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抵御匈奴的前方基地有哪些?

汉朝抵御匈奴的前方基地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139 更新时间:2024/1/16 10:02:16

自从武帝亲自巡视北方边境以后,汉朝对匈奴的战略,一直到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的五十年中,主要是采取正面防御,削弱其侵略势力的方针。

公元前105年,匈奴乌维单于死了,他的儿子儿单于继位,因惧怕汉兵的袭击,便把他的人畜往西北方向迁徙。从此,他的部属与汉朝对应的边郡也改变了,左部直对云中,右部直对酒泉、敦煌,单于的队伍则直对五原至鸡鹿塞一带。针对这一变化,汉朝加强经营五原和朔方地区,把它建设成为抗御匈奴的前方基地。主要措施有:

(一)增修沿边长城和城障,不断派遗大军驻防,计先后派遣了拔胡将军郭昌,促野候赵破奴屯朔方以东地区防御匈奴,命光禄助徐自为筑五原塞外列城,从光禄塞开始,向西北一直修筑到卢朐。工程竣工后,命游击将军韩说将兵屯守这些列城。还命强弩将军路博德将数万人修居延塞(今额济纳旗所在地)。在河西走廊,从永居(今甘肃水登境)西至敦煌,修起了长城,教煌以西至盐泽(罗布淖尔)也修筑了亭隧,对其它旧有长城,也进行大规模的修缮。

(二)移民屯田实边。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山东水灾,武帝就迁徙贫民于函谷关以西,及朔方以南的秦中七十余万口,元鼎六年(前111年)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设田官,命边塞士兵六十万人屯田戍边。天汉元年(前100年)秋天,又遣发请戍屯五原,屯田戍边,都由官家供给牛犁谷种,在朔方等地开凿渠道,引水灌溉,修集的达到几万人,可见当时水利工程的规模是相当宏伟的。因此,从五原到朔方,再西至令居一带,据史书记载,农田毗连,水渠交错。毫无疑问,这一带已建设成为支援大军戍守、出征的主要基地。

(三)斩断匈奴的左右臂。汉朝在东线方面,征服朝鲜、乌桓,把乌桓的人民徙居于河北北部、内蒙昭乌达盟一带,命令他们侦察匈奴的动静。在西线方面,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以公主下嫁给乌孙王,又派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又在河西走廊设置了四郡,隔绝了匈奴与羌族的联系。

经过这一系列军事、政治、边防和经济上的措施,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奴隶主的威胁,匈奴单于曾多次表示愿意恢复和亲,但是汉武帝不肯答应,要求匈奴归降,结果,在一段时期内双方继续处于敌对状态。在汉武帝后期,五次派兵出征,多数都是从五原、朔方、居延出发,太初二年(前103年),赵破奴率二万骑出朔方北二千多里,结果全军覆没。天汉二年(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二万骑出酒泉,李陵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进攻匈奴,李陵兵败投降。征和三年(前90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七万骑出五原,还有两路军队出西河(可能是鸡鹿塞)、酒泉等地,深入漠北追击匈奴,结果又大败,李广利投降。

武帝后期出兵漠北,穷追匈奴,为什么往往劳而无功,甚至丧师折将呢?主要原因是,匈奴感到自己力量再不能够与汉朝相抗衡,便远徙西北,避开了汉军的军锋。当汉军长途跋涉,疲劳不堪后,便抓住有利时机,集中力量,攻击汉军的一路。所以,汉军五次出征,不是见不到敌人,就是其一路军队被消灭掉。

武帝末年,他开始认识到,由于频繁用兵,士兵、军马伤亡很大。致使人民劳役过重,财竭民穷,天下虚耗,百姓流离,各池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所以不得不停止对匈奴的用兵。

到了昭帝、宣帝时代,汉朝汲取了武帝后期用兵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战略防御的方针,不再派兵出击,只是多次发大军屯住缘边九都,而又主要是加强五原至居延一线。边郡长城亭障城堡并列,烽火侯望精明。所以,这一时期匈奴寇盗边境愈来愈少,虏获也愈来愈少,有时反而遭受重大损失。他们象惊弓之鸟一样。譬如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虚间权渠单于准备与汉和亲,左大且(音沮)渠(匈奴官名)不同意,主张先发兵到边境上去察看一下。他自报奋勇与呼卢王各带一万骑兵向南出发。走到路上。有三人跑到汉朝去报告消息,左大且渠便赶快把兵撤了回去。在这一时期,匈奴单于积极主张与汉和好,很少犯边,不敢派人到南边放牧。他们惧怕汉兵的袭击,派骑兵驻受降城防守,还在吾余水上筑桥,以便在汉军袭击时遁逃。

