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点春秋战国时期的27个主要诸侯国

盘点春秋战国时期的27个主要诸侯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607 更新时间:2023/12/23 21:47:47

春秋确实有几百个小国,但俱体多少,估计永远是一个谜。非常遗憾的是,哪些国家本来都有各自的历史记载,但是,只有鲁国的记载保存下来了,也就是“春秋”。如此的结果,估计是鲁国历史是孔子写的,至少他参与写了,而中国的历史基本是儒教写的,所以,孔子这个儒教祖师爷的东西才能保存,并且被扩张,而非儒教的墨家以及其他历史则被忽视,直到彻底消失。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与此相关的有汉语著名成语即“烽火戏诸侯、挟天子令诸侯就出自这个时代”。

公元前9世纪,由于周厉王残酷统治发生“国人暴动”,诸侯各国原来一直服从周王,暴动以后代表中央政权的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很弱,实际控制区只剩下几百里。进入春秋时期后,基本为混战时期,北方有燕、山戎;东边有齐;西方有秦、蜀、巴;南方楚、吴、越;中部从西至东依次为晋、卫、鲁,另外还有郑、陈、蔡、宋。诸侯列国实力不均,强国齐、晋、秦、楚、吴、越,春秋五霸在这一时期出现。客观上促进了诸侯各国分裂和统一。这一时期产生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哲学理论,如儒家学说、道家理论,学术气息极为浓厚,涌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以后,原来的晋国被赵、魏和韩“三家分晋”;吴被越所灭,越又被楚所灭;诸侯国只剩下了秦、楚、齐、燕、赵、魏、韩。

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是太公吕尚的封国,其历代君主致力於整顿政治,发挥滨海鱼盐的优势,提倡家庭纺织业,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使其国力逐渐发展起来。齐桓公(前685~前643在位)继位後,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公田制,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於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

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犟的国家。然後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他国家,抗击夷狄的侵扰,终於在周僖王三年(前679)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今河南偃城)之盟,其霸业发展到顶峰。

齐桓公死後,齐国出现争夺君权的内乱,力量削弱。楚国乘机发展势力,先後灭了它北边的几个小国,重新把矛头指向中原。宋襄公(前650~前637在位)以抵制楚人北侵为号召,企图充当中原的霸主。但无论从国力和业绩看,宋襄公都够不上称霸。周襄王十五年(前638),楚宋两国的军队在泓水相遇,宋军大败,连宋襄公都被射伤了腿,不久死去。

正当楚国称雄中原的时候,西部的晋国发展了起来。晋文公重耳(前636~前628在位)曾因“骊姬之乱”,在外流亡十九年,饱尝艰辛。即君位後,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於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十年(前633),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大败楚军,成为霸主。晋文公死後,秦穆公谋求向东方发展,被晋所阻。崤地一战,秦全军覆没,转而向西,吞并了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楚国在城濮之战後,向东发展,灭了许多小国,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经济文化发展。楚庄王(前613~前591在位)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为犟大,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周定王十年(前597),楚与晋会战於邲(今河南武陟东南),大胜。不久,又进兵围宋,晋人不敢去救,於是中原各小国纷纷归向於楚,楚人称霸中原。

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於是由宋发起,於周简王七年(前579)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从此,战争大大减少。

当中原诸侯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周敬王十四年(506前),吴王阖闾以伍员(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攻进楚都郢。周敬王二十四年(496前)又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越王勾践求和,送给吴王珍宝美女西施,自己亲自为夫差牵马。吴王乘胜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生息,终於在周元王三年(前473)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於徐,成为最後一个霸主。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馀次。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馀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它们是:

1、鲁国,都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鲁国也是孔子的故乡。

2、巴国,在中国先秦时期位处中原西南面的一个国家。始于先夏时期,于夏初加入夏王朝,成为其中一个诸侯国,灭于战国秦惠王时期。

3、蔡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周武王弟叔度(姬度)后裔,前447年灭于楚国。建都于蔡,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4、陈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妫姓。舜后裔,建国君主陈胡公妫满。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附近),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灭于楚国。公元前479年,楚灭陈。

5、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芈姓(普通话拼音读作mǐ),熊氏。最早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灭于秦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江苏、江西部分地方。传说楚先人祝融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其部落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西周初期楚人领袖熊绎:“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此一论述认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后裔从北方迁徙至“丹阳”。这是楚人首次自中原进入湖北省内,也是楚国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认。据考古学家刘玉堂、王红星、高崇文研究,古“丹阳”当位于丹水和淅水交汇之处(今湖北省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因处丹水之北,故称为丹阳。

6、曹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伯爵,国君为姬姓。周文王子曹叔振铎(姬振铎)后裔。建都陶丘,辖地大致为现在的定陶附近。公元前487年,宋国灭曹。

7、邓国,在现在的河南邓州。子姓。建于商朝武丁王时期,春秋时为楚国所灭。邓国灭国后,其国后人以国名为姓,是为邓姓。

8.代国,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权。魏晋时期鲜卑拓跋部原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一带。曹魏甘露三年(258年)大人拓跋力微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召集诸部,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力微卒,诸部离叛。晋元康五年(295年)力微子禄官统部,分国人为中、东、西三部,自领东部。永嘉元年(307年)禄官卒,其弟猗卢总领三部,有骑士40余万。永嘉之乱后,中原纷扰,晋并州刺史刘琨表请封猗卢为代公,后进封代王。以后数传至拓跋什翼犍。什翼犍曾为质子在后赵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生活多年,深受汉文化影响。咸康四年(338年)即代王位,置百官,制法律,由部落联盟最终转变为国家形式。代建国三年(340年)定都云中盛乐宫,后又在故城南筑盛乐新城,发展农业。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前秦苻坚发兵击代。什翼犍兵败奔逃后被杀。代亡。

