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洋外交指的是什么 北洋外交的特点和评价

北洋外交指的是什么 北洋外交的特点和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198 更新时间:2024/1/21 23:06:32

“北洋外交”,顾名思义,其实就是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外交情况。这一时期从1912年北洋政府成立到1928年北洋政府的覆灭,持续时间大致为16年。在这16年时间里,北洋政府对外的交涉究竟有哪些特点?而我们又该如评价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呢?

“北洋外交”指民国初年北京政府时期(19121928)对外交涉的表现,属于近代中外关系史领域下,外交史中一个较短的时段,过去一直不受重视。“北洋外交”长期被忽视,既有中国外交史研究共同的问题,也有其特别的原因。台海两岸近代中国外交史研究,依据旅美历史学者唐德刚的说法,是民国史研究中与西方汉学界研究水平差距最大的领域,并指出主要原因在于外交史、国际关系史未曾成为真正的专业。这种说法或许过重,但是确实反映出外交史研究的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应是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凌,民族主义强烈,外交史与培养爱国精神密切相关,因而深受政治影响,加以外交档案开放的限制,更减损了外交史研究的学术性。

值得骄傲的是1921~1922年,北洋政府以与各国一律平等方能参预华盛顿会议,“共襄盛举”为先决条件,同时声明三点:“(一)各国不再乘中国内乱之机会,损害中国独立国家之权利;(二)撤销各项有害于中国主权之行动,而该各项行动并无条约之根据者;(三)将限制中国自由行动之若干现存条约加以修正”。(张忠绂:《中华民国外交史》(一),正中书局1945年版第426页。)华会对北洋政府三项要求给予了基本圆满的答复。“与会国同意撤销在中国境内的外国邮局”,限制在华的外国无线电台;与会国同意修正1918年采用的中国进口货海关税,允许交还威海卫、广州湾等。但对在华的外国驻军、警察、护路军仍不让步,领事裁判权亦不撤销,关税自主尚没收回。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北洋外交尽管没获得完全成功,但争回了部分主权。“九国公约”的成立、“蓝辛石井协定”的取消及“英日同盟”被拆散,均有利于中国。

北洋末期召开关税会议、法权会议和开展修约运动,更加体现了国权平等主义外交思想的光辉。近代中国国权丧尽,而争回国权的外交斗争,必然是一个长时期的历史过程。该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得以完成。

特点及其评价

北洋外交的特点,首先是它的内性,即国家实力多半运用于国内。而国内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冲突,则大大削弱了北洋外交的能力。各利益集团的外交努力实质上是利用外国势力制服国内政敌,以掌握全国政权,故形成“外交团制华”,即“众夷制华”的局面。

北洋外交内向性特点的形成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国内缺乏稳定、健全、统一的政治环境;二是帝国主义列强势力早已深入中国内部,并互相间存在双边或多边合作原则,如“蓝辛石井协定”、“九国公约”等。

内向性外交对中国主权和利益有百害而无一利。造成北洋外交长期缺乏积极进取精神,一战前始终处于无力外争之困境;内向性外交也使中国无法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无力维护国际和平与正义,不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从而不能取得与列强平等的国际地位。

北洋外交的第二个特点是开放性。这表现在“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行,历届北洋政府依赖外援及承受不合理义务诸方面。袁世凯就职演说中认为:“夫输入外国明与资本,是国家主义,而实世界主义,世界文明之极,无非以己之有,济人之不足,使社会各得其所,几无国界可言。孔子喜言大同,吾国现行共和,则闭关时代之旧思想,必当扫除净绝。”(程道德:《中华民国外交史资料选编》(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这段话体现了北洋外交的开放姿态。

开放对于闭关、排外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性进步。但是,大凡历史性进步往往需要付出代价。北洋开放性外交一方面引进了外国资本、商品和科学技术,以及间接引进了西方文化,这些均有利于北洋政府摆脱财政危机和中国民众提高思想素质,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起刺激和促进作用。但同时,外国得以控制中国市场和财政,操纵金融和海关等经济命脉,使已丧失的国权更难以收回,许多次的外交交涉因国力不足而宣告失败。

总之,开放性外交利弊兼而有之,而利大于弊。从历史发展看,开放性外交是适应国际政治环境必然要求的。北洋奉行开放性外交是正确的。

但从总体上说,北洋时期中国既无自由、平等的国际地位,又无可靠的同盟者。北洋政府在国际社会中缺乏支持者,外交上总是走投无路。因此,钱亦石在评论中国近代外交史时这样指出:“中国实在没有外交史,只有丧权辱国史、卖国殃民史。或者从对方来讲,只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压迫中国史。或者从另一方面讲,中国只有外交失败史在分析中国外交失败的根源时指出中国当局没有外交政策。“