这时,匈奴也更虚弱了,甚至西域诸国和丁零、乌桓等民族,也出兵攻击匈奴,匈奴许多部落的贵族,因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发展,不断率部降汉。

标签: 汉朝匈奴

更多文章

  • 文景之治出现在哪个朝代 文景之治具体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君主社会第一个盛世,是由汉文帝与汉景帝两父子开创的。汉初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无为而治的政策有效的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文景之治出现在哪个朝代文景之治出现在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41年的汉朝初期,是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文景之治体现在哪些方面政治方面无为而治汉帝国建

  • 少康中兴简介 少康中兴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少康是我国夏朝的第六位天子,他经过多年缜密计划、各种手段达到中兴夏朝的目的,我们把他统治的辉煌时期叫做“少康中兴”。同时,少康中兴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以“中兴”命名的时代。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rdq

  • 盘庚迁殷的时间 盘庚为什么迁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盘庚迁殷

    商朝最早在亳建都,由于种种原因此后三百年中迁了五次,自盘庚迁都殷后,商族才定居下来不再迁徙,商朝也开始繁荣昌盛起来。所以说“盘庚迁殷后273年,更不系都”。盘庚迁殷的时间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320年。商后期王年在《尚书·无逸》中有所叙述,古本《竹书纪年》亦保存两条

  • 武丁中兴简介 为什么会出现武丁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丁中兴

    史书将武丁统治的59年间称为“武丁中兴”,除了来自个人的雄才大略外,还有丞相傅说的辅佐,对内大治,对外征伐,才有了武丁中兴的局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武丁中兴到底是怎么回事。武丁中兴任用贤德武丁少年时,父王小乙便把他下放到民间,与普通民众们一起劳作,武丁不仅锻炼了自己,还访得了一

  • 吴越争霸的故事 吴越争霸楚国惨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越争霸

    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故事与遭遇很多人都听过,她的故事就发生在吴越争霸时期,实则为政治的牺牲品。吴越争霸延续二十余年,最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王夫差。吴越争霸的故事吴胜越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率军攻越,双方主力战于檇李。越以死罪刑徒阵前自刎,乘吴军注意力分散之机发动猛攻,大败吴军。阖闾负

  • 三家分晋是哪三家?三家分晋事件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家分晋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国之间分分合合再平常不过,作为老牌诸侯国的晋国也难逃被瓜分亡国的命运,历史上把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称之为“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是哪三家春秋晚期,晋国被晋国韩氏、晋国赵氏、晋国魏氏、晋国智氏、晋国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赵

  •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都有谁新文化运动是大家并不陌生的一次发生在民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成功,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是息息相关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有三个代表人物,他们扛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陈独秀照片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是陈姓先生陈独秀。他在这一期间可谓是风头正盛,他创建了一本杂志,至今人们依

  • 南昌起义成功了吗 南昌起义兵力到底是多少 南昌起义发生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最后成功了吗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两个起义一起被列为党的三次重要起义。南昌起义在历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南昌起义成功了吗?南昌起义图片关于南昌起义成功了吗这个问题,根据历史记载答案是南昌起义失败了。如果将南昌起义分为两个部分,那么这场起义的前半部分是成功的。为了反抗国民政府的统治

  • 戊戌变法的结果 戊戌变法和维新变法 戊戌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结果怎样戊戌变法是清政府在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之间进行的一场由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这场改良运动中中国的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这场运动中短短的103天的时间内以光绪帝为首的维新派颁布了大量的改革条令,但是戊戌变法的结果是失败的,这些改革条令并没有

  • 土木堡之变的皇帝 土木堡之变定策力挽狂澜的故事 明朝土木堡之变的起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的皇帝介绍土木堡之变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的皇帝为明英宗,原名朱祁镇,土木堡之变被俘后,朱祈钰被拥护成为皇帝,改年号为泰明后,明英宗被释回京,软禁地为南宫。景泰八年,因为夺门之变成功,英宗复位,改元天顺。明英宗是土木堡之变的皇帝,很多因素铸就了他的成就,同时也促成了他的失败,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