9、霍国,是中国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候国家,位于现代的山西霍州一带,周武王时,封叔处于霍,是为霍叔,此即霍国之始,管蔡之乱后,霍叔被废为平民,但霍国仍被保留下来由霍叔之子继位,一直到春秋时代,前661年被晋国所灭。

10、江国,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始祖玄仲为伯益之子,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其子即位后封玄仲于江地(今湖北江陵),公元前623年,江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11、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南部。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12、莒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己姓,建国于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公元前481年,莒郊公亡国。

13、蓼国,位置在河南固始县东北,都城为现安徽霍邱城关附近。(蓼①古蓼国之都。在今河南唐河县南。蓼为已姓国,祝融的后裔。周时居此。春秋时期灭于楚,改称湖阳。汉置湖阳县,属南阳郡。郡该地后世有湖阳城。②古蓼国之都。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或说为姬姓国,高阳氏才子庭坚的后裔。

14、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15、杞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姒姓。禹后裔,建国君主杞东楼公。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杞县,灭于楚国。公元前445年,楚灭杞。杞国实在太小,连史书对杞国也不愿多提。

16、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东夷的一支,嬴姓,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请参看秦统一中国之战。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17、权国,在现在的楚国附近。建于商朝武丁王时期,春秋时为楚国所灭。权国亡国后。楚文王设县于权国。命权国国君管理。

18、宋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

19、滕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前1046年立国,前414年被越王朱勾践所灭。

20、吴国,是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境位于今天江苏省南部无锡一带。吴国的开始不明,传说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和仲雍为了将他们的王位让给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出逃到江南建立吴国。这个传说的准确性无可考证。到春秋时期为止,吴国是中原边上的一个不重要的小国,有可能吴国到春秋时刚刚开始使用从中原引入的君主制度。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令伍子胥自杀,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秦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标签: 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什么是盘庚迁殷?盘庚迁殷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盘庚迁殷

    商朝从建国到灭亡,历经五百多年。因为前期屡屡迁都。而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市),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有时候也称为殷商或者商殷。商朝定都于殷是从盘庚开始。仲丁以后,王室多次迁都。如禀甲迁于相(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邢(河南温县东)等。据说在盘庚以前,先后迁了五次。如此频繁迁都的原因,由

  •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国君列表 燕国国君有多少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燕国

    燕国,战国七雄,西周,召公,燕惠侯,燕厘侯,燕顷侯,燕哀侯,燕郑侯,燕穆侯,燕宣侯,燕桓侯,燕庄公,燕襄公,燕前桓公,燕宣公,燕昭公,燕武公,燕前文公,燕懿公,燕惠公,燕悼公,燕共公,燕平公,燕孝公,燕成公,燕闵公,燕简公,燕后桓公,燕后文王,燕易王,燕王哙,姬哙,燕王子之,子之,齐宣王,妫辟疆,燕

  • 西周历史介绍 西周历史简介 BC1046-BC771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周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夏朝时,周族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故而,周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周的经济发展。至周文王时,周已发展成为一个可与殷商抗衡的大诸侯国。文王是

  • 东周历史介绍 东周时期春秋列国介绍 BC771-BC476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周

    东周时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

  • 东晋历史简介 东晋历代皇帝列表 AC317-AC420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晋

    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虽然在今天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朝代写进中国的古代历史,但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赵、前秦等外族统治者控制,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两个时代东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时间。公元三一六年,西晋的

  •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五代十国历史介绍 AC907-AC978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

  • AD548-AD552侯景之乱介绍 侯景之乱结局 侯景之乱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侯景

    南北朝时期,南方与北方对峙,连年进行战争,南朝和北朝各国的内部,统治阶级也不断杀伐,权臣当政,争权夺位,致使国鼎频易。统治生活奢侈腐化,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就在山河破碎,生民涂炭的时期,在南朝梁武帝萧衍末年,即548年,爆发了一场长达四年之久的叛乱,因这场叛乱的发动者是投降梁国的东魏将领侯景,史称&l

  • 杯酒释兵权为什么那么容易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为什么那么容易成功杯酒释兵权为什么那么容易,这是因为赵匡胤有着经天纬地的才干,他能够镇得住这些将领。这些将领虽然南征北战,但是都是在赵匡胤指挥下进行的,因此他们都很敬畏自己的上司。由于这种心理的存在,杯酒释兵权变得很容易。宋太祖剧照杯酒释兵权是在宋朝刚建立的时候进行,在当时,国家已经

  • 李渊起兵路线 李渊起兵灭隋的条件有哪些 李渊起兵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渊

    李渊起兵的路线李渊起兵,可以说是隋朝末年各方势力展开的一场关于权利争夺的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李渊取得胜利,攻占长安为最终结局。那么在部署这场战争时,李渊起兵路线是怎样的,是由谁制定的李渊起兵路线图?李渊起兵路线又在实际的战争中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李渊剧照(中)在历经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在隋大业十三年

  • 文字狱是清朝哪位皇帝兴起的 文字狱的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字狱

    清朝文字狱的开端,起于顺治四年,最惨时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广东和尚函可身携一本纪录抗清志士悲壮事迹的史稿《变记》,被南京城门的清兵查获,在严刑折磨一年后,定谳流放沈阳。次年,又有毛重倬等坊刻制艺序案,毛重倬为坊刻制艺所写的序文不书“顺治”年号,被大学士刚林认为是“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