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少数民族女真族历史介绍 女真族如何消亡的?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古代少数民族女真族历史介绍 女真族如何消亡的?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708 更新时间:2024/1/19 15:38:44

女真又称“女直”,其先祖为周秦时东北地区古老的肃慎、挹娄人。辽代把女真分为“熟女真”(已入辽籍的)和“生女真”两部。生女真异勇猛,三人可搏猛虎。辽末,生女真完颜部在首领阿骨打率领下举兵抗辽,1115年建立“大金国”,迅即由东北进入北方草原灭辽,继而进入黄河流域灭北。1234年,金为南宋联合蒙古军队所灭。其后,女真人仍活跃于东北地区。

女真与前代游牧民族不同,除了牧养牛马外,还大量养猪,并从事农耕、冶铁、采金业,经济实力较雄厚。女真人崛起后,着力吸收发达的汉、辽化,为己所用,又有所创新。女真人继承辽代五京制,又开科取士,颁布成文法典,发行纸币交钞,修前代(辽)国史等。同时亦保留一些本身的制度,如在契丹和北宋地区推行猛安谋克制,以千户号为猛安,百户号为谋克,率领女真人屯垦荒地。

女真人依照汉字和契丹字的偏旁部首,创造了女真文,形同汉字,但笔画有所增减,读音为女真语。用女真文翻译了《四书》、《五经》和《史记》,《汉书》、《新唐书》等经史著作。

随着对宋、辽文化的日渐接受,女真对佛教、道教、太阳神、孔子都备加尊崇:雕刻《大藏经》,收佛藏6900卷,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盛事;道教空前繁荣,出现了“全真”、“大道”、“太一”3大教派;每月朔望,百官集合皇宫门外,面太阳行礼膜拜;皇帝还诏令各州县建孔子庙,并在孔子故里维修孔庙和孔子墓。

女真人继承了契丹的火药制造技术,并发明铁火炮,因杀伤力巨大,被称为“震天雷”。又发明飞火枪,用绑在矛枪上的厚纸筒喷射火药和铁屑,射程为数丈。这两项重大发明在中国军事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女真在农具改造、丝绸纺织、烧制瓷器、采煤、炼铁、印刷、天文学、医学、数学等方面,都在吸收宋辽文化的基础上达到更高水平。

为了保持尚武和骑射传统,女真推行猛安谋克制,按五、十、百、千的人数把女真人和契丹人、汉人组织起来,平时畋猎、生产、练武,战时出征,壮者皆为兵士。

金朝为了防御蒙古各部,在北方修筑军事堑壕,即金界壕,总长度约7000余公里。金界壕工程浩大,至今尚有许多遗址地段保存较好,被牧民称为“成吉思汗边墙”。

内蒙古地区金代村落和城市遗址较多,许多荒地被辟为农田,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在呼和浩特白塔的金代捐资碑铭中,发现金代丰州城有四坊、两街、甘八巷和两关厢,城中街巷名有酪巷(制作乳酪)、染巷(印染加工)、牛市巷、麻市巷等,反映了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

在大青山下,曾出土金代铜镜,上刻“富民县官”等字款;根据白塔捐资碑,可考出许多金代村名,如北渔阳、薛家村、长寿谋克在、蒲察宣武谋克寨等。由此知道,当时阴山南麓有许多汉人和女真人的村寨。在白塔捐资碑上还发现一批女真高级官员的名字,有千户辅国上将军、谋克、提点、县令等职事官。金代在今内蒙古东、西部还没有不少州县、村寨,这对草原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意义重大。

此外,在内豪古东部陆续发现许多女真文墨书题记,这是研究女真文的宝贵材料。金代铜印也多有发现,其中赤峰市巴林右旗出土的“行军第三万户之印”,是金朝重要武官的官印。

金代的女真人墓均朴实无华,多为火葬。如赤峰敖汉旗清理的“镇国上将军”皇族宗室之墓,其骨灰置于石棺中,并没有什么随葬物品。在呼和浩特野马图清理的金代班氏家族墓地,均用石棺盛放骨灰。在赤峰巴林左旗,曾发现金代家族墓地,内有石人、石碑,外有围墙,出土的残碑上有“金奉国上将军”字样。还发现一座较完整的女性墓,墓为方形土圹,从圹中清理的石棺中,发现木制骨灰匣,内有骨灰、铜镜、化妆用的漆盒、小箱等。该石棺底部穿有5孔,这与后世满族人在棺下钻孔的风俗有关,孔为灵魂出入的道路,是萨满教的遗风。

