的7月3日,在澳门望厦村,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也可以叫做《中美五口通商章程》。那么《望厦条约》签订背景是怎么样的呢?《望厦条约》签订现场图片1839年5月,在林则徐领导的广州禁烟运动中受到了利益威胁的美国鸦片贩子联合上书了美国国会,他们要求美

  • 大定之治的措施与表现 对大定之治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定之治

    大定之治措施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对内对外实施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使得金国出现了繁荣局面,这一时期被称为大定之治。大定之治措施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金世宗摒弃个人恩怨,任用有能力的政敌为官。金世宗完颜雍剧照张浩是海陵王的旧臣,金世宗与海陵王是政敌,但金世宗却任命张浩为宰相。纥石烈志宁与金世宗为敌,金世宗

  • 王叔文永贞革新介绍 王叔文改革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是王叔文主导的为其一百四十六天的一次改革运动,最终王叔文赐死、王伾病死,其余相关八人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故而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王叔文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是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

  • 端平更化有哪些措施 端平更化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端平更化

    端平更化的措施端平更化作为南宋的一次政治改革,它的措施有以下几点。端平更化中使用的货币第一点就是罢黜史党,南宋权臣史弥远死后,宋理宗怕引起朝堂震动,虽然对史弥远给予形象维护,但是对他的一系列党羽进行清除。使得史党的势力急速下降,最后在朝堂上消失。端平更化措施的第二点就是慎用宰相。南宋宋宁宗以来,相权

  • 戴潮春事件结果 戴潮春事件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戴潮春事件

    戴潮春事件起因戴潮春事件在清朝时期发生的重大起义事件,这也是台湾地区三次重大民变中持续时间最为长久的一次起义,前后总共经历了四年多的时间。而且这次起义活动影响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几乎整个台湾中部地区都被波及了。而戴潮春事件起因也决定了虽然整件起义事件的带领者是戴潮春,可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参与这件

  • 林爽文起义经过 林爽文起义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林爽文起义

    林爽文起义背景在清朝乾隆年间的时候台湾地区的汉族人民和当地的高山族长期受到了清朝统治者黑暗的压迫和剥削,人们为了反抗和抗争清朝的黑暗统治,在林爽文的带领下发起了农民起义活动。这次起义活动的范围和规模都是比较大的,给当时的清王朝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伤害和打击。林爽文起义背景也成为这次活动爆发的一个原因,

  • 林爽文起义背景是怎样的 林爽文起义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林爽文起义

    林爽文起义经过林爽文起义是发生在清朝时期的农民起义活动,因为和天地会发生了关系所以受到了清王朝的重视。当时台湾地区的汉族人民和当地的高山族一直被清朝政府压迫剥削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又受到了天地会的影响在林爽文的带领下,开展了激烈的反抗和抗争。而林爽文起义经过并不是特别的复杂,最终还是以起义军的失败作

  • 安史之乱的性质 安史之乱为何是唐朝平叛与复兴的起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与叛军之间的战斗,叛军方面包括回纥兵、安史叛军汉人、契丹、室韦、胡等杂合军队,虽然唐朝最终获胜,但地方割据局面开始形成。安史之乱的性质是什么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安史之乱的首领们虽曾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

  • 什么是武周之治 武周之治有哪些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周之治

    什么是武周之治在公元690年的时候,武则天废掉了当时在位的皇帝唐睿宗李旦,自己登基为帝,她改建国号为大周,将首都定在洛阳,建立了武周王朝,因此武周指的也就是武则天所统治的朝代。那么什么是武周之治呢?武则天剧照武则天在成为皇帝之后,开始重用武氏族人,同时也重用酷吏,对李唐宗室和关陇贵族都进行严厉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