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后宫制度历史介绍

古代后宫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802 更新时间:2024/2/16 0:09:04

古代后宫制度

中国古代帝的内职机构组织形式,主要由后妃、女官、内侍、宫省等制度构成。它作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部分在中国存在了4000年,与中国传统的政治奠基密切相关。它集中体现了君主的特权,在政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极大的腐朽性和残酷性。

后妃中国古代帝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广繁后嗣,使王位有足够的继承人,同时为了显示帝王的尊荣而建立起来的。

中国古代社会以男子血统为中心,以对女性占有的多少来显示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权的大小。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也表现在对女性的大量占有上。自夏朝开始,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局面形成。随着王位传子的继承制,尤其是形成和确立嫡子继承制,等级分明,身份有别的后妃嫡庶制度也随之建立起来。

历代的妃嫔名号先后出现过千种。根据名号的不同,妃嫔被区分成若干等级。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经济、礼仪等方面的待遇,在后宫的居处地也有区别。区分后妃尊卑贵贱等级,是“正嫡庶,广继嗣,息□忌,防淫匿,塞祸乱”(《白虎通义•嫁娶》)的必要措施。传说,周代开始制定正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共121人的后妃制度。此制是否实行,尚难有定论。但从西周至战国所出现的后、妃、夫人、嫔、世妇、女御、姬、七子、八子、女史等后宫名号看,后宫嫡庶制度是十分严格的。秦灭六国后,规定“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称皇后,妾皆称夫人”(《汉书•外戚传》)。按规定,皇后和太后可以像君主一样取得尊号和谥号,统率妃嫔和女官,执行宫中纪律,但不能直接干预或处理朝政。然而在皇帝幼小、昏庸、懦弱或皇嗣中断的情况下,太后有权以监护人的名义,监督和选立后嗣,甚至临朝称制或垂帘听政,合法地暂时代行皇权。从秦昭襄王母宣太后“始摄政事”,到清末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两千多年间,多次出现母后临朝称制,少则临朝几年,多者长达几十年,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历史上,一些后妃在皇帝昏庸、荒淫、疏懒的情况下,往往藉专房之宠,直接或间接侵夺皇权,“挟天子威福,胁制四海”,乃至制造出许多巫蛊倾陷、宫廷妒杀。也有一些后妃与母家父兄子侄辈相勾结,构成内外结合的政治集团,进而形成“外戚之祸”。

但在母从子贵、妻以夫荣的社会里,妇女的法定地位被限制在对男性的依赖上。有子女的妃嫔,在君主死后,可以随有封爵的子女一起生活,享受原在宫中的等级待遇,加封号为皇太妃或太夫人。没有子女而已经取得一定封号的妃嫔,在君主死后,或固守宫中,或在陵寝伴灵守位,直到死后才可安葬在君主陵寝周围。历史上曾有一些“开明”的君主在“晏驾”之前,或新君主即位之初,将自己或先君的妃嫔中所谓“后宫无子者”遣出另嫁,但也仅限于所谓“世妇”之列以下。有不少朝代,甚至还保留妃嫔殉葬的陋习。

女官按传统规定,皇帝治理国事,“为天下之父”;皇后治理内事,“为天下之母”。为了使皇后能“母仪天下”,设置一些官属辅助皇后治理内事,也是增强皇家威仪的一种措施。后宫的女官,大体上是“拟外百官,备位内职”,使她们“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唐六典•内官》)。如汉代仿外官三公九卿,在内设视丞、视上卿等妃嫔女官等级十四等。唐代仿三省六部二十四司,设三夫人以及尚宫、尚仪、尚服、尚衾、尚寝、尚功等六局二十四司,以及主管监察的宫正司。她们统辖着后宫之内的成千上万的宫女,犹如中央政府在后宫的缩影,直到清代才废女官而将宫女归内务府所管辖。

内侍按后宫规定:“阍者守中门之禁,寺人掌女官之戒”,是皇帝及后妃的侍奉官,专门为君主和后妃的生活服务。在宫禁内苑中为帝王及后妃生活服务的男仆总称宦官,因“以与妇人同处故”。东汉“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后汉书•宦者列传》),以禁绝后宫男女关系。秦汉时,宦官作为国家机关的一种正式组织出现以后不断发展,渐趋独立。从归属少府、大长秋等卿,到属少府。至隋唐时出现内侍省,明代出现二十四衙门,宦官组织一直是国家的重要机构。宦官大部分是受宫刑的奴隶、罪犯和一部分自愿受刑者。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凭借接近君主和后妃的有利条件以及自己媚上欺下的本事,取得君主和后妃的信任,掌握一部分军政大权,发展成为依附皇权的特殊政治势力。在皇帝幼小、昏庸和女主专政时,他们假借皇帝招牌,擅行权力,甚至废立君主,在历史上形成多次宦官之祸(见中国古代宦官制度)。