金代的印钞铜版、铜市和银铤等在内蒙古陆续发现,是研究纸币和金属货币的珍贵实物。金代铜镜由官府铸造,花纹多为双鱼、双龙和双凤,与东北黑龙江两岸女真人的生活环境有关,是具有女真特色的珍贵文物。

标签: 女真族

更多文章

  • 古代少数民族契丹族历史介绍 契丹族如何消亡的?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契丹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少数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杨,国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国称做“契丹”。契丹本属东胡族系,是鲜卑的一支,4世纪中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游牧于潢水(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锡拉木伦河)。土河(今赤峰

  • 古代少数民族月氏族历史介绍 月氏族如何消亡的?月氏族建立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月氏

    月氏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亦称"月支"、"大月氏"。据《史记·大宛传》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约当今甘肃省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大约远在战国初期,月氏便在这一带过着游牧生活。关于月氏的来源,中外史学家看法颇不一致。据中国学者王国维考证,月氏即《逸周书·王会解

  • 古代少数民族夫余族历史介绍 夫余族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夫余族

    夫余是历史上东北腹部地区第一个建立政权的古代民族。它的兴起,是伴随着夫余国的建立才为中原人所知的。被统治阶级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战国及以前先后移居今第二松花江中下游以西地区的部落,传说橐离王子东明南逃至此,以此地秽人为基础建国称王;二是夫余国强盛后,橐离部落的广大部民,也成了被统治阶级的一部分。由

  • 古代少数民族库莫奚历史介绍 库莫奚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库莫奚

    库莫奚族称始见于公元388年(北魏登国三年),然而这一称号的出现,应在4世纪中叶宇文部被慕容皝攻破后不久。自此以后,史书上有了不间断的记载,直到13世纪其族名才消失,前后存在近千年。库莫奚族源出东胡,为鲜卑宇文部之后,与契丹本是同族异部,北魏登国年间与契丹分离后,各自形成为一族。然而史书对其族源的记

  • 古代少数民族党项族历史介绍 党项族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党项族

    党项是中国古代西北民族羌族的一支,称党项羌。南北朝末期(6世纪后期)开始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隋书·党项传》记载:党项"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

  • 唐朝公主列表 唐朝历代公主及婚配驸马 AD618-AD907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公主

    唐朝公主指的是唐朝的各位皇帝亲女(如唐高祖之女平阳公主、唐太宗之女襄城公主、唐高宗之女太平公主等)及和亲公主(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在唐朝,除皇女外,能破例获封公主的为和亲的女性,一般这些女性为宗室女、公主之女或大臣女儿等。唐朝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在《旧唐书》、《新唐书》及相关史料所载之公主一

  • 元朝公主列表 元朝历代公主及婚配驸马 AD1271-AD1368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朝公主

    元朝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在《元史》、《新元史》及相关史料所载之公主一览。元烈祖也速该昌国大长公主元太祖铁木真昌国大长公主延安公主赵国大长公主/监国公主郓国公主高昌公主元太宗窝阔台鲁国公主元睿宗拖雷鲁国公主赵国公主鲁国公主阿勒赤歹(合赤温子)昌国公主元定宗贵赵国大长公主元宪宗蒙哥昌国大长公主元世祖忽

  • 古代少数民族回纥族历史介绍 回纥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回纥

    回纥,是中国古代族名和汗国名,是我国维吾尔族的先民。她的族源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的鬼方,周及春秋时期的赤狄,两汉时期的丁零,南北朝时期的高车、敕勒、隋及唐朝的铁勒。北魏时敕勒(高车)中的袁纥氏、隋时铁勒中的韦纥氏应为同名异译,都是回纥的前身。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回纥顿莫贺可汗请唐改称回鹃,取

  • 古代中国东北东胡族历史介绍 东胡是如何消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东胡

    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胡)以东而得名。春秋战国以来,南邻燕国,后为燕将秦开所破,迁于今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燕筑长城以防其侵袭。秦末,东胡强盛,其首领曾向匈奴要求名马、阏氏和土地,后为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退居乌桓山的一支称为乌桓;退居鲜卑山的一支称鲜卑。&

  • 古代中国吐谷浑历史介绍 吐谷浑是如何消亡的 吐谷浑历任可汗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吐谷浑

    吐谷浑,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原为人名,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涉归之庶长子,涉归分户700使别部以牧。4世纪初,涉归死,其嫡子奕(一作若)洛环继为单于,与吐谷浑不和,吐谷浑遂率所部西迁上陇,止于佨罕(今甘肃临夏桴罕山,即大力加山),以此为据点,子孙相承,侵逼氐羌,成为强部。吐谷浑死,长子吐延继位。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