标签: 北洋外交

更多文章

  • 靖康之耻的原因 靖康之难和王安石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靖康之耻

    引发北宋末年靖康之耻的历史原因靖康之耻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北宋和辽国同时衰落,使得崛起的金国趁虚而入,导致了辽国和北宋的先后灭亡。靖康之耻的画像在北宋晚期,蔡京、童贯等人专权,政治十分腐败。但是在辽国,也几乎出现了同样的状况。因此金国方面渡海来到北宋,和北宋签订了“海上之盟”

  • 平州之变背景 什么是平州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平州之变

    平州之变背景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应该对“靖康之耻”记忆犹新,而“平州之变”可以说是导致这场国难的原因之一,那么“平州之变”的背景是什么,隐藏在历史后的这场兵变究竟应如何评价。完颜阿骨打雕像在“檀渊之盟”

  • 庆历新政的背景是怎样的 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背景庆历新政的背景是相当复杂的,北宋宋仁宗庆历年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在表面上一片太平盛世下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危机,而且这样的危机已经威胁到北宋政权的统治根基,概括起来这些危机总体来说一是积贫积弱,二是内忧外患。正因为如此,以范仲淹、欧阳修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历史上称为庆

  • 宋仁宗庆历新政和宋神宗熙宁变法区别 庆历新政的背景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仁宗,庆历新政,宋神宗,熙宁变法

    宋仁宗庆历新政和宋神宗熙宁变法区别要说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主要用从它们不同的方面说,因为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相差很多。王安石雕像庆历新政主要是为老百姓谋福利,并去解决老百姓一系列的经济问题,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保障老百姓权利,并且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和一些重要官员的经济条件。但是熙宁变法与庆历新政有很大的不同

  • 蜀汉为什么会被灭?三国蜀汉政权灭亡的十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蜀汉

    蜀汉政权为什么会被灭?三国蜀汉政权灭亡的十大原因历史吧导读:今天历史吧小编介绍的就是关于三国蜀汉政权灭亡的十大原因的文章,蜀汉政权为什么会被灭?,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刘备历尽沧桑艰难创立的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而东吴政权是在公元280年灭亡的。其实从历史资料和文献上来看,蜀汉政权相对东吴政

  • 壬寅宫变的原因是什么?壬寅宫变发生于哪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壬寅宫变

    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解析壬寅宫变的原因是什么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壬寅宫变是发生在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六名宫女和两名妃嫔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皇帝的一次失败事件。由于此事发生在壬寅年,所以称之为“壬寅宫变”。壬寅宫变是一场由宫女发动的想要用绳子勒死明朝皇帝嘉靖皇帝

  • 洛阳兵变简介 王世充与洛阳兵变的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洛阳兵变

    洛阳兵变简介洛阳兵变是发生在中国五代十国后梁时期的一场兵变。这场兵变是一场怎么样的兵变,它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详细的来看看洛阳兵变。朱温像在乾化二年,也就是公元912年,朱温病重,想要立养子朱友文即位,这件事被他的儿子朱友珪知道了,于是就杀了朱温,并宣称秘不发丧,矫诏监国,命令均王朱友贞杀朱友文

  • 泾原兵变背景是什么 泾原兵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泾原兵变

    泾原兵变背景泾原兵变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兵变,那泾原兵变背景是什么呢?唐德宗画像唐朝中期泾原的士兵受诏去援救襄阳,途径长安的时候,天气十分寒冷,士兵们饥寒交困,迫切希望得到朝廷的赏赐来度过严寒,结果朝廷什么都没给,士兵什么都没有得到就被迫离开。士兵后来又到了浐水,皇帝下令地方官员犒赏士兵,而地方官员阴

  • 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 开元盛世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的时间“开元盛世”的开创者是唐玄宗,那么“开元盛世”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唐玄宗与杨玉环画像唐玄宗出生于685年的9月8日,与712年即位,756年退位成为太上皇,太子即位为皇。虽然“开元盛世”是对唐玄宗在位时期唐朝所呈现

  • 唐隆政变经过 唐隆政变是怎样的 唐隆政变到底是谁发动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经过是怎样的唐隆政变在历史上颇为著名。韦后野心勃勃,想模仿武则天临朝称治,大肆破害李唐一族,臭名昭著。李隆基正直有谋略,联合其姑母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了韦氏及其党羽,平定了叛乱。那么唐隆政变经过是怎样的呢?李隆基剧照唐隆政变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韦后专权,独霸朝政,引起正义之士的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