宫省是皇宫的建筑形式。崇宫室以威四海,是统治者建筑宫省的本义。宫是皇宫,省是省中,也称禁中,二者有严格的区别。以汉、唐、明、清为例:汉代的皇宫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前廷,是百官朝拜君主、议政的地方,所以称之为朝廷。百官朝拜君主的地方称为前殿,亦称正殿。在前廷内有一些为君主办事的机关,其官员称为宫官或中朝官。后一部分叫后宫,是皇帝与后妃燕居的地方,称为禁中,后因避讳改为省中,亦称禁省。禁省内有一些为皇帝及后妃生活服务的机关,其官员称为省官、内官、中官、省内官。唐代长安太极宫建筑严格按南北中轴线布局。南正门是承天门,进了承天门,迎面是太极殿,百官在此朝拜君主。太极殿东边是门下内省,西边是中书内省,还有许多其他机关分布殿前两侧。太极殿后侧,东边有东上阁门,西边有西上阁门,入阁门便是后宫。明清故宫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宫殿建筑的典型。它在南北中轴线上依次布列了午门、前三殿、后三殿和神武门等主体建筑。午门为宫城正门,皇帝在此举行“班师”、“献俘”大礼和“廷杖”朝臣。午门之内,故宫按功能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前者以太和门之内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是皇帝举行大典、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后者以乾清门内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是皇帝和后妃的生活区,称为禁省或禁中,也就是后宫。中轴线东、西两侧还建有许多朝房宫所。整个建筑以太和殿为中心,其布局和建筑集中表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体现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尊卑观念。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宫省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和君主的居处地,而且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君主诏令的发源地,是最高统治权的象征。同时,又是各种政治势力竞争角逐的场所。

标签: 后宫

更多文章

  • 隋唐军事贵族集团的起源西魏八大柱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西魏

    古代中国的魏晋时期有过许多政治贵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王谢庾桓这些响当当的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眼看中国贵族的黄金时代就要结束,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

  • 蒙古“四大汗国”是哪四大 并非成吉思汗时代下的分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蒙古

    经常在网络上看到蒙古“四大汗国”的提法,但究竟是那“四大汗国”呢?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指成吉思汗时代分封的“术赤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

  • 消失的古国之楼兰历史介绍 楼兰民族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楼兰

    楼兰国,有记载可查的历史共有800多年。这个神秘的国度,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她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她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活在历史与传说中的神秘国度“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扞泥城,去阳

  • 消失的古国之乌孙历史介绍 乌孙民族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乌孙

    乌孙流浪的西域骑士西汉时期的乌孙乌孙国西汉初期游牧于天山以北。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与月氏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后放弃敦煌祁连间故土,迁至伊犁河流域游牧。后来与汉朝共同对付匈奴,汉朝先后有细君、解忧公主下嫁乌孙。从公元前53年起,乌孙有了大小昆弥两个王统,分疆而治。二者都是内讧迭起

  • 消失的古国之月氏历史介绍 月氏民族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月氏

    月氏(yùeshì)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一个民族名称,早期以游牧为生,经常与匈奴发生冲突,其后西迁至中亚,开始发展,慢慢具有国家的雏型。由于大月氏位处于丝绸之路,控制着东西贸易,使它慢慢变得强大。到后来被匈奴攻击,一分为二:西迁至伊犁的,被称为大月氏;南迁至今日中国

  • 消失的古国之匈奴历史介绍 匈奴民族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匈奴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自西周起,匈奴开始威胁中原王朝,战国末期赵将李牧曾大败匈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北击匈奴,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马。汉武帝时,霍去病击匈奴至今蒙古国境内狼居胥山,卫青东路扫平匈奴王庭。后匈奴分裂为两部,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北匈奴逐渐西

  • 消失的古国之匈奴历史介绍 匈奴民族历史简介之二 匈奴大事年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匈奴

    屡战屡败,匈奴人远遁他乡(二)在这一突发性事件之后,跟随郅支单于迁到威海边的匈奴人在史书中消失了。直到公元4世纪末,当他们的后裔渡过伏尔加河和顿河入侵欧洲时,匈奴人的踪迹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匈奴人进入欧洲时,离开蒙古草原的家园已经有300多年了。这300年间,他们是如何生活的详情没有人知道。我

  • 匈奴大事年表之二 匈奴历代单于世系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匈奴

    公元七四年八月,汉令诸属国囚任兵,赴军营公元七五年三月,北匈奴破车师后王,围金满城。七月,北匈奴围攻汉耿恭。十一月,北匈奴围柳中城。又攻耿恭于疏勒城。公元七六年汉边郡兵与南单于,共攻北匈奴。公元七七年三月,北匈奴复据伊吾地。公元八三年六月,北匈奴三木楼普大入请降汉。公元八四年北匈奴向汉请市,许之。大

  • 科举制度的创立者是谁 科举制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的创立者是谁科举制度是我国的一项伟大发明,它的创立使得很多的底层社会有识之士有了可以做官的机会,那么科举制度是谁创立的呢?隋文帝雕像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科举制度最先出现是在隋朝时期,那时候隋文帝最先开始采用分学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地方的官吏,这种做法一直发展到了隋炀帝时期,隋炀帝逐渐将这种方式方

  • 秦国灭六国顺序怎么记 秦国灭六国顺序顺口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国

    说到秦国灭六国这个事情大家也都听说了很多,但是很多人表示就是这个秦国灭亡六国的顺序是非常的难以记忆的,但是其实这些并不是什么问题了,因为有人给大家整理出顺口溜了,所以学会了顺口溜还是能轻松的记忆的,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顺口溜是什么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吧!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