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科举制度有多少科目__科举制的考试方法介绍_科举制度对历史的影响

科举制度有多少科目__科举制的考试方法介绍_科举制度对历史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68 更新时间:2024/1/23 11:00:34

在隋唐以前,朝廷选拔读书人做官的方式,采取的是“九品中正制”。什么是“九品中正制”呢?就是由有见识的官员担任各地方的中正官,负责评审本地读书人;然后,依据他们的家世背景和才能品德,把他们分为九个等级,也就是“九品”。等级越高,表示以后给他们授予的官职越大。

“九品中正制”开始实行时,是一种发现人才的优秀制度。但到了隋朝,皇帝发现,这个制度的弊端很大。因为各地都有势力很大的家族,即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他们常常左右评审官的意见,让自己家族的子弟进入“上品”,顺利进官府任职。这样就造成朝廷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名门望族所垄断;而许多出身寒门的读书人,尽管有才华,只能被列为“下品”,无法得到朝廷的重用。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命令地方官员按照德行和才能两科来推荐人才。这被看作是科举制的开始。公元607年,隋炀帝下诏设立十科,以利选拔人才,选拔的办法就是考试。如秀才科,需要考试策和杂文;明经科需测试对经典的熟悉程度;进士科主要考察文才。通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要当官的话还得进一步通过吏部的考试。

科举制的考试人人可以参与,不必考察家世背景,这就给了广大贫寒人家的子弟以公平竞争的机会。

到了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先后完善了科举制。当时的考试有每年分期进行的,也有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的科目多达50多种,最常考的是明经和进士两科。

所谓明经科,就是考察考生对经典原文和注释的熟悉程度。有一种考试的方式十分有趣,就是考官将经书随意翻开一页,把两边的文字遮起来,只留下一行字;这行字中再把三个字盖起来,然后请学生填写完整。能把经书背诵下来的学生,应付这个考试易如反掌。

相比之下,考进士科要难得多,因为要测试考生的文学才能和写作能力。光有死记硬背的功夫还不行,必须要具有想象力,擅于创作,才能考取进士。所以,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个三十岁的人已经考上明经科很多年了,而五十岁的人才刚刚考上进士。这就是说,要考上进士,需要花费很多年的工夫。

正是由于考中进士不容易,所以获得金榜题名的人是非常荣耀的。考取进士第一名的佼佼者,被尊称为“状元”。像唐朝著名的诗人张九龄王维和大书法家柳公权,都是名噪一时的状元。所有中了进士的读书人,在张榜公布之后,都会举办一系列庆贺活动,如到名园探采名花,参加宴会,还到长安的大雁塔下写上自己的名字以示荣誉。

唐朝诗人孟郊有一首诗《登科后》,生动地描写了自己以四十六岁“高龄”终于考取进士的舒畅心情:“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以往准备考试期间,我生活得十分困苦艰辛,现在终于榜上有名,内心自然十分轻松惬意。骑着马奔驰在长安城里,春风拂面,喜气洋洋,一天之内就把繁花似锦的景色看了个够。

科举考试制度的确立,为朝廷选拔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从隋唐时期创立,到清朝末年结束,大约延续了1300年。它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树起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形成尊重读书人、尊重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

标签: 科举制度

更多文章

  • 古代历史上的辽国和金国是现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

    说到古代的辽国和金国很多人都说了这两个国家其实实力还是非常的强劲的,所以很多人都对这两个国家的一些信息非常的感兴趣,最近也有人问了,那就是古代历史上的辽国和金国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的话,那应该是现在的哪里呢?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继续来揭秘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可别错过了!辽国和金国都是

  • 清朝怎么防止宦官干政?清朝宦官都有哪些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宦官

    明朝的衰落就和宦官从政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清朝也是充分认识到了这点,就出台了了一些政策防止宦官干政。其实历史上有很多厉害的宦官,做到权倾朝野一辈子也算值了。但宦官也有着很强的人格缺陷,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这对他们来说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那在清朝的时候,到底是怎么给宦官分布权利的呢?其实这也非常考验皇

  • 唐朝灭亡到导火线是什么_唐朝为什么会被灭亡_唐朝灭亡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

    在影响唐朝半壁江山的黄巢起义发生之前,整个社会都几近分崩离析,各藩镇相继起兵自立,无法谋生的民众也揭竿而起。在岭南地区,有一群镇守边疆的士兵,因渴望返回长久离开的故土发动了一场兵变,竟然酿成了长达17个月的波及中国东南的大灾难。这就是“桂林之乱”。“桂林之乱&rd

  • 牛李党争简介_牛李党争的历史背景_牛李党争的危害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牛李党争

    唐朝末期,宦官专权把持朝政,朝臣们只能靠攀附宦官来求得官运亨通。这些依附宦官的朝臣分为两派,争斗不息,史书称为“牛李党争”。所谓“牛李党争”,就是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与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

  • 甘露之变的历史经过和历史影响_甘露之变失败了吗怎么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甘露之变

    安史之乱以后,宦官的势力达到了顶峰。从唐德宗开始,皇宫的禁军卫队由宦官统领。唐宪宗、唐敬宗两代皇帝均为宦官所杀。唐文宗即位,他虽然也是由宦官王守澄拥立的,但他非常痛恨宦官专政,因此决心要铲除宦官势力。要对付宦官,就必须依赖朝臣的力量。当时,宰相李训和御史郑注迎合文宗的心意,与他密谋诛灭宦官。李训和郑

  • 唐朝怎么出现潘镇割据的_唐朝潘镇割据的历史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

    唐朝中期,为了防御边疆少数民族的进犯,唐玄宗在地方上设置了大量的军镇,并任命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这些军镇的正式名称是“藩镇”。“藩”,就是保卫之意。藩镇的节度使拥有非常大的权力。渐渐地,他们不但不听唐朝廷的号令,而且反过来对抗朝廷。安禄山的叛变

  • 历史上的曹操为什么没有完成统一?曹操为何没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

    三国时期,魏国的势力是三个国家当中最强大的,而创建这个国家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却并不是曹操,而是他的继承人曹丕,曹操是能算是魏国政权的奠基人。在当时,曹操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曹丕就称帝,至少说明曹操时期应该也是有能力称帝的,但是为什么曹操没有这样做?曹操还活着的时候,又为什么没能完成统一呢?我们知

  • 明朝东林党和阉党哪个误国更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东林党

    说到明朝我们就不得不说这个朝代的一些其他的事情了,就好比这个事情特有的阉党,特有的东林党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党吧,话说这两个党派都非常的误国那么我们不妨问问看,那个党派的误国更加深厚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答:东林误国,阉党害国。但究其源头,魏忠贤的阉党客观上是东林造就

  • 宋朝经济富裕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宋朝,说到宋朝其实还是有很多的人都是知道的,宋朝是一个很厉害的朝代,在当时的宋朝分为南宋和北宋两个时期,北宋的经济是非常的强大的,而南宋的经济则远远没有北宋强了,南宋时期经济是不断的下降,其实,说到底还是当时社会的不断变化,也和当时的统治者有着很大的关系,北宋时期出现的宋词

  • 蒙古大汗(皇帝)为什么多数不是世袭继统?元朝历代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汗

    说到蒙古国其实这个国家还是挺有趣的,因为这个国家不仅仅是实力强劲,而且他们的一些制度和我们有很大的不一样的,话说其实蒙古国他们的皇位继承好像不是世袭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为什么要给别人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因为元朝皇帝多不是正常继位的,多数都是通过武力支持才登